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雷琼 《广东牙病防治》2010,18(11):598-599
目的探讨排龈线在楔状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患2颗以上楔状缺损的患者46例,共235颗患牙,分为2组(排龈组和不排龈组),分别在排龈后进行充填治疗或不排龈直接行充填治疗。追踪观察排龈组和不排龈组充填物脱落情况及牙龈健康状况。结果充填治疗前2组的龈炎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07,P〉0.05)。治疗1年后,2组充填物脱落率(χ2=8.56,P〈0.05)、龈炎发生率(χ2=4.9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排龈组充填治疗疗效优于不排龈组。结论楔状缺损修复中应用排龈线排龈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选择楔状缺损颈部边缘位于龈下0~2 mm 内、较难充填的活髓患牙120颗,分3组(n =40):I 组:排龈线排龈;II 组:排龈膏排龈;III 组:对照组,直接充填。充填后1、2年复查,以改良的 USPHS 直接临床评价系统评估疗效。修复1年及2年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成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实验组之间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3.
游跃华 《口腔医学》2014,(4):285-287
目的评估排龈线结合推龈器排龈修复龈下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缺损边缘位于龈下12 mm楔状缺损牙齿240颗随机分为排龈线组、推龈器组和联合组,各80颗。排龈线组使用排龈线排龈,推龈器组使用推龈器排龈,联合组使用排龈线结合推龈器排龈。各组均使用可乐丽菲露自酸蚀粘结剂粘结,可乐丽菲露AP-XTM树脂进行充填。治疗后1年随访,追踪观察3组充填材料脱落情况和牙龈健康状况。结果联合组1年后充填材料脱落4颗,充填材料保存完好的76颗患牙中有3颗发生牙龈炎,充填材料脱落率和龈炎发生率分别为5.00%、3.95%。排龈线组1年后充填材料脱落12颗,充填材料保存完好的68颗患牙中有9颗发生牙龈炎,脱落率和龈炎发生率分别为15.00%、13.24%。推龈器组1年后充填材料脱落15颗,充填材料保存完好的65颗患牙中有11颗发生牙龈炎,脱落率和龈炎发生率分别为18.75%、16.92%。联合组的脱落率和龈炎发生率比排龈线组及推龈器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龈下楔状缺损修复中应用排龈线结合推龈器排龈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排龈技术在固定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当固定修复中修复体的边缘设计于龈缘下方时,如何在牙体预备时尽量避免损伤牙龈组织,以及取得清晰完整的印模,是修复过程中的难点。排龈技术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排龈技术的应用情况作一综述,主要介绍了5种常用的排龈技术:机械方法、机械化学方法、旋转磨除法、电刀手术法和激光切除法。  相似文献   

5.
应用排龈线预防牙体修复悬突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涉及龈下的牙体龋损及楔状缺损充填修复时应用排龈线可否预防悬突的形成。方法:选择牙周组织健康的门诊患者24人口腔中齐龈或涉及龈下≤1mm的唇颊侧牙颈部龋缺损共80颗牙,随机分配样本为两组,试验组应用排龈线对窝洞处的牙龈进行排龈后用复合树脂充填。对照组常规窝洞预备后直接用复合树脂充填。充填1个月检查悬突的发生情况;收集两组充填前、充填1、3及6个月测试位点的龈沟液(GCF)量、检测GCF中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测量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探诊深度PD)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充填1个月试验组修复后悬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充填后6个月试验组与对照组的PLI、SBI、PD、GCF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GCF-AS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排龈线对齐龈或龈下边缘的充填悬突形成的预防效果好。建议临床中充填上述龋缺损时将使用排龈线作为一项常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不同排龈方法修复龈下楔状缺损(楔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颈部边缘位于龈下0~2 mm内较难充填的楔缺,分3组:I组:龈边缘位于龈下0~1 mm的楔缺40个,使用排龈线排龈;II组:龈边缘位于龈下0~1 mm的楔缺40个,使用推龈器排龈;III组:龈边缘位于龈下1~2 mm的楔缺20个,使用推龈器排龈;IV组:龈边缘位于龈上的楔缺40个,直接充填,作为对照。各组均使用可乐丽菲露自酸蚀粘接剂粘接,3M Z250树脂进行充填。治疗后1年随访,以改良的USPHS直接临床评价系统评估疗效。数据行卡方检验。结果:I-III组病例修复体均无脱落,对照组有2个脱落。楔缺修复1年后4组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在充填体脱落、边缘适合性、继发龋、边缘着色、新发缺损、牙龈反应及牙髓反应7个方面,4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对于任何一组,基线与1年后复查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采用有效排龈方法的前提下,龈下楔状缺损的修复可取得满意疗效,颈部边缘于龈下的深度并不影响治疗效果;推龈器的使用对于龈下楔状缺损的治疗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7.
排龈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固定义齿修复中良好的排龈不仅能够获得基牙颈部龈下肩台清晰准确的印模,而且能够保护龈沟底上皮附着,在一定程度上确保牙周的生物学宽度不受侵犯。本文就国内外排龈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排龈在龈下楔状缺损充填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6例120颗龈下楔状缺损患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颗,实验组使用排龈线排龈后Z350复合树脂修复,对照组直接树脂修复,随访2年。追踪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充填物脱落情况和边缘密合状况。结果:充填治疗后0.5年两组的充填物脱落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1)。在治疗1、2年后,两组充填物脱落发生率和边缘密合性方面有统计差异学(P〈0.05),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龈下楔状缺损修复中应用排龈技术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三种排龈时间下的排龈效果,为临床上排龈时间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10名志愿者的59颗前磨牙或尖牙,于颊侧龈沟分别进行三种时间的排龈(5、10、15分钟),两次排龈间隔至少2周。制取排龈后的印模并灌制石膏模型。根据模型上牙龈不同位置牙龈与牙面的分离情况,对排龈效果由好到差进行0~3分的评分,其中0分及1分记为满意,比较不同排龈时间下排龈效果得分及满意率间的差异。结果三种排龈时间的排龈效果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随排龈时间的延长排龈效果满意率逐渐增大,排龈10分钟即可达到较好的排龈效果满意率。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印模制取前使用单线机械法排龈至少需要10分钟。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排龈对3MZ250复合树脂修复牙体缺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31例120颗唇颊面牙颈部龋缺损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颗,经窝洞预备后,实验组排龈线排龈后3MZ250复合树脂修复,对照组直接树脂修复,随访2年,评价修复体保存、继发龋以及边缘密合状况。结果充填后1周复查,使用排龈线组修复后悬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充填后0.5年复查两组脱落率无明显差异;1年及2年后复查实验纽充填体的脱落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排龈可提高3MZ250复合树脂修复牙体缺损的修复体保存率,可以作为一项常规使用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排龈术和自酸蚀技术联合治疗楔状缺损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初诊楔状缺损患者35例,将同一患者的两侧患牙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颗患牙),试验组患牙使用排龈线排龈,暴露龈壁后使用倒锥钻在龈壁交界处和壁上分别制备固位沟,用德山自酸蚀黏结系统黏结,纳米树脂充填后抛光。对照组患牙在壁上预备釉质斜面,3M全酸蚀黏结,纳米树脂充填后抛光。结果充填后有6颗患牙有冷热敏感加重症状,试验组2例,对照组4例,1周后均恢复。随访2年,试验组充填成功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楔状缺损排龈后预备固位沟再用德山自酸蚀黏结,纳米树脂充填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排龈术对龈下楔状缺损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09年7月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就诊的双侧上颌前磨牙颈部楔状缺损患者40例,将同一患者的两侧患牙随机分为排龈组与对照组(各40颗牙),排龈组在排龈线排龈后用Z350复合树脂充填,对照组直接用Z350复合树脂充填。随访2年,观察其临床疗效,评价修复体保存、边缘密合性以及继发龋发生情况。结果充填1周后首次复查,排龈组悬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填1年和2年后复查,排龈组修复体的脱落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龈术可提高龈下楔状缺损修复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排龈膏和排龈线在固定义齿修复中对牙龈保护、牙体预备、印模清晰度及修复体适合性的作用。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同时手工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及中文口腔医学杂志。偏倚风险评价由2位评价者使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标准独立完成,同时独立进行数据提取。运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随机对照试验,涉及患者1153例,9个研究均为中度偏倚风险。Meta分析结果显示,排龈膏能够明显保护基牙牙龈健康[RR=1.05,95% CI (1.00,1.11),P=0.04],提高临床医师对牙体预备满意度[RR=1.17,95% CI (1.07,1.28),P=0.0008],提高印模及模型清晰度[RR=1.08,95% CI(1.03,1.13),P=0.0009],且与排龈线相比,有相似的修复体适合性[RR=1.07,95% CI (0.96,1.19),P=0.21]。结论:排龈膏在保护基牙牙龈健康、提高口腔医师对牙体预备满意度和提高印模及模型清晰度方面优于传统排龈线,在提高修复体适合性上也不逊色于传统排龈线,但还需要多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5.
为对比临床常用3种排龈方法的排龈效果,将270例需预备龈下肩台的单冠修复者随机分成3组(n =90),在制取印模前分别进行单线法、双线法及排龈膏法排龈,随后从印模、模型质量,牙龈出血、患者主观感觉及排龈时间方面,综合评价三者的优劣。三者在修复体质量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 =3.209),在排龈时间及患者满意度方面,排龈膏组优于排龈线组(P <0.05)。  相似文献   

16.
Li XR  Wang J  Li HW 《上海口腔医学》2011,20(4):429-432
目的:评价流动复合树脂作为洞衬材料在楔状缺损修复中的价值。方法:选择85例患者的360颗楔状缺损患牙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设计,随机选择每例患者一侧患牙为实验组,采用流动树脂衬洞后再以复合树脂充填;对侧同名牙为对照组,直接采用复合树脂充填。以改良的USPHS/Ryge临床修复体质量评估系统评价修复后1年和3年的疗效。应用SPSS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在边缘完整性和术后敏感方面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在边缘完整性方面,1年复查时实验组满意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95.65%(P<0.01);3年复查时实验组满意率为98.56%,高于对照组的92.42%(P<0.01),均有统计学差异。术后1年复查时,实验组未出现敏感病例,而对照组6颗患牙出现中度敏感,需要更换修复体。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动复合树脂洞衬用于楔状缺损修复可提高边缘完整性和降低术后敏感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健康牙龈沟温度。方法采用体积小、灵敏度高、响应快的热电偶测温仪对7名牙周健康者(22~23岁)进行了龈沟温度的测量,每个人测28颗牙。结果同一个体所有位点的龈沟温度均低于其舌下温度;从前牙到后牙存在着明显上升的温度梯度;全口各牙位的颊侧温度均低于舌侧;上下颌舌侧同名位点的温度间无显著差别,颊侧下颌显著低于上颌,为全口最低者。结论健康牙龈沟温度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复合树脂嵌体修复磨牙缺损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复合树脂嵌体修复磨牙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63例磨牙缺损患者的200颗患牙,将其分为2组,每组患牙100颗。分别采用直接法复合树脂嵌体和复合树脂直接充填修复患牙。于修复完成6个月和5年复诊。采用美国公共卫生署修复体临床评价标准对患者口内充填体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修复后6个月,嵌体修复成功率为91.8%(90/98),树脂直接充填成功率为91.8%(89/97),经Х^2检验两者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5年,嵌体修复成功率为87.9%(80/91),树脂直接充填修复成功率为67.4%(60/89),Х^2检验显示嵌体的临床疗效优于树脂直接充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树脂嵌体修复磨牙缺损临床疗效良好,其长期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传统复合树脂直接充填。  相似文献   

19.
金铂合金烤瓷冠修复上颌切牙对牙周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采用金铂合金烤瓷冠修复对患牙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 选择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修复科的临床病例18例,前牙区咬合关系基本正常,采用金铂合金烤瓷冠修复上颌切牙20颗,患牙的对侧同名牙为健康天然牙。烤瓷冠戴入6至8个月后复诊,进行牙周状况的临床检查,分别取患牙及其对侧同名牙的龈沟液。进行龈沟液量的测定,并对龈沟液内的TNF-a和EA进行具体分析。结果 修复体边缘的深度及密舍度均符合临床要求,修复后患牙的酋斑指数和龈沟液内肿瘸坏死因子没有明显改变,但探诊深度、龈沟内出血指教、龈沟液量及弹性蛋白砖的含量明显增高。结论 临床合格的金铂合金烤瓷冠修复后对患牙牙周组织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