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口腔扁平苔藓(OLP)、口腔鳞状细胞乳头瘤(SCP)及口腔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口腔黏膜炎症、增生及癌发生过程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GFR在20例口腔黏膜扁平苔藓(单纯增生10例,伴糜烂10例)、20例口腔乳头瘤、2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及5例正常口腔黏膜中的表达.采用Fromowitz法计数阳性细胞.应用SPSS11.5软件包分析EGFR在不同病变中的表达差异.结果:EGFR在非糜烂型扁平苔藓组主要表现为弱阳性表达;糜烂型扁平苔藓组强阳性表达率为20%;乳头瘤组的强阳性表达率为25%;鳞状细胞癌的强阳性表达率为60%.扁平苔藓糜烂组和非糜烂组之间EGFR强阳性表达率有显著差异(P<0.05);糜烂组OLP与乳头瘤组的强阳性表达率无显著差异;口腔鳞癌组的强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扁平苔藓组及乳头瘤组.结论:EGFR可能成为口腔鳞癌化学预防作用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2.
口腔鳞状细胞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 :研究口腔鳞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和血管生成的关系 ,并评价VEGF、微血管密度(MVD)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 ,用CD3 4 单抗标记血管内皮细胞 ,VEGF多抗标记VEGF蛋白 ,检测了 45例口腔鳞癌的VEGF表达和血管生成情况。结果 :①VEGF主要在胞浆表达 ,血管生成在癌巢周边的间质内 ;②VEGF阳性者MVD明显增高 ;③高MVD和VEGF阳性者的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机率明显增高 ;④高MVD和VEGF高表达的患者 5年生存率明显降低。结论 :①口腔鳞癌组织表达VEGF ,它参与促进肿瘤的微血管形成 ;②口腔鳞癌的MVD和VEGF对颈淋巴结转移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③MVD和VEGF可以指示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明胶酶 -A(matrixmetalloproteinase - 2 ,MMP - 2 )的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血管形成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应用SABC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检测了 4 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手术和 2 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VEGF、MMP - 2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 (MVD)的关系 ,同时分析了VEGF、MMP - 2的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VEGF、MMP - 2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 ,与肿瘤内MVD密切正相关 (P <0 .0 5 ) ,VEGF、MMP - 2表达和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MVD计数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无关 ,与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5 )。结论 VEGF和MMP - 2的表达和口腔鳞状细胞癌血管形成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VEGF与MMP - 2具有某种内在联系 ,可作为反映口腔鳞状细胞癌侵袭转移的生物学指标和抗血管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4.
尿激酶受体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尿激酶受体 (UPAR)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与侵袭、转移、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口腔鳞癌、口腔正常粘膜、口腔粘膜白斑中UPAR的表达。结果 口腔鳞癌中UPAR表达明显高于口腔正常粘膜和口腔白斑。口腔鳞癌中UPAR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预后、生长方式、TNM分期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有转移组明显高于无转移组 ;预后差组明显高于预后好组 ;浸润型生长方式高于外生型和溃疡型生长方式 ;IV期高于III期、II期、I期。结论 UPAR表达与口腔鳞癌的侵袭、转移关系密切 ,UPAR有望在临床上成为判断侵袭、转移和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VEGF-C和受体Flt-4mRNA在舌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C ,VEGF C)及其受体VEGFR 3(flt 4 )的表达情况 ,分析其在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RT PCR法分析 2 2例新鲜标本VEGF C/flt 4mRNA的表达情况 ,并统计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结果  2 2例中 1 6例VEGF CmRNA表达阳性 ,其中 1 2例flt 4mRNA阳性 ,VEGF C和flt 4mRNA的表达高度一致 (P <0 .0 1 )。舌鳞癌VEGF C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和良性病变 ;和肿瘤病理分级、肿瘤颈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 ,和肿瘤发病年龄、性别以及肿瘤T分期无相关性。结论 VEGF C/flt4在舌癌表达高于正常组织和良性病变 ;与肿瘤的预后密切相关。在肿瘤淋巴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作为一种重要的肿瘤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已被证实在许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近年来,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中具有高表达的特点,其浓度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牙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 (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GEF)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采用CD3 4单克隆抗体和VEGF多克隆抗体 ,用免疫组化S -P法对 42例牙龈鳞状细胞癌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牙龈癌组织MVD与正常牙龈组织MVD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5)。有淋巴结转移的牙龈癌MVD与无淋巴结转移的牙龈癌MVD ,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牙龈癌组织中VEGF表达阳性率为 71.43 % ,正常牙龈组织中VEGF表达阳性率为 2 5.0 0 % ,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有淋巴结转移组VEGF阳性率为 83 .3 3 % ,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VEGF阳性率 (66.67% ) ,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VEGF阳性牙龈癌MVD高于VEGF阴性牙龈癌MVD ,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 <0 .0 2 )。结论 :肿瘤的血管生成在牙龈癌的发生过程中起一定作用。MVD与牙龈癌淋巴结转移及VEGF表达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材料和方法,手术切除4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标志,经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观察,分析其表达特点及临床表现,结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部位,TNM分期和淋巴细胞结转移无关(P〉0.05)。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的表达低于低分化(P〈0.01),结论:表皮生长因子肥体表达状况与口腔鳞状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检测口腔鳞癌及癌前病变中抑癌基因与张力蛋白同源10q丢失的磷酸酶基因(PTEN)、3、4、5-三磷酸磷脂酰肌醇(PIP3)、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的表达,分析其相关性,初步探讨在口腔鳞癌中PTEN可能的作用途径。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3例口腔鳞癌、29例单纯增生、33例异常增生、25例正常口腔黏膜中PTEN、PIP3、cyclin D1的表达。结果PTEN在口腔鳞癌中阴性和弱阳性表达占25%,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IP3在单纯增生、异常增生和口腔鳞癌中阳性或强阳性表达分别占66%、64%和76%,明显高于正常组的表达;cyclin D1在口腔鳞癌中阳性或强阳性表达的占49%,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TEN与PIP3、cyclin D1之间呈负相关,PIP3与cyclin D1呈正相关。结论PTEN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在口腔鳞癌中PTEN可通过下调PIP3,继而下调cyclin D1,从而抑制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舌鳞癌(TSCC)及癌前病变中Notch1的表达,探讨其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之间的潜在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检测41例人TSCC、39例舌黏膜白斑(LP)和7例正常舌黏膜标本中Notch1和EGFR的表达。结果在正常舌黏膜和LP中,Notch1阳性表达主要位于角化层,部分颗粒层和棘层细胞也有表达,基底层无表达;而EGFR阳性表达主要位于基底层,棘层少见表达,颗粒层和角化层无表达。在TSCC中,Notch1阳性表达多见于癌巢中鳞状化生的角化细胞及类棘层细胞,周边细胞无表达;而EGFR阳性表达主要位于癌巢周边细胞,鳞状化生的角化细胞及类棘层细胞无表达。结论Notch1在舌黏膜上皮中促进细胞分化,在TSCC中起抑癌作用;而EGFR的表达可能抑制Notch1的表达,以维持细胞增殖,并促进TSCC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对舌鳞癌癌周淋巴管的促增殖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对舌鳞癌癌周淋巴管的促增殖作用.方法将VEGF-C高表达的舌鳞癌细胞株(A组)接种于发育至第6~8天的鸡胚绒毛尿囊膜(CAM),设立空白质粒转染组(B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5′-核苷酸酶(5′-Nase)染色观察瘤周淋巴管,淋巴管形态学测量统计分析淋巴管数密度(LVD)、截面面积以及周长的变化.结果 3组在CAM上均能成瘤,肿瘤组织对周围CAM的侵袭较弱,瘤体组织内未见淋巴管的生成;瘤周淋巴管形态学测量分析发现A组癌周淋巴管的LVD、截面面积和周长均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M是研究淋巴管的较理想的模型;VEGF-C能够诱导癌周淋巴管扩张,这可能是VEGF-C增加舌鳞癌颈淋巴转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口腔鳞状细胞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树突状细胞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分化发育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OSCC组81例及对照组24例行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DC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VEGF质量浓度,免疫组化法检测其中57例OSCC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观察血清与原发灶VEGF的相关性以及与DC的关系.通过体外实验,将CD-14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nd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诱导为DC过程中加入VEGF165,观察其对DC分化成熟及功能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325.70±117.54)ng/L]相比,OSCC患者血清VEGF质量浓度[(764.33±263.64)ng/L]显著升高(P<0.01),而DC/PBMC比值和DC计数显著降低(P<0.01).且外周血DC与血清VEGF质量浓度呈负相关(P<0.01).OSCC组织中VEGF的表达与血清VEGF呈正相关(P<0.01),与外周血DC含量呈负相关(P<0.01).体外研究则显示VEGF165使DC表面分子CD-1a、CD-40、CD-80、CD-86、CD-83及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HLA)-DR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下降,而吞噬能力增强(P<0.05).结论 OSCC过量分泌的VEGF可能是抑制DC分化发育及成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CR7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在口腔鳞癌颈淋巴结定向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检测85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以及口腔鳞癌细胞系Tca8113和腺样囊性癌细胞系(adenoid cysticcareinoma,ACC-M)中CCR7的表达,分析CCR7表达与口腔鳞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比较Tca8113和ACC-M对淋巴结的黏附能力,以及CCR7抗体对其黏附能力的影响.结果 66%(56/85)的口腔鳞癌组织存在CCR7的阳性表达,其中淋巴结转移组的CCR7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5).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也证实,CCR7在口腔鳞癌中有阳性表达.Tca8113细胞系对淋巴结的黏附能力明显高于ACC-M细胞系,并且能够被CCR7抗体有效阻断.结论 趋化因子受体CCR7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D(PDGF-D)在舌鳞状细胞癌(TSCC)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27例人TSCC组织样本和15例癌旁组织样本中PDGF-D的表达,使用SPSS 20.0经t检验分析PDGF-D的表达强度与TSCC患者的性别、年龄、TNM分期、临床分期的关系。经Cox回归分析PDGF-D表达强度同TSCC患者生存期的关系。构建PDGF-D低表达和高表达细胞系,通过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转移和侵袭实验,分析PDGF-D对TSCC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分析PDGF-D表达变化对于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的影响。 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SCC原发灶中PDGF-D的表达较高,癌旁组织中PDGF-D表达较低(P<0.001)。统计分析显示,PDGF-D的表达同TNM分期、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生存分析显示,PDGF-D高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PDGF-D低表达患者(P=0.0446),PDGF-D作为独立预测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HR=2.643,P<0.05)。体外细胞实验结果显示,PDGF-D高表达细胞系克隆形成集落数增多(P<0.001),侵袭实验(P<0.001)和转移实验(P=0.044)中细胞转移数目增多,而PDGF-D低表达细胞系克隆形成实验中形成集落数减少(P=0.026),侵袭实验(P<0.001)和转移实验(P<0.001)中细胞转移数目减少。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PDGF-D高表达会使间质相关指标表达增多、上皮标志减少;PDGF-D低表达则相反。 结论PDGF-D的表达同患者的预后相关。PDGF-D的表达可作为预测TSCC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通过影响EMT影响TSCC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15.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目前被鉴定出的最强的血管生长因子,其家族由7个配体、3种受体以及2种共受体组成。通过多条信号通路.VEGF表现出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新生血管形成、淋巴内皮细胞生长和淋巴道转移、抗凋亡等多种细胞学效应。肿瘤的生长、转移及预后与VEGF密切相关,新生血管既为肿瘤生长提供营养.也为肿瘤的转移提供通道。本文针对VEGF及其受体的分子结构、信号机制、细胞学效应,以及其与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进展和预后的关系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和口腔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测量不同浓度TGF β1作用于口腔鳞癌TSCCa细胞系及颈淋巴转移癌GNM细胞系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活性和阳性表达的变化。结果 不同浓度的TGF β1作用于TSCCa 12h后 ,VEGF活性和阳性表达与对照组相比 ,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而不同浓度的TGF β1作用于GNM细胞 12h后 ,VEGF活性和阳性表达与对照组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0 .0 1) ,VEGF活性和阳性表达与TGF β1有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TGF β1可能通过调节VEGF的活性和阳性表达的方式来参与口腔鳞癌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eNOS)在口腔鳞癌中表达的相关性 ;探讨三者与口腔鳞癌血管生成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研究一氧化氮 (NO)和VEGF的相互作用及NO在VEGF促肿瘤生长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64例口腔鳞癌手术切除标本VEGF、iNOS和eNOS的表达 ,Ⅷ因子相关抗原 (FⅧRAg)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染色 ,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 )。结果 :( 1) 3 9例口腔鳞癌组织表达VEGF ,42例表达iNOS ,45例表达eNOS ;( 2 )VEGF与iNOS的表达正相关 ,与eNOS的表达无相关 ;( 3 )VEGF、iNOS的表达与口腔鳞癌MVD呈正相关 ,eNOS的表达与口腔鳞癌MVD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4 )VEGF的表达与口腔鳞癌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化程度正相关 ;与临床分期无关。iNOS表达与口腔鳞癌的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正相关 ;eNOS表达与口腔鳞癌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关。结论 :( 1)iNOS对VEGF的生成和发挥作用的过程有重要影响 ;( 2 )MVD随着VEGF和iNOS表达的增强而增加 ,说明两者对口腔鳞癌血管生成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在全身MRI弥散加权成像中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21例口腔鳞状细胞癌伴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行全身MRI弥散加权成像(whole-body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WB-DWI)检查,处理生成的全身表观弥散系数图.其中19例行常规MRI增强扫描,9例用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PET)检查.全部病例淋巴结均经病理证实.结果 21例患者WB-DWI发现异常淋巴结139个,正常淋巴结11个,炎性淋巴结21个.转移淋巴结呈高信号,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0.78±0.07)下降,与正常(1.78±0.16)或炎性淋巴结(1.18±0.15)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MRI弥散加权技术在鉴别正常淋巴结、炎性淋巴结与肿瘤转移性淋巴结方面能够提供准确的信息,是肿瘤患者全身检查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口腔鳞癌癌周淋巴管生成与颈淋巴结微转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口腔鳞癌癌周淋巴管生成与颈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方法 对 4 7例口腔鳞癌组织、10例正常口腔黏膜进行酶组织化学染色 ,检测癌周微淋巴管密度 ;对 10例正常淋巴结、4 7例口腔鳞癌患者的 35 5个淋巴结以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AE3单抗为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结果 口腔鳞癌癌周淋巴管密度为 (14 0 4± 6 92 )个 / 2 0 0倍视野下 ,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5 4 8±2 6 2 )个 / 2 0 0倍视野下 (P <0 0 0 1) ;4 7例患者中角蛋白阳性 2 3例 ,阳性率为 4 8 9% (2 3/ 4 7) ;以淋巴微转移阳性、阴性分组 ,阳性组淋巴管密度为 (16 94± 5 4 3)个 / 2 0 0倍视野下 ,阴性组淋巴管密度为 (11 2 6± 5 0 0 )个 / 2 0 0倍视野下 ,阳性组微淋巴管密度显著高于阴性组 (P <0 0 0 1)。结论 癌周淋巴管密度增高在颈淋巴结微转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