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左室扭转不同步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运动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部确诊的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35例(心衰组),依据患者心电图QRS时限,可将其分为A组(QRS时限≥120 ms)与B组(<120 ms) 两亚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35例为正常组.应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对心衰组和正常组左室心肌扭转运动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扭转达峰时间(T-Peaktw)、6节段达峰时间标准差(Rot-SD)、6节段达峰最大时间差(Rot-diff)及两亚组间的Rot-SD、Rot-diff及左室旋转达峰时间.结果 正常组与心衰组心尖部Rot-diff分别为(28±52)ms、(133±86)ms,基底部Rot-diff分别为(51±70)ms、(144±101)m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心衰组心尖部和基底部Rot-SD均明显大于正常组[ 心尖部:(58±39)ms vs.(14±27)ms,基底部:(60±40)ms vs.(22±29)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心衰组中A组与B组Rot-SD、Rot-diff及左室旋转达峰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尖部与基底部心肌旋转方向多变,各节段旋转不同步,扭转效率下降;心室扭转不同步参数,即Rot-diff与Rot-SD可反映左室心肌运动同步性,有望用于指导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电图QRS时限不能作为评价左室不同步运动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对肺动脉高压犬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本实验犬分3组:对照组7只,肺高压(PAH)组8只,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PAH+RSD)组7只。PAH 组及PAH+RSD组静脉注射脱氢野百合碱,建立肺动脉高压模型,且 PAH+RSD组进一步消融双侧肾动脉交感神经,而对照组及PAH 组做假手术处理。分别于建模前和建模8周后观察比格犬的血压变化及心脏指标变化。测量左室侧壁平均应变、室间隔平均应变、右室侧壁平均应变;通过心尖四腔观左室及右室长轴6个节段二维应变曲线,计算收缩期达峰时间,从而计算左室及右室纵向同步性(LVTsl-6SD、RVTsl-6SD);通过左室心尖水平及二尖瓣水平得到左室扭转曲线,计算左室整体最大扭转角度。结果三组间左室侧壁平均应变无明显变化(P >0.05),PAH+RSD组室间隔平均应变及右室侧壁平均应变明显高于 PAH 组(P <0.01);LVTsl-6SD 和 RVTsl-6SD 在 PAH+RSD 组较 PAH 组明显减低[(25.45±3.59)ms 对(40.40±2.83)ms,P <0.001;(34.16±2.81)ms 对(51.98±3.64)ms,P <0.001];左室整体最大扭转角度在PAH+RSD组明显高于 PAH 组[(10.47±0.73)°对(8.46±1.06)°,P <0.001]。结论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可以部分抑制肺动脉高压对心室收缩功能的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应变成像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同步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9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和32例对照者接受二维超声检查,用二维应变软件分析心尖长轴观、心尖两腔观和四腔观以及左室短轴观基底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的图像,测量自心电图QRS波起点至左室在心尖长轴观上的收缩期纵向应变达峰时间(Tssl)及胸骨旁短轴观上的收缩期径向和环向应变达峰时间( Tssr,Tssc).计算左室各节段达峰时间标准差(Tssl-SD,Tssr-SD,Tssc-SD)及节段达峰时间最大差值(Tssl-Dif,Tssr-Dif,Tssc-Dif),以左室短轴观乳头肌水平前室间隔和后壁的径向应变的达峰时间之差(TAS-POST)≥130 ms作为左室收缩不同步标准,同时测量18个心肌节段纵向应变峰值与收缩末应变的差值之和作为纵向应变延迟指数(LSDI),LSDI≥25%作为左室不同步标准.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同步性参数较对照组增加(P <0.001或P<0.05);心肌缺血组同步性参数较对照组增高(P<0.05); LSDI与TAS-POST呈正向线性相关(r=0.676,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中,LSDI检测左室不同步敏感性高于TAs-POST(P<0.05).结论 二维斑点追踪应变成像技术能准确评价左室不同步性,LSDI与TAS-POST可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不同步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组织同步显像技术(Tissue synchronization imaging,TSI)评价缺血性心肌病(ICM)和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内收缩的不同步性。方法:ICM患者20例(ICM组)和DCM患者23例(DCM组)作为病例组,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集心尖四腔观、心尖二腔观及心尖长轴观三个心动周期的组织速度图像。启动TSI模式,获取左室六个壁12个取样点心肌组织的达峰值速度时间(TS),计算间隔后壁间延迟(△TS-P)、间隔侧壁间延迟(△TS-L)、基底段最大延迟(△TB-max)、基底段达峰值时间标准差(△TB-SD)、所有节段最大延迟(△Tmax)和左室所有节段标准差(TSD)。对比ICM组、DCM组及对照组之间左室收缩不同步性的差异。结果:ICM组和DCM组六个壁的TS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在各同步性参数中,与对照组相比,ICM组和DCM组Tmax、TSD、△TB-max和△TB-SD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M组和DCM组间比较,仅TS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M组最大延迟的部位多发生在室间隔和下壁,DCM组最大延迟的部位多位于侧后壁。结论:ICM和DCM心衰患者左室壁收缩明显不同步,且二组之间的不同步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观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扭转运动特征的可行性.方法 32例健康成年志愿者和30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应用QTVI获取标准左室心底部及心尖部短轴图像,分别获取其室间隔与侧壁心肌的心肌运动曲线,比较室间隔与侧壁心肌运动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及侧壁-间隔位移速度差(lateral-septal displacement diference,D1-s)、快速充盈期和心房收缩期的速度(Ve和Va),并观察其运动方向.左室扭转运动指数(torsional motility index,TMI)由收缩期左室心尖部与心底部D1-s的差值来计算.结果 正常人与DCM患者左室短轴观室间隔和侧壁的反向运动造成了:①左室心底部收缩期舒张期逆时针(解旋)运动;②左室心尖部收缩期环向逆时针旋转和舒张期顺时针(解旋)运动.收缩期心脏整体主要表现为逆时针方向的扭转运动.DCM组较正常组收缩期心尖部与心底部D1-s均显著减低,导致其收缩期左室扭转运动指数减低(6.56±2.19对14.44±1.55,P<0.05).左室TMI与左室射血分数显著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r=0.517,P=0.000).结论 DCM患者收缩期左室扭转运动指数减低对于左室收缩功能有很大影响.QTVI技术为简便、客观地评估左心室扭转运动特征提供了全新的定量工具.  相似文献   

6.
超声二维应变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扭转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应变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室短轴心肌扭转角度.方法 HCM患者21例,正常对照者20例,获取左室短轴二尖瓣环水平,心尖水平二维图像及心尖位四腔图、二腔图、左心长轴的二维图像,测定左室短轴二尖瓣水平、心尖水平各心肌节段收缩期旋转角度峰值,计算左室短轴心肌收缩期扭转角度峰值.结果 (1)HCM组与正常组左室短轴心肌收缩期扭转角度峰值比较,HCM组扭转角度峰值(16.9°±6.7°)较正常组(13.0°±5.7°)显著增大(P<0.05);(2)HCM组与正常组左室短轴二尖瓣水平心肌收缩期旋转角度峰值比较,HCM组旋转角度峰值(-8.3°±2.8°)较正常组(-5.5°±2.1°)显著增大(P<0.01),而心尖水平心肌收缩期旋转角度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CM患者在左室收缩功能正常时,左室短轴扭转角度已出现改变,利用超声二维应变成像可准确检测HCM患者左室短轴心肌扭转角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运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病心脏局部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高血压病患者57例,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28例,单纯高血压病组29例;另选正常对照者30例。均获取心尖位两腔、左心长轴及四腔切面二维图像,测定左室心尖位二维纵向应变收缩期峰值。结果 (1)合并2型糖尿病组左房、左室大小(LVD、LAD)较正常组大,收缩压及舒张压(SBP、DBP)较正常组高,差异显著(P0.05);与单纯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IVS、LVPW)较正常组、单纯组均厚,左室质量指数(LVMI)较两组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射血分数(EF)各组间无明显差异。(2)合并组、单纯组与正常组相比,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均有所减低,其中合并组减低更为明显,绝大多数节段(前间隔中间段、心尖段,后壁中间段、心尖段,前壁基底段、中间段,下壁心尖段,整个侧壁,后室间隔中间段、心尖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可有效发现:EF正常的高血压病患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比正常人低,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者降低更为明显,说明2型糖尿病加剧了高血压病患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三维全容积成像技术评价正常犬收缩期左事整体和节段容量及压力变化,评价不同电机械兴奋顺序时左室整体及节段收缩功能与同步化程度.方法 19只开胸比格犬模型,分别在基础状态(BASE)和右心耳(RAA)、右室心尖(RVA)、左室侧壁(LVL)、左室心尖(LVA)起搏状态采集左室全容积图像;同步记录左室流出道收缩末压力(ESP);脱机分析左室收缩末容积(ESV)、左室舒张末容积(EDV),计算整体及17节段射血分数(EF)、节段容积同步化指数(SDI)、左室收缩期压力平均上升速率(+dp/dt)和舒张期压力平均下降速率(-dp/dt).对各参数行配对t检验、方差分析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①RVA组左室整体EF、ESP、+dp/dt、-dp/dt较RAA组减低,SDI较RAA组增大(P<0.05);LVL组及LVA组整体EF与RAA组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SP,+dp/dt、-dp/dt均较RAA组减低,SDI均较RAA组增大(P<0.05).②LVL组及LVA组EF均较RVA组增高,LVL组SDI较RVA组减低(P<0.05),LVA组SDI与RVA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LVL组整体EF、SDI、ESP、+dp/dt及-dp/dt与LVA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VA组间隔、心尖节段EF较LVL组减低(P<0.05).④RVA组前、后间隔、心尖(除侧壁外)节段EF较RAA组减低(P<0.05);LVL组侧壁、前壁节段EF较RAA组减低;LVA起搏组前壁、前间隔、心尖节段EF较RAA组减低(P<0.05).⑤左室容积与压力参数间未能建立线性相关关系.结论 RAA起搏左室整体及少数节段收缩功能低于窦性心律;RAA起搏左室收缩与舒张功能均优于心室起博;LVL起搏左室收缩功能明显优于RVA起搏;心室起搏后,起搏位点周围左室节段收缩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应变率成像技术研究尿毒症患者的右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方法 20例尿毒症患者,30例健康成人.采用应变率成像及组织速度成像获取心尖四腔切面右室侧壁各节段的心肌多普勒速度曲线、位移曲线、应变及应变率曲线,测量每一曲线上的收缩期峰值速度、最大位移、峰值应变及应变率.结果 尿毒症组右室侧壁基底段、中段及心尖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快(P<0.05),最大位移较正常组无明显差异;尿毒症组右室侧壁基底段收缩期峰值应变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中段及心尖段的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应变率较正常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尿毒症患者存在潜在右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异常.在检测右室收缩功能障碍时,心肌局部形变指标可能更优于局部速度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评估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室间隔与左心室侧壁收缩非同步性的影响.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24例右心室心尖起搏(RVAP)、14例右心室流出道起搏(RVOTP)患者和20名健康者进行检查,应用QTVI对心尖四腔观的室间隔和左室侧壁二尖瓣瓣环水平、基底段、中段和心尖段8个心肌节段的同步组织运动速度曲线进行分析.结果RVAP患者起搏后室间隔收缩期速度峰(Sm峰)无明显改变,左心室侧壁收缩期速度峰(Sm峰)基底段和瓣环部较起搏前减小(P<0.05),靠心尖段及中段相对大于基底段和瓣环部;RVOTP患者起搏后室间隔收缩期速度峰(Sm峰)较起搏前稍增大,以基底段明显(P<0.05),左室侧壁收缩期速度峰(Sm峰)较起搏前稍减小,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另外,RVAP患者起搏后室间隔与左心室侧壁基底段收缩早期速度峰延迟明显延长(P<0.001),RVOTP患者起搏后稍延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QTVI显示RVAP和RVOTP患者室间隔与左心室侧壁收缩的非同步性,且RVAP者更为明显.QTVI是定量评估心脏室壁运动同步性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评价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及同步性的短期影响.方法 收集因首次ASTEMI住院并接受择期PCI治疗的患者51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及室壁运动状态将心肌分为梗死组(MI组,n=89)、缺血组(ISCHE组,n=93)及对照组(Con组,n=117).于术前3d内及术后1个月行常规超声和TDI检查.测得左心室整体收缩及舒张功能指标、左心室局部心肌功能指标及收缩同步性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1个月,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收缩末内径(LVESD)及收缩末容积(LVESV)缩小[(56.00±2.95)mm vs.(54.42±3.50)mm;(33.83±4.24)mm vs.(31.42±3.82)mm;(45.58±9.40)ml vs.(43.25±9.64)ml;P<0.05];射血分数(LVEF)增加[(56.42 ±5.93)% vs..(58.92±5.32)%,P<0.01];二尖瓣环收缩期峰速度(S'a)增加[(8.60±2.25) cm/s vs.(11.86±2.66) cm/s,P<0.05];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二尖瓣环舒张期峰速度(E/Ea)减小(6.91±1.06 vs.5.52±1.18,P<0.01);左心室12节段收缩期纵向速度达峰时间标准差T-SD有减小趋势,但未见统计学差异[(42.37±20.41) ms vs.(37.60±17.07) ms,P>0.05].ISCHE组心肌应变(S)增加[(12.73±4.96)% vs.(15.02±4.70)%,P<0.05],但MI组无变化[(11.33±4.99)% vs.(12.56±5.10)%,P>0.05].结论 择期PCI可短期内改善ASTEMI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舒张功能和缺血心肌的功能.组织应变成像(SI)可敏感、准确地评价左心室整体及局部心肌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评价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患者左室扭转运动的特点及规律性.方法 临床拟诊为冠心病患者117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结果分成心肌梗死组(60例)、心肌缺血组(31例)及对照组(26例),常规超声测量左室收缩及舒张末期内径(LVDs,LVDd)、容积(LVVESV,LVEDV)及射血分数(LVEF),组织多普勒测量二尖瓣后瓣环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S')及Tei指数,运用STI技术分析左室二尖瓣水平与心尖水平旋转运动、整体扭转运动,测定旋转角度/率、扭转角度/率.结果 与心肌缺血组及对照组比较,心肌梗死组LVDd、LVDs、LVEDV、LVESV及Tei指数均增大,LVEF及S'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心肌梗死组及心肌缺血组左室心尖水平旋转角度/率、二尖瓣水平旋转率、扭转角度/率均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心肌梗死组减低更为显著(P<0.01).左室整体的扭转角度与LVEF呈较强的正相关(r=0.618,P<0.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严重,左室整体的扭转运动受损越明显,以心肌梗死组减低更为显著.应用STI评价左室的扭转运动与常规超声参数相比较,能更好地反映心肌缺血患者的左心室收缩运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应用国产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利替罗非班对糖尿病并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97例首发ST段抬高AMI且有糖尿病病史并接受急诊PCI治疗成功的患者,按术中应用替罗非班与否,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观察组,n=-47);常规治疗组(对照组,n=50)。测量2组术后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期求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术后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住院期间病死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3个月左心室容积减小,LVEDVI[(65.2±5.4)ml/m^2;(68.3±5.7)ml/m^2,P〈0.05.LVESVI[(31.5±4.2)ml/m^2:(35.6±3.7)ml/m^2,P〈0.05],LVEF升高[(0.52±0.04)%:(0.48±0.03)%.P〈0.05];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住院期间病死率明显减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应用替罗非班可改善糖尿病并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
包萍  陶长生  朱晓非  刘龙粉 《临床荟萃》2012,27(11):921-923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体表心电图对左主干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112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体表心电图(ECG)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其中左主干病变24例(LM组),左前降支病变88例(LAD组).结果 LM组STavR及STv6导联抬高幅度显著高于LAD组,分别为(1.21±0.49)mV vs(0.28±0.38)mV(P<0.01);(1.10±0.54)mV vs(0.60±0.83)mV(P <0.01).LM组STv1导联抬高幅度显著小于LAD组,(0.79±0.44) mV vs(1.49±1.04) mV(P<0.01).LM组STaVR抬高、STavR抬高≥STv1抬高、STv6抬高≥STv1抬高的出现率显著高于LAD组,83.3% vs 50.0%(P <0.01);83.3% vs 3.4%(P<0.01);79.2% vs25.0%(P<0.01),而STv1抬高的出现率显著低于LAD组,62.5% vs 90.9%(P<0.01).STavR抬高、STavR抬高≥STv1抬高、STv6抬高≥STv1预测左主干病变的敏感度分别为83.3%、83.3%、79.2%,特异度分别为50.0%、96.6%、68.2%.结论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体表ECG对左主干病变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儿左室非同步运动与二尖瓣环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小儿40例,心力衰竭患儿30例,获取标准心尖四腔和两腔观。①在多普勒组织速度成像(DTI)状态下,测量左室后间隔、侧壁、前壁、下壁收缩期和舒张早期频谱中的峰值速度(Vs、Ve),计算四个壁Vs和Ve均值;②QTVI状态下,测量并计算左心室四个壁12节段同步性指标Ts、Te的最大差值Max-△Ts和Max-△Te。同时测量左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心力衰竭组Max—△Ts和Max—△Te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s、Ve的均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MeanVs与Max—△Ts、MeanVe与Max-△Te、Max—△Ts与LVEF相关性好。结论心力衰竭患儿左室内心肌存在非同步运动现象,与二尖瓣环运动速度相关性好,可导致心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6.
王建军  王文武  刘柱 《临床荟萃》2012,27(15):1292-1295
目的 探讨陈旧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急性加重期患者出现血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正常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陈旧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CHF急性加重期[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Ⅲ~Ⅳ级]患者62例.血BNP水平正常的18例为研究组(BNP<100 pg/L),血BNP水平明显升高的 44例为对照组(BNP>100 pg/L).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从而得出陈旧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CHF急性加重期血BNP正常的临床意义.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经(left veil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大于对照组,(65.44±2.04) mm vs (63.48±2.50) mm(P<0.05).研究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低于对照组,(21.06±3.45)% vs(32.25±4.05)%(P<0.05).研究组的平均住院日长于对照组,(22.56±3.29)d vs (15.43±2.42)d(P<0.05).研究组服用美托洛尔的最大耐受剂量低于对照组,(12.50±4.79) mg vs(24.94±6.80) mg(P<0.05).随访2年期间研究组因心源性死亡15例,对照组因心源性死亡6例(P <0.01).两组在LVEDd、LVEF、住院时间、美托洛尔耐受最大剂量、随访2年心源性病死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BNP降低为预测陈旧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的独立危险因素(r =4.266,OR=71.208,95%CI=1.200~4224.226,P<0.05).结论 陈旧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CHF急性加重期(NYHAⅢ~Ⅳ级)血BNP正常的患者心力衰竭程度更严重,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左室扭转指标,以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前后左室功能。方法前壁心肌陈旧性梗死(心梗组)患者24例、对照组19例,获取两组患者左室心底及心尖短轴切面清晰二维图像;心梗组患者PTCA术后6~8周重复上述超声检查。脱机分析心内膜旋转角度(Rendo)、心外膜旋转角度(Rendo)、跨壁角度梯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梗组PTCA术前心尖、心底短轴切面左室Rendo、Repi及跨壁角度梯度均显著减低(P〈0.05);与术前比较,心梗组PTCA术后心尖、心底短轴切面左室Rendo、Repi及跨壁角度梯度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但仍较对照组显著减低(P〈0.05)。结论心内外膜旋转角度及跨壁角度梯度峰值是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PTCA术后心功能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临床类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神经末端脑钠肽(NT-proBNP)的水平及其与心肌坏死标志物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诊科收治的24 h内发病的ACS患者81例,其中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4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9例,健康对照组28例,采用罗氏公司的心脏标志物分析仪,分别测定各研究组的血NT-proBNP及肌钙蛋白T(cTnT)浓度。结果: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NT-proBNP浓度(2 256±374)pg/mL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1 285±238)pg/mL(P〈0.01),两组NT-proBNP的浓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276±31)pg/mL(P〈0.01),差异均有显著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NT-proBNP升高程度与cTnT呈正相关(P〈0.01)。结论:NT-proBNP是一种灵敏且能反映心肌缺血损伤的指标,它的增高有助于对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和恰当的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99 m 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 m Tc-MIBI)门控静息心肌断层显像,研究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疗效。方法选首次发病时间超过12小时但不超过72小时,未行溶栓治疗且无持续胸痛的 AMI 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 =31),只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延迟 PCI 组(n =31)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发病后7~14天行 PCI 治疗。两组均于发病1周及治疗后4周行99 m Tc-MIBI 门控静息心肌断层显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心肌缺血面积(ischemic area,IA)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发病1周时的LVEDV、LVESV、LVEF 及 IA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延迟 PCI 组 LVEDV、LVESV 明显下降,分别为(73.87±5.90)ml vs (81.20±7.14)ml,(26.51±3.51)ml vs (30.90±3.84)ml(P <0.01);与对照组比较 LVEF明显升高,(66.23±5.20)% vs (60.97±4.58)%(P <0.01)、IA 明显缩小(10.67±3.01)% vs (12.93±3.54)%(P <0.01)。结论对于 AMI 患者,延迟 PCI 可以更完全地血运重建,明显改善心肌灌注及恢复心室功能,可以改善预后;99m Tc-MIBI 门控静息心肌断层显像可以定量分析心肌灌注及心功能变化,可以准确评价延迟 PCI 治疗 AMI 效果。  相似文献   

20.
张晓雷  王荣英  田英平  牛丽伟  王艳芬 《临床荟萃》2012,27(12):1018-1020,1024
目的 通过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心电图QRS波群变化进行缺血分级,探讨缺血分级的临床意义.方法 STEMI患者105例,根据入院时心电图QRS波群变化进行缺血分级:2级缺血组(56例);3级缺血组(49倒).所有患者于梗死后2周行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SPECT)和99m锝-红细胞(99mTc-RBC)心血池显像,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和心功能;住院期间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入院时心电图,3级缺血组ST段抬高的幅度(∑ST)显著大于2级缺血组(0.75±0.56)mV vs (0.50±0.32) mV,肌酸激酶同工酶(338±112) U/L vs(178±92)U/L和肌钙蛋白峰值(21.4±11.0)μg/L vs(9.2±5.4)μg/L显著高于2级缺血组(P<0.05),心肌梗死面积大于2级缺血组(18.82±8.76)%vs(14.75±6.24)%(P<0.05),而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2级缺血组(P<0.05);在住院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住院病死率、室壁瘤发生率方面,3级缺血组均显著高于2级缺血组(P<0.05);而再梗死发生率,3级缺血与2级缺血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入院时心电图呈3级缺血的急性STEMI患者心肌梗死面积大,心功能和预后差,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