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表现,分析肿瘤的位置、大小、边缘、密度及增强特征。结果:5例中4例为年轻女性,1例为男性,2例位于胰头,3例位于胰体尾部,肿瘤体积较大,边界清楚,均表现为囊实性肿块,以实性成分较多,1例伴有钙化,三期增强扫描时,肿瘤实性成分及包膜呈渐进性、填充式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5例均不伴有胆、胰管扩张。结论: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术前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应用256层螺旋CT观察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确诊的16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影像资料,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影像特点。结果16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均为单发,男2例,女14例,平均年龄28.3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其中位于胰头者9例,胰体者2例,胰尾者5例;肿块多较大,边缘光整,平均最大径为7.8 cm,CT平扫呈囊实性肿块,5例病灶内出现钙化灶,钙化呈斑片状、条状。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轻度强化,静脉期肿块实性部分持续强化,呈渐进性强化,病灶中心囊变区无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有其特定的好发人群及特征性的CT表现,多层螺旋CT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具有诊断价值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及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6年4月7例经本院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表现,术前4例同时行CT及MRI平扫和增强扫描,3例只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肿瘤2例位于胰头颈部,5例位于胰尾部.直径3~14 cm.均为囊实性肿块.囊性、实性成分比例各有不同.肿瘤内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囊壁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2例见钙化灶.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及囊壁有强化,动脉期呈轻度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呈轻至中度强化,延迟期肿瘤实性部分强化范围及程度更大,囊性和实性分界变得清晰,但密度均低于正常胰腺.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术前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表现,旨在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为SPTP的CT平扫和多期增强表现及特征.结果: 9例SPTP中胰头部5例(55.6%),胰颈2例(22.2%),胰体1例(11.1%),胰尾1例(11.1%).CT表现多为边界清楚、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实性或囊实性肿块影;2例可见钙化,1例位于包膜下条状钙化,1例位于肿块中心点状钙化;9例均有纤维包膜;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延迟强化,呈持续性轻度强化的特征,大多可见特征性表现“浮云”征,囊性部分无明显强化,包膜有明显强化.9例均无淋巴结肿大或转移.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 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多期增强扫描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患者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提高其术前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均经CT平扫及三期增强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患者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资料。结果:2例患者的肿瘤以囊性成分为主,5例实性、囊性成分比例相仿,1例以实性成分为主。患者的实性肿瘤部分CT平扫表现为稍低密度或等密度影,囊性肿瘤部分表现为低密度;增强后,实性肿瘤部分动脉期轻度强化,胰腺实质期及静脉期呈渐进性强化,囊性部分于各期始终未见强化。结论:肿瘤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可与其它胰腺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7年3月间我院经病理检查确诊的14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其多层螺旋CT特征性表现进行总结。结果:14例肿瘤病灶均为单发,位于胰头颈部3例、体部5例、尾部4例、钩突部2例,均为囊实性肿块,以囊性为主者9例,实性为主者5例,3例瘤体内可见散在的斑点状钙化。肿块边界清晰,包膜、实性部分或分隔静脉期呈渐进性强化,局部可为云絮状不均质强化,病理诊断均为良性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多层螺旋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包括形态、包膜、密度、增强扫描强化方式等,结合患者性别、临床资料多可于术前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资料.结果:肿瘤最长径3.5~15 cm,平均9.5cm.2例肿瘤以囊性成分为主,1例实、囊成分比例相仿;5例以实性成分为主.在囊实性交界部分,实质与囊性部分呈片状相间分布.3例囊性成分内可见纤维分隔.CT增强扫描门静脉期肿瘤强化略高于动脉期,但其强化程度均低于正常胰腺组织.5例有钙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特征并注意与无功能胰岛细胞瘤、黏液性囊性瘤或癌等鉴别可在术前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姜远才 《浙江实用医学》2011,16(6):444-445,468
目的提高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CT表现、临床病理形态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临床资料、CT表现、大体观察、镜下观察及免疫组化结果。结果7例中cT表现为肿块位于胰尾和胰体各3例,胰头1例,肿块呈类圆形5例,分叶状2例。CT平扫肿块呈囊实性,囊性部分为低密度影,CT值为12.0~23.0HU;实性部分呈低密度或等密度,CT值为22.0—46.0HU。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实质性部分呈均匀轻度强化,后逐渐强化明显;囊性部分无论在动脉期还是静脉期均未强化,以囊性部分为主的可见略低或等密度的实性部分呈小片状漂浮在低密度囊性部分中。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诊断与确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PTP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多层螺旋CT表现。 结果 肿块均呈圆形或卵圆形,位于胰头4例,胰体3例,胰颈、胰尾各1例。9例肿块均囊实相间,1例包膜弧线样钙化,2例实质内点状钙化,3例可见新鲜出血;双期增强扫描所有病灶实性部分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渐进性强化,但强化程度低于周围正常胰腺组织,囊性部分无强化,其中2例动脉期肿瘤内见不规则细小血管影,其中胰管扩张者2例。9例肿物病理切面均见出血、坏死及囊变,镜下见特征性假乳头状结构。 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点,能反映病理特征,是术前诊断该疾病的主要方法;多排螺旋CT的重建技术能帮助空间定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SCT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和CT检查资料?结果:肿瘤位于胰头部7例,颈部1例,体部6例,体尾部7例,胰尾部4例;6例以实性为主(24%),15例囊实混合性为主(60%),3例囊性为主(12%),1例大部分钙化 (4%),10例肿瘤有钙化(40%)?增强后实性部分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明显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MSCT表现有一定特征,对其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医学综述》2013,19(4):753-755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表现,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SPTP的CT表现,比较分析各自不同的特点和共同之处,找到与胰腺其他肿瘤性病变的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5例SPTP中胰头部发病2例,胰体部1例,胰尾部2例,术前CT全部检出病灶,诊断3例,怀疑1例,误诊1例,诊断符合率为80%。SPTP在CT上多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囊实性肿块影,瘤体边界多较清楚,瘤体较大则有明显的占位效应,淋巴结肿大或转移极少见,极少数病例可有胰管或肝内胆管扩张。CT增强后病灶边界显示更为清楚,包膜完整显示并有明显强化,动脉期及静脉期瘤内实性部分呈持续性轻度强化的特征。结论 SPTP为胰腺少见的肿瘤类型,其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掌握其CT特点有助于与胰腺其他肿瘤性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多排螺旋CT(MDCT)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5例SPTP患者的MDCT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资料。结果:5例均为单发,胰头颈部1例,胰颈部1例,胰体部1例,胰体尾部2例,4例呈混合性,1例为实性。5例均有包膜,与胰腺实质分界清楚,其中1例恶性SPTP肿块巨大,包膜不完整,局部与邻近结构分界不清,4例良性SPTP包膜完整,边界清楚。三期增强实性成分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延迟期进一步强化,但密度均低于正常胰腺实质,囊性部分三期均未见强化,介于囊实性密度之间的过渡区呈轻度延迟强化,肿瘤包膜亦呈延迟强化,2例肿瘤边缘见点条状钙化。后处理技术能多方位显示肿块与胰腺呈"杯口"状相交或"抱球"状改变,并可多角度观察邻近结构受压、侵犯情况及邻近血管改变。结论:MDCT能显示SPTP的主要病理改变,其动态增强及后处理技术对本病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吴海  陈芳  蔡庆虎  胡明哲  黄晓辉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0):93-94,99,161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多期增强扫描CT和MR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和MR表现。结果肿瘤位于胰头8例,胰颈5例,胰体5例,胰尾12例.范围广泛1例;肿瘤最大径16~135mm,平均55.5mm。25例为类圆形或卵圆形,6例不规则分叶状。肿瘤以实性为主8例,以囊性为主8例,囊实比例相近15例。动态增强扫描24例实性部分呈渐进性强化,6例呈持续强化,1例动脉期中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廓清,囊性部分无强化。30例肿瘤有包膜,增强后明显强化,瘤内有出血5例,瘤内见钙化9例.伴肝外胆管及胰管扩张1例,胰管扩张1例,肝脏转移1例。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和MRI表现具有相对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能做出明确诊断,并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和预后评估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及MRI影像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9例SPTP患者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结果:(1)SPTP多见于年轻女性,临床表现多为腹部不适、腹痛或无明显临床症状;(2)肿瘤内为实性和囊性结构,按实性和囊性结构比例分3型:囊性、实性、囊实性;影像学特征性表现为"浮云征",实性部分平扫呈低或等密度,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中度或明显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3)SPTP为交界性肿瘤,与胰腺分界清楚,预后良好;(4)胆总管和胰管不扩张;(5)肿瘤内可有钙化。结论:SPTP虽然罕见,但其CT及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5.
螺旋CT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及外科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外科手术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特征及CT表现.结果 (1)13例肿瘤由实性部分和囊性部分构成,1例肿瘤为单纯实性.肿瘤实性部分动脉期呈轻度强化,门静脉期明显强化;囊性部分在增强前后均呈低密度.肿瘤有包膜,增强后包膜强化明显,与胰腺分界清晰.(2)14例均无肝内外胆管和胰管扩张,1例伴发右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3)胰头部肿瘤5例,其中3例肠系膜上动静脉受压移位,2例血管部分被肿瘤包绕.胰尾部肿瘤6例,其中3例肿瘤推挤脾门,造成多支脾静脉迂曲扩张,分别从肿瘤的前方和后方汇入肠系膜上静脉;2例显示脾静脉受压后移;1例肿瘤与脾门结构分界不清.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具有较特征性的CT表现,结合临床特征可在术前作出诊断.三维后处理技术可以很好显示肿瘤与邻近结构的关系,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及MRI影像诊断。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0例SPTP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结果(1)SPTP多见于年轻女性,临床表现多为腹部不适、腹痛,或无明显临床症状;(2)肿瘤内为实性和囊性结构,按实性和囊性结构比例分3型:囊性、实性、囊实性;影像学特征性表现为"浮云征",实性部分平扫呈低或等密度,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中度或明显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3)SPTP为交界性肿瘤,与胰腺分界清楚,预后良好;(4)胆总管和胰管不扩张;(5)肿瘤边缘偶可有钙化。结论SPTP虽然罕见,但其CT及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影像科医生应努力提高术前定性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SPTP患者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患者均为年轻女性,无黄疸及其他临床症状。CT平扫病灶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的囊实性肿块,位于胰腺边缘部分,其中8例病灶较大,向胰腺外生长,另3例病灶较小,局限性于胰腺内部;2例位于胰头部的巨大病灶伴有胰管轻度阻塞扩张;所有病灶增强后实性部分均有强化,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强化明显,囊性部分无强化,病灶均可见强化明显、完整的假包膜,10例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仅一例病变与网膜粘连。结论 SPTP的MS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静脉期强化明显于动脉期,螺旋CT检查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CT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9例患者为青年女性,1例为中年男性。CT平扫肿瘤呈混杂密度结节或团块影,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可见延迟强化,囊性部分无明显强化。8例无胰管和胆管扩张。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异性,结合临床,可与其它胰腺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 表现,探讨多层螺旋CT 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5例肿瘤均呈类圆形囊实性肿块,3例肿瘤内及边缘见斑点状、条状钙化;增强后肿瘤囊性部分各期均不强化,实质部分渐进性强化,可见肿瘤边缘呈线条状强化,所有病灶在各期强化均低于正常胰腺实质。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具一定的特征性,CT对其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