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一起霍乱暴发疫情特征与影响因素,为今后预防霍乱暴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所有聚餐人员及接触者,按<霍乱防治手册>确定病例.结果 调查就餐者813人,发现病例4例(病原学诊断3例,临床诊断1例),带菌者116例,病原学确认均为0139血清型.感染率为14.76%,带菌率为14.27%,罹患率为0.49%;所有感染者均有同一就餐史,未就餐者未感染.结论 本次疫情为霍乱爆发,感染率高.发病原因可能为食用的甲鱼或虾污染霍乱弧菌所致.  相似文献   

2.
13起O139型霍乱疫情分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目的探讨O139霍乱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所有聚餐人员及其接触者进行个案调查,以肛拭和环境采样培养分离霍乱弧菌,按国家标准诊断病人和带菌者,并采取控制措施。结果13起疫情暴露者3107人,感染率为12.49%,罹患率为2.90%,带菌率为9.59%;暴发疫情12起;各起疫情均与聚餐有关,均有食用虾或甲鱼史,4起疫情从虾或甲鱼中检出O139霍乱弧菌,2起疫情从餐具或剩余食品中检出O139霍乱弧菌;病人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腹泻,水样便,中重度病例占47.73%。结论甲鱼或虾携带O139霍乱弧菌.加强饮食卫生管理是预防O139霍乱食源性传播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柯贤洲 《中国热带医学》2014,(12):1545-1546
目的回顾黄石市2012年一起霍乱暴发疫情应急处置经过,为今后科学防控霍乱疫情积累经验。方法调查所有聚餐人员及病例密切接触者,采集肛拭或大便培养鉴定霍乱弧菌,按《霍乱诊断标准》(WS289-2008)诊断病例;对疫点环境和污染食品采样培养分离霍乱弧菌;采取控制措施。结果该起疫情共发现9例霍乱确诊病例,33例临床诊断病例,13例带菌者。所有患者和带菌者均有在同一酒店进餐史,且在该酒店帮厨和服务员中发现带菌者,酒店食品采样中也检出O139群霍乱弧菌,菌株检出毒力基因,且与病人菌株PFGE图谱相同,提示具有同源性。结论此次疫情是一起因酒店食品污染引起的霍乱暴发疫情,经过对患者和带菌者的隔离治疗、疫点消毒、密切接触者的居家医学观察等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未出现二代病例和死亡病例。  相似文献   

4.
广州市海珠区一起食源性霍乱爆发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查清霍乱爆发特征和因素,控制流行。方法调查所有就餐者及其接触者,同时肛拭采样培养鉴定霍乱弧菌,按《霍乱防治手册》的标准确诊病人,对疫点环境采样培养分离霍乱弧菌,并采取控制措施。结果该事件是一起因在酒家集体聚餐引起的食源性霍乱爆发疫情,共感染43人,均为病原学诊断病例(小川型),无病例死亡,未出现二代病例。结论导致疫情爆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食物未煮熟煮透和存在交叉感染。提示加强饮食卫生管理是预防霍乱食源性传播的关键,同时应制定针对性强的综合防制措施,控制和减少疫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5.
樊毅 《中国热带医学》2009,9(11):2164-2165
目的分析2008年万州区某镇农村因聚餐引起食源性O139群霍乱暴发流行的原因及传染来源,为霍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现患调查方法,描述霍乱患者发病情况,利用个案调查表、调查登记表、实验室检测结果、现场卫生学调查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本次暴发流行始于2008年7月28日,止于2008年8月4日,暴露人口742人,发病4例,罹惠率为0.49%,无死亡病例;检出带菌者114例;感染率为14.39%(119,813)。最小年龄11月龄,最大86岁。7月31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酒楼的熟食菜刀采样检出O139霍乱弧菌,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一带菌者是由于进食了家人从该酒楼带回的凉菜(香酥金鸭)后而被感染,证明酒楼加工的凉菜已被O139群霍乱污染。结论本次霍乱暴发流行的原因为集体性聚餐,传播途径为经食物传播,传染来源不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某幼儿园一起水痘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及疫苗接种保护效果,为控制水痘暴发、完善疫苗接种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水痘暴发病例信息以及儿童疫苗接种情况,分析暴发流行特征和疫苗保护效率。结果共报告水痘暴发病例24例,分布在5个班,其中大一班病例占50. 00%,全园儿童罹患率8. 99%(24/267),疫情持续31天。5岁及以上儿童罹患率15. 07%,高于4岁及以下儿童的1. 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 9 626,P 0. 01)。发现水痘突破病例14例,其中接种年限≥3年的占64. 28%。全园儿童中,接种过1剂次疫苗儿童的罹患率7. 29%,低于未接种者的15. 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9 234,P 0. 05),疫苗保护效率53. 33%。结论 1剂次疫苗接种对幼儿园5岁以上儿童保护不充分,在有较高接种率的幼儿园仍可能暴发水痘。建议强化幼儿园水痘疫情监测和早期处置,完善现有接种策略。  相似文献   

7.
<正> 发病及临床经过1986年6月22日、23日在宁陕县连续发生二起由聚餐所致的痢疾暴发流行。参加聚餐者118人,发病103人,罹患率为87.3%。据在县医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本次霍乱爆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控制霍乱疫情提供现场工作经验. 方法采用统一的霍乱流行病学调查表开展现场调查,用EXCEL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5年9月11~17日共发病25例,健康带菌1例,罹患率为10.4%.病原为稻叶型霍乱弧菌,噬菌体-生物分型皆为1d型.病例扩散到4个市(县),以海口市和定安县为主,分别占总爆发病例数的60.0%和24.0%.25例患者都参加过陈某9月11日在定安县举办的婚宴,均于暴露后一个最长潜伏期内发病. 结论这是一起婚宴聚餐引起的霍乱爆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分析此次霍乱暴发的原因,为制定霍乱应急处置预案提供依据。方法专门设计个案调查表。病例对照研究,结合实验室结果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本次暴发流行时间为2004年8月27日至9月3日,经病原学确诊患者19例,罹患率为0.28%均为在校学生,检出带菌者1例,为水井管理员。患者年龄集中在19~23岁之间,都是在校学生。发病在性别(X^2=2.3,P=0.13)和民族(X^2=0.59,P=0.90)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暴发是由于自备水源被污染而引起的霍乱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10.
1目的 探讨胆管或胰管括约肌高压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罹患率及其预防。 2方法  64例胆管括约肌高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 3 2例及对照组 3 2例。研究组给予鼻胆管引流 ;72例胰管括约肌高压患者随机分为 3组 :鼻胆管引流(ENBD)组 2 1例、鼻胰管引流 (ENPD)组 2 6例及对照组 2 5例。观察每组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罹患率。 3结果 胆管括约肌高压患者 ENBD组 ERCP后胰腺炎罹患率为 6.2 5 % ,对照组为 3 1.2 5 % ,两组胰腺炎罹患率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胰管括约肌高压患者 ENBD组胰腺炎罹患率为 4.76% ,ENPD组为 7.69% ,对照组为 3 2 .0 0 %。ENBD组及 ERPD组胰腺炎罹患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1) ,而胰管括约肌高压者 ENBD组与 ENPD组相比 ,则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4结论 胆管或胰管括约肌高压患者 ERCP后胰腺炎罹患率均较高 ,但 ENBD对胆管括约肌高压患者 ERCP后胰腺炎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对胰管括约肌高压患者同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2008年儋州市沿海一带发生的一起霍乱局部流行的调查分析,探讨霍乱防治的对策和措施。方法对2008年儋州市发生的霍乱局部流行所有霍乱病例的个案调查表、密切接触者流行病学调查表和相关的检测信息,以及外环境的气象资料、人口学资料和流行区当地居民卫生条件等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并结合现场调查,对当时疫情发生的成因及采取的对策和防治效果进行综合分析。实验室检测方法采用碱性蛋白胨霍乱弧菌增菌液进行增菌,然后做细菌分离,对分离出来的霍乱弧菌进行毒素鉴定,以判别是否是流行毒株。结果儋州市累计发生34例霍乱病例,其中实验室确诊的29例,临床诊断(疑似病例)5例,无死亡病例。首例病人于9月30日发生,最后1例病例于10月31日发生,11月1日以后不再出现新的病例,本次霍乱流行是在强台风后发生,灾区有90%的水井因海水倒灌而被淹没,外环境调查检测的结果证明,灾后外环境水体检测到霍乱弧菌。结论对流行原因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流行的原因主要是强台风引起北部湾海水倒灌,污染了沿海一带岸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和水源,导致的一起霍乱局部流行。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2002年霍乱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重庆市2002年霍乱疫情流行特点及规律,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确诊的霍乱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个案调查,采肛拭和(或)大便取样,进行霍乱弧菌培养分离和鉴定。结果全市发生霍乱疫情23起,确诊病例173例,死亡5例,带菌者101人。霍乱感染率、发病率、死亡率和病死率分别为0.884/10万、0.558/10万、0.016/10万、2.89%。病例相对集中在渝西地区,6~8月为发病高峰,以农民发病为主。食物因素引起的病例数显著高于其它传播因素(U=6.62,P<0.01)。优势流行菌型为埃尔托霍乱弧菌稻叶1d菌型,同时首次出现霍乱弧菌O139群。结论重庆市霍乱传播方式以食源性传播为主,流行株发生改变,应制定针对性强的综合防制措施,控制和减少疫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掌握福建省霍乱流行规律和霍乱弧菌在环境水体及食品的污染情况,为指导今后的霍乱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全省医疗机构肠道门诊开展腹泻病人监测,各级霍乱监测点4~11月份同时开展水体及海水产品等食品监测.结果 2009~2011年福建省各级霍乱监测点共检测腹泻病人粪便标本56922份,发现5例霍乱实验室确诊病人.2009~2011年福建省各级霍乱监测点检测水体及海水产品等食品标本62471份,共检出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102株,总阳性率为0.16%,其中O1群稻叶型85株,O1群小川型17株,均为非产毒株.结论 开展霍乱监测是早期发现疫情、及时掌握疫情动态的重要措施,今后应加强对牛蛙等海水产品的霍乱弧菌污染状况监测,以及加大外环境检索力度和加强各种水体的消毒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甲状腺全切患者术后预防性补钙治疗,对甲状旁腺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32例随机分为A和B组,再根据术后3d内最低1d的甲状旁腺素(PrH)值,将A、B组再分为Al(87例,PTH≥8pg/ml)和A2(30例,WH〈8pg/ml)组;B1(83例,PTH≥8pg/m1)和B,(32例,PTH〈8pg/ml)组。术后A组给予静脉补钙6g/d,B组术后暂时不给予补钙;术后不论是否出现低钙血症,但PTH〈8pg/ml均给予静脉补钙6g/d。所有患者检测术前术后第1、2、3天、1周及1个月血钙及PTH的水平,发生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患者增加监测术后2、3周血钙及PTH水平。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是否出现低血钙及低钙血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结果①术后1周A.组PTH及术后第1、2、3天和术后1周血钙水平高于B1组(P〈0.05)。A,组低血钙及低钙血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1组(P〈0.05)。②术后第1、2、3周A2组PTH水平高于B2组(P〈0.05),并较B2组PTH先恢复到正常范围;术后第1天至第3周,A2组血钙水平高于B2组(P〈0.05),并较B2组先恢复到正常范围;A2组低血钙及低钙血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2组(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术后预防性补钙有利于甲状旁腺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一起酒店婚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探索致病因素,提出防控措施,为类似事件处置提供参考。方法 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描述流行病学特征。开展病例对照研究探讨危险因素。开展现场卫生学调查,采集相关样品并进行实验室检验。结果 核实病例共90例,罹患率7.20%,均为参加同一婚宴(或进食了婚宴食物)的宾客。临床表现为发热(100.00%)、腹泻(98.89%)、腹痛(95.56%)、乏力(80.00%)、寒战(61.11%)、呕吐(37.78%)等,腹泻次数多为(10~20)次/d,大便性状为黄色或黄绿色水样。病例对照研究显示,国际炒饭(OR=90.00,95%CI:4.81~1 683.86)是危险食物。分别从28份病例大便或肛拭子、2份厨房助手肛拭子和7份留样食物样品中检出肠炎沙门菌,菌株具有同源性。结论 这是一起发生在酒店婚宴中由肠炎沙门菌污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引起发病的餐次是2月14日谢刘婚宴,食物为国际炒饭。建议加强对餐饮服务单位特别是承接大型宴会酒店的监督管理,消除食品生产过程存在的安全隐患,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患者甲状旁腺素(PTH)测定联合预防性补钙对防治术后低钙血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嘉兴市第一医院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的患者102例,根据术后1h测定的PTH水平分为A组(39例,PTH<15 ng/L)和B组(63例,PTH≥15 ng/L).术后A组予以静脉补钙3g/d,连续补钙5 d;B组予以常规补液,不予以补钙.检测术前及术后第1、2、3、7、30天的血钙及PTH水平,观察并记录术后是否出现症状性低钙血症,两组间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 A组术后第1、2、3、7、30天的血钙水平分别为(2.09±0.05)、(2.02±0.04)、(2.12±0.04)、(2.22±0.07)、(2.35±0.06)mmol/L,B组分别为(2.07±0.05)、(2.03±0.04)、(2.14±0.04)、(2.22±0.06)、(2.34±0.04) mmol/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第1、2、3天的PTH水平分别为(11.92±2.17)、(5.80±1.69)、(9.73±2.31)ng/L,B组分别为(19.92±5.37)、(12.84±2.43)、(15.93±5.17)ng/L,A组第1、2、3天的PTH水平均明显低于B组(P<0.01);A组术后第7、30天的PTH水平分别为(23.98±7.31)、(46.07±5.62)ng/L,B组分别为(24.90±6.45)、(45.22±7.42)ng/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发生术后症状性低钙血症的例数分别为5例(12.8%)及6例(9.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甲状腺全切除术后1 hPTH水平低下的患者早期予以预防性补钙有利于防治术后低钙血症,有助于甲状旁腺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肩胛上神经联合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疼痛门诊肩周炎患者57例,阻滞药物均为1%利多卡因。于患侧阻滞肩胛上神经,无不良反应后即于同侧行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均隔日阻滞1次,3次为1疗程。观察记录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治愈、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及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第1次至第3次治疗后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与第1次治疗后比较,第3次治疗后的VAS评分亦显著降低(P〈0.05);第1次和第2次治疗后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治愈率82.5%(47/57例),总有效率94.7%(54/57例);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肩胛上神经联合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结合肩胛上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肩周炎患者61例,阻滞药物均为1%利多卡因。于患侧阻滞星状神经节,无不良反应后即于同侧行肩胛上神经阻滞。观察记录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第1次至第3次治疗后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与第1次治疗后比较,第3次治疗后的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第1次和第2次治疗后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治愈率83.6%(51例),总有效率96.7%(59例);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星状神经节结合肩胛上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