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切除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EPISBO)的发生率,总结EPISBO的诊治经验。方法非随机同期对照分析同一组医师连续实施的812例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LS组)与615例开腹结直肠癌切除术(OS组)患者的资料,比较2组EPISBO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术后EPISBO总发生率为4.56%(65/1 427),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无死亡病例。LS组患者术后EPISBO的发生率为3.20%(26/812),低于OS组的6.34%(39/615),P<0.05。LS组患者术后EPISBO的治愈时间为(7.51±5.72)d,OS组为(8.12±5.74)d,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可降低EPISBO的发生率,EPISBO应以保守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总结13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和时机。方法 对1999年7月到2012年6月我院进行的1682例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中转开腹的原因。结果 1585例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97例,中转开腹率5.77%,最常见的主要中转原因是周围脏器受累高达53.8%(49/91),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乙状结肠(24/91,26.4%)和直肠(19/91,20.9%)。腹腔镜组和中转开腹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平均住院日、切除淋巴结个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必须熟练掌握中转开腹的指征,才能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发生肠梗阻的相关因素,为其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共纳入260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详细记录其相关信息,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肠梗阻分为肠梗阻组与未肠梗阻组,筛选出影响肠梗阻发生的相关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肠梗阻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26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18例术后30 d内出现肠梗阻,发生率为6.9%。肿瘤大小、部位、TNM分期、分化程度、中转开腹、腹部手术史及手术时间与肠梗阻的发生存在相关性,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延长、结肠近端、T2-4及N1-3是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Ⅰ级是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多种因素影响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发生,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延长、结肠近端、T2~4及N1~3是独立危险因素,而Ⅰ级是保护因素。在临床实际中应对上述危险因素引起重视,更好地选择手术方式,减少手术时间,避免肠梗阻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手术效果。方法把62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开腹手术组(常规组)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组(观察组)各31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和肠梗阻的发生率,并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显著少于常规组。常规组20例结肠癌术后有6例发生肠梗阻,发生率为30.0%,观察组22例结肠癌术后有1例发生肠梗阻,发生率为4.55%。常规组11例直肠癌术后有2例发生肠梗阻,发生率为18.18%,观察组9例直肠癌术后有1例发生肠梗阻,发生率为11.11%。结论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肠梗阻的发生率较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后排尿功能和性功能的差异.方法 前瞻性非随机对比2008年6月至2009年7月122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LS组)和74例开腹直肠癌根治术(OS组)后排尿功能和性功能的差异.结果 LS组和OS组术后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5.7%(7/122)和8.1%(6/74),男性术后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16.7%(8/48)和20.7%(6/29),男性术后射精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20.8%(10/48)和20.7%(6/29),女性术后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37.5%(12/32)和42.9%(9/2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不会增加患者术后排尿功能和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不同术中转开腹时机对患者安全性及3年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实施结直肠癌根治术的75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将腹腔镜术切皮后1 h内中转开腹的43例患者纳入早期组,将切皮后1 h后中转开腹的32例患者纳入延迟组。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处理,围术期各项相关指标、肠道功能以(±s)表示,独立t检验;并发症、生存率用百分比表示,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采用Kaplan-meier计算生存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早期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便及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延迟组(P<0.05);术后3个月MSKCC评分早期组各项评分均比延迟组高(P<0.05);早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0%)较延迟组(25.0%)低(P<0.05);早期组术后1、2、3年生存率(100.0%、88.4%、72.1%)与延迟组(93.8%、81.3%、62.5%)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术切皮后1 h内中转开腹手术可促进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术后康复进程,近期疗效及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术后早期肠梗阻的发生情况以及血清肌酸激酶(CK)和D-二聚体(D-dimer)的变化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安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诊治的130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经腹腔镜治疗(腹腔镜组,60例)和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开腹组,70例)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和肠梗阻的发生率,并采用肌酸显色法检测不同手术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K水平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D-dimer的水平变化。 结果(1)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患者左半结肠癌根治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和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降低,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明显缩短,肠梗阻总发生率明显降低(均P<0.05)。(2)腹腔镜组术后发生肠梗阻4例(6.7%),开腹组术后发生肠梗阻13例(18.6%),腹腔镜组患者肠梗阻总发生率以及左半结肠癌根治术后肠梗阻发生率较开腹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8、4.409,P=0.045、0.036)。(3)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K和D-dimer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腹腔镜组治疗后CK和D-dimer水平均显著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肠梗阻患者CK和D-dimer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肠梗阻患者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35、13.877,均P<0.01)。(5)肠梗阻患者CK和D-dimer水平变化呈明显正相关性(r=0.852,P=0.012)。 结论老年腹腔镜结直肠术后肠梗阻发生率低,患者术后恢复更快,检测血清CK和D-dimer水平降低程度可以为临床更合理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探讨腹腔镜应用于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将本院收治的122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LS组)和开腹手术组(0S组),并分别给予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及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随访3年观察两组患者的复发转移及远期生存率。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能够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疗效,且具有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后排尿功能和性功能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后排尿功能和性功能的差异.方法 前瞻性非随机对比2008年6月至2009年7月122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LS组)和74例开腹直肠癌根治术(OS组)后排尿功能和性功能的差异.结果 LS组和OS组术后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5.7%(7/122)和8.1%(6/74),男性术后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16.7%(8/48)和20.7%(6/29),男性术后射精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20.8%(10/48)和20.7%(6/29),女性术后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37.5%(12/32)和42.9%(9/2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不会增加患者术后排尿功能和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开腹手术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分级及评估。方法:2009年6月至2011年8月前瞻性地连续纳入158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腹腔镜组)及158例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开腹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4周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分三步评价并发症的严重性。首先,将术后所有并发症根据Clavien分级进行分类。第二步,5位研究员分别独自应用直观叙述问卷模式对并发症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0表示无术后并发症,100表示术后死亡。第三步,分别用中位数、最低及最高值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评价。结果:开腹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腹腔镜组(23.4%vs.13.9%,P<0.05),术后并发症严重程度高于腹腔镜组。在敏感性比较中,中位数、最高值及最低值取得了类似结果。结论: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腹腔镜手术,术后并发症严重程度亦高于腹腔镜手术。应用此分级评估法可对开腹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做出直接评价。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的远期疗效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腹腔镜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在远期疗效方面的差异。方法将1996年1月至2000年9月问215例需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根据本人意愿非随机地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5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及远期并发症。结果开腹组128例,腹腔镜手术组87例;两组在年龄、性别、肿瘤分期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年累计生存率开腹组70%,腹腔镜组7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局部复发33例,远处转移34例,切口种植2例,切口疝4例,粘连性肠梗阻30例;腹腔镜组局部复发20例,远处转移22例,切口种植1例,切口疝2例,粘连性肠梗阻11例。两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切口种植率和切口疝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41、0.505、1.00和1.00);但腹腔镜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较开腹组少(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远期疗效与开腹手术相似,但术后远期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研究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方法 前瞻性、非随机对照2000年9月至2005年12月由同一组医师连续实施的214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手术组)与277例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开腹组)患者术中与术后2周内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腹腔镜手术组中转开腹14例(6.5%)。术中腹腔镜手术组与开腹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8%与3.6%(X^2=0.446,P〉0.05)。腹腔镜手术组出现骶前大出血、肠系膜下动脉根部出血、系膜出血、腹膜后气肿、吻合口破裂、直肠镜检并肠穿孔、阴道损伤及膈肌损伤各1例,直肠残端裂开2例;有7例予以中转开腹处理,术后无并发症出现。开腹手术组出现骶前大出血5例,直肠残端裂开与吻合口破裂各2例,输尿管损伤1例。术后腹腔镜手术组与开腹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5%与36.8%(X^2=9.598,P〈0.01),其中并发肠梗阻分别为3.5%与6.5%(X^2=2.102,P〉0.05);吻合口瘘分别为2.0%与3.0%(X^2=0.089,P〉0.05);吻合口出血分别为5.8%与3.5%(X^2=1.064,P〉0.05);乳糜瘘分别为1.5%与2.5%(X^2=0.201,P〉0.05);肺部感染分别为7.0%与9.0%(X^2=0.635,P〉0.05);切口感染分别为5.5%与14.1%(X^2=4.978,P〈0.05)。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与开腹手术无异,但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用荟萃分析(meta—analysis)的方法对已发表的比较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后住院期间肠梗阻发生率的临床研究进行定量分析。方法收集1989年1月-2008年3月公开发表的比较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后住院期间肠梗阻的发生情况的所有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按照荟萃分析的要求对检索到的原始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估,对符合条件的所有研究结果进行荟萃分析,计算腹腔镜手术组相对开腹手术组发生肠梗阻危险的优势比(oddsratio,OR),评价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对患者术后住院期间肠梗阻发生率的影响。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共12篇文章,总样本量3032例。其中腹腔镜手术组1522例,发生住院期间肠梗阻33例;开腹手术组1510例,发生住院期间肠梗阻71例;合并OR=0.46,95%可信区间0.30~0.69。结论相对于开腹结直肠癌手术,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可以降低术后住院期间肠梗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住院时间与近期并发症.方法 检索 2000 年至 2013 年国内外临床中心公开发表的结直肠癌腹腔镜与开腹根治术近期并发症的非随机对照研究( Non-randomized comparative studies,NRCs )文献,提取相关指标后综合分析.结果 腹腔镜与开腹治疗的患者基本特征均衡.尿路感染发生率、吻合口瘘发生率与开腹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79、P = 0.31 ).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肠梗阻、心血管疾病及术后住院时间与开腹组根治术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中术后近期总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开腹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 0.01 ).结论 非随机对照研究资料研究显示,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具有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的优势,可以考虑作为老年患者结直肠癌根治术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金属支架联合腹腔镜与急诊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近期疗效,寻求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120例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两组,金属支架联合腹腔镜治疗的57例为联合组,63例行急诊开腹手术的患者为开腹组。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围术期指标以( ±s)表示,独立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二期手术率等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联合组手术时间为(179.8±17.3) min,术后排气时间为(2.3±0.5) d,术后住院时间为(7.3±1.9) d,均短于开腹组的(209.5±21.0) min、(4.6±0.8) d、(11.9±3.2) d;联合组淋巴结清扫数为(16.7±2.1)个,多于开腹组的(12.4±1.7)个,术中出血量为(27.9±4.1) ml,少于开腹组的(75.5±9.3)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造口4例,二期行造口关闭术4例,开腹组造口17例,二期行造口关闭术17例,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3%,二期手术率为7.0%,均低于开腹组的44.4%、2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金属支架联合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安全、可行,且手术根治效果好,能有效降低二期手术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手术治疗高龄梗阻性结肠癌病人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5年8月诊治的高龄梗阻性结肠癌病人12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辅助下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记录两组预后情况。结果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无中转开腹情况,不过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切口感染、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率为6.7%,对照组为23.3%,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CD13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0%和81.7%,术后1个月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和20.0%,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CD133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的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和IL-10含量均明显少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术后1个月观察组的血清IL-6和IL-10含量也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手术治疗高龄梗阻性结肠癌能减轻炎症反应,抑制CD133分子的表达,具有更好的微创性,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梗阻性结直肠癌导管减压后行3D腹腔镜与开腹根治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3年6月96例行手术治疗的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肠梗阻导管置入减压,然后50例行3D腹腔镜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3D(腹腔镜手术组),46例行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手术(开腹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资料具有可比性;腹腔镜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开腹手术组(5.9 h vs.5.2 h,P0.05),平均总住院费用高于开腹手术组(3.3万元vs.2.7万元,P0.05),但平均术后排气时间(2.4 d vs.3.0 d,P0.05)、留置尿管时间(2.7 d vs.3.9 d,P0.05)、住院时间(15.2 d vs.23.8 d,P0.05)均明显短于开腹手术组;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切口感染、腹腔脓肿和肠梗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3年无瘤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80.0%vs.82.6%,P=0.744)。结论:3D腹腔镜手术治疗导管减压后梗阻性结直肠癌术后恢复快,且围手术期并发症与预后方面与开腹手术相似,可作为梗阻性结直肠癌治疗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与常规开腹术后患者疼痛反应及细胞免疫水平的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60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腹腔镜组(32例)和开腹组(28例)。腹腔镜组行腹腔镜辅助结肠癌根治术,开腹组行常规开腹术。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术中术后各项指标和T细胞亚群水平等以( ±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腹腔镜组的术后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VAS评分及镇痛药使用次数均低于开腹组(P<0.05);术后,腹腔镜组的CD3、CD4水平高于开腹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腹腔镜组为6.25%(2/32)低于开腹组32.14%(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结直肠癌手术治疗上,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术中创伤小及并发症发生风险低,且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和免疫应激反应,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值得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