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是两种主要的术式.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肠梗阻、排尿功能与性功能障碍是其常见并发症,乳糜漏、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切口肿瘤种植等也时有发生.两种手术方式比较,腹腔镜手术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某些并发症甚至低于开腹手术.腹腔镜能安全应用于结直肠癌根治术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开腹手术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分级及评估。方法:2009年6月至2011年8月前瞻性地连续纳入158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腹腔镜组)及158例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开腹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4周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分三步评价并发症的严重性。首先,将术后所有并发症根据Clavien分级进行分类。第二步,5位研究员分别独自应用直观叙述问卷模式对并发症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0表示无术后并发症,100表示术后死亡。第三步,分别用中位数、最低及最高值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评价。结果:开腹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腹腔镜组(23.4%vs.13.9%,P<0.05),术后并发症严重程度高于腹腔镜组。在敏感性比较中,中位数、最高值及最低值取得了类似结果。结论: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腹腔镜手术,术后并发症严重程度亦高于腹腔镜手术。应用此分级评估法可对开腹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做出直接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发生率。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和OVID,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1年10月止;由两名评价者独立选择并提取资料.评估方法学质量.若纳入研究的同质性差进行定性分析.若符合标准能进行定量分析。应用Cochrane协作网RevMan5.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共7篇文章,总样本量3630例,其中腹腔镜组1814例,发生术后肠梗阻58例,开腹组1816例,发生术后肠梗阻105例,合并RR=0.55,95%CI:0.41~0.76,提示腹腔镜组术后肠梗阻的发生率为开腹组的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相对于开腹结直肠癌手术.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可以降低术后早期肠梗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肠梗阻是直肠癌根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原因有吻合口漏、狭窄,腹内疝,腹腔内炎症,其他疾病漏诊,癌肿复发、转移,肠粘连,放射性损伤等,其中良性因素占多数。部分病因可以预防,并能达到减少术后肠梗阻发生的目的。一旦发生肠梗阻,70.0%~75.0%患者可经非手术处理治愈,少数患者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手术治疗,本文介绍了11项指标、凡符合其中2项就应选择手术。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研究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方法 前瞻性、非随机对照2000年9月至2005年12月由同一组医师连续实施的214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手术组)与277例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开腹组)患者术中与术后2周内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腹腔镜手术组中转开腹14例(6.5%)。术中腹腔镜手术组与开腹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8%与3.6%(X^2=0.446,P〉0.05)。腹腔镜手术组出现骶前大出血、肠系膜下动脉根部出血、系膜出血、腹膜后气肿、吻合口破裂、直肠镜检并肠穿孔、阴道损伤及膈肌损伤各1例,直肠残端裂开2例;有7例予以中转开腹处理,术后无并发症出现。开腹手术组出现骶前大出血5例,直肠残端裂开与吻合口破裂各2例,输尿管损伤1例。术后腹腔镜手术组与开腹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5%与36.8%(X^2=9.598,P〈0.01),其中并发肠梗阻分别为3.5%与6.5%(X^2=2.102,P〉0.05);吻合口瘘分别为2.0%与3.0%(X^2=0.089,P〉0.05);吻合口出血分别为5.8%与3.5%(X^2=1.064,P〉0.05);乳糜瘘分别为1.5%与2.5%(X^2=0.201,P〉0.05);肺部感染分别为7.0%与9.0%(X^2=0.635,P〉0.05);切口感染分别为5.5%与14.1%(X^2=4.978,P〈0.05)。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与开腹手术无异,但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切除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EPISBO)的发生率,总结EPISBO的诊治经验。方法非随机同期对照分析同一组医师连续实施的812例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LS组)与615例开腹结直肠癌切除术(OS组)患者的资料,比较2组EPISBO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术后EPISBO总发生率为4.56%(65/1 427),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无死亡病例。LS组患者术后EPISBO的发生率为3.20%(26/812),低于OS组的6.34%(39/615),P<0.05。LS组患者术后EPISBO的治愈时间为(7.51±5.72)d,OS组为(8.12±5.74)d,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可降低EPISBO的发生率,EPISBO应以保守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对比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2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组62例,开腹手术组58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肠蠕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并对肿瘤根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给予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手术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开腹手术组(P0.05);切口长度短于开腹手术组(P0.05);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开腹手术组(P0.05)。腹腔镜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的17.2%(P0.05)。结论腹腔镜根治性治疗结直肠癌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手术方式,近期疗效满意,且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方法:将我院近4年间122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腹腔镜组62例,开腹组60例。观察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比较,腹腔镜组优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5年生存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可以达到开腹根治术的效果,且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辅助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根治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结直肠的患者252例,前瞻性非随机(根据患者意愿)将入选病例分为腹腔镜组(143例)及开腹组109例。将所得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检验分析。术前、术后指标、肿瘤大小、结肠标本的大小、直肠标本的大小、直肠下切端距离及淋巴结清扫枚数采用x珋±s表示并用t检验,近期并发症、复发率、转移率及远期并发症采用率表示并用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腹腔镜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156.8±52.3)min比(143.5±41.9)min,t=2.187,P0.05]。腹腔组的术中失血、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进食流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的指标优于开腹组[(83.8±26.7)ml比(173.2±39.5)ml,(2.2±0.7)d比(3.9±0.9)d,(2.4±0.6)d比(3.2±1.1)d,(3.0±0.8)d比(4.3±0.9)d,(6.8±1.3)d比(8.9±1.6)d,t=21.368,t=16.867,t=7.349,t=12.123,t=11.496,P0.05]。两组术后近期并发症、切除的肿瘤大小、结肠标本的大小、直肠标本的大小、直肠下切端距离及淋巴结清扫枚数、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及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具有开腹手术相同的手术安全性及肿瘤根治效果,近期疗效优于开腹手术,远期疗效与开腹手术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正>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及膳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与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数据显示,在结直肠癌死亡患者中60%~70%伴有肝脏转移[1]。1990年美国癌症协会统计,结直肠癌死亡人数为6.1万,其中近4万人死于肝转移[1]。肝脏转移  相似文献   

11.
术后早期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5年 6月至 2 0 0 1年 12月收治的术后早期肠梗阻 8例的诊治经过。结果 本组 8例经胃肠减压、生长抑素、肾上腺皮质激素、中药等治疗治愈 ,平均治愈时间 18d ,无一例肠坏死。结论 术后早期肠梗阻常发生在术后 1周左右 ,应首选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2.
�����������Գ����������   总被引:152,自引:0,他引:152  
目的 总结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经验 ,提出诊断标准、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 73例炎性肠梗阻病人的治疗方法 ,包括禁食、胃肠减压、全肠外营养、糖皮质激素和生长抑素的应用。结果  73例病人中治愈 72例 ,平均治愈时间为 (2 6 4± 11 6 )天 ,1例病人治愈后 18个月因机械性肠梗阻再次手术治愈 ,其余病人未再进行手术治疗 ,无复发者。结论 采用非手术疗法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效果满意 ,并发症少 ,安全。手术治疗并发症多 ,疗效差。  相似文献   

13.
Aim While there is evidence that laparoscopy creates fewer adhesions, evidence regarding decreased episodes of adhesive obstruction in laparoscopic colorectal resection (LCR) is still lacking. The aim of our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incidence of adhesion‐related admissions/surger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LCR and open colorectal resection (OCR). Method We conducted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a prospectively collected database that included all patients undergoing LCR and OCR between 2001 and 2010. Patients with < 6 months of follow‐up were excluded. Patients who were converted to open surgery were included in the laparoscopic group. Details regarding readmission rates and surgery for adhesive obstruction were obtained from clinical portals and the theatre database.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Fisher’s exact test, the Mann–Whitney U‐test and the Student’s t‐test. Results One‐hundred and forty‐four patients had LCR with a median (range) follow‐up of 24.5 (6–108) months. One‐hundred and eighty‐seven patients underwent OCR, with a median (range) follow‐up of 49 (6–104) months. Six (4.2%) of 144 patients in the LCR group had adhesion‐related admission/obstruction compared with 13 (6.95%) of 187 patients in the OCR group (P = 0.34). Three (2.1%) of 144 patients who had LCR required surgery for adhesive obstruction compared with five (2.7%) of 187 who had OCR (P = 0.73). Conclusion In our study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between LCR and OCR group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发生肠梗阻的相关因素,为其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共纳入260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详细记录其相关信息,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肠梗阻分为肠梗阻组与未肠梗阻组,筛选出影响肠梗阻发生的相关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肠梗阻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26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18例术后30 d内出现肠梗阻,发生率为6.9%。肿瘤大小、部位、TNM分期、分化程度、中转开腹、腹部手术史及手术时间与肠梗阻的发生存在相关性,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延长、结肠近端、T2-4及N1-3是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Ⅰ级是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多种因素影响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发生,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延长、结肠近端、T2~4及N1~3是独立危险因素,而Ⅰ级是保护因素。在临床实际中应对上述危险因素引起重视,更好地选择手术方式,减少手术时间,避免肠梗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姚建锋  段降龙 《腹部外科》2011,24(4):251-252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早期炎性肠梗阻3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人经胃肠减压、营养支持、应用生长抑素及激素等非手术治疗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3 d(4~21 d).结论 采用保守治疗法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效果良好,并发症少,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16.
经胃管注入泛影葡胺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 76 %泛影葡胺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 2 3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经胃管分 3次间歇注入 76 %泛影葡胺 ,每次 6 0ml。结果  16例患者在首次注入泛影葡胺后 4 8h开始有肠梗阻缓解征象 ,4~ 7d内痊愈 ,占 6 9.5 %。 7例患者 3次注入泛影葡胺后无效 ,继续保守治疗 ,13~ 19d内痊愈 ,占 30 .5 %。结论 经胃管注入高渗透压的 76 %泛影葡胺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肠梗阻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肠梗阻的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2005年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肠梗阻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例经胃肠减压、抗感染、应用生长抑素等治疗后均治愈。平均治疗时间6.6 d。无肠坏死发生。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肠梗阻临床少见,除外胆漏、套管孔疝等情况,保守治疗效果明显,可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8.
自1991年Jacobs等报道第1例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以来,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在我国经过10余年的发展,其技术和器械日益成熟,已进入推广提高阶段[1].但对结肠癌伴肠梗阻的患者,人们多选择开腹行结肠癌根治术.随着腹腔镜操作技术的不断提高,对部分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术逐渐在临床开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收治的47例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结肠癌伴肠梗阻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诊断依据、治疗原则及预后。方法对60例腹腔镜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4例(90.00%)患者经保守治疗痊愈,6例(10.00%)行手术治疗后痊愈。患者均获平均(6±1.52)个月的随访,3例(5.00%)复发。结论腹腔镜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于术后2周内,应采用多种检查手段综合分析,早期诊断并及时合理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提高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