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吴琳 《临床医学工程》2019,(8):1017-1018
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联合靳三针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均分为四组,研究组采取经颅磁刺激+靳三针治疗,对照1组采取靳三针治疗,对照2组采取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3组采取常规治疗,比较四组的治疗结果。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1组、2组、3组的53.33%、46.67%、46.67%(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SF-36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1组、2组、3组(P<0.05)。结论经颅磁刺激联合靳三针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改善上肢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给予运动想象疗法对其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对我院在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5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28例患者为1组,将康复干预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而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应用运动想象疗法,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MBI评分及FMA评分对比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MBI评分及FMA评分均得以改善,前后差异对比P<0.05,同时,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MBI评分及FMA评分明显更优,差异对比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中给予运动想象疗法对上肢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上肢机器人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29例,对照组采用CIMT,观察组在强制运动疗法基础上配合上肢机器人,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和6周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肢机器人联合CIMT效果显著,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障碍的恢复,有效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使用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对其上肢运动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治疗脑卒中偏瘫的1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7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增加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3个月后比较2组改良Barthel指数(MBI)、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及上肢肌张力量表(MAS).结果:2组MBI、FMA、M A S值在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效果更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采用上肢康复机器人进行辅助训练可更有效地帮助患者恢复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梁嘉妍  钟锡波 《智慧健康》2022,(31):127-130
目的 探讨上肢机器人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排列法将本院于2021年1~12月收治的3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17例实施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18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实施上肢机器人联合PNF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上肢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结果 两组干预前ARAT评分和FMA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ARAT评分和FMA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显著,其中试验组干预后ARAT评分和FM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MB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MBI评分均有所升高,且试验组MBI升高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上肢机器人联合PNF技术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有利于患者病情康复,重回社会。  相似文献   

6.
王燕 《现代养生》2022,(14):1177-1179
目的 探究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9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的46例患者为对照组,根据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匹配的原则选择常规康复训练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的47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训练30天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motor function assessment,FMA)上肢板块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结果 护理30天后,观察组FMA上肢板块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康复机器辅助训练可以促进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联合上肢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行上肢任务导向性训练,观察组行生物反馈联合上肢任务导向性训练.采用Fugl-Meyer运动评分(FMA)评价患者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应用不同强度低频重复经颅刺激治疗的有效性.方法:任选80例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应用低强度和高强度低频重复经颅刺激治疗,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FMA评分为(54.6±3.3)分,对照组为(45.2±2.9)分,具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M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高强度低频重复经颅刺激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推广.  相似文献   

10.
李超 《健康研究》2016,(4):413-415
目的 探讨肌电触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早期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 脑卒中早期合并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另对患侧上肢进行肌电触发的神经肌肉刺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病例纳入时)、疗程结束时(病例纳入后30天)与疗程结束后1个月(病例纳入后60天),采用Fugl-Meyer量表(FMA)评估患侧上肢运动功能.结果 疗程结束时,两组患者上肢FMA评分均较自身治疗前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疗程结束后1个月时较自身治疗前显著提高,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的早期介入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早期应用肌电触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在短期内未显示有明显效果,但具有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为改善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等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8)和观察组(n=58),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后3个月和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FMA、FAC、Barthel评分、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HAMA、HAMD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且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上述指标改善更为明显;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精细化护理可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理解力和表达力,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并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卒中的患病率在我国目前呈逐渐上升趋势,由于现代医学诊疗水平与抢救技术的提高,虽死亡率下降,但致残率却明显增加,这部分患者是康复治疗的主要对象,现代康复治疗的介入能有效地恢复肢体运动功能,降低致残率.对36例脑卒中患者进行了系统的运动功能康复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脑卒中患者通过运动想象疗法治疗后在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效果方面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入院的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人.对照组治疗方法为常规基础康复治疗,观察组为运动想象疗法治疗.针对临床治疗前后FMA和MBI评分情况,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FMA评分方面,观察组治疗后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针对MBI评分情况,观察组治疗后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通过运动想象疗法治疗后在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效果方面取得的临床成效显著,能够促进患者疾病的快速恢复,应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冲击疗法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样本选取为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间收治的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60例.利用随机抛硬币法将其等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0例患者实施综合康复训练,基于此实验组30例患者实施冲击疗法.从FMA评分、VAS评分、MAS评分以及BI指数出发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脑卒中患者应用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PNF)技术配合运动想象疗法的效果。方法 选取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PNF技术配合运动想象疗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三维步态情况、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的BB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后的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后的步频、步速、跨步长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后的GQOLI-74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PNF技术配合运动想象疗法,能够强化患者的平衡功能,提升肢体功能,恢复正常步态,改善生活质量,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季月 《中国保健营养》2012,(10):1287-1288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肢体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合作医院2010年2月至2011年9月间脑卒中偏瘫患者63例,分成实验组和对比组。其中,实验组32例,采用运动疗法。对比组31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在进行物理治疗的同时,进行药物治疗。药品品种和用量均无较大差异。三个月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Fugl-Meyer以及Barthel评分,并对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疗程结束后,实验组Fugl-Meyer及Barthel平均评分明显优于比对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肢体功能恢复中,运动疗法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吴超 《健康研究》2016,(5):539-541
目的 探讨局部振动训练对缓解脑梗偏瘫患者上肢痉挛和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 86例脑梗后偏瘫上肢功能运动障碍患者平均分为AB两组,A组都给予8周的常规康复训练,B组给予8周的常规康复训练和局部振动训练,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改良Ashworth分级法(MAS)评价2组患者康复效果.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MBI评分和MAS均比治疗前显著改善,且A组显著优于B组(P<0.05).结论 局部振动训练可以改善常规康复训练脑梗死偏瘫上肢功能运动障碍患者的运动功能的恢复,并缓解其上肢痉挛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脑卒中中重度偏瘫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早期治疗,分析对其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效果.方法:2020年01月到2021年01月期间,选取60例脑卒中中重度偏瘫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实施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中西医组实施补阳还五汤配合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运动神经功能恢复良好,其中以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并发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运动诱发电位(MEP)波幅、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并发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多种感觉刺激疗法等常规康复训练)和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各50例。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步行功能、MEP波幅及CMCT。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较对照组的74.00%升高;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下肢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步行速度均加快,且观察组快于对照组;患侧步幅均延长,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患侧下肢支撑期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患侧下肢摆动期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MEP波幅均增加,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  相似文献   

20.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分成康复护理组36例与对照组24例,康复护理组按常规针灸治疗和护理的同时,生命体征稳定后即给予康复护理训练;对照组行常规针灸治疗和护理及自我锻炼.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进行上肢运动功能评定比较.结果:康复护理综合疗法能显著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康复护理可明显促进患侧上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