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72例患儿分为研讨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更昔洛韦及对症治疗,研讨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丙种球蛋白。结果研讨组治疗总有效率和症状好转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传单患儿在对症支持疗法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丙种球蛋白和更昔洛韦治疗效果显著,能够快速恢复患儿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儿童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的病例特点和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诊断为IM的13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总结IM患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用阿昔洛韦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桐梓县人民医院儿科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接诊的9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与B组(45例/组).为A组患儿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进行治疗,为B组患儿采用阿昔洛韦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长疗程抗病毒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64例重庆市奉节县人民医院收治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两组患儿均采用抗病毒药物(更昔洛韦)进行治疗.对照组连续进行治疗7 d,观察组连续进行治疗14 d,两组均于治疗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昔洛韦治疗EB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应用疗效.方法:从本院收治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中选取62例作为观察对象,病例收治时间为2018年4月-2020年4月,按照抽选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31)常规内科药物治疗,观察组(n=31)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阿昔洛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彭文婧  张红 《医药前沿》2021,(11):69-70
目的: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异型淋巴细胞数量和E B病毒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2018年2月—2020年8月,选择在石景山医院接受治疗的65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患者并参与研究分析,评估临床数据并总结患者的临床症状.然后将它们按患者异型淋巴细胞数量分组以标识不同的患者组.找出异型淋巴细胞数量的浓度.结果:检查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和外周血B淋巴细胞内免疫抑制因子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中的表达意义。方法抽取2018年11月至2021年6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IM患儿462例作为IM组, 并以1∶1配比抽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462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对象的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配体(PD-L1)水平。比较IM组与健康对照组T淋巴细胞亚群、外周血B淋巴细胞内免疫抑制因子水平, 比较IM组中不同病情时期、不同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ALY%)患儿的T淋巴细胞亚群、外周血B淋巴细胞内免疫抑制因子水平, 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IM组CD3+、CD8+、CTLA-4、PD-1、PD-L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 CD4+、CD4+/CD8+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IM组急性期CD3+、CD8+、CTLA-4、PD-1、PD-L1水平高于恢复期, CD4+、CD4+/CD8+水平低于恢复期(P<0.05)。IM组中ALY% ≥10%患儿的CD3+、CD8+、CTLA-4、PD-...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50例儿童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患儿的红细胞参数特征,以期为早期诊治HS提供简单有效的筛查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8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50例HS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HS组,主要对其外周血红细胞形态、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进行相关分析。另选取本院体检健康儿童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红细胞参数[平均红细胞体积(MCV)与平均球形红细胞体积(MSCV)的差值(MCV-MSCV)、平均网织红细胞体积(MR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结果:HS组外周血球形红细胞占比1%~60%不等。HS组的MCV-MSCV、RDW、MCHC参数高于对照组,MRV参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界值诊断HS组患儿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MCV-MSCV、MRV、RDW、MCHC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97%、99%、100%和94%,特异度分别为100%、90%、74%和52%,MCV-MSCV、MRV、MCHC最佳截断值为8.145 ...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是一种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该病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高血压与低血钾,其病情不易与原发性高血压相区分,故常被误诊误治.本文报告了1例PA患者的诊疗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儿科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8例IM患儿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眼睑浮肿、鼻阻、咽峡炎及淋巴结、肝脾肿大,实验室检测白细胞计数10×109/L 43例(74.14%),异型淋巴细胞比例≥10%46例(79.31%),EB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均呈阳性。结论小儿IM的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复杂多样,容易导致误诊、漏诊,应重视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以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及治疗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症状呈多样化,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发热93.3%(56例),咽峡炎90%(54例),淋巴结肿大81.7%(49例),肝脏肿大35例(58.3%),脾脏肿大26例(43.3%),双眼睑水肿34例(56.7%),鼻塞32例(53.3%),皮疹12例(20%)。结论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症状呈多样性,多伴有多器官系统功能的损害,但预后一般均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加喜炎平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有效性。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2月—2017年7月100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分组。对照组用药为利巴韦林加喜炎平治疗,观察组则为更昔洛韦加喜炎平治疗。比较两组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转归率;白细胞计数、异型淋巴细胞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转归率96.00%,高于对照组的80.00%,χ~2=6.061,P0.05;观察组白细胞计数、异型淋巴细胞恢复时间(8.51±1.41)d、(6.61±2.59)d,短于对照组的(10.50±3.57)d、(8.51±2.61)d,t=5.422、6.013,P0.05。结论更昔洛韦加喜炎平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有效性高,可加速各项症状体征消退,促使淋巴结、肝脾恢复正常大小,改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婴幼儿继发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特征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本院于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65例MPP婴幼儿继发血小板增多症患儿为观察组(血小板计数> 400×10^9/L),另选择同期收治的65例MPP血小板正常婴幼儿为对照组(血小板计数=100~400×10^9/L),均给予检测特异性肺支原体MP-IgM、胸部影像学检查,并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测结果、胸部影像检查情况以及与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对比啰音时间、咳嗽时间及喘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发热时间与最高体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难治性MPP与肺外并发症均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WBC、CRP、PCT、ESR、大叶性或节段性及多重病原体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MPP婴幼儿继发血小板增多症其临床特征与肺外并发症表现更为严重,临床可依据具体表现为患儿制定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血小板增多症是指循环血液中血小板数量异常增多,包括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均可导致假性高钾血症,但通常没有高血钾的临床症状和相应的心电图改变,临床比较少见,容易引起误诊误治。假性高钾血症是指体外检测血清钾高于正常,但体内血钾浓度在正常范围的现象,具体说来当血浆钾浓度正常、而血清钾浓度比血浆钾浓度增高0.4mmol/l以上时为假性高钾血症。本文报道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导致假性高钾血症2例,结合文献复习假性高钾血症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更昔洛韦和α-2b干扰素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2月—2017年4月9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分组(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给予干扰素治疗,观察组则给予更昔洛韦和α-2b干扰素治疗。比较两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总有效率;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发热等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谷丙转氨酶和WBC水平;药物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谷丙转氨酶和WBC水平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谷丙转氨酶和WBC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率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和α-2b干扰素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加速症状消退,促进患儿康复,安全性好,无严重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临床领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主要是由EB病毒引起的机体淋巴细胞增生加快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发于青少年与儿童,这也是造成其长期长期发热的主要因素。尽管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良性的疾病,但病情很严重时依然会致人死亡。所以,如何采取科学及时的诊疗措施意义重大。淋巴细胞发生病变时会进一步改变形成异型淋巴细胞,这对该疾病的临床检验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异型淋巴细胞形态分类、产生机理以及检验的等方面开展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于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80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每天给予更昔洛韦5mg/(kg·次),Q12H静滴,将更昔洛韦稀释到1mg/ml的浓度,每次不少于1小时;对照组患者使用利巴韦林静滴进行治疗,10mg/(kg·天)。两组疗程均为7天。然后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发热、体温恢复正常、咽峡炎缓解、淋巴结以及肝脾肿大开始缩小、异型淋巴细胞恢复正常以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显效人数以及总有效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并发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91例, 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血常规等指标, 行尿酸、脾脏及血栓事件相关检查, 采集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血栓病史及吸烟史, 并根据初次入院诊疗时是否存在血栓, 将患者分为血栓组与无血栓组。各指标组间差异采用单因素分析法进行比较, 最终将可能有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带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为年龄≥60岁、JAK2-V617F基因突变负荷≥75%、红细胞比容(HCT)≥45%及高血脂(P<0.05), 其中JAK2-V617F基因突变负荷≥75%的患者血栓形成的风险高于JAK2-V617F基因突变负荷<75%的患者(P=0.001);脾大、白细胞计数≥15×109/L, 血小板计数≥300×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19.3%、红细胞分布宽度≥14.5%、高血压病史、吸烟史、糖尿病均非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P均>0.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对比单磷酸阿糖腺苷和α-干扰素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IM患儿随机分为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组27例和α-干扰素(IFN-α)组27例,在一般对症治疗基础上,Ara-AMP组用10 mg/(kg·d),静点,1次/d,l FN-α组用IFN-α100万U,肌注,1次/d,对比两组经治疗后退热时间、淋巴结缩小时间、住院时间、ALT恢复正常天数及临床显效率。结果:Ara-AMP组热退时间、住院时间及淋巴结缩小时间均较IFN-α组明显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谷丙转氨酶恢复正常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a-AMP组临床显效率高于IFN-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总有效率均在70%以上。结论:单磷酸阿糖腺苷及α-干扰素治疗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均有效,但单磷酸阿糖腺苷较干扰素疗效更好,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吡啶斯的明与左旋多巴单日复合与两日序贯激发生长激素对儿童矮小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矮小症患儿4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单日复合组与两日序贯组,对两种治疗方法激发生长激素分泌的峰值(激发试验后任一次测得的生长激素最高值为峰值)以及阳性率(生长激素峰值>10 ng/ml为阳性)进行比较。结果单日复合组患儿生长激素峰值为(16.44±6.96)ng/ml,阳性率为80%,均明显高于两日序贯组[(14.12±6.32)ng/ml,6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吡啶斯的明与左旋多巴单日复合能够有效激发生长激素分泌,对治疗儿童矮小症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