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动脉粥样硬化(As)是指血管在各种危险因子的作用下引发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基础,近些年As的发病率日趋增高,但其发病机制依旧不明。因此,探讨As的发病机制,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该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外泌体作为细胞间通讯的重要媒介在As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微小RNA(miRNA)作为关键的信号传导和分子调控途径参与As的形成。所以本文对外泌体内含物miRNA在As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3.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21,29(20):1186-1190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起病隐袭、进展快速、预后极差,且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外泌体(exosomes)作为人体内重要的囊泡小体,可反映来源细胞的生理、病理状态,并在细胞间信号传递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外泌体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就外泌体在胰腺癌诊疗中的应用做一综述,以期对临床医生在胰腺癌早期诊断及治疗中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5.
<正>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一种以进行性血管狭窄和平均肺动脉压升高为特征的慢性致死性疾病,随着病程的进展,常导致右心衰竭和死亡。其中肺血管重塑是PH的关键病理变化,包括肺血管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异常,远端肺动脉的肌化,细胞外基质蛋白的沉积和血管周围的炎症。目前治疗PH尽管能够缓解临床症状,但仍不足以逆转PH的进展并提高生存率,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法。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具有不同功能和调节活性的非编码RNA,已经在许多疾病中进行了大量研究。外泌体(exosomes,EXOs)是纳米载体,能够将不同的货物(例如miRNA)转移至受体细胞。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外泌体 相似文献
6.
外泌体是由多种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的纳米级膜性囊泡小体,其携带的蛋白质、RNA等生物活性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在细胞间进行输送,从而实现细胞间信息交流与传递。该文介绍外泌体介导的蛋白质、炎性因子和微小RNA(miRNA)等对不同病理状态下心室重构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心血管疾病与相关基因的表达密切相关。外泌体源性miRNAs可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流并调控基因表达,是诊断心血管疾病的新型标志物及潜在治疗靶点。现总结外泌体源性miRNAs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热点及进展。 相似文献
8.
9.
10.
刘树业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9,27(5):330-335
外泌体是一种介导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载体,通过传递功能活性物质(如蛋白质、脂质、RNA分子、循环DNA等)在细胞间发挥作用,主要集中在免疫监测和肿瘤发生进展中方面.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于外泌体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作用,除了诊断HCC外,还与发生和发展的机制包括血管生成和免疫逃逸等密切相关.因此,我对外泌体在HCC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中的最新实验和临床研究数据做一综述.外泌体通过调节肿瘤微环境的耐受状态来调节免疫反应和肿瘤抑制,说明其在治疗HCC中具有作为靶点和药物载体的实用性和潜在可行性.未来将进一步阐明外泌体作为肝癌患者筛查、诊断和治疗靶点的确切作用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12.
13.
外泌体是细胞经过一系列调控形成并可分泌到细胞外的膜性囊泡,其可以携带核酸、脂质和蛋白质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传递和信息交流。研究显示,外泌体微RNA(miRNAs)可参与脑正常的生理过程,也参与损伤修复等病理过程。缺血性卒中是世界范围内的严重致残、致死性疾病,卒中神经损伤或神经保护进程中涉及到众多分子变化,而外泌体中的miRNAs可能参与这些变化,成为缺血性卒中神经损伤或保护的生物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点。本研究通过对外泌体miRNAs在缺血性卒中神经损伤及保护中作用的综述,为缺血性卒中的诊断和潜在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外泌体是最近心血管领域的热点研究,不同的心脏细胞可以分泌不同种类的外泌体,而每一种心脏细胞又能产生携带不同信号分子的外泌体,因此目前对于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具体效应尚无定论。本文重点阐述了与心脏成纤维细胞有关的外泌体和心衰相关的研究进展。成纤维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对于心脏有着双刃剑的作用,既能保护缺血心肌细胞改善心功能,又能诱导心肌细胞肥大促进心脏重塑。外泌体在心衰中的双向作用,对我们进一步研究外泌体影响心脏病理生理的机制以及在心衰治疗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外泌体是一种细胞外囊泡,可通过内溶酶体途径被细胞释放,作为信息载体参与细胞间通讯。不同细胞可分泌不同外泌体,后者携带的物质包括微小RNA、蛋白质、脂质等。有研究发现不同来源外泌体所携带的内容物也不尽相同,在细胞间通讯中起到重要作用。该文介绍外泌体在心血管各细胞间的通讯作用,为临床进一步探索相关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肝细胞癌(HCC)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仍然是困扰医学界的难题。外泌体是直径为40~100 nm的微小囊泡,内含蛋白质、脂质和核酸,作为信息物质交换的转运载体,在调控生物分子功能、维持细胞内环境中起重要作用。HCC外泌体功能包括胞间信息交换、新血管生成、癌细胞转移与多药耐药等,可介导微小RNA(miRNA)转化以调控肿瘤进展的微环境,进而影响癌细胞的病理生理学行为。外泌体源性miRNA可用于HCC监测或为早期诊断潜在特异标志物,且可作为HCC治疗靶目标,具有开发应用前景。现综述HCC外泌体源性miRNA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18.
细胞外囊泡(EV)是脂质双层包裹的微型囊泡,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液中,并可通过转运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调节细胞的分子通路和生物学行为,特别是微小RNA(miRNA)。近年研究发现细胞外囊泡中的miRNA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综述了动脉粥样硬化时细胞外囊泡miRNA转移的选择性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和在诊断治疗中的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临床肺科杂志》2021,26(8)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外泌体中miR-32以及miR-20a的表达水平,并探讨二者在临床诊断中的潜在价值。方法采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健康受试者外周静脉血各30例,分离出血清中外泌体,并提取其中的mi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miR-32和miR-20a进行检测,比较二者在两组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关系,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血清外泌体miR-32和miR-20a联合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的价值。结果血清外泌体miR-32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较正常对照组下降,而miR-20a的表达较健康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外泌体miR-32在年龄、性别以及病理类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肿瘤分期及分化程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外泌体miR-20a在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分化程度和病理类型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miR-32、miR-20a和两者联合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的AUC分别为0.715,0.713和0.825。结论 miR-32和miR-20a可能系潜在的生物标记物,二者联合可能有助于非小细胞肺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0.
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我国心血管病人数高达2.9亿,其死亡率高居首位,心血管病负担日益加重[1]。据美国心脏协会发布的《心脏病和卒中统计数据(2019版)》显示,预计到2035年,近一半美国人口将患心血管病,相关总费用将达到1.1万亿美元[2]。尽管心血管病治疗已取得较大突破,但鉴于心血管病所造成的沉重负担,不断探索新型心血管病治疗方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