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初步比较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BAV)与三叶式主动脉瓣(TAV)狭窄的中期预后。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8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TAVR治疗且随访时间超过1年的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依据主动脉CT血管成像结果将纳入患者分为BAV组和TAV组。主要终点为1年全因死亡和卒中组成的复合事件,次要终点为1年TAVR相关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各终点事件发生率及超声心动图测得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并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两组间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研究共入选49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年龄(73.6±6.3)岁,男性25例(51.0%)。其中BAV组32例,TAV组17例,随访时间为466(390,664)d。BAV组与TAV组患者的1年期全因死亡和卒中组成的复合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2/32)比5.9%(1/17),P=1.00];Kaplan-Meier曲线亦显示该复合事件在两组的发生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03,95%CI 0.09~11.24,Log-rankP=0.98)。...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升主动脉成形术(reduction ascending aortoplasty,RAA)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bicuspid aortic valve,BAV)患者升主动脉扩张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长海医院208例因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升主动脉扩张行主动脉瓣置换术(aortic valve replacement,AVR)联合RAA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主动脉瓣情况,分为BAV组和三叶式主动脉瓣(tricuspid aortic valve,TAV)组;在BAV组中,根据术中升主动脉的目标直径,将患者分为30 mm组和≥30 mm组。结果:BAV组与TAV组的术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二次手术比例和随访升主动脉直径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AV组术中升主动脉目标直径30 mm组的随访升主动脉直径、术后5年和9年升主动脉扩张程度均明显小于术中升主动脉≥30 mm组(P均0.05)。结论:对于BAV合并升主动脉扩张的患者,BAV不是行RAA的不利因素,在RAA术中将升主动脉目标直径控制在30 mm以下,中远期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二叶式与三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进行临床特征及围术期指标的回顾性对比分析,以期指导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术前管理、手术方案制定及术后治疗。方法 选取我院心外科自 2011 年 01 月至 2017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所有因主动脉瓣狭窄而单纯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90例(术中处理主动脉、马凡综合征、主动脉夹层及临床资料不全等患者未纳入本研究),根据瓣叶特点分为二叶式主动脉瓣组(BAV组,n=45)和三叶式主动脉瓣组(TAV组,n=45)。分别收集两组患者围术期临床资料,从术前、术中、术后三个方面对比两组差异,所有资料均应用SPSS20.0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BAV组患者中男性29名、女性16名,约2:1。在术前指标对比方面,相比较TAV组,BAV组发病年龄明显较小(47.76±10.80 vs.54.58±9.29 岁,P=0.002),合并升主动脉扩张的比例高(66.7% vs.37.8%,P=0.006),且升主动脉直径更大(39.55±6.77 vs.35.55±4.78 mm,P=0.002);BAV组合并三尖瓣反流的比例明显高于TAV组(62.2% vs.40.0%,P=0.035);对比两组左室内径、主动脉瓣口流速及跨瓣压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术中指标对比方面,BAV组主动脉阻断时间明显长于TAV组(72.07±22.05 vs.55.80±16.77 min,P=0.000)。在术后指标对比方面,两组患者在ICU时间、ICU呼吸机时间、住院时间及复查超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二叶式主动瓣狭窄患者容易较早发病,并且具有男性优势,所以应提高心脏疾病筛查能力,以便于早诊断、早治疗。同时,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易合并升主动脉扩张和三尖瓣反流,且升主动脉直径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明显大于三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因此依据指南并结合手术经验术中积极处理扩张主动脉、修复三尖瓣是非常必要的,此外还应加强围手术期心肌保护、缩短阻断时间来减少术中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新发传导阻滞(NOCD)的相关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对传导阻滞发生风险进行评估。方法 纳入2016年1月至2022年3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行TAVR的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或重度主动脉瓣反流的184例患者,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和影像数据库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病史、检查结果、影像图像等临床数据,测量人工瓣膜置入深度等传导阻滞相关数据,由专科医师对心电图、超声心动图、CT血管造影(CTA)、手术资料等进行数据的提取和分析。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构建NOCD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结果 以TAVR术后NOCD作为结局事件,184例患者分为NOCD组(57例)和非NOCD组(127例)。TAVR术后NOCD发生率为31.0%,单纯重度主动脉瓣反流患者TAVR术后NOCD发生率为63.6%(7/11)。NOCD组较非NOCD组的主动脉角度更大[(57.7±10.3)°比(52.0±9.0)°,P<0.001]、锚定区尺寸比更大[(129±28)%比(120±21)%,P=0.018]、人工瓣膜置入位置更深[(7.2±5.1)m...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瓣膜融合类型二叶式主动脉瓣(BAV)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特征,探讨主动脉瓣膜功能障碍类型和主动脉增宽部位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30例2011年1月~2017年1月于北京朝阳医院诊断为二叶式主动脉瓣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心动图。结果 230例BAV患者中,右冠瓣与无冠瓣融合(R-N)型127例,左冠瓣与右冠瓣融合(R-L)型89例及左冠瓣与无冠瓣融合(L-N)型14例。R-L型主动脉瓣反流(轻、中或重度)占比均显著高于R-N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型主动脉瓣狭窄(轻、中或重度)患者占比均较R-L型高,但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R-L型主动脉窦部内径较R-N型显著增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型升主动脉内径较R-L型更宽,但并无显著差异(P0.05)。230例患者中以主动脉窦直径(DSTJ)≥升主动脉直径(Dasc)为Type N组(40例),DSTJDasc为Type A组(190例)。R-N、R-L及L-N型患者中,Type A均较Type N更常见(P0.05),且R-N型Type A组BAV患者占比最多。结论 R-L型BAV较R-N型更易发生主动脉瓣反流和主动脉窦部增宽,R-N型Type A组在BAV中占比最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合并冠状动脉重度钙化及狭窄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行经导管冠状动脉旋磨及支架置入+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一站式”手术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19年4到10月于阜外医院接受冠状动脉旋磨及支架置入+TAVR“一站式”手术治疗的患者3例。收集患者的术前临床、影像学(包括超声心动图及主动脉根部及全主动脉CT)评估资料,及冠状动脉介入、TAVR手术资料和手术效果、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例患者,其中2例为女性,年龄范围66~80岁,平均胸外科医师学会(STS)风险评分为7.8%,术前平均主动脉瓣最大流速为4.4 m/s,平均跨瓣压差为52.3 mmHg(1 mmHg=0.133 kPa),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为48.6%。2例患者需旋磨靶病变位于前降支中段,1例位于左主干到前降支,3例均合并非旋磨靶病变,平均SYNTAX积分为20分。术中均采用股动脉入路,先进行主动脉瓣跨瓣留置猪尾导管,然后行冠状动脉靶病变旋磨并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同期进行非旋磨靶病变的支架置入,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予以主动脉瓣球囊扩张及自膨胀瓣膜置入,1例因瓣膜位置偏高予以“瓣中瓣”置入。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即刻效果满意,术中均无并发症。术后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平均主动脉瓣最大流速为2.1 m/s,平均跨瓣压差为9.3 mmHg,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为59%。随访6个月内无死亡,无冠状动脉再次血运重建。结论对于合并冠状动脉重度钙化及狭窄且外科风险较高的AS患者,行冠状动脉旋磨及支架置入+TAVR“一站式”手术治疗初步结果满意,该技术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主动脉瓣二叶式畸形(BAV)由于其特殊的解剖结构对于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而言是一个技术难题.尽管BAV被排除在关于TAVR的随机对照研究之外,但临床实践中仍有部分患者接受了 TAVR治疗.多中心注册研究证实了TAVR应用于BAV患者的临床结局与常规三叶式主动脉瓣(TAV)患者类似.本文系统回顾关于TAVR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发生中度以上瓣周漏(PVL)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 本单中心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8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TAVR治疗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并根据瓣膜置入后即刻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测得的主动脉瓣反流束长度与瓣环周长之比,将患者分为PVL<3/4组和PVL≥3/4组(中度以上PVL),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超声心动图及主动脉根部CT扫描分析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术后PVL≥3/4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筛选,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危险因素对PVL≥3/4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纳入107例患者,平均年龄(71.7±7.0)岁,其中男63例(58.9%)。PVL<3/4组70例,PVL≥3/4组3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对室壁厚度的倒数(RWTd,OR2.697,95CI 1.168~6.229,P=0.020)以及钙化体积(OR1.001,95%CI1.100~1.002,P=0.026)是行TAVR置入Venus-A瓣膜术后发生中度以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旨在分享近几年接受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的症状性严重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AS)患者的尺寸策略和手术结局。方法:2017年10月到2021年10月,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TAVR术的132例严重AS患者进行回顾性评估,包括主动脉根部的解剖结构和形态及手术策略。“缩小尺寸”策略是在患者有复杂形态时实施的,例如二叶式主动脉瓣(bicuspid aortic valve,BiAV)、小叶水平严重钙化、小叶明显增厚和融合。将采用缩小尺寸策略的患者与采用瓣环尺寸策略的患者临床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132例患者中,41例(31.1%)为BiAV形态。根据TAVR手术策略,38例患者选择瓣环尺寸策略,94例患者选择缩小尺寸策略。缩小尺寸组BiAV患者比例更高(P=0.046)。主动脉根部的钙体积为449.9(243.2,782.2)mm3,主要分布在小叶水平上。TAVR术后1个月,主动脉瓣口面积(aortic orifice area,AVA)从(0.7±0.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主动脉根部形态学特点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阜外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及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TAVR的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49例。分析患者主动脉根部形态学特点、手术有效性及安全性,并进行随访。结果:二叶式主动脉瓣无嵴与带嵴类型占比相当(55.1%vs 44.9%),瓣叶钙化程度重[钙化体积HU850=(604.1±318.7) mm~3],平均瓣环周长大于平均瓣环上水平周长[(78.8±7.4) mm vs (67.1±6.7) mm,P0.001],平均左心室流出道(LVOT)周长大于平均瓣环周长[(81.6±10.5) mm vs (78.8±7.4) mm,P=0.003]。置入瓣中瓣患者12例(24.5%),瓣膜置入过深患者14例(34.1%)。置入瓣中瓣患者比无瓣中瓣患者瓣环平均内经[(26.8±2.4) mm vs(23.9±2.0) mm,P0.001]、周长[(85.7±7.0) mm vs (76.6±6.1) mm,P0.001]及LVOT平均内径[(28.4±2.7) mm vs (24.3±3.1) mm,P0.001]、周长[(91.3±9.1) mm vs (78.4±8.9) mm,P0.001]更大,LVOT周长/瓣环上水平周长比值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5.5±12.3)%vs (119.4±15.7)%,P=0.067],但趋近阈值。瓣膜置入过深患者比无置入过深患者LVOT周长/瓣环周长比值更大[(108.0±7.4)%vs (101.2±6.7)%,P=0.005]。结论:二叶式主动脉瓣患者的瓣环和LVOT平均内径及LVOT周长/瓣环周长比值对于TAVR中瓣中瓣的置入及瓣膜置入深度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置入Venus-A瓣膜后发生中/重度瓣周漏(PVL)的危险因素。方法该研究为单中心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7年10月至2021年1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行TAVR治疗且植入Venus-A瓣膜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依据出院前经胸超声心动图测得的反流束长度与瓣环周长之比(院内死亡患者参考术中瓣膜释放后的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将患者分为中/重度PVL组和轻度/无PVL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主动脉根部及全主动脉CT扫描与分析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术后中/重度PVL的独立危险因素, 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观察各影响因素对中/重度PVL的预测价值。结果该研究共纳入82例患者, 年龄(70.9±6.5)岁, 其中男性46例。中/重度PVL组16例, 轻度/无PVL组66例。中/重度PVL组的男性占比、瓣膜植入深度、瓣环和左心室流出道(LVOT)长短径、LVOT覆盖指数均大于轻度/无PVL组(P均<0.05)。主动脉成角有大于轻度/无PVL组的趋势,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因瓣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中应用球囊扩张式瓣膜(BEV)与自膨式瓣膜(SEV)的临床长期预后及瓣膜耐久性进行系统评价及对比。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及Embase数据库中有关使用BEV及SEV进行TAVR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临床试验,日期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3月。两位研究者独立对纳入文献资料提取并应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7项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4软件对其长期(随访时间3年或以上)全因死亡率及瓣膜结构性恶化(SVD)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的7项研究中5项为高质量,2项为中等质量。Meta分析结果显示,TAVR术后BEV组及SEV组的长期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4,95%CI:0.95~1.62,P=0.11),术后BEV组的SVD发生率更高(OR=2.46,95%CI:1.41~4.29,P=0.002)。结论 在TAVR术中,相对SEV,应用BEV的患者长期死亡率无明显差异,但瓣膜耐久性可能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二维、M型及速度向量成像(VVI)等多模态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瓣膜功能正常的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BAV)患者的主动脉结构和功能变化,并探讨其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瓣膜功能正常的BAV患者25例作为BAV组,另收集年龄、性别相匹配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一般临床资料及主动脉二维、M型、VVI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差异,并探讨升主动脉内径与左心室收缩期整体纵向应变(GLS)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常规超声心动图显示,BAV组主动脉瓣收缩期峰值流速增快,主动脉瓣瓣口面积减小,左心室质量指数增大(P均<0.05);二维超声心动图显示,BAV组主动脉根部复合体(包括主动脉瓣瓣环、主动脉窦部、主动脉窦管交界)内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升主动脉内径增大(P<0.05);M型超声心动图显示,BAV组升主动脉应变、扩张性减小,僵硬指数增大(P均<0.05);VVI超声心动图显示,BAV组升主动脉前壁和后壁最大纵向运动速度、最大纵向位移、最大纵向应变、最大纵向应变率均减低(P均&l...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主动脉瓣环患者置入ATS.AP瓣是否存在置入瓣膜与患者不匹配(Prosthesis-PatientMismatch,PPM)现象。方法选择2008-01~2010-03间20例主动脉瓣环径≤20 mm行ATS.AP瓣置换患者(小瓣环组)及20例非小主动脉瓣环行常规机械瓣置换患者(正常瓣环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患者左心功能进行术前、术后监测,比较其术前、术后左心功能指标的变化,比较术前术后主动脉瓣跨瓣峰值压差、主动脉EOA指数,观察有无发生机械瓣与体表面积不相匹配现象(PPM)。结果小瓣环组术后左室重量指数、主动脉跨瓣峰值压差、左室后壁厚度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主动脉瓣EOA指数显著增高(P0.01)。两组术后比较仅主动脉跨瓣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主动脉瓣环患者置换ATS.AP瓣后无置入瓣膜与患者不匹配现象,左心功能指标接近或达到正常瓣环瓣膜置换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二叶式主动脉瓣(BAV)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中,分析术前多排螺旋CT(MDCT)预测的最佳导丝跨瓣角度、球囊预扩张角度和瓣膜释放角度规律,总结三种投照角度预测值的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因严重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而行TAVR的BAV患者31例。收集基线资料、术前评估和手术情况。使用MDCT预测TAVR最佳导丝跨瓣角度、球囊预扩张角度和瓣膜释放角度,按照横裂式BAV和纵裂式BAV分组,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和规律。结果最佳导丝跨瓣角度,横裂式BAV为右前斜(RAO)8°(18°,3°)、足位(CAU)25°(29°,17°),纵裂式BAV为左前斜(LAO)26°(21°,34°)、头位(CRA)13°(6°,22°),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最佳球囊预扩张角度(显示左冠状动脉开口),横裂式BAV为LAO 11°(9°,26°)、CRA 8°(1°,19°),纵裂式BAV为LAO 36°(30°,39°)、CRA 22°(14°,25°),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最佳球囊预扩张角度(显示右冠状动脉开口),横裂式BAV为LAO 48°(43°,60°)、CRA 26°(3°,29°),纵裂式BAV为LAO 48°(39°,70°)、CRA 25°(22°,33°),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20、P=0.560);最佳瓣膜释放角度,横裂式BAV为RAO 12°(16°,4°)、CAU 25°(28°,19°),纵裂式BAV为LAO 21°(17°,26°)、CRA 3°(-2°,12°),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术前MDCT可预测BAV行TAVR的最佳导丝跨瓣、球囊预扩张和瓣膜释放投照角度,这些角度与BAV为横裂式还是纵裂式相关,存在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心肺运动试验评价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术在无症状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住院行TAVR手术并完成3个月随访的无症状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28例。所有患者均完善术前检查,观察手术的安全性指标:瓣膜置入即刻成功率、瓣膜移位、死亡、心脏传导阻滞、瓣周漏、冠状动脉阻塞、脑卒中、入径血管破裂、心脏压塞、主动脉夹层、大出血;有效性指标:术前及术后1 d、7 d、3个月的脑钠肽(BNP)、心脏彩超情况;运动耐量指标: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心肺运动试验情况。通过上述指标评价TAVR疗效。结果:(1)TAVR手术安全性指标:瓣膜植入即刻成功率100%,发生瓣膜移位0例;新发束支阻滞1例(3.5%),无症状;瓣周漏1例(3.5%),且<2 mm。无脑卒中、入径血管破裂、大出血、死亡、冠状动脉阻塞、心脏压塞、主动脉夹层病例。(2)TAVR手术有效性指标:BNP、主动脉瓣最大跨瓣流速、主动脉瓣收缩期跨瓣压差、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均较术前明显好转。(3)TAVR手术运动耐量指标:Weber心功能、峰值摄氧量、无氧阈、二氧化碳当量斜率、收缩压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的解剖特点、治疗方式及临床转归。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我科住院治疗的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82例(男女比1.16∶1,中位年龄48个月)按不同标准行临床分组研究:包括主动脉瓣解剖形态,合并的心内畸形及不同的干预手段等,通过随访超声心动图指标、临床症状及心功能,评估其转归及影响因素。结果:1本组病例单纯AS36例中,10例行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PBAV);11例选择外科手术9例行主动脉瓣成形术(AVP),2例行主动脉瓣置换(AVR),另15例随访观察;AS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患儿46例中,14例选择外科手术同时矫治AS及其他合并畸形,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或主动脉缩窄的部分病例因AS轻度未处理主动脉瓣,随访AS程度减轻。2瓣膜形态与疗效:40例三叶主动脉瓣(TAV)中,有13例行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41例二叶主动脉瓣(BAV)中,22例行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按BAV及TAV分组,本组提示同种干预方式时的即刻和中期压差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主动脉瓣反流均无明显加重。3干预方式与疗效:33例AS矫治成功的患者中,10例PBAV及23例AVP分组比较,发现在同种瓣膜形态时,即刻和中期压差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访主动脉瓣反流无明显加重。结论:PBAV或AVP治疗对BAV与TAV的AS患儿,早、中期疗效无明显差异。儿童AS需综合评估制定个体化随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在高海拔地区治疗主动脉瓣疾病的效果。方法:入选2018-09-2019-09长期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7例患者,均进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术后观察主动脉瓣跨瓣压差及反流情况,门诊超声心动图随访,分析疗效和并发症经验。结果:7例患者中4例经股动脉途径,3例经心尖途径。术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均较术前明显变化(P0.05);4例主动脉狭窄患者术前跨瓣压差(92.45±15.96)mmHg(1mmHg=0.133kPa),术后即刻导管测跨瓣压差(49.25±1.5)mmHg(P0.05);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术后即刻变为无或微少量反流。术后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发生肺部严重感染3例。结论:高海拔地区TAVR安全有效,但术后并发症不同于平原地区,需严格筛选患者和掌握适应证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过渡性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PBAV)治疗暂时不宜行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R)危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早期临床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4年1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行过渡性PBAV的20例危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72 ±8)岁.观察手术相关并发症及疗效,并在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PBAV,主动脉瓣瓣口面积从术前的(0.55±0.09) m2增大至(0.77±0.15)m2,主动脉瓣跨瓣压差从术前的(49.5±15.0) mmHg(1 mmHg =0.133 kPa)降至术后的(31.7±12.0) mmHg(P<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从术前的(31.7±9.0)%增加至术后的(39.0±11.0)% (P =0.018),肺动脉收缩压从术前的(55.1±18.0)mmHg降至术后的(38.7±11.0)mmHg(P =0.025),主动脉瓣反流分级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4).术后发生低血压4例,一过性左束支传导阻滞5例,术后24 h和30 d分别死亡1例和3例患者.术后30 d内,5例患者实施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实施TAVR,5例等待TAVR.结论 对于不宜行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和TAVR的危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PBAV可取得良好的早期临床结果,有望成为一种安全的过渡性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的临床疗效和术前评估要点.方法 纳入阜外医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完成的TAVR患者54例.分析主动脉根部形态学特点、手术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三组瓣膜选择的oversize(测量瓣环直径/选择瓣环直径-1)为:-0.22±8.62%vs.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