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了解北京市房山区感染性腹泻患者空肠弯曲菌感染及分离株的病原学特征。方法 2017年5—12月,收集2家医院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弯曲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对分离的空肠弯曲菌进行11种抗生素的敏感性检测,并对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结果共检测标本286份,分离到弯曲菌31份,检出率为10.80%;经质谱鉴定28株为空肠弯曲菌,3株为结肠弯曲菌。空肠弯曲菌可分为23种不同的ST型,其中4株为ST22,2株为ST760,2株为ST6500,其他20株分别属于20种ST型别;研究发现3个新的ST型,分别为ST9253、ST9254和ST9255。28株空肠弯曲菌对萘啶酸、环丙沙星、四环素的耐药率达100.00%,对氟苯尼考的耐药率为39.29%,对红霉素、阿奇霉素、泰利霉素、克林霉素敏感。结论北京市房山区腹泻患者空肠弯曲菌感染率较高,对喹诺酮、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药物耐药严重,对大环内酯类、酮内酯类和林可酰胺类药物敏感;菌株的ST型呈多样性分布。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贵州省鸡源空肠弯曲菌的分子流行特征,阐明各地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特征。方法 在贵州省随机抽取7个大型养鸡场,共采集210份鸡的新鲜粪便样本,分离培养出38株空肠弯曲菌,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对分离株的序列型及克隆复合体进行构成和聚类分析,与PubMLST数据库中来自国内的分离株分子特征进行比较。结果 贵州省38株鸡源空肠弯曲菌分为23种ST型和8个克隆复合体,其中9种是目前中国大陆地区已有的ST型,2个等位基因和8种序列型为新发现的。ST型构成比前四位分别是ST - 45、ST - 161、ST - 354、ST - 4 324,与数据库中已有的6株贵州来源菌株相比,不存在共同的ST型。优势克隆复合体(CC - 45、CC - 354、CC - 52)与数据库中鸡源分离株的前三位克隆复合体没有重叠。菌株遗传进化树显示,本研究中属于优势克隆复合体的18株菌与国内部分人源、猪源、野生鸟源、鹅源分离株有较近的遗传距离。结论 贵州省鸡源空肠弯曲菌具有高度遗传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地域流行特征。序列型与国内华东地区的分离株有较高的交叉性,部分分离株与国内人、野生鸟、鹅等来源分离株遗传距离近,应加强对不同地区、不同宿主来源空肠弯曲菌的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4.
空肠弯曲菌分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高林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6,33(3):178-181
空肠弯曲菌是重要的人类肠道致病菌。随着近年分子生物学及相关技术迅猛发展使基于其基础上的各种空肠弯曲菌分型方法不断推陈出新,并因其分辨力、分型率、敏感性高于传统检测方法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综述了空肠弯曲菌的传统检测方法及基因分型方法(RFLP分型、PFGE分型、AFLP分型、RAPD分型、MLST分型)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空肠弯曲菌是重要的人类肠道致病菌.随着近年分子生物学及相关技术迅猛发展使基于其基础上的各种空肠弯曲菌分型方法不断推陈出新,并因其分辨力、分型率、敏感性高于传统检测方法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综述了空肠弯曲菌的传统检测方法及基因分型方法(RFLP分型、PFGE分型、AFLP分型、RAPD分型、MLST分型)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空肠弯曲菌的基因诊断与分型方法因其敏感性、特异性、分型率和分辨力高于传统的检测方法,且操作简便、快速而备受重视。本文对空肠弯曲菌常规生化检测方法、PCR方法、RELP分型、RAPD分型、PCR-RFLP分型、核糖体分型、鞭毛蛋白基因分型、AFLP分型的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空肠弯曲菌检测与基因分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空肠弯曲菌的基因诊断与分型方法因其敏感性、特异性、分型率和分辨力高于传统的检测方法,且操作简便、快速而备受重视。本文对空肠弯曲菌常规生化检测方法、PCR方法、RELP分型、RAPD分型、PCR-RFLP分型、核糖体分型、鞭毛蛋白基因分型、AFLP分型的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济南市市售肉鸡中空肠弯曲菌的污染情况、分离株的分子分型特征及其耐药性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方法 采用滤膜法于2015—2018年对济南市农贸市场售卖的98份现杀活鸡整禽中的空肠弯曲菌进行分离培养;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和多位点序列分型对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用商品化药敏板测试分离株对11种八类药物的敏感性;通过PCR对5种毒力相关基因进行筛查分析。结果 济南市市售肉鸡中空肠弯曲菌的检出率为26.5%(26/98);PFGE分型的结果显示,济南市肉鸡来源26株空肠弯曲菌共有16种带型,带型的相似度在53.9%~100%之间;MLST分型的结果显示,26株空肠弯曲菌可分为19种ST型,其中新发现型别占比为47.4%(9/19)。药敏测试的结果显示,空肠弯曲菌对治疗首选药物喹诺酮类抗生素环丙沙星和萘啶酸的耐药率高达92.3%和100%;分离株五种毒力基因:cadF、cdtB、iamA、flaA和virBII的携带率为分别为100%、100%、92.3%、69.2%和19.2%。结论 济南市市售肉鸡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空肠弯曲菌污染,分离株存在遗传多样性,耐药情况比较严重,且携带有毒力基因的菌株的比例较高,因此应加强空肠弯曲菌感染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上海市嘉定区市售禽肉中弯曲菌污染状况及其耐药性。【方法】对采集的市售鸡、鸭、鹅和鸽这4类禽肉样品进行弯曲菌分离鉴定和15种常见抗生素耐药性检测。【结果】从236份市售禽肉样品中分离到空肠弯曲菌29株,结肠弯曲菌34株。鸡肉中弯曲菌污染情况最严重,检出率为34.04%,鸭肉弯曲菌检出率最低(19.67%)。冷冻、冷藏和室温存储样品中,冷冻状态下检出率最低(6.67%),冷藏状态检出率最高(41.27%)。空肠弯曲菌对头孢唑林(CFZ)、环丙沙星(CIP)、萘啶酸(NAL)、四环素(TET)这4种抗生素完全耐药,结肠弯曲菌对CFZ、头孢西丁(CFX)、NAL这3种抗生素完全耐药;弯曲菌对亚胺培南(IPM)耐药率最低(3.45%)。所有弯曲菌均为多重耐药菌株,96.83%的菌株为>5重耐药菌株,耐药数最多达14重。【结论】上海市嘉定区市售4类禽肉样本弯曲菌的耐药性有差异,耐药严重,应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冷冻保存可以有效减少弯曲菌活菌污染。 相似文献
10.
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空弯菌)是全球性引起胃肠道感染细菌性肠炎最常见的食源性病原体之一。该菌广泛存在于家禽类动物的肠道中,污染水源或食物后可引起腹泻的暴发流行,对成人、小儿可引起急性胃肠炎,也可导致心内腊炎、关节炎、败血症和血栓静脉等全身性疾病,还与人的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即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现今,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其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特别是2000年公布了CJNCTC11168(Penner O:2血清型)的全基因组序列,为在分子水平研究空弯菌致病机制且开展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用SDS—PAGE技术检测分析不同来源的41株空肠弯曲菌外膜蛋白特征。根据外膜蛋白SDS—PAGE凝胶上六条蛋白带多少的组合和外膜蛋白主带分子量的大小可将其各分为七个和九个型;根据外膜蛋白SDS—PAGE定量聚类分析可将其分为七个型(以95%相似性为水准).结合此三种方法可更细致地鉴别不同来源的菌株,表明外膜蛋白SDS—PAGE技术是鉴别分型细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海南省脑膜炎奈瑟菌(Nm)的分子分型特征。方法 采用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技术,对2005-2015年海南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CM)病人、密切接触者和健康带菌者样本中分离到的16株Nm和1份脑脊液样本进行核酸序列分析。结果 17份样本共分为11种不同的Nm ST型别,分属于ST-4821、ST-11、ST-5、ST-175、ST-364克隆群和5个无序列群分类(UA),其中前3个克隆群为高致病性克隆群,分别占29.41%(5株)、17.65%(3株)、5.88%(1株)。ST-4821克隆群有ST-4821型和ST-3200型。ST-4821型来自3例C群ECM病例和1株不可分群密切接触者。ST-3200型来自2005年的C群健康带菌者。ST-11、ST-5克隆群分别只有W135群的ST-11型和不可分群的ST-7型,均来自健康带菌者。B群5株有5种ST,其中ST-11127型和ST-11134型为新发现的ST,2015年海口市首例B群病人是ST-7962型,与2010年分离自儋州市ECM密切接触者的B群ST-11127型同源,均为UA,其他不同基因群序列型相互间进化关系较远。结论 海南省Nm分子型别具有基因多样性,Nm C群ST-4821型是优势序列群。健康人群中携带有高致病性克隆群菌株。 相似文献
13.
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在沙门菌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在沙门菌鉴定中的应用。方法:对1株分离自腹泻病人的沙门菌疑似菌株用肠杆菌科鉴定试条API 20E进行生化鉴定并进行血清学鉴定,应用MLST分型方法对该菌株分子分型。结果:API 20E鉴定为沙门菌属,Vi因子血清不凝集,O因子血清A-F O多价不凝集。该菌的MLST型别为ST64型,提示为鸭沙门菌。结论:MLST分子分型技术有助于沙门菌的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深圳罗湖区市售不同肉类来源的空肠弯曲菌流行分布状况及分子分型结果。方法 采集2016年—2021年4月、6月、10月深圳市罗湖区各大超市、农贸市场生禽肉及生畜肉样品共280份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孔滤膜法对空肠弯曲菌进行分离培养及荧光PCR法鉴定,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对目标菌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2016年—2021年280份食品样本共有52份样本中检出空肠弯曲菌,阳性率为18.57%,其中136份生禽肉类样本中有49份检出空肠弯曲菌,阳性率为36.03%;144份生畜肉类样本中有3份检出空肠弯曲菌,阳性率为2.08%,生禽肉类的阳性率高于生畜肉类(χ2=53.30,P<0.01)。62株菌株PFGE分子分型得到57种带型。结论 罗湖区生禽肉和生畜肉均存在空肠弯曲菌污染的风险,其中禽肉类污染高于畜肉类,PFGE分子分型溯源结果显示菌株污染来源呈现多态性。 相似文献
15.
《卫生研究》2014,(4)
目的对5省份屠宰场鸡胴体中分离的空肠弯曲菌进行鉴定和分子分型,为建立空肠弯曲菌食物中毒的追踪溯源数据库提供科学数据。方法采用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筛检和鉴定鸡专项监测网报送的鸡胴体中分离株。利用属特异16S rRNA基因和种特异的MapA、CeuE基因引物,建立多重PCR反应,鉴定空肠弯曲菌;参照国际认可的PFGE方法,选用内切酶SmaⅠ和KpnⅠ分别进行单酶切,并利用BioNumerics软件对分离株的电泳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所得结果收入溯源数据库。结果对81株屠宰场鸡胴体分离株进行生化和PCR鉴定,确证72株为空肠弯曲菌,9株为结肠弯曲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结果表明,这72株空肠弯曲菌共产生48种带型。通过聚类分析,按照63.9%相似度将这些菌株分为A~M共13个群。每群包含1~11个带型,72株菌的带型分布具有完全地域同源性,即同一带型的菌株均来自同一省份。结论采用SmaⅠ和KpnⅠ单酶切进行PFGE分型,结合聚类分析,可提高PFGE分型的分辨率,增加菌株分型的准确性和溯源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河北省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m)的基因序列型(ST)分布特征,为Lm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资料。方法 参考www.pasteur.fr/mlst网站建立的用于Lm分子分型检测的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MLST),对分离自河北省的69株食源性Lm进行分型检测及分析,采用Start2和BURST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绘制SplitsTree进化树。结果 69株Lm可分为16个基因序列型,辛普森指数(DI)为89.98%,发现新型ST705;河北省的优势ST型为ST8、ST87、ST2、ST1、ST3和ST9。结论 河北省优势的ST型型别相对较多,各ST型分布较分散,遗传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深圳市家禽及其宰杀环境、禽肉的空肠弯曲菌污染情况。方法采集活家禽肛拭子、宰杀环境拭子标本、零售禽肉标本,依据GB/T4789.1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进行检验。结果共检测50份鸡肛拭子、20份鸭肛拭子、30份鹅肛拭子,分别检出空肠弯曲菌20、2、6株,检出阳性率分别为40.00%、10.00%、20.00%。检测12份脱毛机内壁样本、6份案板样本、12份工作人员手的棉拭子,分别检出空肠弯曲菌2、1、1株、阳性率分别为16.67%、16.67%、8.33%。检测市场现宰新鲜禽肉30份,检出空肠弯曲菌5株,阳性率为16.67%;检测超市冷冻禽肉34份,未检出空肠弯曲杆菌。结论深圳市活禽空肠弯曲菌带菌率高,宰杀场所和零售禽肉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应加强禽肉销售或加工过程中卫生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南京地区食源性疾病监测中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分离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了解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s, ESBLs)耐药基因blaTEM、blaCTX-M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plasmid-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PMQR)qnrA、qnrB、qnrS、oqxA、oqxB、qepA、aac(6’)-Ib-cr的流行情况及其与MLST型别之间的关联。方法对食源性监测中60株DEC分离株的管家基因(adk、fumC、gyrB、icd、mdh、purA、recA)进行PCR扩增和测序,用EnteroBase上下载的ST(Sequencetype)分型方案确定菌株序列型。PCR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耐药基因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PMQR。结果60株DEC可分为34个ST型别,其中ST48为优势型别(16.67%),发现两个新等位基因型,fumC1413和purA746,一个新序列型ST9953。共有43株(71.67%)携带ESBLs耐药基因,10株(16.67%)携带喹诺酮耐药基因PMQR。ESBLs阳性的大肠埃希氏菌株中占比最高的是ST10组群。结论 南京地区食源性疾病监测中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最常见的序列型是ST48。特定的ST型别在DEC不同类型中的分布不同,两者之间呈现一定相关性。ESBLs广泛流行,blaTEM为主要流行基因,最流行的PMQR基因是qnrS。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2006-2017年贵州省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分离株的血清群和基因型特征。方法采用细菌分离培养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技术,对2006-2017年贵州省Nm分离株进行血清群复核鉴定,对Nm的7个管家基因序列进行检测以确定克隆群(Clonal complex,CC)和序列型(Sequence type,ST),并构建遗传进化图谱以分析菌株间进化关系。结果共获得33株Nm,其中A群15株(45.5%)、C群4株(12.1%)、B群3株(9.1%)、W135群7株(21.2%)、不可分群4株(12.1%);得到6种CC和9种ST。A群、C群、W135群菌株的ST/CC基因型分别以ST-7/ST-5 Complex/subgroupⅢ(93.3%)、ST-4821/ST-4821 Complex(75.0%)、ST-6933/ST-174 Complex(85.7%)为主,B群基因型较分散。ST-5 Complex、ST-174 Complex基因型相对稳定,ST-4821 Complex具有遗传多样性;ST-5和ST-4821为高致病性克隆群。结论2006-2017年贵州省Nm存在多种基因型流行,A群、C群分别以ST-7/ST-5 Complex、ST-4821/ST-4821 Complex为优势基因型,B群基因型分散且活跃;需持续加强Nm分子流行病学监测。 相似文献
20.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0)
目的探讨血流感染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同源性,以便更好地控制短时间内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引起的院内感染。方法对医院2013年5-6月分离的15株血流感染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菌株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MLST),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atpD、gltB、gyrB、recA,lepA、phaC和trp B7个管家基因片段,测序结果与MLST数据库中的数据比对分析,获得菌株各管家基因的编号和ST型,研究其同源性。结果 15株菌中,13株菌的7个管家基因完全相同,同时gyrB管家基因出现新的序列型,为新的序列型(ST)。15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被分为3个基因型,分别为ST482、ST608和一个新的ST序列,来自神经外科的13株菌为同一个ST型。结论医院短时间内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引起的血流感染属医院感染暴发,神经外科的13株菌为同一ST型。其中13株菌的ST型不仅相同且是新的ST型,与另外两科室的菌株不同。MLST在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分子生物学分型中的应用,表现出了较高的分辨率,对医院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血流感染暴发的调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