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家兔半膜肌的肌构筑与肌内神经和运动终板分布的关系。方法用肌构筑法、改良SihlerWs染色法、乙酰胆碱酯酶染色法对家兔半膜肌肌构筑、肌内神经和运动终板可分布进行观察。结果家兔半膜肌为长肌。肌重(3.31±0.03)g,肌长(5.45±0.09)cm,肌纤维长(3.00±0.01)cm,肌生理横切面积(1.04±0.01)cm2,FL/CSA为2.88,CSA/MW为0.31。支配家兔半膜肌的神经分3条干入肌,即上、中、下干。上干主要支配上1/3的肌束;中干分布到肌的中上部;下干沿途发出的分支最多,司中下部的肌束。中干和下干的分支之间有吻合。肌表面上、中、下部都有线状排列的运动终板短带,尤以肌下部较密。结论家兔半膜肌是长肌,倾向于速度型构筑设计;肌内神经分支密集区,运动终板分布密集;肌内神经和运动终板的分布与肌纤维排列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重症肌无力(MG)小鼠腓肠肌运动终板的形态学变化,并改良运动终板处光镜及电镜下的制作方法。方法:采用AChR单克隆抗体mAb35腹腔注射C57BL/6幼年小鼠,建立MG被动转移模型。采用Karnovsky-Roots法行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染色,并在电镜下观察小鼠腓肠肌运动终板超微结构处形态学改变。结果:小鼠注射mAb35后出现肌无力症状与MG患者表现相似;Karnovsky-Roots法染色后可见沿神经末梢分布的运动终板;实验组腓肠肌运动终板处超微结构发生病理改变,此种改变符合MG神经肌接头处运动终板的病理改变。结论:Karnovsky-Roots法显示乙酰胆碱酯酶简便、经济;而电镜检查是确定PTMG模型运动终板超微结构有无病理改变的最佳方法。二者结合可为今后有关MG运动终板的病理研究提供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切断家兔腓肠肌外侧头肌亚部神经后 ,观察肌内神经、肌梭、运动终板带、肌湿重等的形态学变化。方法  4 0只家兔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神经切断组。用Sihler s肌内神经染色法染肌内神经 ;用乙酰胆碱脂酶整肌染色法染肌运动终板 ;用HE染色法染肌梭。结果  (1)术后 2周亚部肌湿重明显下降 (P <0 0 5 ) ,肌运动终板带模糊不清 ,肌内神经染色变浅 ,三级分支消失 ,但肌梭形态及梭内肌纤维尚无明显改变 ;(2 )术后 4周肌湿重进一步下降 (P <0 0 1) ,运动终板带完全消失 ,肌内二级分支染色无 ,肌梭形态及数量有改变 ;(3)术后 12周肌肉明显萎缩 ,发生纤维化 ,运动终板带无 ,肌内神经染色无 ,仅留有鞘管样结构 ,未见神经再生 ,肌梭形态、数量明显改变 ;(4)术后 16周各参数与 12周相比差异无显著性。邻近正常肌未见有侧支神经支配失神经的亚部。结论  (1)家兔腓肠肌外侧头各亚部在神经切断术后 4周 ,运动终板、肌梭的数量和形态有改变 ;(2 ) 12周后肌内神经染色仅有神经外膜鞘管样结构残存 ;(3)术后 16周末见原位的神经再生和相邻亚部神经侧支的再支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人直肠肌间神经丛形态学的微观结构。方法采用国人成年直肠标本,经LKB-V型超薄切片机制成半薄切片,在直肠半薄切片上定位肌间神经丛后,进行超薄切片,厚度为50~70nm。醋酸铀、柠檬酸铅染色,JEOL-100CX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在典型的肌间丛神经节可观察到3种细胞成分,即被囊细胞、胶质细胞和神经节细胞。根据神经节细胞间电子密度不同,可将神经节细胞分为明细胞和暗细胞两类。结论人直肠肌间神经丛含有与中枢神经系统相似的细胞成分,神经节内含有丰富神经胶质细胞,其与神经元的比例为2∶1,神经元发出“翼翅”状突起。  相似文献   

5.
家兔趾长伸肌肌内神经、运动终板和肌梭的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胜波  薛黔  李季蓉 《解剖学杂志》2005,28(4):468-470,i0001
目的:探究家兔趾长伸肌肌内神经、运动终板与肌梭的分布。方法:改良Sihler’s染色法、乙酰胆碱酯酶染色法及HE染色法。结果:趾长伸肌是短肌束构成的长肌,肌束起点高的,止点相应亦较高。连于第2趾的肌纤维占据了肌腹上1/3,止于其余3趾的肌纤维位于下2/3。趾长伸肌的神经来自2条肌外神经干,上支及其分支支配第2趾的肌纤维,下支司其余3趾。运动终板分布除冠状切面上为弥漫的黑色颗粒外,其余各切面均为一条连续的运动终板带。各部的肌梭密度分别是:起端33.95个/g、肌腹中部44.76个/g、止端为零。结论:家兔趾长伸肌内,肌梭分布不均匀。肌内神经分支密集的部位,运动终板集聚、肌梭密度亦高。家兔趾长伸肌具有划分亚部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脱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物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对神经-肌结构重建和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用脱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物桥接大鼠坐骨神经10mm缺损;称量术后12周、24周实验组手术侧胫骨前肌湿重,并与对照组术侧该肌湿重进行比较;用电生理学方法检测再生神经传导速度及其对胫骨前肌的再支配作用;用AChE和AChE结合镀银染色观察胫骨前肌内神经和运动终板的再生。结果 术后12周、24周实验组胫骨前肌湿重与对照组相比无显差异;再生神经传导速度与对照组相比,也无显差异;术后12周肌内见有AChE阳性反应的运动终板;24周运动终板AChE阳性反应加深,并整齐地排列于胫骨前肌的中上部形成终板带,经结合镀银染色后可见再生的神经束及其发出的分支与运动终板相连;肌电显示再生神经已支配胫骨前肌的运动。结论 脱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物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具有促进神经一肌结构重建和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曹郁琦  王振宇 《解剖学杂志》1992,15(5):350-352,T029
本文取新鲜人喉标本,对环甲肌进行冰冻纵切片,采用镀银法染片,光镜下观察,研究其运动神经终末的形态特点。发现环甲肌与四肢肌不同,除肌纤维较细,排列不甚紧密外,运动终板数目较多,形态多姿,在肌腹的中1/3处排成终板带。  相似文献   

8.
舌骨下肌群神经肌带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了30例成人舌骨下肌群的神经和血管,并用一具成年新鲜女尸(死后约30小时)及一只狗对舌骨下肌群神经肌蒂的运动终板进行了氯化金染色。舌骨下肌群神经肌蒂的神经主要来自颈袢上根。肩胛舌骨肌上腹,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的神经在它们进入这些肌肉时,有甲状腺上动脉的第二或第三级分支伴行。神经和血管大都可以包含在神经肌蒂内。柱新鲜尸体和狗的神经肌蒂内,明显地存在有典型运动终板。本文还对舌骨下肌群各肌的大小进行了测量,并对舌骨下肌群神经肌蒂的临床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电镜半薄切片通常用于电镜超薄切片前的定位观察 ,我们在定位观察时发现 ,由于切片薄 ,结构显示清晰 ,可用于光镜研究 ,其观察结果优于石蜡切片。多年来 ,我们已将电镜半薄切片应用于实验研究和研究生课题实验。方法 :取材后将组织修为 1立方毫米左右 ,常规电镜样品处理 ,环氧树脂 6 18包埋 ,修块 ,L KBV型超薄切片机切片 ,切片厚度 1微米 ,脱树脂后 ,苏木精染色 ,H· E或甲苯胺兰染色 ,37℃温箱烤干 ,封片 ,观察。结果 :苏木精染色显示 ,细胞核呈紫兰色 ,胞浆淡兰色 ;H·E染色显示 ,细胞核为紫兰色 ,细胞质淡粉红色 ,但伊红染色较石蜡…  相似文献   

10.
家兔胸大肌肌内神经、运动终板与肌梭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究家兔胸大肌肌内神经、运动终板与肌梭的分布。方法 :改良的Sihler染色法、乙酰胆碱酯酶染色法及HE染色法。结果 :家兔胸大肌接受胸前神经和胸后神经支配。胸前神经主要支配横行纤维 ,并在其中部形成一“U”形的神经襻。胸后神经主要司斜行纤维 ,与胸前神经间存在吻合 ;胸大肌表面可见多条运动终板短带 ,弥散分布 ,似“虎皮样”外观 ;胸大肌的肌梭密度为 1 2 .98± 1 .85个 /克 ,但各部位的肌梭密度不同 ,以横行纤维中部最高。结论 :在家兔胸大肌内 ,肌内神经分支密集的部位 ,运动终板与肌梭分布密度亦高 ;该肌内肌梭的分布不均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建立肌亚部神经挤压损伤的模型 ,以肌内神经、肌梭 ,运动终板带、肌湿重等为参数观察神经的损伤及修复。方法  1.用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染肌内神经。 2 .用乙酰胆碱脂酶整肌染色法观察肌运动终板带变化。 3.用HE染色法观察肌梭。结果 实验组手术后两周肌亚部轻度萎缩 (肌湿重P <0 0 5 ) ,运动终板带变绍颜色变浅 ;肌内神经连续性存在 ,但三级末梢染色浅淡甚至消失 ;肌梭形态无明显变化。手术后五周到六周肌湿重增加 ,肌内神经着色深 ,三级末梢清晰可见 ,肌外观基本恢复正常。与其他亚部相比 ,腓肠肌内侧亚部各参数恢复较快。手术后八周所有各参数恢复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肌湿重、肌梭密度p >0 0 5 )。结论  1.家兔腓肠肌外侧头各亚部在神经挤压损伤六周后肌内神经分支分布恢复至正常形态 ,神经末梢感受器及运动终器恢复。 2 .在亚部水平神经被挤压后 ,神经的再生与修复速度较整肌更早 ,更快  相似文献   

12.
家兔跖肌肌内神经、运动终板及肌梭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杨胜波  李季蓉  薛黔 《解剖学杂志》2005,28(1):79-81,F004
目的 :探究家兔跖肌肌内神经、运动终板及肌梭的分布。方法 :改良Sihler’s染色法、乙酰胆碱酯酶染色法及HE染色法。结果 :肌的起端 ,神经主干上发出若干细小分支 ,尤以内侧部为多 ;肌的中上部 ,可见 2~ 4条“L”形初级支 ,分布到内侧部肌纤维 ;3~ 5条初级支 ,穿越肌内腱膜板后司外侧部肌纤维。运动终板呈线状排列于跖肌两缘 ,矢状和冠状切面上可见“V”形终板带 ,横断面上呈“S”型。肌梭密度为 (16 .94± 1.72 )个 / g。 结论 :家兔跖肌的肌内神经、运动终板和肌梭分布与肌纤维排列有关 ;肌内神经分支密集的部位 ,运动终板聚集呈带状 ,肌梭密度高 ;跖肌具有划分亚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电镜在病理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而半薄切片是进行电镜观察前的必要环节,本文就半薄切片制作中的一些技术细节作一介绍。1 水槽(Trough) 可用LKB公司生产的黑塑料“Tr-uf”。它所形成的水面大,易于操作,个别包装,没有污染。比较简便的方法可以用胶带围成槽后用蜡封而成,实用而比较  相似文献   

14.
运动终板是神经冲动对肌肉发挥作用的转化装置(transformator)。神经兴奋通过终板部的物理、化学变化使肌肉的化学能转变成机械能(动能)。因此,在肌肉运动过程中,神经肌突触部起着重要的转化作用。本文将从加强肌肉的动、静力因素训练过程中考察对神经肌突触——运动终板的影响,以期在神经末梢的机能形态学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家兔和沙鼠胃壁内淋巴管的微细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铭达  王云祥 《解剖学杂志》1992,15(4):284-286,F003
本文应用半薄切切片光镜观察和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的方法研究了家兔和沙鼠胃壁内淋巴管的微细分布。家兔和沙鼠胃的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均存有毛细淋巴管网,并除粘膜层外,还存有淋巴管。粘模层常见到呈盲端的毛细淋巴管,位于胃腺之间。家兔胃壁内淋巴管的检出率(21.9%)较沙鼠的(9.7%)为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失神经支配后面神经眼支和口支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建立豚鼠右侧面神经阻断15 s、30 s和切断的动物模型。于术后1周和1个月切取面神经眼支和口支,应用半薄切片和超薄切片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面神经眼支和口支的病理变化,探讨失神经支配后面神经眼支和口支病理变化过程及两者差异。结果光镜下半薄切片测定面神经眼支和口支的直径,正常情况下,面神经眼支直径大于口支直径;当神经受损伤1周时,面神经平均直径变小,眼支始终大于口支。当神经受损伤1个月时,15 s 1个月组面神经口支直径大小有所恢复,接近正常,但眼支恢复较差;30 s1个月组,面神经眼支和口支均没有明显恢复。电镜下面神经眼支和口支不同损伤程度的超微结构比较,当神经受损伤1周时,随着损伤程度加重,电镜下面神经眼支和口支超微结构改变加重,15 s 1周<30 s 1周<切断1周。当损伤1月时,神经功能有一定的恢复,电镜下面神经眼支和口支超微结构损伤减轻,15 s 1周>15 s 1个月,30 s 1周>30 s 1个月;眼支大于口支,面神经口支较眼支易恢复。面神经切断组,神经远端没有任何恢复,病变程度加重。结论面神经眼支直径大于口支,面神经眼支较口支易受损伤,且较口支不易恢复,面神经受压榨时间越长,损伤越重,恢复越差。  相似文献   

17.
环氧树脂半薄切片肾小球基底膜六胺银染色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氧树脂半薄切片肾小球基底膜六胺银染色法肖莎陈浦辉郭琳琅在肾脏疾病的研究中,肾小球基底膜银染色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如若采用半薄切片染色,在光镜下观察则可获得比石蜡切片更为清晰的结果。但因树脂包埋块为非水溶性质,故其半薄切片的特殊染色就较为困难。我们运用...  相似文献   

18.
乔丹  王云祥 《解剖学杂志》1996,19(2):156-159
用半薄切片光镜观察和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的方法研究了家兔鼻粘膜和咽壁内淋巴管的微细分布。在鼻粘膜固有层的浅层存有毛细淋巴管,汇入深层的淋巴管。鼻粘膜呼吸部淋巴管的检出率明显高嗅部,咽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均有存有毛细淋巴管,除粘膜层外,还存有淋巴管。  相似文献   

19.
包埋前免疫电镜双标技术在神经解剖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金莲 《解剖学报》2002,33(5):524-529
目的 在超微结构水平观察两种神经递质在纤维终末内的共存或一种神经递质与其相应受体之间的关系。 方法 包埋前免疫电镜双重标记技术———酶标法和免疫金 银标记法相结合的方法。 结果 在免疫反应双重标记的纹状体切片上 ,电镜下观察到大量的SP样 (过氧化物酶免疫反应产物 )阳性终末和SP受体 (SPR ,免疫金 银标记颗粒 )样阳性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 ,同时可见部分SP样阳性轴突终末分别与SPR样阳性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形成对称性轴 体或轴 树突触联系。而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切片上 ,电镜下可观察到大量的两种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 ,即DNPI样 (过氧化物酶免疫反应产物 )和VGluT1样 (免疫金 银标记颗粒 )阳性轴突终末 ,同时还观察到DNPI样和VGluT1样双标的轴突终末与阴性树突形成非对称性突触。 结论 包埋前免疫电镜双重标记技术敏感性较高 ,组织的抗原性保存好 ,特别是在神经解剖学研究中 ,用于研究两种神经递质在同一个细胞或终末内的共存或分析神经递质与其相应受体之间的联系中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20.
哺乳类骨骼肌神经损伤或实验性切除肌神经以后,不但出现肌功能障碍,而且不久发生肌萎缩。这种现象许多学者认为是神经对肌肉的营养性影响(Stocker)。它的机制至今还不十分清楚。“神经营养性关系的问题与发育分化这个生物学基本问题有密切关系”(冯德培)。观察骨骼肌神经的发育是探讨神经对肌肉的营养性影响的基础研究的一个方面。文献上研究骨骼肌神经的发育主要集中在运动终板和肌梭两方面。Boeke,Cuajunco和对运动终板的发育进行过观察;以后又有 Teravainen,Fidziansk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