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润宇 《实用医技》2007,14(33):4590-4590
目的:通过图像质量的管理与控制保证数字摄影的影像质量。方法:做好设备的基础校定与图像的后处理工作以及提高影像技师的业务素质。结果:使图像质量得到了保证。结论:实施全面的质量控制和管理,直接数字摄影的图像质量才有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优化并合理应用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临床应用及质量管理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做好设备的基础校定与图像的后处理工作以及提高影像技师的业务素质.结果分析讨论了DR图像质量的诸多影响因素和图像质量控制的应对措施.结论数字X线摄影系统(DR)成像质量好,临床使用广,动态范围广且患者接受辐射剂量少,实施全面的质量控制和管理,直接数字摄影的图像质量才有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DR图像质量控制保证数字摄影的影像质量。方法:根据设备的性能参数和特点,参考厂家说明书和文献资料,对DR系统进行质量监控,并对1200张DR照片进行图像质量分析。结果:DR运行状态良好,所抽查的1 200张照片中合格率达100%,甲级片1 140张,占95%,乙级片36张,占3%,丙级片24张,占2%。结论:保持DR良好的运行状态是获取高质量图像的基础;正确的图像预处理与后处理是获取高质量图像的必要手段;科学的管理,高素质的放射技术员队伍,是DR图像的质量控制与保证,直接数字摄影的图像质量才有保证。  相似文献   

4.
王斌  陈世孝 《吉林医学》2012,33(8):1593-1595
目的 :探讨组织均衡技术(tissue equalization,TE)中γ值在足部数字摄影中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普通放射科的足部检查患者80例,行足部正斜位数字摄影,所选病例数字影像均行DR组织均衡技术γ值后处理。对足部常规DR影像和组织均衡技术处理后影像质量进行评价,对照后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运用组织均衡技术γ值处理后影像质量与常规DR影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组织均衡技术中γ值的改变对体厚差别较大的足部影像质量有较大的影响,可使全足诸骨结构显示更清晰、层次更丰富,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od radiography.CR)把传统X线摄影技术和计算机相结合,不仅丰富了形态医学诊断的信息、层次,而且大大提高了影像质量,降低患者与医务人员的辐射剂量.CR是以成像板和阅读器取代传统X线摄影胶片与洗片机的数字化成像系统,其利用现有的X线设备进行X线影像信息的采集来实现图像的获取,用IP板接受X线下的模拟信息,经过模数转换实现图像的数字化,从而使传统的X线影像能进入存储系统进行处理和传输.根据CR的成像特点,可以把图像质量控制分为三个环节和一个流程.即:影像技术的质量控制,图像处理中的质量控制,影像拷贝的质量控制.一个流程指工作流程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CR、DR与屏胶摄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数字化计算机X线摄影(CR)、数字X线摄影(DR)影像属于计算机成像,它以对比度分辨率高,辐射量少,成像质量高,大大提高了影像质量的显示能力,突破了常规摄影技术的局限性,为临床提供层次丰富的影像信息。近年来计算机X线摄影技术CR、DR应用于临床,图像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在细微结构和微小病变的处理上,比较传统的屏胶系统有很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X线数字摄影(CR、DR)提高摄影质量的方法,为诊断提供优质图像,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总结我院在应用X线数字摄影(CR、DR)三年来的工作经验,分析在X线数字摄影中影响影像质量的各种原因。结果:归纳、汇总查找出在X线摄影操作中影响影像质量的因素,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法。结论:排除影响摄影质量的各种因素是提高X线数字摄影质量的方法,X线数字摄影操作必须规范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婴幼儿胸部摄影中,采用超短时间曝光的数字X线摄影(DR)调节控制技术的应用。方法我院在2011-2012年所做DR调节控制和固定控制随机各选80例婴幼儿胸片,对所有胸片的质量由放射科中级以上医师和技师各2名进行分析,对甲、乙、丙、废片分别统计,并通过细微结构的显示率来对所做婴幼儿胸片进行评价。结果数字X线摄影调节控制的胸片:甲片为72%,乙片为18%,丙片为10%,未出现废片;数字X线摄影固定控制的胸片:甲片仅为40%,乙片为50%,丙片为26%,废片为2%。DR调节控制影像的婴幼儿肺内的细微结构显示率达到了100%,而DR固定控制影像的该项数据为90%。结论在婴幼儿胸片的诊断图像质量方面,DR调节控制要明显优于DR固定控制影像。  相似文献   

9.
陈玉勤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4):1277-1278
CR数字化影像问世为影像技术领域增添了光彩,CR设备的引进使常规X线摄影工作程序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改善了常规摄影繁重的工作流程和工作环境.CR照片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影像诊断的准确性,恰当地对CR系统进行质量监控,才能保证最佳的影像质量,为临床提供最优质的诊断影像.我科自2003年下半年使用CR900系统以来,已打印出照片18 000多张,初步收集了一些成功与失败的经验,结合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对CR摄影图像质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数字X线(DR)摄影技术在放射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数字X线(DR)摄影技术在放射科中的应用价值、优势和发展、普及前景。方法:从DR摄影系统和传统X线摄影系统所摄得的图片中,分析图像质量,比较技术操作、图像质量控制与后处理技术、工作效率、医院效益以及二者功能使用特点等方面的的优势。结果:DR摄影技术提高了图像质量,缩短检查和发报告时间,加快了工作效率,带来更高的效益,DR摄影较传统X线摄影更具优势。结论:DR摄影与传统X线摄影相比,DR图像质量、后处理功能、工作流程能力均明显优于传统X线摄影。  相似文献   

11.
邹才盛 《实用医技杂志》2009,16(10):822-823
<正>直接数字摄影成像原理与普通X线摄影不同,本文根据直接数字摄影特点,设定不同的X线投照参数,充分发挥图像处理工作站的后处理功能,在保证影像信息足够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X线曝光剂量[1-3],同时保证最佳的照片质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陈虹  吴磊  张彩玲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9):919-919
我院放射科购进了DR系统,图像后处理工作站的应用,实现了所有影像学资料的数字化存储与传输。新系统的应用使照片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同时也使X线影像的质量控制上升到一个全新的理念。它将传统的X线摄影模拟图像转化为数字化图像,使普通的X线摄影技术及图像质量发生了质的,变化。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它不足的一面,DR在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输出等成像步骤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对影像的质量产生影响,避免防范影响DR照片质量因素是放射科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压力和摄影手法在提高X线乳腺摄影质量方面的作用,以避免因压力不均或手法不当产生腺体重叠而影响图像质量。方法:用GE2000D数字乳腺机,对500例乳腺受检者常规行头尾位(CC位)和内外斜位(MLO位)摄影,本组受检者年龄35~78岁,按年龄不同分两组,采用4~14 kg压力摄影,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一)能承受较低压力和较高压力受检者的图像质量比较,后者明显优于前者。(二)在CC位上有11人,MLO位上有5人腺体集中推向外侧呈"C"型;MLO位上有23人出现"骆驼鼻子"征,给诊断带来困难,其原因是摄影手法不当、压力较低或加压点不正确所致。(三)461人在CC位或/和MLO位上,因手法适当、压力充分与加压点正确,其图像清晰,对比度和锐利度更好,正常乳腺结构或病变均显示满意,更易发现重叠在致密腺体里的微小病灶。结论:压力和摄影手法对保证高质量的乳腺影像至关重要。即娴熟的手法、适当的压力和正确的加压点使乳房厚度尽量一致,以保证密度较均匀,减少腺体重叠,尽量用受检者能承受的较大压力以降低乳房厚度,从而提高了影像质量,为诊断的准确性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 ,DR),是计算机技术与X线成像技术结合的一种技术,它是在具有曝光和图像处理功能的计算机控制下,利用探测器把X线影像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然后直接变成图像的技术。由于DR成像质量高,成像速度快,现已经普及到基层医院及乡镇卫生院,DR图像质量控制和管理也成为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现根据我院在DR使用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措施总结分析如下,以利于在工作中提高水平,保证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床旁摄片计算机X线摄影图像质量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修正,提高影像质量。方法抽取本院进行质量控制前后影像各300例,由2位高年资技师和1位主治医师对影像进行分析,分别统计甲、乙、丙级片和废片率,并对原因进行分析统计、纠丁。结果质量控制前甲片率68%,乙片率26%,丙片率4%,废片率2%;质量控制后甲片率83%,乙片率16%,丙片率1%,废片率0%,实行质量管理后甲片率上升了15%,乙片率下降了10%,丙片率下降3%;各项指标前后比较P〈0.05,位置不正、录入信息错误、异物、伪影、摄影条件、后处理不当,病人不能配合是乙、丙片产生的主要原因。结论通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对床旁摄片进行细致管理,可明显提高床旁计算机X线摄影图像质量,获得高质量图像,减少重拍率,满足临床诊断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CR图像的质量控制与保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R数字化影像问世为影像技术领域增添了光彩 ,CR设备的引进使常规X线摄影工作程序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改善了常规摄影繁重的工作流程和工作环境。CR照片的质量优劣 ,直接影响影像诊断的准确性 ,恰当地对CR系统进行质量监控 ,才能保证最佳的影像质量 ,为临床提供最优质的诊断影像。我科自 2 0 0 3年下半年使用CR90 0系统以来 ,已打印出照片 180 0 0多张 ,初步收集了一些成功与失败的经验 ,结合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 ,对CR摄影图像质量进行探讨。1 材料与方法1.1 西门子SIREGRAPHX线机、KODAKDIRECTVIEWCR90 0处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组建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过程中的总体设计与软件体系结构。方法:把具有医学数字成像及通讯(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medicine,DICOM)标准接口或非DlCOM标准接口的影像设备进行联网,制定资源共享,系统存储的解决方案,建立典型的医院放射科PACS系统,连接目前医院现有的设备:磁共振、数字乳腺、KODAK及富士X线摄影,GE计算机X线摄影及GE-CT、GE-DSA,解决管理及存储问题。结果:建立了典型的医院放射科PACS系统,连接了目前医院的现有设备,实现了放射科初步的无胶片化方式,建立起了影像数据中心,使用起来较为得心应手,方便了医生。结论: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在放射科的建设与初级应用,提高了放射科室的QA(质量管理)、QC(质量控制动)的控制水平,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动脉DSA影像的图像质量控制方法,总结质量控制措施,提高影像质量。方法通过对88例肺动脉DSA影像进行主观评价分析,并进行统计,确定影响肺动脉DSA图像质量的因素。结果肺动脉DSA图像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其图像优质率相对较低,这与患者的屏气动作与方式、摄影的滤过方式、图像采集时机和频率、导管头端位置及对比剂的浓度和速率总量等密切相关。结论要获得良好的肺动脉DSA影像,应从多方面综合考虑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数字X线摄影(DR)质量控制的方法。方法:成立DR质控小组,制定流程及制度,技师摄片严把质量关,实行图像和胶片打印标准化流程。结果:甲片率、剂量优化、防护安全和患者满意度方面均取得成效。结论:实施质量控制有助于提升图像质量、优化辐射剂量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张乐  王建军  马春忠 《海南医学》2010,21(18):84-86
目的目的比较计算机X线摄影(CR)与直接数字X线摄影(DR)两种成像方式在胸部摄影中的临床应用,以求对实际工作提供帮助。方法抽取胸部影像CR1000例,DR1000例。从应用范围、摄影方式、X线的剂量、成像时间、图像质量、图像的调节与处理等方面将两者进行比较。结果 DR对于胸部影像的甲级片率为70.2%,摄影速度为60人/h;CR的甲级片率为57.4%,摄影速度为30人/h。结论 DR在成像质量、甲级片率等方面优于CR,但两者各有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