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肠钡气双重对比灌肠造影检查,能够显示结肠细微结构,对其细小病变的早期发现,有很高的诊断价值,这在放射界已成共识。目前,结肠造影检查操作方法尚不统一,观点也不一致,我们在借鉴数家三级医院的造影方法的基础上,逐渐摸索经验,总结出一套比较实用的造影方法,减少了结肠疾病的漏误诊。现就我院1997年2月至2004年12月共800例结肠钡气双重对比造影检查的经验及灌肠造影技术方面的体会介绍如下。1检查前准备1.1禁忌证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疑有结肠坏死、穿孔以及肛裂疼痛患者。1周内做过结肠镜检查取过活检者。1.2造影前准备造影前常规胸腹…  相似文献   

2.
对使用气钡灌肠和结肠镜检查结肠的效用进行了研究。气钡灌肠的检查费用和侵害均较结肠镜检小,但是灵敏性和特异性低。而且,尽管气钡灌肠较结肠镜检查疼痛小,患者常难以耐受。因此,本研究对粪便隐血患者行气钡灌肠和结肠镜检,比较了两种方法检测结肠病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在超过30个月的时间里选取粪便隐血的患者。接受标准气钡灌肠的患者在7~14d后接受结肠镜检查。直到完成结肠镜检,镜检操作者才知道气钡灌肠的结果。如果结果有差异,重复结肠镜检。总共评估了100例患者。9例患者的气钡灌肠显示不充分,2例患者结肠镜检时未插入盲肠。其余…  相似文献   

3.
检查前准备 限制饮食 检查前一天早餐及中餐半流质饮食,晚餐流质并少渣饮食。大量饮水 以2500~4000ml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4.
100例患者的结肠经过气钡双重灌肠(DC-BE)和结肠镜检查发现111个息肉,全部被手术病理证实。DC-BE发现99个息肉(正确率为89%),结肠镜发现97个息肉(正确率为87%),两种方法配合的正确率为98%。本资料显示2/3结肠息肉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以及疑有结肠息肉患者在好的肠道准备下,DC-BE稍优于结肠镜检查,并强调两种方法互为补充的效应。同时讨论了DC-BE和结肠镜检查对结肠息肉的早期发现早期切除的重要意义和结肠息肉被误诊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结肠双对比钡灌肠检查结肠癌漏诊原因探讨第二医院放射科曾燕,李鼎寰中图分类号R445结肠双对比钡灌肠检查(Double-Con-frastBarium-EnemaExaminationoftheConlon以下简称DCBE)是广泛应用的最好的结肠X线检...  相似文献   

6.
7.
肠套叠是婴儿最常见的急腹症,应用气钡灌肠在X线下整复早期肠套叠,已成为一种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但对病程长、晚期复杂型病例,不但难以奏效,而且易发生肠穿孔。现将我们曾遇到的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气钡双重对比灌肠在小儿肠套叠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79例患儿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9例患儿经气钡双重对比灌肠诊断,其中成功复位65例,9例患儿复位失败转外科进行治疗,5例患儿来就诊时即有腹膜刺激征或其他原因未进行整复.结论:气钡双重对比灌肠是一种简易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应作为临床上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 我们对普通钡气双重造影法加以改进,摸索出了“钡气双重造影快速法”,经应用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检查方法:(一)检查前一日晚让被检查者服适量蕃泻叶,清除肠内残渣;检查当日晨做高位清洁洗肠,忌食水。  相似文献   

10.
气钡灌肠诊疗肠套叠2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套叠指部分肠管及其肠系膜套入邻近肠管所致的一种绞窄性肠梗阻,为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急腹症[1]。多数病例在2岁以下,特别是1岁婴儿,尤以4~10个月婴儿多见,2岁以后逐减[2]。95%为原发性,多为婴儿,发病过程较急;5%为继发性病例,大多为年龄较大儿童,发病过程多较缓[1]。临床常需到放射科利用气体或钡灌肠作出明确诊断并试行复位治疗。本科2009年对25例临床拟诊肠套叠的病儿进行气体或钡液灌肠诊疗,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CT结肠成像出现错误结果的原因。患者与方法:连续100例患者在常规结肠镜检查前同日进行CT结肠成像检查。在研究开始前,1名有经验的影像学医师接受CT结肠成像分析的培训。影像学医师与内镜学医师对彼此的检查结果不知情。患者常规进行聚乙二醇肠道准备,采取俯卧位和仰卧位进行螺旋CT扫描,并使用购置的软件进行分析。对每套检查随后进行非盲法分析,对比CT结肠成像与传统结肠镜视频图像,以明确CT结肠成像造成肿瘤遗漏或假阳性诊断的原因。结果:在41例患者中发现了90处息肉。5m m以上和10m m以上肿瘤检出的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扫描参数、图像重建参数和后处理方法对CT结肠成像(CTC)图像质量和模拟息肉检出率的影响,以期获得良好图像质量和较高息肉检出率的成像参数及后处理方法的最佳组合。方法:用猪结肠制成大小不等的模拟息肉共计60枚。充气后应用16层螺旋CT进行容积扫描,分别比较不同螺距、不同层厚、不同重叠重建率、不同算法及不同后处理方法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及息肉的检出率,确定最佳参数组合。结果:准直1.25mm,螺距1.375:1、重建层厚1.25mm、O%重叠重建率和标准算法重建是扫描和重建参数的最佳组合。各种后处理方法中:CTVE、VR+Raysum、MPR+轴位和VD对10~12mm组息肉的检出率分别为100%、95%、95%、100%;对5-9.9mm组息肉的检出率分别为95%、75%、80%和95%;对2~4.9mm组息肉的栓出率分别为85%、30%、50%和80%。综合应用以上各种方法对10~12mm组、5~9.9mm组和2-4.9mm组的检出率分别为100%、100%和90%。结论:16层螺旋CT的CTC最佳成像参数应为:准直1.25mm,螺距1.375:1,1.25mm重建层厚,0%重叠重建率和标准算法重建。CTVE和VD对息肉的检出率高于其他后处理方法,CTVE结合其他后处理方法可提高息肉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并分析气钡双对比造影、纤维结肠镜以及CT三种方法在结肠癌中的不同诊断价值。方法择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结肠癌的70例患者(早期、中晚期各35例),分别为其实行气钡双对比造影、纤维结肠镜以及CT三项检查,并对比这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1)早期结肠癌:三项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0%,91.43%,51.43%;(2)中晚期结肠癌:三项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4.29%,91.43%,88.57%。气钡双对比造影中可见肠道狭窄、肠壁增厚等表现,结肠镜中可见黏膜破坏,CT中可见1例肝转移。结论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分期结果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联合检测,如早期选择气钡双对比造影+纤维结肠镜,中晚期选择气钡双对比造影+纤维结肠镜+CT,以预防漏诊、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自制简易气钡灌肠器及小剂量结肠气钡造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传统的常规钡剂灌肠是采用大剂量的稀钡混悬液1000~2000 ml充入全部结肠的摄片,排钡后观察粘膜像再摄片。近年我们采用小剂量硫酸钡的双重造影混是液300 ml灌肠,使直肠、乙状结肠先充盈,然后用橡皮球注气推动钡剂涂布整个结肠,形成气钡双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病诊断的重要性.方法:使用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方法诊断先天性巨结肠28例.结果:所有病例在腹部立位或平片上均有不同程度腹部膨隆、肠积气、肠管扩张等表现.结肠气钡双对比造影可见明确结肠痉挛狭窄段、移行段及扩张段,其中短段型6例,占21.4%;常见型 15例,占53.6%;长段型4例,占14.3%;全结肠型1例,占3.6 %;不典型巨结肠2例,占7.1%.不典型巨结肠加照24 h排钡像见不同程度钡剂残留.结论:结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安全、有效、便捷,是目前公认的诊断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首选检查方法,为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王岚 《黑龙江医学》2005,29(9):659-660
总结螺旋CT仿真结肠内窥镜(CTVE)、纤维结肠镜及钡灌肠造影临床应用结果,研究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对临床具备指征的一组患者,首先充分做好检查前肠道准备工作,对兴趣区进行薄层螺旋CT扫描,将采集的数据转至工作站后进行后期处理。全部资料均有纤维结肠内镜及钡灌肠造影对照资料,并将3种检查结果结合部分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对照分析,比较3种检查方法临床应用价值(特别是CTVE),从而提高结肠疾病的影像诊断与临床的符合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及螺旋CT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X线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及CT检查在结肠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各检查方法的优缺点,提高对结肠癌影像学认识,进而提高检出率。方法50例结肠癌分别采用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和螺旋CT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进行对照。结果X线结肠气钡双重造影诊断符合率为86%; 螺旋CT扫描癌检出率为68%; 淋巴转移符合率为31.3%; 原发灶侵犯周围器官组织诊断符合率为60%.结论结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是临床影像学检查结肠癌的重要手段,显示各种结肠癌病理分型。CT检查不但能发现和显示病变,还能够确定病变的侵犯范围及转移情况,是临床确定治疗方式及判定预后的主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淦伟  李鼎寰  赵建农  杨伟 《重庆医学》2007,36(11):1058-1059,1061
目的 提高结肠双对比钡灌肠检查(DCBE)中直肠-乙状结肠部位的双对比效果.方法 对研究组连续267例患者,均采用我科设计的一次性结肠双对比检查用塑料袋及直肠钡剂排放技术进行DCBE.同时,随机抽取我们以往没有采用直肠钡剂排放技术的DCBE 300例作为对照研究.结果 两组病例在直肠-乙状结肠区的双对比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直肠钡剂排放技术能有效地减少直肠-乙状结肠内的过多积钡;直肠和乙状结肠内有过多积钡的病例,研究组分别占4%和19%,对照组分别占65%和44%.(2)双对比造影X线片优良率,研究组平均为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结论 在DCBE中采用直肠钡剂排放技术可显著提高直肠-乙状结肠部位的双对比效果,从而有利于该部位小病灶的检出及诊断.  相似文献   

20.
梁昌富 《海南医学》2001,12(7):38-38
目的 探讨自制遥控气钡灌肠机治疗肠套叠的效果。方法:用自制遥控气钡灌肠机行空气灌肠治疗肠套叠。结果:40例肠套叠中36例复位成功,其中1例间隔4小时后再次复位成功,成功率达90%。结论:若没有机械化的肠套叠复位机,用自制的遥控气钡灌肠机治疗肠套叠,同样达到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是早期治疗肠套叠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