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抗炎免疫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中药抗炎免疫药理学研究新进展。方法 查阅近 10年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 抗炎免疫药理研究方法不断提高 ,已从分子、基因水平探讨中药作用机理。结论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药理研究中的广泛应用 ,有力推动了中药抗炎免疫药理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某些中药及天然药物来源的成分具有肯定的抗结肠癌作用,它们可以通过调控基因表达抑制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作用于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并阻断细胞周期等途径发挥抗结肠癌作用,其结构各异,为探索抗肿瘤新药研发提供了依据,并为药物结构的修饰奠定了基石。  相似文献   

3.
抗高血压中药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及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身体健康最为严重的疾病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各类疾病之首。而高血压本身是一个独立的心血管疾病,同时又是引起脑卒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的最危险因素。中药在高血压一级预防、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逆转靶器官损害、减少并发症发生及治疗难治性高血压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对中药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1 前言 炎症是一类极其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可由多种炎性介质介导产生.非甾体抗炎药是一类不含类固醇甾体结构具有抗炎、止痛和解热作用的药物.NSAID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阻断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发挥作用,COX有两种形式:COX-1和COX-2.COX-2抑制剂较COX-1具有较好的抗炎、止痛和解热作用,COX-2抑制剂已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中药抗血管生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琼  叶秀峰 《医学综述》2008,14(13):2044-2047
许多疾病都与血管超常增生有关,中药对血管生成性疾病有独特的疗效。研究表明,中药及其复方制剂主要通过影响血管生长因子的表达、阻滞血管生成因子受体的活性、抑制内皮细胞增殖、抑制基底膜降解和阻断内皮细胞特异性整合素等机制发挥抗血管生成作用。  相似文献   

6.
齐悦  王玉丽  张士俊  徐为人 《医学教育探索》2007,(12):1761-17,701,870
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性反应,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病过程。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中的多种关键酶和因子参与其中,如核因子NF-κB、丝裂原激活蛋白酶(p38MAPk)、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以及在γ干扰素(IFN-γ)和生长激素信号传导途径上起关键作用的STAT核蛋白家族等。研究发现,从植物中提取得到的多种天然产物都具有抗炎活性,而成为许多药物研究者的工作重点和中心。对近两年来文献中报道的,具有明确化学结构,并且在体内外实验中显示有确切抗炎作用的天然产物进行了整理和综述。  相似文献   

7.
三阴性乳腺癌(TNBC)作为乳腺癌的一种亚型,具有侵袭性强、复发转移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由于缺乏明确的分子靶标,目前仍以化疗为主,但临床治愈率低.中药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抑制TNBC的生长、降低其复发转移率,具有独特的治疗优势.文章结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中药及其活性成分抗TNBC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是引起乙型肝炎的病原体,具有传染性强、发病率高和流行范围广等特点,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目前临床使用的药物存在着较大缺陷,迫切需要更为高效安全的抗HBV新药,研究天然药物及其活性成分抗HBV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通过查阅近十年文献,对天然药物中抗HBV活性单体成分的研究概况进行整理,按化学类别分类,总结出97个活性显著、靶点独特的天然药物活性成分及衍生物,主要包括苯丙素类、黄酮类、生物碱类、萜类等,并对HBV的感染与抑制机制进行归纳。旨在阐述抗HBV活性成分的新发现,为今后开发新的抗HBV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药抗痫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癫痫是一种常见神经系统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发展中国家患病率为7.2‰[1]。西医抗癫痫药物(AEDs)虽可使80%患者得以控制,但仍有20%患者出现难治现象[2]。且大多数化学合成剂的毒副作用及对行为、认知功能的负性影响,可降低癫痫患者的生存质量。而中药以其对慢性病的显著疗效以及独特的作用方式为广大患者所接受。目前,中医药治疗癫痫的作用机制研究取得进一步的进展,现综述如下。1对γ-氨基丁酸(GABA)及谷氨酸(Glu)等神经递质的影响癫痫发作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氨基酸类(EAAs)与抑制性氨基酸类(IAAs)神经递质的平衡失调密切相关。谷氨…  相似文献   

10.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protein,HMGB1)是一种非组蛋白染色质结合蛋白,参与DNA修复、重组和基因转录,当细胞损伤时释放到胞外,成为重要的晚期炎症因子参与信号转导。近年的研究表明,HMGB1释放到胞外发挥着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并在很多疾病中起着促进炎症的作用,提示HMGB1有可能成为治疗这些疾病的靶标。本文介绍了HMGB1发挥致炎活性的过程,并指出抑制HMGB1致炎活性的相关策略,并阐述与这些策略有关的中药单体的研究进展。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1.
腺病毒是一群无包膜的双链DNA病毒,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种类繁多,是引起人类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的病原之一。国内外不断有腺病毒感染爆发的报告,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威胁。目前尚无有效疫苗用于预防腺病毒,因此,研究抗腺病毒药物势在必行。综述近年来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在抗腺病毒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抗腺病毒药物研究以及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药抗炎治疗肺纤维化的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肺纤维化是以肺间质弥漫性渗出、浸润和纤维化为主要病变的疾病,其过程包括肺组织的炎性损伤、炎症细胞的移动,炎症介质的释放、损伤的调解及组织修复障碍而引起的纤维化及瘢痕。肺纤维化理论涉及炎性细胞、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机制、脂质过氧化作用以及凝血障碍等方面,其中巨噬细胞、肺泡上皮细胞及肺间质细胞以及各种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炎性介质、趋化因子等,在纤维化起始及进展过程中起最为关键的作用。不同病种的肺间质纤维化改变都从肺泡炎开始,慢性炎症反应是肺纤维化的前奏。由于肺纤维化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在肺科疾病中日趋增长,在SARS患者中,肺纤维化也是一个重要的临床表现和后遗症。目前对肺纤维化的治疗主要是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至今仍缺乏能提高肺纤维化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药物。因此,许多研究者纷纷把目光投向了中医药,很多中药具有很好的抗炎作用,且多无严重的毒副作用,笔者就近10a来利用中药抗炎机理在治疗肺纤维化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终身性疾病。其并发症主要有心血管、肾脏、视网膜和神经等组织病变。多数学者认为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根源是由糖尿病患者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所诱导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如血液渗透压、血液粘度、血液流变学、微循环和细胞膜功能的异常改变等。且这些改变又与组织蛋白非酶糖基化、自由基代谢和脂质过氧化等因素有关,最终导致组织生理功能障碍和结构损伤。糖尿病并发症已成为威胁糖尿病患者致残或致死的主要原因。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的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但由于糖尿病并发症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缓慢,需要长期服药治疗,各种西药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良反应,如导致低血糖、乳酸性酸中毒,长期使用引起并发症等。患者难以坚持服用,这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提供了一个空间。  相似文献   

14.
炎症反应是常见的病理过程,在促炎反应和抗炎反应的共同作用下机体的炎症反应处于平衡状态,若促炎过程强于抗炎过程,机体则发生全身或局部失控性炎症。既往认为,炎症反应主要由体液途径调控,而近期提出的胆碱能抗炎通路表明中枢神经系统参与炎症反应的调控过程。胆碱能抗炎通路通过迷走神经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将中枢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抗炎作用联系起来,能更加直接、迅速地调节炎症反应。近年来,胆碱能抗炎通路在各种炎性疾病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5.
甘草及其活性成分能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调节淋巴细胞数量与功能、抑制IgE抗体形成、抗炎症介质及前炎性细胞因子,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的药理活性。甘草黄酮类化合物(异甘草素、异甘草苷、甘草素、甘草查耳酮A、光甘草定、甘草醇等)、甘草多糖和甘草酸是其抗炎、抗变应性炎症的活性成分。其中对异甘草素、甘草查耳酮A和甘草酸的抗炎及抗变应性炎症作用的研究较为深入。综述甘草及其活性成分的抗炎作用及抗炎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芳香类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应用较为广泛。对具有抗炎镇痛活性的芳香药用植物分布特点、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发现具有抗炎镇痛活性的芳香植物资源主要布于伞形科、唇形科、菊科、姜科、豆科、木犀科、芸香科、蔷薇科、毛茛科等;其抗炎镇痛活性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类、苯丙素类、黄酮类、三萜类、生物碱类、有机酸类、酚性成分、异黄酮类等化合物;活性成分的抗炎镇痛作用机制主要与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作用于阿片受体、抑制肾上腺素的合成、调节NO的合成水平有关。为该类药用植物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陈金兰  张敏  刘秀丽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11):1875-1876
抑郁症是一种普通的精神疾病,其确切病因至今尚未阐明。大量的研究资料提示,抑郁症的病理改变主要涉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免疫功能、神经内分泌功能及神经可塑性异常等。由此建立的假说主要有单胺假说、神经递质受体假说、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神经激肽假说、神经内分泌功能改变假说、脑、神经细胞和信号分子水平异常、免疫系统异常假说等神经生物学争论。但目前,多数人认可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多巴胺(DA)、乙酰胆碱(Aeh)、γ-氨基丁酸(GABA)等可能参与的神经生化机制,所研发和应用的抗抑郁药也主要与神经生化机制相关的物质有关。本文就具有抗抑郁活性的天然药物药理学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中药复方抗流感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近几午中药复方在抗病毒方面采用的实验方法进行综述,探讨中药复方进行抗病毒研究时可采用的方法,同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阐述。  相似文献   

19.
由于多数抗结核菌药物存在副作用大、易产生耐药性等缺点,特别是近年来耐药及多重耐药结核菌株(MDR—TB)的出现,已对现有的抗结核药物提出了严重挑战,因此,从天然药物中寻找安全有效的抗结核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抗结核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20.
鱼腥草的抗炎活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硅胶、反相高效液相色潽等各种柱色谱技术,并结合现代波谱学方法及理化性质,从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醇提物乙酸乙酯部位中共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其中1个酚苷类新化合物sequinoside L(1)以及9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sequinoside K(2),绿原酸甲酯(3),绿原酸(4),对苯二酚(5),香草酸(6),金丝桃苷(7),异槲皮苷(8),槲皮素(9),槲皮苷(10)。另外,利用脂多糖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1~10进行体外抗炎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化合物1269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与阳性对照药地塞米松活性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