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目的优化批量伤员急救接诊流程,提高急救水平。方法批量伤员接诊时流程的启动、预检与救治区域设置、开启绿色通道、严密组织,合理分工、突发批量伤员入急诊科的处理预案,对批量伤员的急救流程进行优化,并应用于批量伤员的急救实践。结果2007年10月-2009年10月我院接诊了13起批量伤员,总人数103人,治愈98人,抢救无效死亡的患者5例,及时抢救率为100%。结论急救流程的优化在批量伤员的急救处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合理的急救流程能够显著提高批量伤员的急救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在芦山和汶川地震伤员救治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两种不同急诊接诊、分诊流程对大规模地震伤员急诊滞留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芦山地震后12小时内华西医院急诊科收治的65例伤员的诊治信息及在急诊科滞留时间,与汶川地震时批量伤员急诊滞留时间相对比,分析两种院内急诊接诊、分诊流程对大规模地震伤员急诊滞留时间的影响。结果芦山地震伤员按接诊、分诊流程在急诊滞留时间中位数为0.51h,而汶川伤员在急诊滞留时间中位数为2.13h,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芦山接诊、分诊流程是对汶川地震时的接诊、分诊流程的经验总结和改进,可作为类似灾后批量伤员院内急诊接诊、分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633例汶川大地震伤员返川接诊分流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汶川地震伤员的接诊分流经验及问题,为大灾后的大量伤员康复分流工作,高效利用有限康复资源提供借鉴.方法 对633例地震伤员通过火车或飞机返川,进行接诊分流.根据四川各级康复医疗机构收治地震伤员标准,把病情重、病情复杂需要继续康复治疗的伤员入住省级以上医院,其余的伤员根据病情分流在市、县及当地医院,其中本院收治返川伤员41例.接送前制订详细的接送方案、根据返川地震伤员人数及病情,准备急救车辆和急救设备;接送过程中规范搬运并妥善、合理安置伤员、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分流到相应医院.结果 全部需康复伤员均顺利、安全地接回本院.接送过程中未发生任何紧急情况和意外.结论 接回前做好准备,接运过程中注意搬运,密切观察伤员病情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的伤员接诊处置与转出管理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华西医院作为四川省重症伤员集中收治医院,立即从常态转到双轨应急状态,充分调度人力、物力,扩大骨科床位至680张;按伤员伤情进程分期重点处理、优化地震伤员接诊处置流程,保证有效救治;建立地震伤员转出通道。截至2008年6月2日,医院共接诊地震伤员2618例,向就近基层医院转诊经治疗病情稳定的轻症伤员648例。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军队医院对大批量伤员的救治能力及卫勤保障能力。方法启动应对灾难和突发事件预警机制,根据大批量伤员应急医学救援的特点及时分诊,多层次分类、划区救治、有效管理。结果军队医院拥有处置大批伤病员的能力、技术和设备。结论军队医院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装备精良,具有反应快速、高效有序的卫勤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急诊救治大批量伤员的护理活动中应用层级护理模式,保证急救工作快捷、安全、高效地开展,以降低伤员致残率和致死率。方法:将2008年12月~2010年9月我科未实施层级模式。抢救的大批量车祸伤员及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列为对照组,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我科实施层级模式后抢救的大批量车祸伤员及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列为试验组,比较两组伤员的救治时间。结果:使用分层级护理模式后,伤员来院到接受救治的平均时间明显缩短,危重伤员接受救治的平均时间缩短,抢救成功率提高,死亡率下降,患者和医师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组层级管理能及时发现危重伤员,抢救时增加了医护之间的默契配合度,提高了患者抢救成功率,医师对分层级护理模式表示赞赏与认同,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批量伤员院在联合国维和部队二级医院的急诊救治和空运后送的组织与实施模式,以进一步提高维和部队批量伤员救治质量。方法回顾性总结马里加奥“4·26”车祸事故和基达尔“5·13”地雷爆炸中,批量塞内加尔伤员在中国二级医院急诊救治和空运后送的相关资料,分析其抢救和空运后送模式的可行性及救治效果。结果经二级医院迅速、合理、高效的组织与救治伤员,本组14例伤员除1例死亡外,其余均成功获救。结论联合国维和部队二级医院对批量伤员采用快速分流救治,损伤控制手术,及时安全的空运后送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批量外伤伤员救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有效预检分诊在汶川地震伤员救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有效的预检分诊对汶川地震伤员救治的意义.方法 对绵阳市中心医院在汶川地震灾害发生后5月12日至5月25日灾后2周内大量伤员送入医院.所有伤员按伤情程度分为急危重症、中度、轻伤并分别在手腕上戴红、黄、蓝色标识带(短时间死亡者戴黑色标识带),并以此为基础决定伤员的诊治顺序.对伤员分区落实责任医师和责任护士负责诊治,完成基本检查、清创、换药、皮试后肌注TAT等.诊治过程中对每位伤员建立急诊病历,记录检查处理情况,处理时间,对需行进一步检查的开检查单,病情较急重或需进一步住院治疗者及时与相关科室联系,立即协助完成相关检查并转送入院.结果 2周内共预检分诊伤员2171人,进行急诊清创手术985人,其中1418人患者入院治疗,急诊室死亡13人.死亡病例中9人为复合伤,4人为单纯严重颅脑损伤.结论 在大型灾害的救援中,有效的预检分诊能够区分病情轻重,降低死亡比例,在保障伤员救治顺利进行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分析急诊危重病人接诊分诊延迟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包括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前移急诊分诊护士站、灵活调配当班人力资源、提高护士整体素质、加强与"120"急救中心的沟通等。  相似文献   

11.
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华西医院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创造性地迅速形成了由医院统一指挥,各学科以治疗组为基本单元,院内外医护人员相互配搭,分工协作,在华西临床管理框架和工作模式下五湖四海共同工作的格局。医院先后接收境外/国外医疗队4个,70余人,医疗物品等数批重约8吨。这一模式可为今后突发事件下的应急医疗救援的外援接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地震医疗救援中如何做好医院的能源应急保障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在5·12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华西医院为保证水、电、气、氧气等供应,所采用的应急措施和应急方法。  相似文献   

13.
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华西医院安全保卫应急方案实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地震医疗救援中,华西医院安全保卫部充分把握地震灾害中影响医院安全的因素,建立应急通讯平台和应急信息发布渠道,为抢救地震伤员开辟专用区域和通道,确保抢救通道畅通和医院秩序良好、加强对赈灾物资的安全守护,确保医疗救援环境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伤员的焦虑程度以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96例汶川地震伤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组地震伤员SAS平均标准分为(44.17±9.86)分,高于全国常模的(33.80±5.9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影响伤员焦虑状况的因素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社会支持系统、受伤情况、受灾情况。结论汶川地震伤员的焦虑程度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护理人员应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  相似文献   

15.
玉树与汶川地震医疗救援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频发的强烈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严重的经济损失,破坏了震区生态环境,挑战着人类医疗救援、救治、防疫、灾后重建的能力和速度。本文从卫生行政部门的应急指挥、救援组织以及具体救治医院的应急响应和医疗救治两个层面,比较玉树与汶川地震震后1 月内医疗救援应急指挥和医疗救治,旨在总结经验,形成规范,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应急医疗救援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X线平片与CT在脊柱损伤诊断的应用价值,在临床资料中选取最优方式进行诊断治疗。材料与方法:针对我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脊柱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使用X线平片与CT检查,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X线平片检查发现68例患者椎体骨折,占所有患者总数的85%;CT检查发现80例研究对象均患有椎体骨折,多椎体骨折34例,椎管狭窄46例。其中胸椎损伤患者36例,腰椎损伤患者20例,颈椎损伤患者18例,胸腰椎损伤患者6例。结论:X线平片与CT检查均为检查脊柱损伤的有效方法,CT检查敏感度较高,能够有效检查脊柱损伤范围和深度,具有较高诊断价值,相对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17.
冉波  宋跃明  刘浩  曾建成  刘立岷  龚全 《华西医学》2009,24(10):2522-2525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伤中开放性骨折原因分析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80例汶川地震中开放性骨折患者病例,总结骨折原因及治疗方法。结果:患者压砸伤266例,占95%,其他受伤方式约占5%。治疗上急诊行内固定手术者88例,占31%,行外支架固定者69例,占24%,单纯石膏外固定者60例,占21%,截肢患者63例,占22%,63例截肢患者中40例为肢端缺血坏死引起,占14%,15例为肢体毁损引起,占5%,8例为气性坏疽引起,占2%。结论:汶川地震伤中开放性骨折原因多为压砸伤,治疗首先考虑全身治疗,抢救生命,骨折治疗根据Gustilo分度及肢体有无气性坏疽或坏死而进行相应的治疗。又因为地震伤有受伤人群多,受伤时间长,感染严重及救治困难等特点,故应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特殊救治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从汶川经验到玉树医疗救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汶川地震后仅702 天在中国青海海拔4 000 米的玉树州又发生7.1 级强震。至4 月19 日12 时,已造成1 706 人遇难,256 人失踪,12 128 人受伤。作为卫生部在西部的区域性国家级医院,震后1 小时组织首批医疗队和救援物质,当天赶赴现场参加72 小时内的黄金救援。震后第2 天筹备500 万元医疗器械和急救药品运往救援现场,并组织第2 批医疗救援队集结待命。震后33 小时先后4 批次接诊空运地震伤员93 人及严重高原反应的武警官兵9 人,总计102 人。利用汶川地震医疗救援的一手经验和循证建立完善的一套地震伤诊疗规范,四个集中,科学救治。至2010 年4 月19 日12 时,共收治地震伤员93 人,其中危重伤员54 人,完成手术58 台,无一例死亡。汶川经验在玉树地震医疗救治中更快、更好、更有效、更科学地得到应用、完善和升华。  相似文献   

19.
黄霞  余蓉  宋锦平  向代群  陈德芳 《华西医学》2009,(10):2754-2755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住院伤员心理及陪伴情况。方法:使用自行设计问卷,对180名汶川地震伤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54.04%的伤员震后存在恐惧,36.36%和37.88%的伤员存在抑郁和焦虑。20%地震伤员无亲友陪伴;75.56%的伤员希望得到亲友为他们提供生活照顾,63.89%的伤员希望亲友能为他们提供情感支持。结论:较多地震伤员存在焦虑、恐惧、抑郁情绪,大部分地震伤员认为陪伴提供的生活照顾和情感支持很重要,提示护理人员应关注地震伤员陪伴情况,协助伤员获得良好的生活照顾和情感支持。  相似文献   

20.
纪琳  邓开鸿 《华西医学》2011,(2):219-221
目的 探讨汶川大地震伤员颌面损伤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8年5月12日-7月23日就诊的汶川大地震颌面部伤员51例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颌面部骨折21例,多发骨折12例.眼部外伤性改变9例,鼻面部外伤性改变38例.结论 地震颌面部损伤发生部位主要在鼻面部.CT扫描结合临床检查,能对地震性颌面部外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