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患者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高凝状态D-二聚体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2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患者,24例普通肾病综合征无高凝状态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组,并测定D-二聚体含量。结果:难治性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患者血浆D-二聚体明显高于普通肾病综合征无高凝状态患者(P<0.01)及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存在抗凝作用减弱、纤溶活性增高,早期检测血D-二聚体含量可快速准确地了解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体内高凝状态程度。  相似文献   

2.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的因子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降解产物,是监测纤溶活性的有价值的指标[1].我们通过测定血浆D-二聚体含量,旨在探讨D-二聚体测定在临床诊断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探讨小儿肾病综合征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肾病综合征(NS)存在高凝倾向,病人容易在肾静脉、外周静脉甚至动脉形成血栓。D-二聚体(D-dimer)是交联纤维蛋白经纤维蛋白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中的最小片段,是反映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有价值的指标。为了解小儿NS患者血栓形成情况,我们检测了44例小儿NS患者血浆D-二聚体,并对其临床意义加以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脑梗塞患者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张九莲黄培山(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柳州市545005)关键词脑梗塞;D二聚体;纤溶酶纤溶和抗纤溶平衡失调与脑梗塞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本文通过对D二聚体含量测定,旨在探讨其改变与脑梗塞的关系。1对象与方法1.1对象脑梗...  相似文献   

5.
王世杰 《河北医学》2003,9(12):1071-1073
目的 :了解过敏性紫癜 (HSP)患儿血D—二聚体的水平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用单克隆抗体乳胶凝集试验法测定 32例HSP患儿血D—二聚体水平 ,同时测凝血象。结果 :所有患儿凝血象正常 ,紫癜性肾炎组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肾炎组 (P <0 .0 5 )。结论 :D—二聚体的测定能早期、快速、准确的判断HSP患儿体内的高凝状态程度 ,以便及时有效地使用抗凝药物阻止或延缓毛细血管血栓形成 ,对减轻并发症 ,缩短病程 ,防止复发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血浆D-二聚体测定在老年糖尿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D-二聚体在老年糖尿病中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90例老年2型糖尿病血浆D-二聚体(DD)及凝血因子Ⅷ相关抗原(ⅧR:Ag)和纤维蛋白原(Fbg)含量变化,观察合并血管病变与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老年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组血浆DD、ⅧR:Ag和Fbg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1)和无血管场变组(P〈0.01);经治疗后血浆DD、ⅧR:Ag和Fbg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但仍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血浆D-二聚体等含量增高,动态监测血浆D-二聚体等指标对于早期发现和预防老年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梗死血浆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柳结 《右江医学》2002,30(3):181-182
目的 :探讨D 二聚体 (D Dimer,DD)在缺血性卒中发病中的意义及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上海太阳生物技术公司试剂盒 ,采用乳胶凝集法测定 11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期血浆D 二聚体含量。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DD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亚急性期DD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 χ2 =49.878,P <0 .0 1) ,恢复期DD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腔隙性脑梗死各时期DD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DD在急性脑梗死急性期升高不明显 ,亚急性期明显升高 ,恢复期又降至正常 ,DD的动态变化可以反映体内凝血和纤溶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6):14-16+20
目的探讨外周血内D-二聚体水平在子痫前期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在我院分娩的孕妇90例,根据孕妇是否合并子痫前期以及子痫前期分为对照组(30例)、轻度子痫前期组(30例)和重度子痫前期组(30例),其中对照组为健康孕妇,比较各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D-二聚体(D-dimer,D-D)的水平,通过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D-二聚体对子痫前期的预测截断值,并分析D-二聚体对新生儿预后不良发生率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轻度和重度PE组患者的FIB和D-二聚体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轻度PE组患者相比,重度PE组患者的FIB和D-二聚体的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当D-二聚体≥0.681 mg/L时,诊断子痫前期的灵敏度为95.7%,特异性为70.8%,曲线下面积为0.892,95%CI为0.724~1.000;与低D-二聚体组相比,高D-二聚体组患者新生儿不良预后的总发生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内D-二聚体水平在子痫前期患者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临床孕妇应给予密切监护。  相似文献   

9.
妊娠期血液的凝血与纤溶状态一直是产科关注的焦点,血浆D-二聚体(D-Dimer,D-D)的生成或增高反映了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D-二聚体水平作为继发性纤溶的分子标志物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孕妇D-二聚体的检测还有助于早期诊断静脉血栓形成和妊娠并发症,并能监测抗凝治疗.本研究采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正常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旨在探讨D-二聚体在孕妇情况监测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血浆D-二聚体测定在肺栓塞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建江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8):2367-2368
目的:了解肺栓塞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肺栓塞病理生理机制、病程判定及疗效观察提供试验依据。方法:D-二聚体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在SysmexCA-1500全自动血凝仪上进行。检测肺栓塞病人和对照组病人在入院时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肺栓塞患者较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提示肺栓塞是高凝状态的表现,血浆D-二聚体测定可作为肺栓塞判定及疗效观察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合并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终止妊娠时机对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间收治的159例孕28~33+6周的GDM合并重度子痫前期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发病时孕周分为3组,A组(28~29+6周),B组(30~31+6周),C组(32~33+6周),观察比较各组中实施积极治疗(A1B1C1组,确诊后24~48h终止妊娠)和期待治疗(A2B2C2组,确诊后〉48h终止妊娠)终止妊娠时机、孕产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围产儿结局。结果积极治疗和期待治疗各组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积极治疗和期待治疗各组围产儿病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M合并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应根据发病孕周、孕妇有无并发症及胎儿宫内状况采取个体化治疗原则;对孕周〈34周无并发症者进行期待治疗延长孕周,可提高新生儿存活率、降低围产儿病率及死亡率;适时终止妊娠,母婴有良好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母亲新生儿血清蛋白质、血脂、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8例诊断为GDM母亲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期80例正常母亲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所有新生儿均于出生后24 h时采集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检测两组新生儿的血清蛋白质[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前白蛋白(PA)],血脂水平{脂蛋白a[Lp(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补体C3、补体C4水平,以及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比例和T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3+、CD4+、CD8+T细胞比例),并计算CD4+T细胞与CD8+T细胞比值(CD4+/CD8+)。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血清TP、ALB、GLB和P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新生儿(P<0.05)。观...  相似文献   

13.
妊娠糖尿病患者抵抗素水平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患者抵抗素水平的改变及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对42例妊娠糖尿病患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50例糖耐量正常的孕妇,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IRT),并测定血清抵抗素水平,同时稳态模型(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血清抵抗素与GDM患者IR的关系。[结果](1)GDM组抵抗素水平为(13.7±3.4)μg/L,对照组为(10.2±2.6)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GDM组HOMA-IR为(3.0+1.1),对照组为(2.6+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GDM组Homa-IR与孕前体重指数(BMI)、空腹胰岛素、抵抗素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GDM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明显升高,且与GDM患者IR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及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妊娠晚期轻度子痫前期孕妇42例(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孕妇40例(重度子痫前期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36例(妊娠期糖尿病组),正常妊娠晚期妇女80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各组血清尿酸进行测定。结果:轻度子痫前期组血清尿酸含量为198.7~414.3μmol/L,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尿酸含量为247.8~745.2μmol/L,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清尿酸含量为243.6~524.6μmol/L,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尿酸升高组围产儿预后不良的发生率比尿酸正常组高(P<0.05)。结论:子痫前期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晚孕妇女,血尿酸升高与围产儿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预后的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糖代谢异常孕妇血糖水平与发生巨大儿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血糖水平与巨大儿发生的关系。方法分析125例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和21例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分娩情况分为巨大儿组(n=36)和非巨大儿组(n=110)。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OGTT血糖水平与巨大儿发生的关系。结果①两组孕妇空腹血糖(FPG)和OGTT 1 h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 g葡萄糖筛查(GCT)值、OGTT 2 h血糖和OGTT3 h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孕妇FPG〈5.3 mmol/L各水平级别相对危险度(OR值)均〈1,发生巨大儿风险较低;FPG≥5.3 mmol/L各水平级别OR值均〉1,为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③孕期随体质量增加,OR值增高;体质量增加越快,巨大儿发生的风险越高;FPG〉5.1 mmol/L,体质量增长〉16~18 kg的孕妇其巨大儿发生率明显升高。结论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FPG水平升高为发生巨大儿的主要危险因素,孕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导致巨大儿及相关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产妇胎盘脂联素(APN)表达水平与血清脂联素、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在本院分娩的30例GDM产妇作为研究组,随机抽取同时段分娩的正常产妇30例作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法检测胎盘滋养层细胞APN表达水平,分析胎盘APN水平与胰岛素抵抗、血清APN水平、产前体重指数(BMI)、新生儿体重和身长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胎盘滋养层细胞中可见细胞质、胞核或胞膜被染成棕黄色的阳性反应物,研究组阳性反应物的表达弱于对照组。定量分析显示,对照组APN的表达量为62.54±3.36,研究组APN的表达量为37.12±2.7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8.496,P=0.000)。胎盘滋养层APN水平与产前BMI、产前HOMA-IR、新生儿出生体重呈负相关(P<0.01),胎盘滋养层APN水平与产前血APN水平呈正相关(P<0.01),而与新生儿出生身长无相关性(P>0.05)。结论胎盘APN表达水平降低和孕妇血清APN水平、胰岛素抵抗与胎儿生长发育均有显著相关,对胎盘APN表达及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可为GDM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孕晚期孕妇及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 CA6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分别检测该院2013年3—11月间健康非孕妇女100例、健康孕晚期临产孕妇10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50例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健康孕晚期临产孕妇D-二聚体水平(3.03±2.62)μg/m L、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4.10±1.60)μg/m L,血浆D-二聚体水平有着较为显著的提升,同对照组(0.32±0.23)μg/m 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与健康临产孕妇相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晚期D-二聚体较正常成年女性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D-二聚体的水平比正常怀孕妇女高,监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和健康孕晚期临产孕妇的D-二聚体水平,有利于对血栓性疾病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早期诊断和防治。  相似文献   

18.
妊娠期糖尿病不同治疗时机对母婴预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江川  华媛媛  朱轶 《重庆医学》2008,37(4):391-392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不同治疗时机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1月~2006年12月住院分娩的7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其中51例在孕中期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并给予治疗,27例未行孕期保健或孕中期血糖筛查,于孕34周后住院确诊妊娠期糖尿病,将两组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妊娠期糖尿病孕34周前治疗组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伤口感染、早产儿、新生儿窒息、巨大儿分别为15.69%、7.84%、5.88%、13.73%、7.84%、19.61%,均低于34周后治疗组,分别为37.04%、29.63%、25.93%、33.33%、11.11%、22.22%。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危害大。及早诊断和治疗,可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心肌酶谱在妊娠期糖尿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 2月—2018年2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产检、分娩的75例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另选取该院正常孕妇75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孕中期和产前血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心肌酶谱、孕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的差异。同时对研究组患者的新生儿血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心肌酶谱及不良新生儿结局,以及不良孕妇结局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孕中期和产前血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心肌酶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顺产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低于对照组,先兆流产、妊娠高血压、产后出血、产期感染情况高于对照组,新生儿早产、死亡及胎儿宫内窘迫综合征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产前血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心肌酶谱分别与不良妊娠结局、不良新生儿结局及新生儿Apgar评分呈正相关(P?<0.05);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心肌酶谱可作为不良孕妇结局和新生儿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妊娠糖期尿病患者血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心肌酶谱与不良孕妇结局及不良新生儿结局呈正相关,及时对患者的血清纤溶系统和凝血功能进行预测并及早干预,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对240例T2DM患者进行胆红素水平检测。结果糖化血红蛋白(HbA1c)增高者(166例,66.17%)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水平低于糖化血红蛋白正常者(74例,30.83%)(P〈0.05);糖尿病病程〉1年者(126例)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水平低于病程〈1年者(74例,P〈0.05)。结论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对预测评估病情及预后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