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水通道蛋白(AQPs)是一组小分子跨膜蛋白家族,对水分子有高度通透性,表达谱广泛,且参与细胞的水代谢。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子宫内膜腺癌,其发病与长期雌激素的刺激相关,但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AQPs可通过促进细胞生长、血管新生、细胞迁移几个方面影响肿瘤的生长和发展,AQPs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上调,参与子宫内膜癌血管新生,并与子宫内膜癌分期分级等临床病理特征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观念变化与临床处理子宫内膜癌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 ,我国学者认为 ,子宫内膜癌在我国有上升趋势 ,预计子宫内膜癌会成为妇癌研究重点之一。目前对此病的认识还不像对宫颈癌那样普遍、深入 ,特别是观念的变化 ,一方面扩大了临床工作者的思考范围 ,另一方面 ,也造成了一定的困感。怎样面对这一现实是临床工作者需思考的问题。1 观念变化以下列举子宫内膜癌传统观念的改变。1 .1 确认多数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雌激素有关 这从临床研究、实验研究及流行病学分析中均已证实。回顾美国 70年代子宫内膜癌发病率上升 ,经控制雌激素“滥用”及与孕激素联合使用 ,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复而下降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初始病灶大小与淋巴结转移及复发的关系。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且有诊刮或宫腔镜检查前宫腔病灶超声检查资料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共385例,其年龄为(57±10)岁(范围:29~88岁);均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子宫全切除...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癌p53抑癌基因蛋白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研究抑癌基因p53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本研究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了23例正常子宫内膜、44例子宫内膜增殖症及103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53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突变型p53蛋白在于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47.6%,而在正常子宫内膜及各类型子官内膜增殖症中均为阴性。突变型p53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类型、组织分化、脉管浸润情况及DNA异倍体等因素有关。p53表达阳性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无表达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59.9%及83.4%。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结果表明p53表达阳性者的死亡危险度为阴性者的6.34倍。突变型p53蛋白的出现与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RECK和MMP-9在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两者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SP)免疫组化法检测4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15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及26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中RECK蛋白及MMP-9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相比,子宫内膜癌组织中RECK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χ2=9.307,P<0.05),MMP-9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增高(χ2=11.438,P<0.05),RECK蛋白与MMP-9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存在明显负相关(P<0.01)。RECK蛋白的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均P<0.05);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密切相关(均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RECK蛋白的表达缺失和MMP-9的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6.
雌、孕激素对子宫内膜癌细胞株HEC-1B ERRα表达调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ERRα与雌、孕激素的相互作用及其在ERα阴性子宫内膜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MTT、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不同浓度雌二醇(E2)、孕酮(P)作用于HEC-1B细胞后细胞增殖和ERRα mRNA的变化。结果:E2促进细胞增殖,E2(10-6~10-8mol/L)组OD值与对照组相比在48h时有统计学差异(P0.05);E2明显上调ERRα表达,且10-7mol/L时上调最明显,Pearson相关分析ERRα mRNA表达含量与相应细胞生长变化显示:24、48h呈正相关(P0.05),表明雌激素通过上调ERRα表达而诱导细胞增殖。P抑制细胞增殖,并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10-4~10-6mol/L)组OD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明显下调ERRα表达,且10-4mol/L时下调最明显,Pearson相关分析ERRαmRNA表达含量与相应浓度细胞生长变化在24h呈正相关(P0.05),表明孕激素通过下调ERRα表达而抑制细胞增殖。结论:ERRα在ERα阴性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oid carcinoma,EC)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高分辨率成像技术的不断成熟,子宫内膜和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变动与EC相关性的探讨逐步增多。目前研究表明,患病或亚健康状态下子宫内膜微生物变化可以产生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等促炎分子,影响子宫内膜细胞增殖。肠道微生物失调可能通过干扰具有β-葡萄糖醛酸酶的肠道微生物代谢影响雌激素水平,以此诱发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或癌变。综述子宫内膜和肠道微生物在EC发病中的作用,并讨论基于子宫内膜及肠道微生物的干预能否为EC的治疗及管理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子宫腺肌病亦是常见的良性妇科疾病,均病因不明.两者既是两种独立的妇科疾病,又存在着错综复杂的联系.从流行病学以及临床病理特征来看,子宫腺肌病可能是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但同时又是抑制子宫内膜癌进展的保护性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两者在分子信号通路、雌激素及其受体作用以及错配修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yclinD1、p16与子宫内膜癌发生与发展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 50例子宫内膜癌、2 2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cyclinD1、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cyclinD1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 0 ( 0 /10 )、2 2 .73% ( 5/2 2 )、4 0 .0 0 % ( 2 0 /50 ) ,其中子宫内膜癌与正常内膜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p16蛋白在内膜癌的表达率为 4 6.0 0 % ,明显低于正常内膜组织的 90 .0 0 % (P <0 .0 5)。 50例内膜癌中 ,cyclinD1蛋白在G2 、G3级及临床Ⅱ~Ⅲ期中的表达率分别高于G1级及临床Ⅰ期 (P <0 .0 5) ,复发组表达率高于未复发组 (P <0 .0 5)。p16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细胞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有关 (P <0 .0 5) ,p16蛋白表达阴性者分化差 ,分期晚 ,复发率高。相关性分析显示 ,cyclinD1与p16表达呈负相关 ,二者协同异常表达者生物学行为较差。结论 :cyclinD1、p16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二者异常表达提示子宫内膜癌复发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
了解层粘连蛋白 (laminin ,LN)和层粘连蛋白受体 (laminin -re ceptor ,LN -R)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子宫内膜癌中的分布规律 ,探讨内源性LN与LN -R表达间的关系。方法 :用LSAB免疫组化法 ,检测 16例正常子宫内膜、12例子宫内膜增殖症、2 7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LN和LN -R的表达。结果 :LN在腺上皮基底膜 (EBM)、腺上皮细胞 /腺癌细胞 (EC)、间质细胞 (SC)中均有表达 ,LN -R仅在EC中有表达。 3组内膜组织间EBM表达构成比、EC及SC内LN表达率及EC内LN -R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均 <0 0 1)。 3种内膜LN -R与EC及SC内LN表达明显相关 (P <0 0 1,P <0 0 5)。LN、LN -R表达与子宫内膜病理分级、手术病理分期、绝经状态、雌激素受体有关。结论 :LN及LN -R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生、预后有关 ;LN和LN -R的表达间存在内源性的相互调节关系。  相似文献   

11.
经典雌激素受体(ER)及其变异体、雌激素膜受体(mER)参与介导雌激素不同生物效应。多项研究表明,雌激素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目前普遍接受的子宫内膜癌形成的原因是子宫内膜受到过度雌激素刺激并缺乏孕激素拮抗。雌激素发挥其效应主要依赖ER,研究ER对了解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为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综述ER及其变异体的结构、功能及其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为深入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炎症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过量表达的炎症因子往往与疾病密切相关。研究发现,许多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各种炎症因子的含量超过正常人,肿瘤微环境中的各种炎症介质都有利于肿瘤的增殖、迁移以及血管形成,并且通过炎症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子宫内膜癌亦是如此。炎症可通过各种炎症因子和炎症细胞促进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而子宫内膜癌也可表现为多种炎症特性,这都有助于子宫内膜癌的增殖和转移,抑制炎症通路可能成为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一种干预措施。因此,探讨炎症与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就炎症与子宫内膜癌的相互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特征之一,也是造成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涉及多种蛋白酶,包括基质金属蛋白酶和丝氨酸蛋白酶等。近来研究发现一种Ⅱ型跨膜丝氨酸蛋白酶Matriptase可通过激活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肝细胞生长因子/扩散因子、蛋白酶活化受体2和前列腺蛋白酶原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与多种恶性肿瘤,如乳腺癌、食管癌、前列腺癌、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而Matriptase有望成为恶性肿瘤一个新的诊断和治疗靶标。综述Matriptase与子宫内膜癌侵袭转移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Ⅱ期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约占子宫内膜癌的12%,诊断Ⅱ期子宫内膜癌可将分段诊刮、宫腔镜检查及影像学相结合以提高分期诊断的准确性。目前对于Ⅱ期子宫内膜癌术式的选择存在争议,不同研究得出的结论不同,扩大切除范围降低复发率的同时也增加了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对此,需要仔细权衡,并需要更多的前瞻性研究进一步加以评估。术后放疗能够减少局部复发率,但对总生存率没有影响,其中阴道近距离放疗可能优于全盆腔放疗。对于合并高危因素者选择辅助化疗的生存率高于放射治疗。Ⅱ期子宫内膜癌的3年生存率为79%~85%。对Ⅱ期子宫内膜癌[2009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治疗及预后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维生素D作为脂溶性类固醇衍生物,在生理上具有维持骨质钙磷代谢平衡的功能,有研究显示在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及部分肿瘤、炎症发生发展中维生素D发挥促细胞分化、凋亡的作用。维生素D主要通过调节维生素D受体的表达介导靶基因转录过程,实现抗肿瘤的生物学效应。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存在维生素D受体的表达,提示其可能与子宫内膜癌进展有关,可能是子宫内膜癌治疗的潜在靶点。随着对抗肿瘤机制的深入探索,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被用于肿瘤内分泌治疗。综述维生素D受体生物学基础、维生素D抗肿瘤作用及其在子宫内膜癌中应用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以手术联合放、化疗为标准治疗方式;部分渴望保留生育能力的患者可经咨询后行保守治疗,待生育后进行手术。1983年,Bockman提出子宫内膜癌临床分型,将其分为Ⅰ型(雌激素依赖型)和Ⅱ型(非雌激素依赖型);1994年,Poulsen将子宫内膜癌按组织病理学分为腺癌、浆液性腺癌、黏液性腺癌、透明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混合性癌和未分化癌;2013年,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根据不同突变方式和拷贝数将子宫内膜癌分为4种,即POLE(DNA polymerase epsilon)突变型、微卫星不稳定高突变型、低拷贝数型和高拷贝数型。该分子分型对不同亚型患者的精准化治疗与预测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总结了子宫内膜癌的3种分型的优势与局限性及其临床意义。子宫内膜癌分型的不断完善,将有助于理解其预后的个体差异,指导治疗策略的选择,为精准医疗时代规范化、个体化、人性化的治疗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Ying WW  Ye DF  Xie X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3):148-151,i001
目的 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价值。方法 收集 2 0 0 2年1月至 2 0 0 3年 3月经诊刮确诊并首选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 53例 ,术前 1周内行经阴道二维超声 ,并应用三维超声的多平面成像技术和体积测量功能对肌层浸润深度作出评估 ;同时记录其临床病理指标。结果  (1)患者年龄 3 8~ 77岁 ;肌层浸润深度 :无、浅、深肌层浸润者分别为 4、3 1、18例 ;病理类型 :子宫内膜样腺癌、非子宫内膜样腺癌分别为 43、10例 ;病理分化程度 :高、中、低分化分别为2 8、13、12例 ;手术病理分期 :Ⅰ、Ⅱ、Ⅲ、Ⅳ期分别为 3 3、10、8、2例。 (2 )三维超声的多平面成像技术和二维超声诊断浅肌层浸润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 92 %、10 0 %、10 0 %、67%和 44%、10 0 %、10 0 %、2 1% ,两者分别比较 ,差异均有极显著性 (χ2 =13 2 0 11,P =0 0 0 5) ;三维超声的多平面成像技术和二维超声诊断深肌层浸润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72 %、86%、72 %、86%和 75%、84%、67%、89% ,两者分别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 (χ2 =0 0 0 0 0 ,P>0 0 5)。(3 )三维超声的体积测量功能测量的浅、深肌层浸润肿瘤的体积分别为 1 12cm3(Q2 5 75 =1 12~ 4 49)和 9 16c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