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管生成由血管生长因子和血管生长抑制因子共同控制.血管生成促进肺癌的生长、转移,并与肺癌的预后、治疗密切相关.用动态CT对肺癌血管生成区进行定位、定量研究,并建立肺癌血管生成的组织病理特征与功能CT图像参数的相关关系,将会提高在肺癌血管生成生物学基础上采用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血管生成由血管生长因子和血管生长抑制因子共同控制。血管生成促进肺癌的生长,转移,并与肺癌的预后,治疗密切相关。用动态CT对肺癌血管生成区进行定位,定量研究,并建立肺癌血管生成的组织病理特征与功能CT图像参数的相关关系,将会提高在肺癌血管生成生物学基础上采用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动态增强CT扫描鉴别诊断小肺癌的意义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1  
目的 研究动态增强CT扫描对鉴别诊断小肺癌的意义。方法 病理证实小肺癌 2 0例 ,炎性假瘤 6例 ,结核瘤 5例 ,术前均行CT平扫及注药后 30s、1、3、5、7min的动态增强扫描。根据病灶平扫CT值及不同时间增强扫描CT值 ,作出不同病变CT值的时间衰减曲线。结果 小肺癌与结核、炎症的平扫CT值无显著差异。增强扫描结核与小肺癌的CT强化程度有显著差异 ,但炎症与小肺癌的CT强化程度无显著差异。小肺癌、炎症、结核三种病变的时间衰减曲线形态不同。结论 动态增强CT扫描对鉴别诊断小肺癌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肺癌的初探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研究动态CT增强对肺癌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对25例肺癌及35例肺良性病变行CT增强扫描,并对照其病理标本进行分析,研究肺癌动态增强的表现与病理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肺癌组CT强化峰值、病灶与主动脉比值、强化形态及时间密度曲线与肺良性病变组存在明显差异。CT强化峰值与肺癌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之间密切相关。结论CT动态增强检查可以反映肺癌的血供特点,可根据强化峰值来推测肿瘤的侵袭及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5.
肺癌肿瘤血管生成CT及MR灌注成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敏鸣  周华  邹煜 《放射学实践》2005,20(4):286-290
目的:使用动态增强CT、MR灌注成像方法评价肺癌肿瘤血管生成。方法:对84 例肺癌分别进行动态增强CT和MR扫描,计算分析各动态增强CT、MRI参数及肿块增强特点,并与肺癌的微血管密度(MVD)作相关性分析。结果:CT、MR灌注影像可更直观的显示肺癌增强特点。动态增强CT各参数PH、M/A、灌注值、rBV与MVD呈正相关,其中灌注值与MVD相关性最高(r=0.758,P<0.0001),Pm值与MVD无相关性(r=0.298,P>0.05);动态增强MRI各参数SS、PH、E1、E2、E4 与肺癌MVD呈正相关,其中以SS与MVD相关性最强(r=0.874,P<0.01)。结论:CT、MRI灌注成像技术可获得较为全面的肺癌血供信息,有望成为评估肺癌肿瘤血管生成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周围型肺癌与肺结核球的同层CT动态增强研究   总被引:23,自引:9,他引:23  
目的 采用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评价肺孤立性结节。方法 选择直径≤ 4cm的周围型肺癌 2 9例和肺结核球 7例 ,行同层动态CT增强研究 ,绘制其时间 -密度曲线。结果 肺癌与肺结核球的动态增强峰值差别较大。结论 同层CT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肺癌与肺结核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CT增强扫描在评价NSCLC血管生成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水平与CT增强程度的关系 ,从影像学角度评价肿瘤血管生成在肺癌诊断、治疗及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30例NSCLC病人进行动态螺旋CT扫描 (SCT) ,测量病灶增强幅度 ,并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VEGF。对病灶增强值、VEGF阳性表达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0例肺癌病人CT增强值均数为 (36 .2 8± 6 .41 )HU ,VEGF阳性表达 2 1例 ,阴性表达 9例。VEGF在中晚期的阳性表达高于早期病人 (Ρ<0 .0 5) ,淋巴结转移组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 (Ρ <0 .0 5) ;癌灶增强值与VEGF阳性表达、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亦呈正相关。结论 NSCLC的CT增强程度能够反映肿瘤的血管生成 ,并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有助于肺癌的诊断、TNM分期 ,而且可以从肿瘤分子生物学行为方面补充目前肺癌分期方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本文搜集106例颅内肿瘤动态CT扫描的时间-密度曲线,着重研究了其中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66例、并讨论了动态CT 的扫描技术、造影方法以及它在颅内肿瘤定性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1)动态CT 安全、可靠、无损伤和痛苦;(2)各种不同组织类型的脑瘤,由于其血供或血脑屏障破坏程度不同,有其典型的时间-密度曲线;(3)依据典型的时间-密度曲线,能确诊动脉瘤和血管畸形,并可将它们与颅内肿瘤或肉芽肿相鉴别;(4)动态CT 对脑肿瘤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在脑肿瘤与肉芽肿性病变的鉴别中也有作用.  相似文献   

9.
周围型肺癌的动态增强曲线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曲线在周围型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研究 116例孤立性肺结节 (直径≤4cm) ,其中肺癌 88例 ,结核球 10例 ,炎性结节 15例 ,良性肿瘤 3例。在注入造影剂 1 5ml/kg前后 ,对病灶进行同层动态扫描 ,测量增强前后各次扫描时病灶的CT值 ,根据CT值绘出动态增强曲线。结果 :三者动态增强曲线的峰值中每两者之间均有显著差异 ,肺癌的增强峰值高于结核球而低于炎性结节。肺癌的动态增强曲线多呈慢升慢降型 ,抛物线状 ;炎性结节多呈快升慢降或快升快降型 ;结核球多呈一低平曲线。炎性结节达峰值的时间较肺癌快。结论 :周围型肺癌的动态增强曲线峰值、达峰值的时间、曲线形态不同于结核球、炎性结节 ,因而动态增强曲线有助于周围型肺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CT征象和动态CT增强表现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的关系。方法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周围型肺癌,术前行螺旋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并观察其征象并测量感兴趣区CT值。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表达抗体CD34,并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肿瘤微血管密度与周围型肺癌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与肿瘤的分化程度、CT影像上肿瘤直径、分叶征、棘状突起、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纵隔淋巴结转移均有密切相关(P<0.05),而与毛刺征无关(P>0.05);肺腺癌的强化幅度略高于鳞癌,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腺癌与鳞癌的强化幅度均与其MVD值呈正相关(r=0.619,P<0.05;r=0.586,P<0.05)。结论周围型肺癌CT征象和动态CT增强有助于对肺癌的血管密度和预后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