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53岁,因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入院,全麻下行LC术,手术顺利.术后应用头孢三代、甲硝唑预防感染.术后持续性腹部胀痛,伴发热,最高达39℃,无寒战,无皮肤巩膜黄染,术后第4天出现右侧胸腹部和腰背部皮肤红肿(上至锁骨平面,下至腹股沟韧带水平),张力高,伴右肋缘下穿刺口有淡黄色渗液,疑切口感染予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2.
临床资料 例1,男,26岁,因石块砸伤左顶枕部伴昏迷1小时入院。头颅CT示在顶枕脑内游离骨片伴巨大血肿。即在全麻下行脑内血肿及骨片清除术。术后病人一直昏迷,第12天体温38.5℃左右,第18天病人腹部丰满,腹肌紧张,肠鸣音消失,B超提示腹腔内积液,肝脾肿大,腹部诊断性穿刺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39岁,因"便血半个月余"于2007年11月25日收治入院.患者入院前无腹部手术史,结肠镜检查发现降结肠占位,行活检并送病理检查,确诊为降结肠癌.入院后完善相关术前检查,排除明显禁忌后行根治性左半结肠切除术.术后第3天出现排气,第4天解少量大便,给予患者开始进食流质,术后第7天开始出现肛门排气、排便减少,伴腹胀不适,经禁食、胃肠减压、补液、抑酸、抗感染等治疗后无明显好转,术后第15天下午患者突然出现体温升高,最高达39.5℃,伴腹痛,无排气排便.再次体检:患者腹部平软,上腹部有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活跃,移动性浊音阴性.急查腹部立位X线片检查提示不完全性小肠梗阻.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58岁.因"腹胀1个月,皮肤、巩膜黄染10d"以"胆总管下段占位"入院.增强CT提示胆总管下段恶性梗阻.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279 μmol/L,直接胆红素167 μmol/L,白蛋白26.2 g/L,血淀粉酶114.5 U/L.入院当天行CT定位经皮经肝穿刺胆囊引流术,此后腹胀、黄疸等症状明显好转.入院后第5天在全麻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术中可见胰腺体积稍大,质地稍变硬,无明显水肿,胰周无渗出.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出血约650 ml.术后病理:胆总管下段中分化腺癌.胰头部胰腺组织镜下可见腺泡和胰管结构完整,未见炎细胞浸润.患者完全清醒后返回病房,即感上腹痛明显,难以用伤口疼痛解释.在应用静脉镇痛泵的前提下,先后应用杜冷丁、强痛定、安定镇痛和镇静.术后当晚在面罩吸氧条件下,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4% ~ 96%.术后第1天,诉腹痛明显加重,以左侧腹部和腰部为甚;血淀粉酶升高至369.7 U/L.血淀粉酶在术后第2天达到峰值,为698.9 U/L,于术后第4天降至正常水平.术后第5天患者出现呼吸窘迫,血气分析:pH7.325,PCO2 33 mm Hg,PO2 56 mm Hg,BE-2.3 mmol/L.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后血氧饱合度升至95% ~ 97%.术后第7天患者出现低热,胰肠吻合口周围腹腔引流液呈咖啡色,量不多,引流液淀粉酶16 150 U/L.术后第8天行腹部平扫CT提示残留胰腺明显增大,密度不均,周围有大量坏死渗出,并向腹膜后间隙播散,提示重症急性胰腺炎(图1).保守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复查腹部平扫CT提示胰腺周围仍有大量坏死组织,以胰尾部为明显,部分区域有液化(图2).于术后第20天在CT定位下行经皮经脾胰周积液穿刺置管引流术,引出稀薄的棕色组织坏死液45 ml;此后,胰周穿刺引流管每日引出组织坏死液约10~ 20 ml,时伴午后或夜间低热.术后35 d后,胰周引流管引出液明显减少,遂拔除.术后2个月复查,无胰周脓肿、胰腺假性囊肿、糖尿病、消化不良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79岁,反复右侧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20年,以“右侧腹股沟斜疝”收入院。查体: 右侧腹股沟区扪及一8 cm×6 cm大肿块,可进入阴囊,其内环口 3 cm大,平卧时肿块可消失,患者体质较好,身体健康,无特殊疾病。行右侧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游离并游离精索,植入花瓣式人工补片行疝修补术。术后第1天,患者局部伤口无特殊表现。术后第2 天发现切口中下方有渗液溢出,为淡红色液,行换药 3次,均浸湿一张纱块,术后第 3 天,切口渗液增多,切口水肿,且出现包皮、右侧阴囊壁水肿,第 5 天症状最严重。从术后第3 天至第 6 天应用地塞米松、钙剂以及外敷硫…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49岁。因右上腹部包块伴畏寒发热2个月入院。无血尿及膀胱刺激症状和消化道症状。查体温38.5℃;肝上界4肋间,肋下平脐,质Ⅱ~0硬。胸透见双膈升高,以右侧明显,达第8后肋,膈上有胸膜反应。超声波示3~4cm液平段,肝扫描提示右下叶占位病变。经用多种抗生素及氯喹等治疗无效,按肝脓疡、肝癌行手术探查。术中见肿瘤位于腹膜后,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术后腹膜切口疝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患者女,59岁。因阵发性腹痛伴腹胀4d收入院。6d前行腹腔镜右侧卵巢囊肿剥除、子宫肌瘤切除术,术后第1天胃肠功能恢复,给予流质饭无不适。第3天自动出院后于当日下午出现阵发性腹痛,继之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便排气。术后第4天复诊,查体,见腹胀明显,右下腹切口1.5cm红肿,有少量浆液性渗液。脐部及左下腹各见1.0cm切口,已愈合,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肌软,全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叩鼓,肠鸣音弱,偶可闻及气过水声。腹部X片示:肠管扩张积气,并见数个大小不等的液体平面。入院诊断为急性肠梗阻。剖腹探查见距回盲部5cm回肠肠管自右下腹腹膜穿刺孔处疝出腹膜外,近端小肠明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某女,36岁.因在院外行全腹壁吸脂(吸出5 000ml,具体抽吸方法不清楚),患者自述吸脂术后饮食及大小便无异常,但术后第5天高热(39℃),腹部剧烈疼痛于2001年5月6日急诊入院.住院后查体:全腹膨隆,呼吸困难,呈端座位,下腹部皮肤青紫伴有大水泡,并有黄色渗液,左下腹部有10cm×6cm皮肤全层坏死,双腹外侧髂前上棘处红肿、痛、热;B超检查:腹壁皮下脂肪腔隙有积液,呈蜂窝样无回声区,直径5mm左右.白细胞总数29.9×109/L,中性粒细胞0.93,血红蛋白30g/L.诊断为腹壁皮下血清肿并发感染,给于吸氧,行泰能0.5g静滴每8小时1次抗感染治疗,并行双侧下腹壁切开引流及减压,引出淡黄色液体约800ml.血及穿刺液培养均为阴性.腹部病变组织取检示脂肪组织变性坏死伴炎性渗出.入院后第2天白细胞总数仍为30.0×109/L,中性粒细胞0.93,体温38.8℃.继续加大抗感染治疗及对症处理后自觉症状有所好转,食欲有所增加,腹壁消肿并出现腹壁皮纹,腹部切口引流液逐淅减少,入院后第9天白细胞总数31.8×109/L,中性粒细胞0.84,随后抗生素除泰能外另加悉能0.1g每8小时1次,加强抗感染治疗.至入院后第25天白细胞总数恢复8.0×109/L,中性粒细胞0.74.左下全层皮肤坏死处伴有痂下脂肪液化(图1),不断从坏死灶内有分泌物溢出,呈灰白色.再次行全腹腔部位B超检查,虽仍有全腹壁皮下弥散性点状无回声,但除左下腹皮肤坏死部位以外,临床已无明显积液症状.于入院后第35天检查腹部情况炎性组织局限,全身情况正常,在全麻下行左下腹壁坏死病灶切除术(图2).术中发现病灶深至肌层,周围有大面积脂肪坏死,将坏死脂肪及皮肤全部切除,由于皮肤有较大面积的缺损,所以用银丝做张力拉拢缝合及用4-0丝线间断缝合,在局部残存腔内置双套管,行负压持续冲洗引流,每日用5 000ml生理盐水在负压为200kPa持续条件下冲洗吸引共8天.冲洗第4天时仍可见有少量皂化脂肪颗粒,第8天拔除双套管停止冲洗.由于清创彻底及在持续负压状态下使皮肤与肌膜粘贴较紧消除了余腔,术后体温始终维持在37℃左右,伤口Ⅰ期愈合(图3).10天拆除皮肤缝合丝线,15天拆张力缝合线,恢复良好后出院.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57岁。因上腹部隐痛伴黑便半年于2009年1月5日入院.经胃镜及活检提示为胃窦部溃疡型中分化腺癌。遂行胃癌D2根治术,毕Ⅱ式胃肠吻合术。术后第3天,排出柏油样便2次,每次约200g,考虑术后残留血.未予以处理;术后第9天,出现十二指肠残端瘘,予以置管冲洗引流,配合静脉营养治疗后痊愈:期间患者排黑便,每日2次,量时多时少,考虑吻合口出血.予以止血、抑酸和对症治疗无明显改善,继而考虑是否有其他出血病灶.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 86岁, 因"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切口疼痛4 d, 血尿1 d"入院。既往曾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膀胱造瘘术"。查体:下腹部压痛, 右侧腹股沟区局限性隆起。彩超示右侧腹股沟区包裹性积液, 少量腹腔积液。立即行彩超引导下穿刺抽液, 抽出酱油样液体约400 ml, 留置导尿, 尿液性状同穿刺液, 给予预防感染、营养支持、口服治疗前列腺增生药物等治疗。入院第3、5天2次彩超引导下穿刺抽液, 每次抽液约50 ml, 性状基本同前。第7天行泌尿系CT动态增强示膀胱前壁破口约6 mm×4 mm(图1)。第17天复查CT提示积液量变化不明显, 遂行彩超引导下积液穿刺置管术, 后多次复查彩超见腹膜前积液逐渐减少至消失。第35天穿刺引流管脱出, 继续留置导尿。第44天膀胱逆行造影CT示膀胱前壁破口约2 mm, 积液较前明显减少。第59天膀胱逆行造影CT示造影剂无外漏, 积液基本吸收(图2), 间断夹闭尿管锻炼膀胱功能3 d, 复查彩超无积液后拔除尿管, 排尿顺畅, 血肌酐正常, 第65天出院。术后随访1个月恢复良好, 无疝复发、补片感染及排尿异常等。  相似文献   

11.
肾胚胎性间叶性错构瘤一例报告方卫华患者,女性,33岁。突发性右侧腰部胀痛伴低热12天就诊,无尿频尿急、尿痛及外伤史。体检右侧腰腹部可触及肿块,压痛阳性,边缘清,活动度好。B超提示右肾包膜下血肿,右肾门部肿瘤伴右肾积水;CT提示右肾包膜下肾后间隙积液伴...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49岁,因“回盲部多发憩室伴出血”入院行腹腔镜回盲部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并于术后第3天恢复排气排便。术后病理诊断:回盲腺瘤伴憩室。术后第9天,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下腹持续性钝痛,伴发热达40℃,且出现轻度腹胀,查体发现全腹稍膨隆,左下腹压痛阳性,无反跳痛,肠鸣音较弱,直肠指检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14.53×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5%,腹部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20岁,农民。因腹部隐痛并出现包块近两个月入院。患者于1987年8月中旬起,无明显诱因地出现腹部阵发性隐痛,位置不定,约1个月后,右侧腹部出现包块,阵发性腹痛加剧。疼痛每次均起于左上腹下行止于中下腹,可自行缓解,有时伴有腹胀,呕吐及便闭,有腹泻与便秘交替现象,无发热,盗汗。以慢性粘连性肠梗阻收住院,入院时胸腹部联合透视仅提示腹腔胀气明显。患者曾因孕4月伴死胎于1987年8月27日行人工引产术,既往无其他特殊病史。体检:腹式呼吸存在,右侧腹稍隆起,可见肠型,无蠕动波,触诊右侧腹有一长形包块,边界清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54岁。因间断腹痛4年,腹胀、发热1周,加重4h急诊入院。伴食欲差、消瘦,无腹泻及黑便,既往无特殊病史。体查:体温37.8℃,脉搏98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10/70mmHg(1mmHg=0.133kPa),消瘦,轻度贫血外观,皮肤黏膜无黄染。腹部膨隆,腹式呼吸受限,全腹压痛,右侧腹部明显,有腹肌紧张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 ),肠鸣音消失。白细胞7.52×109/L,中性粒细胞0.86,淋巴细胞0.096,红细胞3.3×1012/L,血红蛋白92g/L。腹部B超:腹腔积液。腹部透视(-)。腹水常规检查提示为渗出液。诊断:急性腹膜炎。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黄绿色混浊渗液约1…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67岁,因原发性肝癌人院,互周后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因肿瘤切除困难,决定行肝动脉栓塞术,经胃十二指肠动脉插管,注人美蓝后见肝脏病变部位着色,同时插管部位右侧及十二指肠球部也有斑点着色,误认为术中操作污染,接着缓慢注人无水酒精及栓塞剂后结束手术。术后第三天患者感右上腹胀痛加重,伴发热,测体温39℃,误认为栓塞化疗反应,给予对症处理后无明显缓解。第四天腹痛转为持续性钝痛,呕吐草绿色液体。查体:T39.3℃,P110次/分,R27次/分,BP14.7/10.4kPa,痛苦貌,全腹肌紧张,以右上腹部为著,伴压痛及…  相似文献   

16.
79例选择性胆囊切除术后具有高度感染危险性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三组。第一组:术前静脉推注头孢呋肟1.5克,术后再静脉推注生理盐水3次;第二组:术前静脉推注头孢唑林1.5克,术后再推注3次。以上二组均于术前30分钟给药,术后每隔6小时给药1次。第三组:于术前第一天开始静脉滴注头孢唑林5.0克,术后当天及第一、二天各静脉滴注头孢唑林5.0克。结果显示这三种方法预防选择性胆囊切除术后感染的效果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说明单剂量头孢呋肟与多剂量头孢唑林对预防胆囊切除术后感染具相同的能力,而且方法更为简单。  相似文献   

17.
者 ,女 ,62岁 ,因上腹部反复疼痛、嗳气、反酸、纳差伴周身乏力、渐瘦 3年、加重 1个月入院。患者于 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隐痛不适 ,空腹时痛甚 ,进食后稍好转 ,曾就诊当地医院 ,服用胃得安等疗效不佳。入院前电子胃镜及病理检查结果为 :胃窦部溃疡 ,黏膜呈不典型增生及肠化。入院后第 3天行毕罗Ⅱ式胃大部切除、结肠前近端对大弯胃空肠吻合术 ,术后第 5天自诉肛门已排气 ,体检腹部无膨隆 ,肠鸣音稍弱 ,拔除胃肠减压管 ,开始进少量流质饮食 ,术后第 6天上腹部出现胀满不适 ,自感食后排空不良 ,少量胃内容物反流自口中溢出 ,腹部透视见…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65岁.于2001年8月1日因"右下腹疼痛2年"当地县医院诊断性穿刺在右髂窝抽出2ml脓血液后诊为右髂窝脓肿.4d后行脓肿切开引流,脓液未作培养,术后甲硝唑、氨苄西林及头孢噻肪钠抗炎疗效不佳,术后第4d出现高热,体温达39℃,换药见切口周围皮肤、组织水肿变黑、血性渗出多,右侧胸壁相继出现一红斑,中央皮肤破溃,即于2001年9月1日转诊我院.既往无溃疡病、结肠炎及药物过敏史.  相似文献   

19.
患者 男性,57岁。因“右侧腹痛3个月,皮肤巩膜黄染1个月”于2000年5月10日入院。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腹部阵发性隐痛,并觉右侧腹部局限性隆起。无恶心呕吐及其他不适。1个月前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并逐渐加重,伴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41岁.因右侧股部肿痛5年余,右侧小腿反复流脓4年余入院.患者于26年前因脾肿大而切除脾脏;11年前确诊为高雪病(Gaucher disease),8年前采用酶替代治疗.5年前,患者摔伤致右侧股骨中段骨折,给予石膏固定2个月,拆除石膏后摄X线片,未见骨折愈合,且股骨仍有反常活动.4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小腿近端肿痛,20余天后皮肤破溃,有脓血性液体流出,在当地医院给予抗感染、换药等治疗,伤口愈合.其后,右侧小腿反复多处破溃、流脓,在当地医院行右侧小腿清创术,清理出大量死骨,术后渗液减少,但创面至今仍未愈合,反复渗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