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粘附分子CD4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求更加深入地探讨乳腺癌侵袭和转移的机制,为乳腺癌临床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研究CD44S及CD44V6在5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结果:在52例乳腺癌中,CD44S阳性18例(34.6%),阴性34例(65.4%);CD44V6阳性16例(30.8%),阴性36例(69.2%).CD44的表达未发现与病人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雌孕激素受体有统计学相关,CD44V6的表达,腋淋巴结阳性组的表达率明显高于腋淋巴结阴性组,且组织学分级Ⅲ级CD44V6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 Ⅱ级.结论:CD44V6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及腋淋巴结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 CD4 4V6、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 P法检测 76例乳腺癌组织中 CD4 4V6、PCNA、VEGF的表达。结果 :CD4 4V6、VEGF在乳腺癌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86 .8%、80 .3%。CD4 4V6表达同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状态相关有显著性 (P<0 .0 5 ) ;VEGF则与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状态相关有显著性 (P<0 .0 5 )。 CD4 4V6的表达与 PCNA、VEGF的表达相关 (P<0 .0 5 )。结论 :CD4 4V6、PCNA、VEGF可以作为评价乳腺癌浸润和转移的指标 ,三者在淋巴结转移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陆伟  李萍 《海南医学》2007,18(5):60-61
目的 探讨c-erbB-2在壮族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S-P法检测97例壮族乳腺癌石蜡切片c-erbB-2、ER及PR的表达水平.结果 c-erbB-2、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6%、56.7%、48.5%;c-erbB-2阳性表达与组织分级、腋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复发呈正相关(p<0.05),与雌、孕激素受体负相关,与年龄、肿瘤大小无关.结论 cabB-2阳性表达提示壮族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信号转导与激活因子3(stat-3)与生存素(surviv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乳腺癌发生及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1例乳腺癌和25例癌旁乳腺组织中stat-3和survivin表达。结果:stat-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乳腺组织(P<0.001);stat-3表达在淋巴结转移组中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stat-3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雌孕激素受体和c-erbB-2均无明显关系(P>0.05)。surviv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高于癌旁乳腺组织(P<0.001);survivin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雌孕激素受体和c-erbB-2均无明显关系(P>0.05)。survivin表达阳性者35例中stat-3表达阳性34例,两者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stat-3、survivin可能相互协同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孟令华  刘巍  王小玲 《疑难病杂志》2012,11(5):357-359,405,360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乳腺癌特异基因1(BCSG1)、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分别及联合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316份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乳腺癌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BCSG1、c-erbB-2、VEGF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BCSG1、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1%、61.0%,均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分别为r=0.152、r=0.510、r=0.460及r=0.166、r=0.142、r=0.142,P<0.05,P<0.01),与ER、PR、肿瘤大小、月经状况、病理类型无关(P>0.05);c-erbB.2阳性表达率32.2%,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0.173、r=0.157、r=0.365、r=0.306,P<0.01);与ER、PR呈负相关(r=-0.149,r=-0.154,P<0.05),与月经状况、病理类型无关(P>0.05);BCSG1、c-erbB-2、VEGF共同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r=0.457、r=0.377、r:0.228,P<0.05);BCSG1、c-erbB-2、VEGF之间两两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BCSG1、c-erbB-2、VEGF的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三者同时高表达提示肿瘤具有更高的侵袭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ER、PR、c-erbB-2、nm23、CD44V6五种癌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其相互间是否存在某种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两步法对5种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ER、PR、c-erbB-2、nm23、CD44V6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1.8%、47.3%、58.0%、65.2%、72.3%。ER、PR与淋巴结有无转移没有相关性(P>0.05);c-erbB-2、nm23、CD44V6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Spearman等级资料相关分析5种标记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ER、PR、c-erbB-2、nm23、CD44V6五种基因相互之间无必然的相关性,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机制。ER、PR与淋巴结有无转移无关;c-erbB-2、nm23、CD44V6与淋巴结有无转移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应用LSAB法对76例乳腺癌伴淋巴结转移和无转移组CD44、PCNA(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进行了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显示:CD44阳性率在乳腺癌伴淋巴结转移组为70.6%, 无转移组为45.2%,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增高CD44表达呈递增趋势,Ⅰ级与Ⅱ、Ⅲ级间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CNA阳性率在淋巴结转移组与无转移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而与组织学分级间差异显著(P<0.01).CD44与PCNA表达存在平行关系.提示CD44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关,CD44、PCNA联合检测对评估乳腺癌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乳腺癌nm23基因、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in-receptor,PR)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及预后关系. 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研究转移性抑制基因nm23及雌孕激素受体在160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 结果 nm23基因表达与乳腺癌病理组织学分级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显著相关性(P<0.05).乳腺癌有淋巴结转移组nm23基因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而死亡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ER、PR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病理组织学分级有显著相关性,即组织学分级愈低,ER、PR阳性表达率愈高.ER、PR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1),即有淋巴结转移者ER、PR阳性表达率低,无淋巴结转移者ER、PR 阳性表达率高.ER、PR表达阳性组5年存活率明显高于ER、PR表达阴性组(P<0.05). 结论 检测乳腺癌组织中的nm23基因及雌孕激素受体对临床正确判断乳腺癌病人的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CD44s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CD44s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检测 CD44s在 5例正常乳腺组织和 64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分析其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1正常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和腺泡上皮细胞 CD44s呈阴性表达 ,而在肌上皮细胞呈强阳性表达 ;2 CD44s表达与肿瘤大小、TNM分期有关 (P<0 .0 5 ) ,随着乳腺癌的发展 ,CD44s表达呈下降趋势 ,而与病人年龄、月经状态、有无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及预后无关。结论 :CD44s可能在乳腺癌的早期发展过程中起作用 ,但它的表达不能作为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胃癌CD44V6、PCNA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112例弥漫型胃癌组织中CD44V6、PCNA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112例弥漫型胃癌中41例(36.6%)CD44V6性,96例(85.7%)PCNA阳性.淋巴结转移组CD44V6阳性率76.4%,明显高于无转移组21.7%(P<0.01);淋巴结转移≥10枚淋巴结组CD44V6表达(85.3%)明显高于<10枚结巴组23.8%(P<0.01).粘膜及粘膜下肿瘤PCNA阳性率28.5%,明显低于肌层及浆膜外肿瘤的93.0%(P<0.01).)结论CD44V6、PCNA的表达可作为预测胃癌浸润和转移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nm2 3 H1和CD44v基因蛋白表达量与肿瘤腋下淋巴结转移等多个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对 6 0例乳腺癌组织中的nm2 3 H1和CD44v基因蛋白表达进行定量研究。结果nm2 3 H1基因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 2 1.7% (13/ 6 0 ) ,nm2 3 H1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腋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CD44v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 6 1.7% (37/ 6 0 ) ,CD44v蛋白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性。结论CD44v和nm2 3 H1基因在乳腺癌的侵袭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发挥正、负性调控作用 ,对判断乳腺癌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中HIF-1α、PCNA及Bcl-2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cl-2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60例手术切除后的乳腺癌石蜡标本组织中HIF-1α、PCNA、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与患者年龄、月经状况、肿瘤大小、TNM分期、组织学分级、腋淋巴结转移情况、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水平等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并探讨HIF-1α与PCNA和Bcl-2表达水平间的关系。结果 HIF-1α阳性表达率为55%,其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成正相关;PCNA阳性表达率为76.67%,其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成正相关,与雌激素受体表达成负相关;Bcl-2阳性表达率为61.67%,其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成负相关,与雌激素受体表达成正相关。HIF-1α的表达与PCNA的表达无相关性,与Bcl-2的表达成负相关。结论 HIF-1α、PCNA、Bcl-2的阳性表达率可作为判断乳腺癌转移与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雌孕激素受体(ER、PR)、原癌基因(C-erbB2)、抑癌基因(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蒙古族患者乳腺癌组织学分级、TNM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术后生存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49例蒙古族患者乳腺癌组织中ER、PR、C-erbB2、P^53、PCNA的表达。结果:ER、PR阳性表达率随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升高而降低,随TNM分期升高而降低。C-erbB2、P^53、PCNA阳性表达率随着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的升高而升高,随着TNM分期升高而升高。C-erbB2、P^53、PCNASⅡ值在术后生存期〈5年组表达率高,而在术后生存期≥5年组表达率低,在术后生存期〈10年组表达率高,而在术后生存期≥10年组表达率低。C-erbB2、P^53、PCNA与淋巴结转移个数呈正相关,与ER、PR呈负相关。结论:ER、PR是用于判断预后、指导内分泌治疗的一项重要指标。C-erbB2、P^53、及PCNA可为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CD4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癌中CD44的表达。结果:CD44蛋白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预后呈负相关,与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性。结论:CD44表达与乳腺浸润癌、转移及预后显著相关,检测乳腺癌中CD44表达水平,可用于乳腺癌恶性程度、复发转移潜能及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CD44V6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7例乳腺癌中CD44V6蛋白的表达。结果67例乳腺癌中CD44V6表达总阳性率为62.7%。不同年龄、乳腺癌的组织学类型患者CD44V6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癌基因erbB2/neu的表达产物HER2表达患者CD44V6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乳腺癌中CD44V6的表达水平,对判断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复发转移潜能,对患者术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erbB-2、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DNA拓扑异构酶Ⅱ(DNAtopoisomeraseⅡ,TopoⅡ)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在乳腺癌的表达和临床病理关系。方法: 89例乳腺癌石蜡切片标本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结果: c-erbB-2、p53、TopoⅡ和PCNA在乳腺癌的阳性率分别为64.04%、29.21%、55.06%和59.55%,其中c-erbB-2、PCNA在淋巴结有无转移之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CNA的表达与乳腺浸润性癌的关系密切。而TopoⅡ在淋巴结转移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rbB-2、PCNA可以作为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TopoⅡ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可作为指导乳腺癌化疗的重要指标和判断乳腺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乳腺癌组织中nm23-H1和CD44v基因蛋白表达量与肿瘤腋下淋巴结转移等多个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对60例乳腺癌组织中的nm23-H1和CD44v基因蛋白表达进行定量研究。结果 nm23-H1基因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21.7%(13/60),nm23-H1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腋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CD44v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61.7%(37/60),CD44v蛋白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性。结论 CD44v和nm23-H1基因在乳腺癌的侵袭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发挥正、负性调控作用,对判断乳腺癌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乳腺病变中CerbB2和Bcl2表达与细胞增殖抗原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乳腺病变中CerbB2和Bcl2表达与细胞增殖状态的关系.方法:对111例乳腺病变的石蜡切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良性病变中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CerbB2和Bcl2的表达高于乳腺纤维腺病和纤维腺瘤,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乳腺癌中CerbB2表达随PCNA增强而增高(P<0.01),这种表达与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呈正比,与激素受体水平和5年生存期呈反比.Bcl2表达随PCNA增强而减弱(P<0.01),这种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呈反比,与激素受体水平和5年生存期呈正比.结论:CerbB2和PCNA低表达、Bcl2高表达的乳腺患者肿瘤分化好,激素受体水平高,预后好.CerbB2和Bcl2有可能成为判定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变和乳腺癌预后的可靠因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CD44V6和原位癌基因Bcl-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3例宫颈癌、正常宫颈上皮组织和宫颈不典型增生中CD44V6和Bcl-2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间关系。结果:①CD44V6表达在宫颈癌中最高,其次为宫颈不典型增生,在正常宫颈组织最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织学分级越高,CD44V6表达率越高,并与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P<0.05);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②Bcl-2表达在宫颈癌中最高,其次宫颈不典型增生,在正常宫颈组织不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淋巴结转移组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CD44V6和Bcl-2在宫颈癌中表达不相关(P>0.05)。结论:CD44V6、Bcl-2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宫颈癌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胃癌CD44V6、PCNA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112例弥漫型胃癌组织中CD44V6、PCNA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112例弥漫型胃癌中41例(36.6%)CD44V6阳性,96例(85.7%)PCNA阳性,96例(85.7%)PCNA阳性。淋巴结转移组CD44V6阳性率76.4%,明显高于无转移组21.7%(P<0.01);淋巴结转移:≥10枚淋巴结组CD44V6表达(85.3%)明显高于<10枚结巴组23.8%(P<0.01)。粘膜及粘膜下肿瘤PCNA阳性率28.5%,明显低于肌层及浆膜外肿瘤的93.0%(P<0.01)。结论:CD44V6、PCNA的表达可作为预测胃癌浸润和转移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