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面孔表情加工成分的特征。方法收集符合DSM-IV诊断标准ADHD患儿35例及与其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儿童3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高兴、中性、愤怒、恐惧4种表情面孔的视觉刺激下,枕、颞区P100及N170波幅差异。结果ADHD组在各种面孔刺激下,两侧枕区P100波幅低于对照组,两侧枕、颞区N170波幅低于对照组;ADHD组组内比较各种表情刺激下P100及N170波幅无明显差异,而对照组组内左枕区P100波幅由高兴、愤怒、恐惧面孔诱发明显高于中性面孔,左颞区N170波幅由恐惧面孔诱发明显高于中性面孔。结论ADHD患儿对不同面孔表情的加工均有减弱,P100波幅分析提示ADHD患儿在早期情绪无意识加工过程中失去对正性及负性面孔的注意偏向,N170波幅分析提示ADHD患者对恐惧面孔特征的识别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中的特点。方法应用美国Nicolet Bravo脑电生理仪及Click短声刺激,测查34例ADHD患儿和32名正常儿童(NC)的BAEP。结果与正常儿童对照组比较,ADHD患儿BAEP中的波Ⅴ绝对潜伏期延迟(〈0.01),波Ⅲ绝对波幅较低(〈0.01)。结论BAEP对临床辅助诊断ADHD患儿有一定参考价值,值得继续随访。  相似文献   

3.
俞有来 《中国民康医学》2012,(21):2615-2616
目的:为了观察注意缺陷多动患儿的脑电图特点。方法:采用日本光电1518K脑电图仪,对58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在清醒、安静、闭目状态下进行脑电图检查。结果:58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脑电图中,正常6例(10.3%),界限性脑电图12例(20.7%),异常40例(69.0%),其中有37例(63.8%)表现为θ波增多或θ活动有时呈阵发出现。结论:脑电图是评价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脑功能发育状态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尿中儿茶酚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尿中儿茶酚胺的含量,探讨ADHD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98例ADHD患儿和54名正常儿童24h尿儿茶酚胺(CAs)含量。结果:ADHD患儿24h尿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多巴胺(DA)均高于正常儿童(P<0.01),正常儿童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胺类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可能是导致ADHD患儿注意力不能集中、活动过度、学习困难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父母的依恋特征.方法 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关系问卷和自制的一般情况表对164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父母与328名正常儿童的父母施测.结果 父亲依恋类型病例组安全型(43.9%)低于对照组(52.4%),轻视型(41.5%)高于正常组(34.1%),倾注型(12.2%)高于对照组(8.0%),害怕型(2.4%)低于对照组(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888,P>0.05);母亲依恋类型病例组安全型(40.2%)低于对照组(50.0%),轻视型(30.5%)低于正常组(32.3%),倾注型(20.7%)高于对照组(l0.4%),害怕型(8.5%)高于对照组(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526,P>0.05).病例组父亲焦虑、父亲回避、母亲焦虑、母亲回避评分[分别为(3.44±0.97)分,(3.70±0.57)分,(3.37±0.87)分,(3.74±0.68)分]与对照组[分别为(3.37±0.82)分,(3.72±0.57)分,(3.36±0.83)分,(3.64±0.5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父母的依恋特征与正常儿童父母的依恋特征无差异.  相似文献   

6.
张君  赵长印 《安徽医学》2016,37(1):43-45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注意缺陷程度及执行功能相关分析。方法 对43例ADHD儿童及与其人口学资料相匹配的41名健康儿童使用Conners父母症状量表(PSQ)及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试(WCST)进行比较。结果 ADHD组在PSQ 量表总分、学习问题因子、冲动-多动因子、多动指数因子方面(0.71±0.12),(0.48±0.15),(0.70±0.15),(0.68±0.18)均差于对照组[(0.30±0.09),(0.31±0.10),(0.29±0.09),(0.28±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673,P<0.05;t=6.299,P<0.05;t=15.401,P<0.05;t=12.901,P<0.05);ADHD组在WCST正确应答数方面[(61.79±5.90))次]差于对照组[(65.68±4.98)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60,P=0.002);ADHD组在PSQ量表冲动-多动因子与WCST错误应答数有相关性(r=0.356,P=0.019)。结论 执行功能损伤程度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症状严重性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80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智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小艳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5):36-36,47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智力水平及均衡性的差异,探讨其临床特点及合理治疗,为促进ADHD儿童的智力发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和NJ22儿童注意力测试仪对我院2007年4—8月80例就诊患儿进行智力评估和注意力评定,同时选取相同年龄的正常儿童76例为对照组,进行相同评定。结果ADHD组FIQ、VIQ、PIQ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的智力水平、智力结构、注意力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智力发展不平衡,持续注意困难,对比正常儿童,社交能力差,行为问题多。  相似文献   

8.
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行为问题之一,男童发病明显高于女童。核心症状是,患儿主动注意的时间达不到年龄与智商的水平,造成学习困难,部分儿童有认知2障碍,会将6看成9,或把b看  相似文献   

9.
10.
11.
本文分析了15例腔隙性脑梗塞病人的体感诱发电位(SEP)结果,并与其 CT 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SEP 对确定无症状的腔隙性梗塞病人的病灶有一定帮助;(2)在一定程度上,SEP 的异常与病灶的部位和大小、感觉缺失和病程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12.
体感诱发电位检查对脑梗死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体感诱发电位检查脑梗死的意义进行探讨。方法2008年10月~2010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作为患者组,其中男性57例,女性43例;另选择正常组100例,对其进行体感诱发电位检查。结果本研究100例患者组中,SEP检查异常者共71例(71%),其中检查为轻度异常者15例(15%),中度异常者25例(25%),重度异常者31例(31%)。与正常组相比,患者组表现为P14-N60各波PL均明显延长,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体感诱发电位检查有助于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助于病情评估和预后监测,值得深入研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以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川芎嗪注射液对正常家兔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川芎嗪注射液对正常家兔脑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动态观测了静脉注射川芎嗪注射液后 ,正常家兔不同时点的后肢体感诱发电位变化。结果 注射 2 0 %川芎嗪后除 1 2 0min外各个时点的体感诱发电位P波潜伏期均明显延迟 ,其中在 1 5min延迟最明显 ,分别与用药前比较 ,均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0 .0 1 )。而使用川芎嗪注射液后的各个时点的体感诱发电位P波波幅无明显变化 ,但与用药前比较均显著降低 (P均 <0 .0 5~ 0 .0 1 )。结论 川芎嗪注射液对正常家兔的脑神经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儿童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正常值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检测儿童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 (PTN SEP)正常值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检测 31例健康儿童PTN SEP ,分析各波峰潜伏期与身高、年龄、性别、左右肢体的关系。结果 :儿童PTN SEP峰潜伏期与身高、年龄均有显著相关性 (P <0 .0 1) ,而性别、左右肢体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儿童PTN SEP峰潜伏期与身高、年龄均显著相关 ,正确分析儿童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 ,不仅要考虑身高 ,还要考虑年龄等其他因素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动态测定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双下肢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hort-1atency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LSEP),探讨其变化意义。方法以P40、N8和N50潜伏期的数值差为观察指标,分别对51例住院的TIA患者在入院时及发病30 d后进行双下肢SLSEP的检测。根据30 d内是否发生脑梗死,将患者分为A组(TIA无脑梗死组)34例与B组(脑梗死组,病前有TIA史)17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TIA患者下肢SLSEP的检查中以P40的改变具有临床意义,有66.7%(34/51)的TIA患者入院时P40潜伏期差值出现异常。A组中,16例有TIA再发,其中N8、N50和P40潜伏期的数值差30 d后均略为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梗死出现在TIA后2 d内3例(5.9%,3/51),7 d内2例(3.9%,2/51),1个月内12例(23.5%,12/51)。B组30 d后P40潜伏期的数值差不仅较入院时明显延长(F=12.9,P<0.05),且和A组30 d后的值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4.35,P<0.05)。结论 TIA中短期发展为脑梗死的患者P40潜伏期差值明显延长,下肢SLSEP中P40的检测或为观察TIA患者的病情演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相对于上肢SLSEP的检测,P40更为方便,值得临床推广或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体感诱发电位在颈椎病术中的监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皮层体感诱发电位(SEP)在颈椎病术中监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5例颈椎病人术中采用SEP监护(其中颈椎前路手术58例,后路手术17例),分析患者术前、术中SEP的变化,了解SEP变化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结果:SEP的变化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有一定关系。结论:SEP尽管有一定局限性,但在颈椎病术中监护的作用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0.7 MPa氮氧混合气对大鼠脑电图及体感诱发电位的作用规律.方法:脑电图记录用头皮针电极以双极导联连接 ;体感诱发电位记录的电极连接同脑电图,另外在左后肢外侧置入刺激电极.结果:0.7 MPa氮氧混合气条件下大鼠行为变化不明显;大鼠脑电图频率变慢,振幅变化不明显;刺激大鼠左后肢的体感诱发电位变化P1变化不明显,N1变化明显,高压下普遍存在波形变宽或有切迹变化.结论:0.7 MPa氮氧混合气可使大鼠轻度氮麻醉,大鼠氮麻醉时,脑电图和后肢体感诱发电位变化早于行为变化,脑电图的频率变化较振辐变化灵敏,体感诱发电位N1变化较P1变化灵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银杏叶制剂 (GBE)对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后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对假手术对照组 ,SAH模型组和GBE处理组大鼠检测 2 4h内局部脑血流量 (rCBF)、体感诱发电位 (SEP)和脑组织一氧化氮 (NO )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 SAH后rCBF持续下降 ,SEP潜伏期逐渐延长 ,脑组织NO含量显著增加。GBE有效拮抗上述指标的变化。结论 GBE能缓解SAH所致神经功能损伤 ,其机制之一为逆转脑组织NO的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19.
同时记录了30名健康老年人(60~83岁)的听觉脑干诱发电位(BAEP)和短潜时体感诱发电位(SSEP)发现:BAEP的Ⅰ波峰潜时,Ⅰ~Ⅲ,Ⅲ~Ⅴ峰间传导时间及SSEP的NCV、N_(20)-N_9-W、W值,在部分健康老年人可出现明显延长。Ⅰ~Ⅲ、Ⅲ~Ⅴ峰间传导时间、N_(20)-N_9-W值与W值的延长无同步关系。显示了中枢神经系统老化与实际年龄的不一致性和中枢神经系统各部老化程度的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以葛根素为主要有效成分的葛根提取物对颈神经根性痛大鼠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 首先对葛根中葛根素的提取方法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然后通过椎管插线法建立神经根型颈椎病根性疼痛模型.将符合入组条件的大鼠随机分成5组:颈复康组,葛根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生理盐水组,每组8只.治疗前和治疗10 d后,分别对大鼠进行疼痛行为及步态评分、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测量.结果 葛根提取物各剂量组及颈复康组均能显著改善模型大鼠根性疼痛的相关行为,且能显著改善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波幅和传导速度,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葛根提取物高剂量组(葛根素含量266.1 mg·kg-1·d-1)疗效最佳,中剂量组(葛根素含量133.0 mg·kg-1·d-1)与高剂量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以葛根素为主要有效成分的葛根提取物能明显减轻颈神经根根性疼痛,并提示存在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