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辨证论治作为指导临床诊治疾病的基本法则,由于它能辨证地看待病和证的关系,既可看到一种病可以包括几种不同的证,又看到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同一种证。在临床治疗时.可以在辨证论治的原则指导下,采取“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方法来处理。  相似文献   

2.
刘建红 《微创医学》2002,21(5):685-686
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正邪相争的过程,辨证论治则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特点,根据辨证论治指导原则,通过对中医诊治骨伤科伤筋、骨病及疮疡病因病机的研习,又依中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之法则,将八法之中"消、托、补"三法应用于临床辨证施治,屡用屡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而异病同治则是辨证论治的具体体现。异病同治是指几种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出现了大致相同的病机,表现为大致相同证,因而采用大致相同的治法和方药来治疗。张志明教授认为头痛、眩晕、鼻渊、耳鸣等上窍疾病的主要病机为脾失健运,升降失常,清浊异位;在临床诊治时多从中焦脾胃论治,以健脾化痰、升清降浊为治则,意在使“中气轮转,清浊复位”,以自拟益气聪明汤为基础加减施治,取得了满意疗效,并有助于人们认识上窍疾病的共同规律,找到治疗上窍疾病大的方向,为临床从宏观的角度辨识治疗上窍疾病提供极大的方便,体现了中医重视辨证论治的理念和异病同治的内涵。现通过典型病案介绍张志明教授“异病同治”思想在上窍疾病治疗中的经验,与同道分享。  相似文献   

4.
近四十年来 ,随着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 ,中医学开展了多学科、多层次地从宏观到微观、从临床实践到基础理论的系统研究 ,中医临床实践经历了临床个案总结、经验总结、临床回顾总结、临床对照试验、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等过程 ,开展了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结合研究。促进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客观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发展 ,并逐步形成了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疾病分期分型论治与微观辨证论治相结合、同病异证异治、异病同证同治等独特的医学诊断模式与治疗方法 ,在提高临床疗效和保障人民健康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2 1世纪生命…  相似文献   

5.
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辨证论治的体会:一、熟练掌握四诊是辨证论治的首要条件;二、中医理论是辨证论治的坚实基础;三、灵活运用治疗法则是辨证论治的重要环节;四、灵活加减方药是辨证论治的重要措施;五、治疗西医诊断的疾病也要注意运用辨证论治;六、浅谈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七、辨证论治水平必须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6.
从对中医辨证论治层次观的阐释及其具体表现形式——“异病同证(同治)”和“同证异治”的分析,提出“异病同证(同治)”与“同证异治”都是在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的针对不同辨证层次的治疗原则。且“同证异治”是比“异病同治”更优化的治疗原则,更能够把握疾病的证候本质,更能够突出中医治病以人为本的个体化特征,也更能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7.
鼻炎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经方配伍合理,用药精当,化裁灵活,具有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特点,应用范围极为广泛,经方中所论述的多种病症与鼻病的病机有相同之处,故运用经方辨证论治鼻病可取得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从中医辨证论治的层次看"异病同证"和"同证异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对中医辨证论治层次观的阐释及其具体表现形式--"异病同证(同治)"和"同证异治"的分析,提出"异病同证(同治)"与"同证异治"都是在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的针对不同辨证层次的治疗原则.且"同证异治"是比"异病同治"更优化的治疗原则,更能够把握疾病的证候本质,更能够突出中医治病以人为本的个体化特征,也更能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9.
同病异治,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辨证论治中的重要治则,在临床上随时都有运用。但同病异治的提出,绝不是主观的、任意的、盲目的,而是有其理论基础及临床依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咽异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咽侧索下局部封闭结合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咽异感症,并设西医治疗对照组作比较。结果咽侧索下局部封闭结合中医辨证论治治疗组有效率为95%,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咽侧索下局部封闭结合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咽异感症效果明显,中医辨证论治因人而异、因因而异对咽异感症治疗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通过分析发热的病因和临床所见的症状,提出十种治疗法则及相应的方药,体现了中国同病异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略论"异病同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异病同治"是与"同病异治"相对的一种治则."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病证,可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或由于病情的发展,病型的各异,病机的变化,以及用药过程中正邪消长等差异,治疗时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法";"异病同治"则是指"不同的疾病,若促使发病的病机相同,可用同一种方法治疗"[1].二者均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治疗原则,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神,且一直作为最基本的治则指导着临床和科研工作,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若能正确理解和把握,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现谈谈笔者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3.
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诊治疾病的法则,在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指导下,进行综合分析,对疾病的本质作出认识和判断,从而得出“证”的概念。证是机体的“功能态”,全身性病理改变的综合表现。根据辨证结果,确定治疗原则,它的核心是辨证法思维、辨证地对待病证、症之间的关系。任何一种疾病都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在辨证论治的原则下,对证同治同,证异治异和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应着眼于病位的认识,异不在于病的异同,因辨证结论已包函着病机和属性。1论治与施治的认识辨证论治既是医生认识疾病、分析病因、病机的性质和诊疗过程的两个相互…  相似文献   

14.
所谓"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病位相同、病因同源、病机吻合时,可以采用相同的方法治疗的法则。中医治病的法则,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病机的差异。异病可以同治,关键在于辨识不同疾病有无共同的病机。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是指导临床诊治疾病的基本法则,"异病同治"就是在此原则指导下产生的。"异病同治"作为中医最基本的治疗原则之一,在临床实践中,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故从"异病同治"出发,探讨天麻钩藤饮在治疗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的辨证论治在自身免疫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身免疫病大都为原发性,少数为继发性。前者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预后多数不良,常呈慢性迁延。中医药是治疗自身免疫病的有效途径,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其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的一大特色,是治疗自身免疫病的关键。中医强调的辨证论治,素有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的独特优势。自身免疫病发生机制复杂,环节较多,而中医药的辨证论治具有多向调节作用,这在自身免疫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脾胃病证治心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医的脾胃病 ,相当于西医的各种急慢性胃肠疾病 ,其发病原因主要有饮食所伤、情志所伤、外寒直中等。中医治疗是辨证论治。为什么必须辨证施治呢 ?因为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核心和精髓之一。中医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之法则 ,同一种疾病 ,因临床证型不同 ,病人的体  相似文献   

17.
“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病证,可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或由于病情的发展,病型的各异,病机的变化,以及用药过程中正邪消长等差异,治疗时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法”;“异病同治”则是指“不同的疾病,若促使发病的病机相同,可用同一种方法治疗”[1]。两者均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治疗原则,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神。1提示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相结合的重要性《素问·五常政大论》中说:“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所谓同病异治也。”《素问·病能论》又说:“有病颈痈者,或石治之,或针灸治之,而皆已,其真安在?岐伯曰:此同名异等…  相似文献   

18.
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相同的证候,可以采用同一方法治疗,关键在于疾病有无共同的病机。病机相同,才可采用相同的治法。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通过异病同治的原则探讨桂枝茯苓丸治疗妇科常见疾病的临床应用与取得的效果,同时也为治疗妇科疾病提供了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祖国医学历来遵循"异病同治"的辨治原则,证同则治同,是辨证论治的精髓所在,牟淑敏教授临床应用丹栀逍遥散化裁,治疗多种疾病,均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效,兹列举痤疮、脱发、月经过多、内伤发热四则验案,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20.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其关键在于“同证同治 ,异证异治”,即辨证相同 ,施治则一 ,辨证不同 ,施治全异。这也是辨证论治法则在临床上的具体体现 ,也是中医与西医在临床治病上一大区别 ,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的意义所在。本人在多年临床实践中 ,应用此一治法 ,取得了可喜疗效 ,现举案如下。1 同病异治1 .1 肾阳虚泄泻 戴某某 ,男 ,5 8岁 ,农民 ,1 998年 1 2月 1 8日门诊。患泄泻半年 ,经西药治疗服多种抗生素无效 ,服止泻药泄泻止 ,但泻停后腹胀 ,过时又泻 ,遂给中药治疗。视其面无华色 ,问之每逢五更时大便作泻 ,泻前自觉小腹作痛 ,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