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目的探讨藿香正气滴丸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效果及副作用。方法将2008年1月~2009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小儿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藿香正气滴丸治疗,评定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在止泻时间、止吐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明显短于对照组,两者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为43.47%,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现轻度恶心2例,对照组呕吐1例,一过性皮疹1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藿香正气滴丸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效果确切,副作用少,值得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给予秋季腹泻患儿藿香正气散联合西咪替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腹泻患儿69例作为治疗组,给予患儿藿香正气散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同时选取同时期的腹泻患儿50例,给予西咪替丁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2.4%)高于对照组(80.0%),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疗程及止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腹泻患儿藿香正气散联合西咪替丁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止泻时间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卡介苗素联合左旋咪唑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2009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RRTI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卡介苗素联合左旋咪唑治疗。结果治疗组CD3+、CD4+以及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呼吸道感染次数、发热时间、咳嗽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65.0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见明显的治疗不良反应。结论卡介苗素联合左旋咪唑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确切,无毒副作用,值得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儿肠炎使用葡萄糖酸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天津市静海区医院儿内科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60例肠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小儿肠炎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儿葡萄糖酸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疗程均为1周。采用前瞻性随机临床对照研究方法,记录两组患儿各项症状消退时间,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随访1个月,记录两组患儿病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复发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的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肠炎给予患儿葡萄糖酸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疗效确切,同时可降低患儿肠炎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其治疗方法。方法对2010年5月——2011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58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给予左卡尼汀,观察组(29例)采用左卡尼汀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1%和72.4%,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电图改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黄芪注射液对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电图表现,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张静 《医疗装备》2020,(5):118-120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胶囊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医院就诊的84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蒙脱石散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症状与体征改善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止泻时间、退热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腹痛与呕吐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胶囊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与体征,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间本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48例,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2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阿奇霉素,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用阿奇霉素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杨静 《医疗装备》2021,(2):120-122
目的探讨赖氨葡锌颗粒联合蒙脱石散和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静海区医院收治的70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和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赖氨葡锌颗粒治疗,比较两组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排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治疗前后患儿症状积分、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排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后患儿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蒙赖氨葡锌颗粒联合蒙脱石散和布拉氏酵母菌散剂对于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改善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用于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热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择2013年1-4月240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热(中医风热夹滞证)的病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153例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对照组87例给予利巴韦林颗粒治疗,给药每日3次,疗程3d,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总体疗效、开始退热时间和完全退热时间。结果患儿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77%、对照组为85.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的开始退热时间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完全退热时间则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热疗效可靠,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蒙脱石散联合常乐康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将120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6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补液、纠正酸碱紊乱及调整饮食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口服蒙脱石散,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常乐康,7 d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止泻时间及治愈时间,并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平均退热时间、平均止泻时间及平均治愈时间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蒙脱石散联合常乐康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进行治疗,临床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清热解毒凉血方联合蒙脱石散对感染性腹泻患儿相关因子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单核细胞核因子(NF-kB)表达的影响。 【方法】 随机选门诊及病房的感染性腹泻患儿162例,治疗过程中因未能坚持退出12例,最终入选150例。将150名感染性腹泻患儿按感染类型分为病毒性肠炎组和细菌性肠炎组,并随机选8名正常儿童作为正常组,观察各组治疗前相关因子的表达。并将患儿按治疗方案不同随机分为治疗Ⅰ组、治疗Ⅱ组和对照组。治疗Ⅰ组采用清热解毒凉血方灌肠;治疗Ⅱ组在治疗1组的基础上口服蒙脱石散;对照组仅口服蒙脱石散。观察治疗5 d、15 d前后相关因子的变化。 【结果】 治疗前细菌性肠炎组IL-8含量与病毒性肠炎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肠炎组IL-10低于病毒性肠炎组(P<0.01)。治疗前治疗Ⅰ组、治疗Ⅱ组、对照组三组IL-8、IL-10 、NF-kB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15 d后各自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Ⅱ组优于治疗Ⅰ组及对照组(P<0.05)。 【结论】 IL-10可作为鉴别细菌性或病毒性肠炎的辅助诊断方法;清热解毒凉血方联合蒙脱石散能明显降低感染性腹泻患儿相关因子的表达,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微饮片与传统饮片保和丸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6月就诊的小儿厌食症患儿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给予保和丸口服液I号(超微饮片),50ml/次,2次/d;对照组给予保和丸口服液Ⅱ号(传统饮片),50 ml/次,2次/d。两组疗程均为30 d。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证候评分、体重。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总有效率试验组87.50%,对照组6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证候评分[(4.65±1.0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9.36±2.2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体重[(24.66±3.37)kg]显著高于对照组[(19.17±2.36)k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全部病例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保和丸超微饮片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疗效满意,效果优于传统饮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思密达联合肠泰合剂治疗儿童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10例,按照隐匿数字随机法分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思密达联合肠泰合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泻改善时间、平均病程、腹泻改善时间及病程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P〉0.05)。结论思密达联合肠泰合剂可缩短病程,提高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佐治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疗效。方法 15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饮食疗法和液体疗法等对症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加用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3%高于对照组88.00%,差异显著(P<0.05)。结论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青海地区轮状病毒性肠炎(RVE)患儿肠道菌群流行病分析.方法 64例RVE患儿作为RVE组,同期在医院儿保科体检的62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粪便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粪便标本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和肠球菌16S rRNA,并测定含量.比较两组常见肠道菌群含量,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民族和...  相似文献   

16.
谷正平 《现代保健》2014,(16):57-59
目的:观察葡萄糖酸锌结合山莨菪碱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效果,探究其联合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月本科收治的70例确诊为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其基础上给予葡萄糖酸锌结合山莨菪碱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病毒转阴率和平均病程时间。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9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3%,病毒转阴率6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的平均病程(3.48±0.7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24±0.9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葡萄糖酸锌结合山莨菪碱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效果比常规的方案更加有效,并且可以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降低患儿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罗利华 《现代保健》2012,(11):39-40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联合免疫球蛋白(IVIG)在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AVE)中的作用。方法:对82例小儿AVE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治疗,而观察组给予更昔洛韦联合IVIG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指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在疗效及病程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联合IVIG是治疗急性病毒性脑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措施,优于单用更昔洛韦治疗,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黄芳 《现代保健》2012,(32):23-24
目的:观察消旋卡多曲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消旋卡多曲,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止泻时间分别为(3.41±0.45)d和(5.33±0.3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消旋卡多曲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李政锦  周文  彭昌  况莉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3):3259-3260,3265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联合白细胞(WBC)检测在小儿呼吸道病毒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某院儿科治疗的小儿呼吸道感染病例106例,儿童保健科51例,治疗前测CRP和WBC的水平,经过对症治疗后,病情痊愈,再次测CRP和WBC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小儿呼吸道细菌感染组CRP、WBC分别为(90.5±20.7)ng/ml、(9.0±1.46)×109/L,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病毒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细菌感染组CRP迅速下降至(8.2±3.1)ng/ml。结论 CRP和WBC联合检测对小儿呼吸道感染的诊治具有一定的辅助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