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下合穴为针灸特定穴之一,指手三阳经在下肢所设的三个合穴,结合足三阳经的三个合穴,共称下合六穴。根据《灵枢,四时气》篇:“邪在腑,取之合”而立论。《素问,咳论》篇指出:“治脏者,取其俞,治腑者,取其合”。《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荥腧治外经,合治内腑”。进一步明确了合穴的治疗作用。诚然,下合六穴对腑病确有显著的疗效,故特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2.
谈“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曹大明(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3)主题词《灵枢》,中医名词《灵枢·本神》篇说:“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素问·保命全形论》载:“凡刺之真,必先治神。”在《内经》的其它篇章如《灵枢·官能》篇亦说:“用针之要,无忘其神”...  相似文献   

3.
1.“五输穴”应用 五输穴是指十二经在肘膝以下各有五个重要经穴,分别命名为井、荥、输、经、合,合称五输穴。五输穴是针灸临床常用的有效穴,早在《灵枢·针灸十二原》中就系统地说明了五输穴的具体内容,即“所出为井,所留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灵枢·本输》篇又详细地说明了除手少阴心经五输穴的名称和具体位置,《难经》又进一步解释了五输穴的使用方法,其后《针灸甲乙经》又作了补充。历代针灸学家成功地运用五输穴,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现将五输穴的临床应用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甲诊临床浅识孙咸茂,黎涛,赵辉(青岛市401医院266071)关键词甲诊,望诊,临床应用甲诊属中医望诊范畴,源于《内经》,发扬于后世。《灵枢·本脏》云:“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素问·五脏生成论》云:“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其主肺也。”《灵枢·天年...  相似文献   

5.
网球肘是以时关节防骨外上髁部疼痛.伴伸腕和前臂旋转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劳损性疾病。根据《灵枢·官外》篇:“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者也”,这一功能特点,再遵循《灵抠·经筋》篇,治筋痹,多用“燔针劫刺,以知为度,以痛为输”这一原则。本人将两者结合起来,运用齐刺烧外法治疗网球肘20例,获得满意的效果.介绍如下。1治疗方法在防骨外上髁到烧骨颈之间,找到敏感的压痛点,在压痛点处常规消毒,取一30号1寸针,对准压痛点垂直刺入.以患者有酸胀感为度,然后在此针的左右…  相似文献   

6.
一、五输穴五输穴是指十二经脉气从四肢指趾末端走向肘膝部位各有“井.荣、输、经合”五个特定名称的腧穴,简称‘五输穴”。这些输穴的性能,各有其五行(木、火、土、金、水)属性,故又有“五行输”之称。五输穴出自《灵枢·九针十二原》、《灵枢·本输》、《灵枢·结根》  相似文献   

7.
蛋白尿是肾脏疾患病程中主要症状之一,往往久治不消,反复出现,相当顽固棘手。能否有效地控制蛋白尿对肾脏病的治疗极为重要。《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素问·上古天真论》又曰:“肾者主水,  相似文献   

8.
十二经脉的循行方向 ,后世多宗《灵枢·经脉》篇所论 ,但《灵枢》其他一些篇中记载的某些经脉循行方向却与《灵枢·经脉》所论不同。如《灵枢·邪客》篇云 :“心主之脉 ,出于中指之端 ,内屈循中指内廉以上留于掌中 ,伏行两骨之间 ,外屈出两筋之间……上二寸 ,外屈出行两筋之间 ,上至肘内廉 ,入于小筋之下 ,留两骨之会 ,上入于胸中 ,内络于心脉。”可见《灵枢》对十二经脉循行方向的认识是不一致的。1 十二经脉全向心性的循行《足臂十一脉灸经》(以下简称《足臂》)所载的十一脉 (缺手厥阴脉 )皆为自手足向心而行 ,这种全向心性循行的观点 ,…  相似文献   

9.
脉诊是中医诊断学的四大内容之一。《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夫脉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素问·方盛衰论》说:“诊合微之事,追阴阳之变,章五中之情,其中之论,取虚实之要,定五度之事”。《灵枢·逆顺篇》:说:“脉之盛  相似文献   

10.
中医认为前列腺肥大的发病原因正如《素问·标本病传论》篇说:“膀胱病,小便闭”;《灵枢·本输》篇说:“三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游”,阐明了本病病住在膀胱,膀胱和三焦的气化不利,导致本病发生。  相似文献   

11.
胃脘痛的辨证施护韩玉龄(附属弋矶山医院中医科)胃脘痛是以上腹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为主证。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说:"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指出:"胃病者,腹胀感,胃脘当心而痛。"《外台秘要·心痛方》论曰:"足阳明为胃...  相似文献   

12.
1 《内经》与《难经》中记载的十二经脉路线(1)第一种路线:《灵枢·经脉》、《灵枢·营气》等篇中记载的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终于足厥阴肝经,复还于手太阴肺经。如此存在如环无端,终而复始的经脉路线(把这种经脉路线浅显地称为“半向心半远心十二经脉”)。(2)第二种路线:《灵枢·脉度》篇中记载“手之六阳,从手至头……手之六阴,从手至胸中……,足之六阳,从足上至头八尺……足之六阴,从足至胸中,六尺五寸”。这样,十二经脉的走向都是始于四肢末端(把这种经脉路线浅显地称为“全向心十二经脉”)。又《难经·二十三难》中记载“手三阳之脉,从…  相似文献   

13.
《内经》“扬刺”临床应用举隅南京市中医院(210001)徐立群【关键词】刺灸法《内经》临床应用《灵枢·官针》云:“扬刺者,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此法是正入一针,旁入四针且浅刺的一种刺法,以治疗寒气稽留面积较大而浅的病症。张景岳...  相似文献   

14.
五味对脏腑的选择性及双重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五味理论作为中药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治疗。用药物之偏性以平脏腑阴阳气血之偏盛偏衰,这是祖国医学治疗疾病的理论依据和重要手段。 1、五味对脏腑的选择性《内经》论述颇多。《素问·宣明五气篇》:“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素问·五脏生成篇》:“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所合五脏之气也”。《素问·至真要大论》:“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攻,酸先入肝,苦先人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灵枢·五味篇》:“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咸、先走肾。”《素问·阴  相似文献   

15.
刺络疗法,是指针刺络脉出血,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后世称为放血疗法。此种疗法《内经》中有不少记载。除《灵枢·血络论》外,还见于《灵枢》之《九针十二原》、 《经脉篇》、《脉度篇》等二十一篇见,于《素问》之《三部九候论》、《调经论》等十篇中。有完整意思者共百余条。现选释有关使用原则和运用规律部分条文供参考。 使用原则 1.“宛陈则除之”(《灵枢·九针十二原》 宛,与郁同,宛陈指气血的瘀浊。除作去除解。《灵枢·小针解》指出“宛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清·张隐庵阐明其意曰:“宛陈则除  相似文献   

16.
《内经》中的“精”字其含义约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泛指人体中的精微物质。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灵枢·本藏》:“是故五藏主藏精者也。”二、指人身先天之精。如《灵枢·决气》:“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灵枢·经脉》:“人始生,先成精。”  相似文献   

17.
九画 临临(lǐnlǐn)高大的样子。①《灵枢·通天》:念然下意,临临然长大。②《灵枢·顺逆肥瘦》:肉薄厚皮而黑色,唇临临然,其血黑以浊。昭昭(zhāozhāo)。明亮的样子。①《灵枢·外揣》昭昭之明不可蔽。②《素问·至真要大论》:顾闻上合昭昭。③《素问·阴阳类论篇》:上合昭昭,下合冥冥。 亭亭淳淳(tíng tíng chǘn chǘn)。亭亭,遥远之意;淳淳,水流动的样子;享亭淳淳,形容营卫之气运行遥远而不停。《灵枢·卫气》:阴阳相随,外内相贯,如环之无端,亭亭淳淳乎,孰能穷之。  相似文献   

18.
谈“针刺得气”与“气至病所”和针灸临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针刺得气”与“气至病所”和针灸临床高俊雄,赵万标(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北京100015)关键词:《灵枢》;针刺得气;气至病所《灵枢·九针十二原》曰:“刺之要,气至而有效”。《灵枢·刺节真邪》曰:“用针之类,在于调气”。《金针赋》着重指出:“气速效速,...  相似文献   

19.
学习《内经》“神”的含义有广狭之分,广义的神是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现象的总称,狭义的神则是指人的神志。现将《内经》中有关“神”的九种含义分述于后。1代表精神活动,意识思维、聪明智慧:如《索问·上古天真论》“昔在黄帝,生而神灵。”《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又《灵枢·五色篇》“积神在心,以知往今。”等。2代表巧妙、高明:《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云:“按其脉,知其病,命回神。”又说:“知一则为工而知二则为神,知三则神且明矣。”《难经,六十一难》云:“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至…  相似文献   

20.
根据《左传》、《史记》、《汉书》记载,我国春秋至两汉时期,书籍的计量单位─“卷”“篇”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触发了卷篇一级计量概念蜕变成二级计量概念。按照“卷篇”蜕变原理,以及《汉书·艺文志》医经七家“卷”参数的记载,揭示了《灵枢》三大经文系统并与《黄帝内经》《外经》、《扁鹊内经》《外经》卷参数一致。此外,运用“编绝简垢”原理,重塑了《灵枢》的合篇与脱篇,从而对《黄帝内经》等原貌作了初步还原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