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短程大剂量α-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25例。结果表明:洛组症状改善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意义,临床疗效显著优于采用小剂量治疗的对照组,提示干扰素血清浓度的高代与临床疗效呈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短程大剂量α-干扰素(100万u/d)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25例,结果表明:各组症状改善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意义,临床疗效显著优于采用小剂量治疗的对照组(6~10万u/d),提示干扰素血清浓度的高低与临床疗效呈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3.
4.
我院1988年8月至1989年8月收治病毒性脑炎,应用干扰素治疗24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9例,女5例,年龄2月~13岁。本组病例呈散发性发病,以秋冬两手发病较多,共14例,占58%。1.2 诊断依据:(1)突然起病,高热、头痛、呕吐、惊厥。(2)散发性发病。(3)烦燥不安、嗜睡、昏迷、颅内高压。(4)脑脊液清,细胞数<500×10~6/L,淋巴细胞为  相似文献   

5.
6.
我院从1994年至1997年共收治小儿病毒性脑炎64问,其中30例应用大剂量干扰素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导加Fl资料与结果11临床资料64例患儿全部符合实用儿科学病毒性脑炎诊断标准、男性40例,女性24例年龄6月~14岁、其中6fi~1岁5例,~3岁13例;~7岁30例~14岁16例。入院时病程1~10天。主要症状:发热58例,头痛48例,呕吐40例,烦躁、嗜睡30例,抽搐用树,昏迷16例,精神障碍8例,烦神经损害3例,肢体瘫痪2例。主要体征有:脑膜刺激征56例,椎体束征20例,前囱隆起5例。腰穿64例;脑脊液压力增高60例,细胞数增高52例,U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定量增高28例搪、氯…  相似文献   

7.
8.
肖冬生 《广州医药》1999,30(5):49-49
重症病毒性脑炎,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升高趋势,由于其病因复杂,病程经过凶险,治疗无特殊性,病后常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是儿科常见的危重症之一。我科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地塞米松、干扰素、丙种球蛋白抢救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15例,取得了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为我科IWe年1月一1998年12月诊断重症病毒性脑炎住院患儿32例,诊断符合儿科学教材制定标准1门。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治疗组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回一11岁,平均5.l岁。对照组17例,男10例,女7例,年龄卜12岁,平均4.5岁。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  相似文献   

9.
10.
病毒性脑炎 (病脑 )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临床缺乏特效疗法。现将我院收治的 15 7例病脑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15 7例病毒性脑炎诊断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的诊断标准[1 ] 。其中男 92例 ,女 6 5例。发病年龄 :9个月~14岁 ,其中 7~ 9月 76例 ( 4 8.4 % )。农村 79例 ,城镇 6 0例。病前 1~ 2周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6 4例 ,消化道症状 2 5例 ,麻诊 3例 ,流行性腮腺炎 37例 ,口唇疱疹 5例 ,无明显诱因2 3例。就诊时间 :发病后急性亚急性起病多见。临床 1~ 4周多数以发热、头痛、呕吐、抽搐、精神…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病毒性脑炎,按入院先后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1g/d,通过观察临床主要症状持续天数及疗程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的发热、头痛、呕吐、抽搐及意识障碍持续天数较对照组缩短,两者有显著差异。结论:磷酸肌酸佐治病毒性脑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伴随病毒学、免疫学等方面的新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对于这类疾病的认识也日趋深刻。中枢神经系统的病毒感染性疾患一般可归纳为3类;(1)脑膜炎;(2)脑炎;(3)脊髓灰质炎。有时某两种病损同时存在,故有“脑膜脑炎”、“脑脊髓炎”等名称,但常以其中某一种表  相似文献   

13.
89例临床诊断为乙脑病人收集的血清标本,经血清学检查19例(21%)可排除乙脑。从51例病人收集粪便、咽拭子和脑脊液作了病毒分离,共分离出11株病毒。将自身分离的病毒与病人血清作中和试验表明,三例病人分别为ECHO_(17),Coxackie B_3和腺病毒7型的新近感染。  相似文献   

14.
不同剂量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脑炎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李培远 《微创医学》2005,24(5):734-735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膜炎、脑炎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和缩短病程.方法应用病毒唑、清开灵、20%甘露醇、地塞米松、胞二磷胆碱、能量合剂等药物进行综合治疗45例,观察体温、神志以及抽搐等临床表现的变化.结果治愈和好转43例,治愈好转率95.6%,出院1个月总治愈率为87.8%.结论综合疗法治疗病毒性脑膜炎、脑炎协同治疗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观察.  相似文献   

16.
3例风疹病毒性脑炎、 脑膜炎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临床资料 男性,2例,女性,1例.最小年龄5岁,最大年龄17岁.发病时间为2例脑炎病人3月~5月发病,1例脑膜脑炎病人7月发病.症状:发热3例,头痛伴呕吐2例,意识模糊3例,抽搐3例.体征:皮肤斑丘疹3例,巴氏征( )3例,脑膜刺激征( )1例,血清抗风疹特异抗体IgM( )3例,脑脊液符合脑炎改变3例.痊愈3例.  相似文献   

17.
李培远 《医学文选》2005,24(5):734-735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膜炎、脑炎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和缩短病程。方法应用病毒唑、清开灵、20%甘露醇、地塞米松、胞二磷胆碱、能量合剂等药物进行综合治疗45例,观察体温、神志以及抽搐等临床表现的变化。结果治愈和好转43例,治愈好转率95.6%,出院1个月总治愈率为87.8%。结论综合疗法治疗病毒性脑膜炎、脑炎协同治疗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观察。  相似文献   

18.
19.
[ 研究背景]1996 年7 ~9 月间延边地区曾流行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此间收治313 例此病患儿.[ 病例报告]313 例均为急性发病,男略多于女;平均年龄9 岁,高峰在6 ~10 岁;均有发热、头痛,以低度、中度热为主,多数伴恶心、呕吐;意识障碍以嗜睡为主;多数有脑膜刺激征.多数脑脊液改变,末梢血淋巴细胞升高.脑脊液、粪便中分离出肠道病毒.平均病程14d,愈后较好.[ 讨论] 本次流行的病毒性脑炎系肠道病毒感染所致,发病急,多见于学龄儿童,临床表现相对轻,病程短,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0.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IVIg)治疗病毒性脑炎 (VE)的疗效。方法 对 45例病毒性脑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2 3例 ,应用IVIg 0 .4g/kg 常规治疗 ;对照组 2 2例 ,单用常规治疗 ,以观察其疗效。 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 86 .9% ,对照组治愈率为 59.1 %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大剂量IVIg配合常规治疗是病毒性脑炎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