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献血前后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及对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方法检测献血者献血前后血流变值;对40岁以上定期适量献血者进健康追踪调查,计算脑血管发病率,并与未献血者进行比较。参数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献血后的血流变各项指标中,除血浆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两项,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其余13项均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献血对献血者的血流变有直接的影响,血液粘度降低。坚持定期适量献血能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生率。结果提示,健康适龄公民定期适量献血,对预防脑血管病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血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方法 随机选取高血压4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32例,正常体检者60例。用FASCO-3010B型血流变测定仪测定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高血压、缺血性脑血管病两组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电泳时间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血液粘度升高为高血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互助献血者与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为无偿献血招募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 665人次互助献血者和32 108人次自愿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x2检验.结果 互助组总不合格率高于自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ALT不合格率互助组高于自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HBV不合格率互助组略低于自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V、HIV、TP不合格率互助组低于自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05,P<0.05,P<0.005).结论 互助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要高于自愿无偿献血者,要加强献血前筛查和管理,使之向健康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方法 对206例高血压患者组和120名健康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高血压组和健康对照组的血流变学检测结果比较,除空腹血糖无明显变化外,高血压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胆固醇、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均显著增高( P〈0.01).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沉降率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和刚性指数有明显升高( P〈0.05),而红细胞变形指数和电泳指数有明显降低( P〈0.05).结论 该结果证实了高血压病理过程中存在着血液流变性异常及微循环障碍,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应注意改善血液粘稠度,从而有利于全面降低其合并症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桂林市无偿献血者的健康状况、血液不合格原因,探讨血液安全现状,为加强献血者招募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4~2013年无偿献血者年龄、性别、献血次数及4项传染病指标的检测结果(包括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梅毒螺旋体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等资料。分析各项指标的阳性率与年龄、性别、献血次数的关系。结果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检测男性不合格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项血液检测结果首次献血不合格数与2次以上献血不合格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4~2013年10年间桂林市无偿献血者4项传染病指标检测不合格率年均为1.63%。结论多次自愿无偿献血者应作为无偿献血的主要招募对象,同时要采用先进的检测手段提高检出率,确保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6.
心血管疾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测定46例冠心病患者、4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HCY水平;平行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对HCY与血流变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清HCY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和红细胞变形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病患者血清HCY浓度与血流变异常指标呈正相关。结论HCY水平与血液流变学异常可能与心血管疾病发病有关;HCY浓度与血液流变学检测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庄河地区正常人群的血液流变学正常值,对我地区900名20~75岁的正常人,分五个年龄组,分别检测全血粘度(高、中、低切)、血浆粘度、血沉、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七项指标。结果表明,各年龄组之间,全血粘度(高、中、低切)、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差异无显著性(P〉0.05);男女之间,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差异无显著性(P〉0.05),全血粘度商切、红细胞压积差异有显著性(P〈0.05),全血粘度中切、低切、血沉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反映出庄河地区不同性别、年龄段的正常人血液流变学特点及七项检测指标的正常参考值界限。  相似文献   

8.
心脑血管病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及血流变指标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浆ox-LDL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其相关关系。方法:用ELISA法测20例冠心病、30例脑梗死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ox-LDL;平行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对OX-LDL与血流变指标进行两者的相关分析。结果: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浆ox-LDL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变形指数均有较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浆ox-LDL浓度与血流变异常指标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血浆ox-LDL与血液流变学可能与心脑血管病发病有关;血浆ox-LDL与血液流变学检测有助于心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了解佛山市禅城区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情况,为建立1支固定自愿无偿献血者队伍提供科学决策和参考。方法对2011~2015年参与该血站无偿献血的血液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1~2015年血液检测结果不合格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献血前未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筛查的血液检测不合格率为8.65%,献血前进行ALT筛查的血液检测不合格率为2.23%,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献血者与非固定献血者之间,除ALT检测项目外,其他检测项目的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做好献血前的ALT筛查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固定献血者队伍,提高血液检测的合格率,确保血液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某市重复无偿献血者献血特点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重复无偿献血者献血特点,为制定献血者的组织、教育、动员、招募和保留工作策略,以及建立固定献血者队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0~2006年梧州市献血4次以上自愿无偿献血者为对象,分析该人群的献血特点。结果2000~2004年献血4次的人数逐年增多,2005年开始呈逐年递减趋势,献血5次及以上献血人数则逐年增加(χ^2=62.44,P〈0.005);随着献血次数的增加,200ml献血人数逐年递减,300、400ml和成分献血人数逐年增加(χ^2=3790.23,P〈0.005),大部分重复无偿献血者在前3次献血中以献血200ml为主;献血次数越多,平均每次献血间隔时间越短(F=42.85,P〈0.01);单次献血量增加的平均间隔时间,根据单次献血量和所献血液品种情况有明显不同(F=63.49,P〈0.01);固定献血者人数占重复无偿献血者的比例与献血次数成正比(χ^2=193.83,P〈0.005),在献血6次及以上人群中,固定献血者比例高于非固定献血者。结论根据重复无偿献血者献血规律,做好市场细分工作,有助于建立固定献血者队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8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诊断标准确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稳定心肌细胞膜、扩冠及营养心肌等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30 ml加入5%葡萄糖溶液1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14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沉降率的变化,并与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相对照.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第14天,治疗组红细胞沉降率、全血高、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全血低、高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值,红细胞聚集指数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能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各项血液流变学特性,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分析不同类型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情况,探讨影响献血反应发生的主要因素.方法 选择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于东营市中心血站献血的45 628例无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献血者一般资料,比较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学历无偿献血人群之间献血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本组45 628例无偿献血者中,共954例发生献血反应,总献血反应发生率为2.09%.男性与女性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5%(525/25 548)和2.15%(431/20 080),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54,P>0.05);不同年龄段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8.99,P<0.01),其中18~25岁年龄段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发生率最高,达3.58%(545/15 209);不同职业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46.20,P<0.01),其中学生献血反应发生率最高,达5.87%(520/8 854),军人献血反应发生率最低,为0.24%(10/4 120);不同学历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43,P<0.01),其中低学历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率最高,达3.75%(92/2 454).结论 18~25岁年龄段、学生、低学历无偿献血人群发生献血反应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在采血时应引起注意,给予减慢采血速度、心理疏导、口服葡萄糖酸钙、创造良好的采血环境等干预措施,以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210例恶性肿瘤患者与300例健康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肿瘤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检测结果均较健康者明显增高(P<0.05),血细胞比容则较健康者明显降低(P<0.05)。结论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对肿瘤患者的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磷脂抗体(APL)阳性的先兆流产孕妇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选择APL阳性的先兆流产孕妇102例,其中54例既往无不良孕产史者为A组,48例有不良孕产史的抗磷脂综合征(APS)患者为B组。另选择50例APL阴性的正常孕妇为对照组(C组)。用血液粘度仪及动态血沉/压积测试仪测定三组孕妇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B组的全血粘度(Nb)包括高切及低切浓度、血浆粘度(Np)、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聚集指数(VAI)和红细胞刚性指数(IR)均高于A、C两组,而红细胞变形指数(DI)低于A、C两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全血高切及低切粘度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血液流变学指标A、C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L阳性先兆流产孕妇的血液粘度增高,其中APS孕妇的红细胞聚集性增加和变形能力减弱,可能与自然流产、死胎等不良妊娠结局相关。在APL阳性的先兆流产孕妇中常规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有助于预测妊娠并发症并予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浙江省江山市固定职业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项情况,为采供血点从固定职业人群中选择低危献血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0-2012年浙江省江山市7775名固定职业献血者,运用酶免疫分析系统检测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病毒性肝炎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谷丙转氨酶(ALT),并进行分组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江山市近3年固定职业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为6.41%,2011年和2012年的不合格率比2010年显著降低(χ2=202.9,P0.01),其中固定职业献血者的ALT不合格率3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5,P0.01);男女献血者总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P0.01),其中男女组ALT和抗-HCV不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0.4和11.9,P0.01),其他项目男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T的不合格率占总不合格数的59.7%(298/499),各组年龄的ALT、抗-TP、HBsA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9.4、233.3和38.9,P0.01),各组年龄的抗-HCV、抗-HI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业人群的ALT、抗-TP、HBsAg不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7.1、13.2和24.1,P0.01),抗-H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P0.05)。结论江山市固定职业献血者的血液不合格率高于总献血人群,献血前应针对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加强献血前征询和血液筛查,从低危的固定职业人群中采集血液,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流变学指标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变化,探讨其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107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SDM)组和糖尿病肾病(DN)组,48名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HCY及血流变学指标。结果正常对照组HCY、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压积显著低于SDM组和DN组(P〈0.05)DN组HCY、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压积显著高于SDM组(P〈0.05)。HCY、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压积与UAER呈正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HCY、血液流变性异常,并随着UAER的增高而增高。检测糖尿病患者HCY、血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有助于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1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U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80例。两组均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阿司匹林、倍他乐克及钙拮抗剂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UAP患者疗效、UAP发生频率及持续时间、血细胞比容、全血黏度及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P0.05)。相对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UAP发生频率及持续时间减少,血细胞比容、全血黏度及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下降(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UAP发生频率及持续时间显著减少,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下降(P均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UAP疗效显著,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UAP发生频率及持续时间,并显著降低血细胞比容、全血黏度及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胰岛素注射治疗,治疗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相关指标与血脂水平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BMI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治疗组FBG、2 hPBG及BMI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对照组仅TC水平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治疗后上述各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手术能有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减轻患者体质量,其疗效优于胰岛素注射,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拉西地平联合贝那普利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血脂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拉西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拉西地平治疗,共治疗4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偶测及24 h平均血压、心率、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Fi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偶测及24 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偶测及24 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ib均低于治疗前,而观察组治疗后的HDL-C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西地平联合贝那普利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有明显降压作用,对血糖、纤维蛋白原、大部分血脂指标无明显影响,但对HDL-C有轻微升高作用,可能与该药的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血流变与黏附因子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糖尿病足患者104例,根据Wagner分级分为1级、2级、3级,每组分别有36、36、32例。入选后分别行血流变及细胞黏附因子1(ICAM-1)、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VCAM-1)检测。结果2级患者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较1级患者有显著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级患者低切黏度、血小板聚集指数、血浆比黏度较1级、2级患者有显著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切黏度较1级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级患者 ICAM-1、VCAM-1较1级患者有显著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级患者ICAM-1、VCAM-1较1级、2级患者有显著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AM-1与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显著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CAM-1与低切黏度、血小板聚集指数、血浆比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足患者存在显著的血流变与黏附因子异常,两者密切相关,共同参与糖尿病足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