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背景ChiariⅠ型畸形为颅颈交界区软组织畸形,可合并其他复杂骨性畸形如寰枢椎脱位、颅底凹陷、扁平颅底及寰枕融合等.对这些复杂畸形,目前尚无成熟的治疗方法.本文探讨颅后窝小骨窗减压并Ⅰ期经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合并颅底凹陷、寰枢椎脱位和脊髓空洞症的ChiariⅠ型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4 年7 月-2011 年9 月治疗的寰枢椎脱位和颅底凹陷患者临床资料,分别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17 分评分系统和MRI 影像学数据评价颈脊髓功能和脊髓空洞改善程度.结果 根据纳入标准,共筛选14 例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男性4 例,女性10 例;平均年龄为(31.86 ±11.36)岁.术前JOA 评分平均为13.07 ± 1.59,术后增加至15.57 ± 1.02,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9.946,P = 0.000);术前脊髓空洞大小平均为(7.05 ± 1.98)mm,术后缩小至(2.21 ± 1.91)mm,手术前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 = 7.271,P = 0.000).手术后无一例发生并发症或死亡.结论 经后路复位内固定联合颅后窝小骨窗减压术治疗合并脊髓空洞症、寰枢椎脱位及颅底凹陷的ChiariⅠ型畸形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缩小脊髓空洞.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口腔入路松解、复位内固定术在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并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3 例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实施显微镜辅助下经口腔入路松解、复位内固定术,术中以经口腔复位内固定钛板作为前方固定,自体颗粒骨植骨.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17 分评分系统进行手术前后颈脊髓神经功能评价,MRI 及X 线判断术后寰枢间距及延髓颈髓角改善程度.结果 3 例患者手术平均时间为130 min(110、130 和150 min);平均出血量为150 ml(100、200 和150 ml).术后CT 检查显示,3 例患者内固定钛板及12 枚椎弓根钛钉固定理想、无松动迹象,颅底凹陷及寰枢关节脱位得到不同程度纠正;颈脊髓神经功能明显改善,JOA评分改善率分别为75.00%、40.00%和56.25%,平均改善率为57.08%,平均JOA 评分改善率评级为良好.其中1 例患者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经对症治疗痊愈.结论 显微镜辅助下经口腔入路松解、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寰椎侧块螺钉、枢椎椎弓峡部螺钉棒内固定术治疗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76 例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关节脱位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经过,其中合并寰椎枕骨化畸形的寰枢椎脱位50 例,未合并寰椎枕骨化畸形的寰枢椎失稳和脱位26 例(齿状突不连性或发育不良性寰枢椎脱位14 例、未合并脱位的颅底凹陷经前路切除齿状突减压所致医源性寰枢椎不稳12 例).全部病例均采用寰椎侧块螺钉和枢椎椎弓峡部螺钉棒或下关节突螺钉棒系统进行复位固定,髂后上嵴松质骨颗粒植骨.结果 74 例获得满意临床治疗效果,出院时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17 分法)由术前的9.43 ± 3.16 提高至13.80 ± 2.07(t = 4.063,P = 0.037),Odom 评级优19 例、良49 例、可7 例、差1 例.未合并寰枕融合者经后路固定手术均获得解剖学复位;50 例伴寰枕融合患者中15 例完全复位、35 例部分复位;其中26 例经口腔入路施行减压.共50 例获3 个月以上随访,JOA 评分由术前的8.90 ± 1.22 提高至14.72 ± 1.57(t = 4.914,P = 0.015),Odom 评级优18 例、良30 例、可2 例、差0 例.随访期间未出现断钉、断板现象,内固定稳固、植骨完全融合.1 例术后清醒拔管12 h 突发呼吸、心跳停止,复苏成功后深度昏迷,家属放弃治疗出院;1 例术后第6 天发生全身凝血机制障碍,随后出现四肢完全瘫痪,目前仍然在康复治疗中,肌力恢复至3 级;2 例术后发生呼吸衰竭;2 例出现切口延迟愈合.无一例发生感染和后组脑神经损伤并发症.结论 应用Goel 内固定技术行寰枢椎关节复位、固定及植骨融合治疗畸形寰枢椎脱位安全可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特点、外科手术治疗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治疗且经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的89例原发性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8例,女性61例;年龄10~69岁,平均45.42岁。经后正中入路Ⅰ期施行复位器辅助寰枢关节复位,以两块AO钢板连接枕骨与第2,3颈椎侧块螺钉内固定,取自体髂骨行枕颈植骨融合,并随访观察手术效果。结果共随访6~48个月,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日本骨科协会评分由术前的8.80±1.36增至术后的15.35±1.47,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25,P=0.001);手术改善率达82.93%。手术前后影像学测量平均值比较,寰齿间距(9.22mm∶3.72mm)和齿状突顶点至Chamberlain线垂直距离(10.41mm∶3.23mm)减小,而延髓颈髓角(130°∶150°)和脊髓可用空间(11.13mm∶15.54mm)增加,4项指标均不同程度改善。结论术中Ⅰ期复位辅助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原发性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操作步骤简单,安全性高,疗效确切,但远期手术疗效尚有待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特点、外科手术治疗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治疗且经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的89例原发性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8例,女性61例;年龄10~69岁,平均45.42岁。经后正中人路I期施行复位器辅助寰枢关节复位,以两块AO钢板连接枕骨与第2,3颈椎侧块螺钉内固定,取自体髂骨行枕颈植骨融合,并随访观察手术效果。结果共随访6~48个月,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日本骨科协会评分由术前的8.80±1.36增至术后的15.35±1.47,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25,P=0.001);手术改善率达82.93%。手术前后影像学测量平均值比较,寰齿间距(9.22mm:3.72mm)和齿状突顶点至Chamberlain线垂直距离(10.41mm:3.23mm)减小,而延髓颈髓角(130°:1500)和脊髓可用空间(11.13mm:15.54mm)增加,4项指标均不同程度改善。结论术中I期复位辅助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原发性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操作步骤简单,安全性高,疗效确切,但远期手术疗效尚有待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合并寰枢椎脱位的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经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18 例合并寰枢椎脱位的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先天性寰枢椎脱位15 例、经口腔入路齿状突磨除术后症状加重致枕颈失稳1 例、外伤所致2 例)的临床资料.施行经后路减压复位钉棒内固定术,术中行体感诱发电位及肌电图监测,根据日本骨科协会(JOA)17 分评分系统和影像学改善程度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18 例中16 例钉棒内固定系统和寰枢椎复位良好,1 例复位不良;骨性融合良好16 例,欠佳1 例.术后临床表现均不同程度好转,1 例突发呼吸骤停死亡.术后平均随访6.62 个月(3 ~ 28 个月),JOA 平均评分为11.62 ± 3.23,与手术前评分(7.51 ± 3.82)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 5.476,P = 0.004).结论 经后路减压、复位、钉棒内固定术治疗合并寰枢椎脱位的颅颈交界区畸形临床疗效良好,能够减少患者痛苦、避免再次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关节撑开融合技术治疗伴有脊髓空洞症的颅底凹陷(BI)合并寰枢椎脱位(AA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1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应用后路寰枢关节撑开融合技术治疗伴有脊髓空洞症的BI合并AAD的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X线片评估患者植入融合器的位置;通过颈椎CT矢状位图像测量齿状突超过钱氏线的距离(CLV)和寰齿间距(ADI)评估BI和AAD的复位程度;通过颈椎MRI矢状位图像测量延髓颈髓角(CMA)和脊髓空洞占位率评估延颈髓腹侧受压和脊髓空洞的程度;通过日本骨科协会(JOA)颈椎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程度。结果 43例患者的手术均成功, 无植入物失败、融合器沉降或感染等情况发生。43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M(Q1, Q3)]为6(3, 9)个月, 术前、术后CLV分别为(12.8±3.8) mm、(5.8±4.0) mm(t=-0.51, P<0.001);ADI[M(Q1, Q3)]分别为5.0(4.2, 5.8)mm、1.3(0, 2.7) mm(Z=-5.70, P<0.001);CMA分别为(129.3±9.9)°...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C1-2螺钉棒内固定系统行后路复位、固定和融合治疗寰枢椎脱位的手术疗效。方法 2013年4月至2013年10月,对30例我科收治的合并寰枢椎脱位的颅底凹陷症患者采用寰椎侧块螺钉和枢椎椎弓根峡部螺钉(或下关节突螺钉、颈3椎弓根螺钉)棒内固定系统进行复位、固定并取髂后上嵴松质骨植骨融合。通过术后3D-CT评判复位程度,JOA评分评判临床疗效,并探讨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结果 30例患者中26例达到完全复位,4例为部分复位。其中25例完成了3个月以上随访,CT显示植骨愈合良好,未出现植骨的吸收及内固定的松动。结论 C1-2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对治疗合并寰枢椎脱位的颅颈交界区畸形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单纯经后路手术治疗先天性颅底陷入症合并寰枢椎脱位的效果.方法 2008年4月至2012年2月,对25例先天性颅底陷入症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采用单纯经后路手术,术中行C2椎弓根和C1侧块或枕骨螺钉内固定及螺钉间撑开技术,对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未行经口齿状突切除.随访6~40个月,无患者出现症状恶化,22例患者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所有患者均复位满意,减压充分,24例患者形成良好骨性融合.结论 单纯后路复位及固定结合术中螺钉间撑开技术,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先天性颅底陷入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直接后路加压器械撑开复位枕颈融合术治疗颅底凹陷症伴寰枢椎脱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枕颈融合术治疗的19例颅底凹陷症伴寰枢椎脱位的临床资料。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和Ranawat分级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测量齿状突至钱氏线(CL)、颅底斜坡切线(WL)、枕孔线(ML)评估垂直脱位情况,测量寰齿间距(ADI)距离评估水平脱位情况,测量颈髓角(CMA)评估脊髓受压情况。19例平均随访(17.47±6.65)个月。结果 末次随访时,症状明显改善17例,有改善但不明显2例。至末次随访JOA评分[(15.63±1.12)分]明显高于术前[(11.00±2.40)分;P<0.05]。神经功能改善率平均76%,其中优14例(73.68%),良5例(26.32%)。术前Ranawat分级为Ⅱ级7例、ⅢA级11例、ⅢB级1例;末次随访时Ⅰ级14例,Ⅱ级5例。19例末次随访时均获得50%以上的复位,其中18例CL完全复位,16例WL完全复位,15例ML完全复位,17例ADI完全复位,17例CMA恢复正常。结论 直接后路加压器械撑开复位枕颈融合术治疗颅底凹陷症伴寰枢椎脱位,不仅能够显著改善脊髓受压情况,而且能够达到良好复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后颅窝内减压(后颅窝减压+后颅窝颅骨成形术)治疗Chiari 畸形Ⅰ型并脊髓空洞疾病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后颅窝内减压术治疗40 例符合标准的Chiari 畸形Ⅰ型并脊髓空洞.观察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情况,分析相关并发症.采用远期生活质量评估(KPS)和美国Lawton 和Brody1996 年制定的日常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后颅窝减压并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复杂Chiari畸形的效果。方法 2010年2月至2014年11月收治复杂Chiari 畸形17例,均采用后颅窝减压并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术中均行颅骨牵引+后路窝小骨窗减压植骨融合并内固定。结果 复位成功5例,未打开硬脊膜;复位不成功12例,行枕大池重建。术后出现颅内感染1例、切口感染伴脑脊液漏1例。术后5 d因呼吸衰竭死亡1例,其余16例术后随访3个月~3.5年,采用Tator等方法评价术后效果,16例均有效,有效率为94.1%(16/17)。结论 对复杂Chiari畸形,术前需明确诊断畸形的种类和性质,术中麻醉下牵引辅助治疗很有必要,后颅窝小骨窗减压并植骨融合并内固定是治疗复杂Chiari畸形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hiari畸形颅后窝减压及重建显微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Chiari畸形行显微手术的病例资料。均行颅后窝减压,皮质下切除下疝小脑扁桃体,人工硬膜无张力缝合,扩大骨瓣回置。结果术后症状消失或改善68例(97.1%),无变化2例。59例随访1个月~3.5年,平均1年,53例症状消失或改善,4例病情稳定,2例神经功能恶化,有效率96.6%。54例合并脊髓空洞,空洞明显缩小或消失52例(96-3%),无变化1例,空洞扩大l例。结论颅后窝减压及重建显微手术重点是解除枕大孔区压迫、重建脑脊液流体力学,是治疗Chi撕畸形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颅窝减压术合并枕大池重建术治疗Chiari畸形Ⅰ型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Chiari畸形Ⅰ型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后1周内症状消失或改善的19例;随访术后6个月~2年,症状消失或改善的14例;其中脊髓空洞症减小或消失10例。结论后颅窝减压合并枕大池重建术是临床治疗Chiari畸形Ⅰ型合并脊髓空洞症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