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PCI)介入治疗术相关护理的重要性.方法 对73例AMI患者行急诊PCI介入治疗术进行加强护理.结果 73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开通病变血管并预后良好.结论护士做好AMI患者急诊PCI介入治疗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协助医生以最短时间使闭塞相关冠状动脉获得再通,挽救濒死的心肌.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对3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迅速进行术前准备及救治,术中密切配合,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迅速地进行有效的处理,加强术后护理,积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结果36例AMI患者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均取得满意的效果,救治成功率为100%.结论对AMI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可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急诊PCI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预见性思维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的运用.传统的护理模式往往在发现异常后进行治疗,不能有效保证预后质量.预见性思维是指护士通过经验、智慧以及敬业精神对急诊PCI患者从术前准备、术中手术过程、术后并发症进行预见性的干预从而使急性 心梗的患者得到最快捷最有效、抢救成功率最高的救治,通过预见性思维而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时于PCI患者有重要意义[1].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作用。方法对100例AMI急诊PCI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观察、预防术后并发症。结果经急诊介入治疗及综合护理干预,患者均脱离生命危险,安全度过危险期,康复出院。结论急诊PCI术的效果不仅与医生的技术和经验有关,还与护理人员的综合护理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高水平的治疗和完善的护理能挽救患者生命,并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护理管理策略。方法对2016年01至09月入住我院并对急性心肌梗死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PCI术治疗的33例AMI病人,进行全程参与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及健康宣教的护理管理。结果 PCI的成功与否以及效果如何,不仅与医生技术经验有关,还与护理人员全程及时高效的护理息息相关。结论对护理过程进行环节管理,形成链式流程,培训护理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及训练有素的抢救技能,进行完善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中监护,采取妥善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AMI病人行急诊PCI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焦品莲  韩霞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23):148-149
目的 观察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并发症,探讨其发生的原因和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对35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CPI的患者通过术后临床护理干预,总结常见并发症种类、临床表现和护理体会.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虽发生了不同并发症,但均得以早发现、早处理,最终安全度过危险期.结论 整体护理是保证患者行急诊CPI术后生命安全和促进康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研究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近期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该院于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49例AMI患者,待患者入院后,均接受PCI术治疗,观察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49例AMI患者,支架植入均获得成功,成功率为100%,术后,2例(4.1%)患者表现出无血流、慢血流现象.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治疗,近期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胡学捷  刘茂辉 《农垦医学》2011,33(6):551-55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对8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提供及时的入院后急诊护理、紧密的医护配合、严密的病情观察以及对常见并发症的有效预防和处理。结果:80例患者急诊介入护理成功率100%。结论:及时的入院后急诊护理、紧密的医护配合、严密的病情观察、个性化的心理护理以及对常见并发症的有效预防和处理。是保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护理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的护理策略。方法对5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观察和护理,总结合适的护理策略及护理体会。结果 57例患者经上述针对性护理后康复出院。结论良好的针对性的护理可以预防及减少心肌梗死PCI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得以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10.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恢复冠状动脉血流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1].随着心脏病介入技术的不断成熟,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优点显现得更加突出,已成为国内外广为重视的技术[2].本研究旨在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桡动脉和股动脉穿刺行急诊PCI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我院行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56例分为2组,实施常规护理的28例患者归入对照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CNP)的28例患者归入研究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在接诊至进入手术室时间、 平均住院时间上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NP在AMI患者PCI围术期的应用可以缩短急诊等待时间,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救治机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中并发心室颤动的救治配合和急救护理要点.方法 209例急诊PCI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生心室颤动15例,立即给予有效的电击除颤、心外按压、心电监护,保持呼吸道通畅,高流量氧气吸入,维持正常血压及水电解质平衡等一系列抢救措施.结果 15例患者中除1 例患者死亡外其余14例经及时积极抢救均获成功并顺利完成冠脉介入治疗.结论 在AMI患者实施急诊PCI的过程中,护士密切观察心电监护,及时观察冠脉压力的变化,有预见性地准备好各种抢救器械及药品,一旦发生心室颤动,采取及时、积极及准确的抢救措施,可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术,迅速进行术前准备及救治,术中密切配合,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术后护理,积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结果:126例AMI患者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效果显着,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结论:对AMI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可利于手术的顺利实施及防止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PCI救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护理措施和技术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心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如能得到早期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大幅度降低死亡率并提高愈后生活质量。临床研究证实,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重建冠脉灌注的有效方法,适用于90%以上的AMI患者,AMI行急诊PCI治疗成功率高,可达95%以上。现就急诊PCI术的护理措施和技术支持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使急性坏死受损心肌血运重建,并给予积极的术前、术中、术后全程护理与出院宣教指导.结果29例患者经急诊PCI术后血管再通与心肌再灌注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均康复出院.结论急诊PCI对血管的重建与心肌的供血作用显著,有效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与并发症.正确、有效的护理有利于病情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护理体会。方法采用急诊PCI技术治疗AMI 59例,对术中术后可能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密切观察,并给予针对性护理,重点对术后并发症进行护理管理。结果59例AMI患者均顺利完成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术,其中同时行支架置入45例,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14例。术后早期行心电监护及密切的观察,5例并发频发室性期前收缩,表现为二联律,及时处理后转为窦性心律;并发穿刺部位瘀斑、牙龈出血10例,其中伴消化道出血2例,经保守处理顺利康复,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积极的针对性术后护理管理有助于及时发现和降低急诊PCI的并发症和提高AMI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低血压、心律失常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82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PCI术前评估患者;根据心肌酶、心电图变化,初步判断冠脉病变的程度及危险因素,预测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提前采取有所侧重的护理干预措施;术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重点预防低血压、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结果 82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时术中出现低血压19例,快速型心律失常7例,缓慢型心律失常13例,急性心包填塞1例,经处理后,均成功完成PCI.结论 积极、充分的术前准备是保证急诊PCI成功的前提;术中密切观察心电信号、动脉压力曲线变化,及时协助处理并发症是关键;快速反应、预见性地使用急救辅助装置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李琴 《吉林医学》2012,(31):6858-6860
目的:通过分析急诊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Intracoronary stent)置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急诊介入治疗方法,探讨急诊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对急性心机梗死行介入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选取ST段抬高的35例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间在12 h以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的急诊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入选的急性心肌梗死35例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成功率100%。术前梗死相关血管狭窄(93.1±5.8)%,术后残余狭窄(10.3±7.6)%。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2例发生穿刺部位血肿,3例拔管时出现迷走反射性低血压,其余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成功率高,残余狭窄小,可获得较高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和较低的心肌梗死复发率和死亡率,同时可减少梗死面积,保护心功能。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的过程中,严密的观察,精心的、全方位的护理可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再灌注抢救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重要方法。我科行PCI成功抢救2例高龄AMI病人,现将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护理。方法选择60例行急诊PCI术后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实行常规护理同时加强心理干预、认知干预、行为干预等。结果干预组患者焦虑程度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的护理干预可缓解焦虑情绪,提高手术依从性,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