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BBA)的手术技巧.方法 对7例开颅手术夹闭的BBA进行分析,采取额极软脑膜下分离,预先或术中临时阻断载瘤动脉,直接游离瘤颈两侧或载瘤动脉相连续部,分离出能够通过动脉瘤夹闭小空间即可,不必完全显露瘤体;强调选用小弯形动脉瘤夹一次夹闭,如果瘤颈撕裂在载瘤动脉临时孤立无充盈状态下,将瘤颈根部包括载瘤动脉壁连续部部分动脉壁一并夹闭.结果 本组6例术后完全康复;1例术后2周出现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肢体偏瘫,痴呆.结论 采用特殊的手术技巧,能够减少BBA的手术风险,提高治愈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urgical techniques for rare blood blister - like aneurysm (BBA) in the superior segment of clinoid process of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Method The clinical data of seven cases of BBAs were studied. The separation of pia mater of the frontal pole was performed. The parent artery was blocked temporarily during the surgery. Sculpture type was adopted to directly dissociate the continuation part between the aneurysm neck and parent artery to get a small space enough for incarceration of aneurysm without exposure of the entire aneurysm. One incarceration of the lesser curvature - like aneurysm clip was specially performed to temporarily isolate the parent artery in the case of avulsion of aneurysm neck,to incarcerate the aneurysm root including the continuous part of parent artery wall in a nonfilling state. Results There were 6 cases of complete recovery after operation, 1 case of large area infarction of hemicerebrum after 2 weeks of operation resulting in hemiplegia and dementia Conclusions Special surgical techniques could reduce the surgical risk for BBA and improve curative rate.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BBA)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采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的颈内动脉BBA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均成功接受Willis覆膜支架治疗。10例置入Willis 支架后即刻造影显示动脉瘤不显影,载瘤动脉通畅;2例置入Willis 支架后即刻造影有内漏,再次行球囊扩张处理后复查造影动脉瘤不显影。9例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分;2例住院期间并发交通行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出院时mRS评分2分;1例因肺部感染死亡。术后3~6个月DSA 随访10例,动脉瘤均无复发;1例电话随访病情稳定。结论 Willis覆膜支架治疗BBA技术可行,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blood blister-like aneurysm,BBA)的临床特点、手术技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6年1月至2016年1月十年间我科手术治疗的45例BB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手术直接夹闭38例,夹闭加包裹3例,孤立4例。手术中发生破裂12例(27%),术后10例发生脑梗死(22%),手术死亡7例(16%)。术后对38例存活患者进行长期随访,随访6~126个月(平均46月个),改良Rankin(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评分:0~2分34例(76%),3~5分4例。影像学随访1例复发,给予介入栓塞治疗。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再出血。结论颈内动脉BBA处理困难,手术具有很高的风险及并发症。术前充分的认识以及术中多种手术策略的运用,可以降低手术的风险,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BB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9年1月采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的15例颈内动脉BBA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共用16枚支架,均成功置入载瘤动脉。术后即刻造影动脉瘤均不显影,1例术中破裂出血,1例围手术期出血,1例围手术期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12例进行造影随访,13例临床随访;随访时间3~30个月,平均12.1个月;10例动脉瘤完全不显影,载瘤动脉通畅;1例术后3个月原动脉瘤部位局部膨出,1例术后26个月CTA示左侧颈内动脉闭塞,没有神经功能的受损;mRS评分0分11例,1分1例,5分1例。结论 Willis覆膜支架治疗颈内动脉BBA是安全有效的,尚需更长时间的随访和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的临床特征、手术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5例颈内动脉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采取直接夹闭,1例夹闭加周围包裹小片颞肌进行加固,1例多发动脉瘤采取环绕包裹夹闭。结果 2个破裂动脉瘤和1个未破裂动脉瘤术前有生长现象;2个破裂动脉瘤和5个未破裂动脉瘤有子囊形成;9例颈内动脉床突上段有不同程度硬化。1例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4分,1年随访mRS评分3分;1例多发未破裂动脉瘤出院mRS评分5分,1年随访无改善;其余13例术后1年mRS评分0分,复查血管造影均未见动脉瘤复发。4例术后发生载瘤动脉狭窄,但均未出现神经功能缺失。结论 破裂和未破裂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可能经历不同的演变,前者先破裂后生长,后者产生子囊进而破裂。显微夹闭术是一种治疗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简便易行的手段,多数病例可以取得良好效果;但是对载瘤动脉严重硬化的动脉瘤,直接夹闭比较困难和危险,应该选择合适的替代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BBA)CT三维血管重建(CTA)的诊断价值及形态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43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先后行CTA及DSA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所有患者经平扫CT诊断为自发性SAH,其中6例经DSA确诊为颈内动脉BBA.该6例患者中4例在DSA检查之前即经CTA确诊,未经CTA确诊的2例患者中1例后虽经DSA检查明确,但回顾分析CTA仍未发现明确病变.全部6例患者均经血管内支架治疗,术后均单纯经DSA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3个月(6~18个月).4例患者复发并再手术. 结论 当自发性SAH经CTA检查未发现明确原因时,有必要进行详细的DSA检查,以除外是否存在颈内动脉BBA.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的治疗策略。方法总结分析1例颈内动脉C_6段血泡样动脉瘤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探讨。结果本例患者颈内动脉C_6段血泡样动脉瘤的手术效果良好。文献报道血泡样动脉瘤治疗的总体致残率为17%,而死亡率为15%。结论对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手术治疗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评估和准备,以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10.
正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5 0岁,因"突发头痛、呕吐13 d"于2016年11月4日入院。查体:血压130/90 mmHg,心肺查体未见明显异常。神经系统查体:神志清楚,应答切题,言语流利,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颅神经查体未见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腱反射略亢进,双侧巴宾斯基征(+),颈强(+),双侧克尼格征和布鲁辛斯基征(+)。Hunt-Hess分级:2级,Fisher评分:2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25例颅内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探讨显微手术技巧及动脉瘤破裂的处理。方法:在气管插管全麻及控制性低血压下,依据动脉瘤的部位选择手术入路,在显微镜直视下操作,解剖动脉瘤颈,稳妥夹闭瘤蒂,结果:本组25例中术后恢复工作19例(76%),轻残3例,重残2例,死亡1例,并发脑积水2例,水灶性脑梗塞2例。结论:显微神经外科技术使颅内动脉瘤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采用控制性低血压和暂时阻断载瘤动脉是降低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和术后病人致残及死亡的重要措施。脑积水是最常见并发症,需行V-P分流。  相似文献   

12.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25例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难度大、危险性高.1998年至2002年我们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25例,现就治疗效果、手术技巧及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处理等方面问题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3.
动脉瘤破裂合并低钠血症的分析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动脉瘤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致低钠血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动脉瘤破裂后SAH合并低钠血症的原因及治疗。结果SAH后低钠血症以前交通动脉瘤多见,其常见有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和脑性耗盐综合征两种类型。结论准确认识和及时、正确的处理SAH后出现的低钠血症对改善患者预后,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我科自2000年1月~2005年10月采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35例,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男16例.女19例:年龄35~65岁,平均45.6岁。大脑前动脉瘤1例.前交通动脉瘤15例,后交通动脉瘤17例,大脑中动脉瘤2例。动脉瘤直径4.0~18.0mm。首发症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29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例(大脑中动脉瘤),动眼神经麻痹5例。Hunt-Hess0级6例,Ⅰ级19例,Ⅱ级7例,Ⅲ级3例。手术时间:发病48h14例,3~10d3例,11~16d18例。手术方法:瘤颈夹闭32例.瘤颈夹闭加包裹术2例.大脑中动脉梭形动脉瘤1例行部分切除加夹闭术。术中动脉瘤破裂3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双支架错位重叠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BBAs)的可行性、有效性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采用双支架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9例BBAs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均成功实施双支架错位重叠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术中即刻影像Raymond分级Ⅰ级5例,Ⅱ级1例,Ⅲ级3例。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分4例,3分2例,4分1例,死亡2例;术后90 d mRS评分0分5例,1分1例,3分1例。7例存活病人影像学随访1周~24个月,动脉瘤均完全闭塞,载流动脉无狭窄。结论 双支架错位重叠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BBAs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可降低动脉瘤术后复发率,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6.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和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1.1一般资料 我院2001年8月~2003年3月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夹闭颅内动脉瘤29例,其中男15例,女14例;年龄10~70岁,平均43.7岁。单发动脉瘤27例,多发动脉瘤l例,烟雾病合并动脉瘤l例。动脉瘤部位:大脑前动脉瘤2例3个,前交通动脉瘤6例,颈内动脉一后交通动脉瘤12例,大脑中动脉瘤Ml段  相似文献   

18.
我科2001年1月~2002年9月共收治颅内动脉瘤12例,其中行血管内治疗或开颅夹闭5例,保守治疗7例,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4例,女性8例;年龄38~64岁,平均50.1岁。均以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起病,其中Hunt-Hess分级Ⅱ级5例,Ⅲ级3例,Ⅳ级4例。1.2脑血管造影11例入院后行DSA检查,1例病人因2年前在外院行“前交通动脉瘤GDC栓塞术”,入院后未行DSA检查。造影共发现动脉瘤14个,其中前交通动脉瘤4个,后交通动脉瘤4个,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2个,眼动脉瘤1个,小脑后下动脉瘤2个,大脑中动脉瘤1个。动脉瘤最大直径为4~11mm,平均为7.7…  相似文献   

19.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动脉瘤破裂的后果严重,因此未破裂动脉瘤的研究一直是神经外科的研究热点.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破裂率与既往蛛网膜下腔出血史、性别与年龄、动脉瘤大小、所处位置、多发动脉瘤、家族动脉瘤史等相关,治疗颅内未破裂动脉的手段主要有开颅夹闭术、血管内介入动脉瘤栓塞术、保守治疗以及动脉瘤孤立术或载瘤动脉闭塞术+血管吻合术,医师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年龄、并发症等),动脉瘤情况(大小、形态、位置)以选择合适的方法.现对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计划性、分期血管内栓塞在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Hunt-Hess分级Ⅰ级1例,Ⅱ级3例,Ⅲ级2例.首次治疗均采用单纯多支架植入,随访动脉瘤再通则辅助弹簧圈栓塞.结果 初次术后动脉瘤完全栓塞2例,次全栓塞3例,不全栓塞1例.随访6~18个月,平均6.3个月.DSA显示动脉瘤再通3例,其中予再次辅助弹簧圈栓塞2例;行动脉瘤孤立及颈内动脉闭塞术1例,术后发生出血性脑梗死.术后6个月mRS评分:1分(恢复良好)5例,3分(恢复差)1例.结论 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先行单纯多支架植入,随访动脉瘤再通则辅助弹簧圈栓塞,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