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体外扩增速度及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肿瘤组织经处理后,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可分离得到TIL,用含rIL2的完全培养基培养TIL,并作TI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率。结果:培养40d的黑色素瘤TIL,扩增达9773倍。TIL对黑色素瘤、卵巢囊腺癌、大网膜转移性腺癌和癌性腹水等自体瘤细胞的效靶比例为40∶1时,培养15d的TI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高于20∶1;当效靶比例相同(20∶1)时,培养20d的TI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高于15d,而在40∶1时培养20d与15d的杀伤率无差别。TIL对K562肿瘤细胞株也有较强的杀伤作用。结论:TIL在含rIL2的完全培养基中可大量扩增,TI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与效靶比例及培养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2.
CEA在胸腹水肿瘤细胞经LAK细胞治疗前后的表达形式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15例LAK细胞治疗前后癌性胸腹水内肿瘤细胞的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表达情况。15例腺癌的癌性胸腹水,8例为胸水,7例为腹水,在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LAK细胞的活性诱导和杀伤机制。方法用MTT法检测不同培养时间的LAK细胞、LAK细胞冻融液及培养上清液对肿瘤细胞杀伤作用的相关性以及对肿瘤的杀伤作用。方法加入终浓度为1mg/L的放线菌素D以阻断检测过程中肿瘤增殖对实验结果影响。结果①LAK细胞冻融液和培养上清液的杀伤活性与LAK细胞活性呈正相关(r分别为0.996和0.999,直线相关性t检验P<0.001和0.005);②动态杀伤分析显示,LAK细胞动态杀伤活性与LAK细胞冻融液、培养上清液之间不呈直线性相关(r分别为0.847,0.799,P值均>0.05),而LAK细胞冻融液和培养上清液间则呈显著直线相关(r为0.969,P<0.01)。这表明LA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方式为快速杀伤,而LAK细胞冻融液和培养上清液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方式则为慢杀伤,LAK细胞杀伤活性明显高于LAK细胞冻融液。结论LAK细胞活性诱导与胞浆内细胞毒因子表达有关;LAK细胞可能通过释放细胞毒因子对肿瘤细胞起直接杀伤作用;LAK细胞通过与肿瘤细胞直接接触释放杀伤介质,而导致肿瘤细胞凋亡,是其高效、快速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植物血凝素及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PHA-LAK)的体外广谱抗肿瘤作用。方法 用MTT比色法测定 PHA-LAK对体外培养的K562、MGc80-3、143TK-、HeLa、LoVo等5种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PHA-LAK对5种不 同组织器官来源的肿瘤细胞均有明显杀伤活性,在效靶比为7.5:1.0时,PHA-LAK对143TK-细胞的杀伤率可高达 57.3%,杀伤效应随效靶比增加而升高;但在效靶比为15:1时,杀伤效应不随效靶比增加而增高数。结论 (1)来自健康献血 员的PHA-LAK对肿瘤细胞具非特异性杀伤活性,能较好解决传统过继免疫治疗中免疫效应细胞的数量和活性问题; (2)在一定的条件下,MTT法用于检测免疫效应细胞的杀瘤作用时才具灵敏、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CD3AK细胞对人肺癌细胞株的细胞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CD3AK细胞对人肺癌细胞株的细胞毒作用。方法应用抗CD3单克隆抗体及重组白细胞介素2(rIL-2)刺激培养CD3AK细胞,体外实验研究CD3AK细胞的增殖及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SPC-A1细胞的杀伤能力。结果刺激培养4d,CD3AK细胞增殖及杀伤能力与LAK细胞无差异;培养8d,CD3AK细胞的增殖及杀伤能力明显优于LAK细胞(P<0.01);培养16dCD3AK细胞仍见增殖,且杀伤作用保持在50%以上。结论CD3AK中细胞作为一种新的肿瘤过继性免疫治疗效应细胞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脐血LAK细胞的制备及其生物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岩超  李铮  田培  周文  陈汉奎 《广东医学》2000,21(5):381-382
目的 寻找新的高效杀伤活性的细胞,探讨脐血单个核细胞作为LAK细胞前体细胞的可行性和意义。方法 分离的脐血单个核细胞,分别用IL-2和IL-2+INFα诱导LAK细胞,并于培养后d2,4,7,11,14分别测其细胞扩增数量和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于培养后d11时,脐血单个核细胞的扩增倍数最高,两组分别为培养前的20倍和25倍。其对K562的杀伤活性分别对对照培养前的2.7倍和3.5倍。结  相似文献   

7.
LAK细胞/IL—2治疗癌性胸腹水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LAK细胞/IL-2对癌性胸、腹水的治疗效果。方法:21例癌性胸、腹水患者用LAK细胞/IL-2直接灌注治疗,每周2次,连续2~3周。结果:治疗有效率为76.2%,患者一般症状明显改善,免疫状态增强,治疗副作用为一过性发热。结论:LAK细胞/IL-2直接胸、腹腔灌注是治疗癌性胸、腹水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体外高效扩增自体LAK细胞方法,并测定诱导扩增的LAK细胞是否具有杀瘤细胞作用及表型变化。②方法取28例不同类型的肿瘤病人外周静脉血液,经密度梯度离心获取LAK细胞前体,以白细胞介素2(IL-2)作为诱导剂,应用独特的液相三步扩增方法扩增自体LAK细胞。分别用间接免疫荧光(IFA)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细胞表型和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并与对照组细胞进行比较。③结果以该法诱导扩增4~12d,细胞数量增加120倍,对K562和Raji细胞杀伤活性最高达61.7%和40.1%(效∶靶=50∶1),与对照组细胞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t=4.5~4.7,P<0.01)。自体LAK细胞具有成熟T细胞表型特点(CD3和CD8)。④结论此法可扩增出高数量和高效杀肿瘤细胞活性的自体LAK细胞,并可推广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临床应用的疗效,采用抗肿瘤化疗药物长春新碱诱导人肺腺癌细胞Anip973进入有丝分裂期,研究LAK细胞对有丝分裂期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表明,肿瘤细胞进入有丝分裂期后,形态上发生明显的变化,LAK铎有丝分裂期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增高,电镜下,LAK细胞与与有丝分裂期肿瘤细胞以绒毛相接触,呈犬牙交错状,靶细胞死亡形式是溶解坏死和凋亡。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临床应用的疗效,采用抗肿瘤化疗药物长春新碱诱导人肺腺癌细胞Anip973进入有丝分裂期,研究LAK细胞对有丝分裂期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表明,肿瘤细胞进入有丝分裂期后,形态上发生明显的变化,LAK细胞对有丝分裂期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增高。电镜下,LAK细胞与有丝分裂期肿瘤细胞以绒毛相接触,呈犬牙交错状,靶细胞死亡形式是溶解坏死和凋亡。  相似文献   

11.
TREATMENTOF23PATIENTSWITHADVANCEDGASTRICCANCERBYINTRAVENOUSLYTRANSFEROFAUTOLOGOUSTUMOR-INFILTRATINGLYMPHOCYTESCOMBINEDWITHrIL...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凋亡肿瘤细胞负载的DCs联合细胞因子对T细胞体外激发、扩增及功能的诱导作用。方法:人B淋巴瘤细胞株Raji经顺铂(DDP)诱导凋亡,体外共育法负载DCS,DCs和T细胞体外共培养观察DC5对T细胞的效应,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分析T细胞表型: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10的含量;溶血实验检测细胞毒性T细胞(CTL)产生穿孔素的能力;体外肿瘤杀伤实验分析CTL的特异性肿瘤杀伤作用。结果:凋亡肿瘤细胞负载联合CD40激发的DCs能有效地激发自体T细胞的体外扩增并诱导具有较特异杀伤肿瘤细胞作用的CTL。结论:凋亡肿瘤细胞负载的DCS在CD40信号的作用下对自体T细胞具有较强的激发和扩增效应.所获得的CTL对肿瘤细胞具有较特异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化毒丹对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DTH)的影响。方法:50只Balb/c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TH模型组及化毒丹高剂量组(1.0mg/g)、中剂量组(0.5mg/g)和低剂量组(0.25mg/g)。除空白组小鼠的左侧足垫注射生理盐水0.05ml外,其余各组小鼠左侧足垫注射10%绵羊红细胞的生理盐水悬液0.05ml,同时,对化毒丹高、中、低剂量组小鼠给予0.5ml化毒丹灌胃,连续灌胃5d后,用0.05ml 10%SRBC.NS攻击小鼠右侧足垫(空白组注射0.5ml生理盐水),24h后测量小鼠足垫肿胀程度。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采用噻唑兰(MTT)法检测淋巴细胞的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TH模型组及化毒丹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足垫肿胀程度明显增加(P〈0.05~0.01),与DTH模型组相比较,化毒丹各剂量组小鼠足垫肿胀程度明显增加(P〈0.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TH模型组、化毒丹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TNF水平明显降低(P〈0.05~0.01),与DTH模型组相比较,化毒丹中、低剂量组小鼠血清中TNF水平明显增加(P〈0.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化毒丹中剂量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0.05),化毒丹低剂量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活性明显增加(P〈0.05)。结论:化毒丹对小鼠DTH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乙型肝炎疫苗体外诱导B淋巴细胞产生HBs-Ab过程中,通过脂多糖和IL-2作为有效刺激物质,使用多秆组合方法进行观察比较,了解影响抗体产生的体外诱导因素。方法用乙型肝炎疫苗刺激组(A组)、乙型肝炎疫苗+脂多糖刺激组(B组)、乙型肝炎疫苗+脂多糖+IL-2刺激组(C组)三组进行淋巴细胞培养和诱导,比较HBs-Ab产生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HBs-Ab含量。结果在脂多糖和IL-2的刺激诱导下。能有效促进B淋巴细胞产生HBs-Ab。结论实验证明脂多糖是激活人血B淋巴细胞的有效丝裂原,IL-2可促使活化B细胞增生及产生抗体,脂多糖和IL-2联合作用,可增强乙型肝炎疫苗诱导体液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血清抗神经节苷脂抗体(anti-GS-ab)与细胞免疫之间的关系。方法:受试者分为三组:糖尿病无神经病变组(DM组),DPN组,正常对照组(N组),每组30人。采用美国Nicolet Viking Ⅳ型肌电图仪测定神经传导速度,固相酶免法测定各组anti-GS-IgM-ab、anti-GS-IgG-ab,同时观察T淋巴细胞亚群、白介素(interleukin,IL)IL-1、IL-2、肿瘤坏死因子(tumor jnecrosis factor,TNF-α)、一氧化氮(NO)。结果:DPN组anti-GS-ab水平明显高于N组及DM组,T淋巴细胞亚群CD4^ 、CD8^ 、IL-2值水平明显下降,IL-1β、TNF-α显著增高。逐步回归分析,DPN组对anti-GS-ab有显著作用的因素依次为DPN的临床分级(DPNC),NO,IL-1β。结论:anti-GS-ab的检测可作为一项了解DPN自身免疫状况的免疫学指标,对DPN的早期诊断,病情及疗效判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黄芪对辐射损伤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和IL-2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从免疫学方面探讨中药黄芪对辐射损伤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和IL-2的研究,方法:用100%黄芪水浸出液定期给小鼠灌胃,行X线照射后检测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和IL-2的产生。结果:用药组小白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和IL-2产生有显著增强,与照射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黄芪有明显抗X线辐射,促进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和IL-2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血清sIL-2R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65例恶性肿瘤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及CD4/CD8比值均显著低于正常人,CD8与sIL-2R水平则显著高于正常人。经相关分析,T细胞亚群中CD3、CD4及CD4/CD8比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检侧了32例食管癌患者和30例健康供血者的外周血甲个核细胞(PBMC)产生白细胞间素2(IL-2)及淋巴细胞转化水平。结果表明:食管癌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PHA刺激后产生IL-2及淋巴细胞转化水平,两前均较健康供血者明显减低(P<0.001)。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T淋巴细胞功能变化,探讨T细胞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FACS分析CD3^ T细胞表面CD28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IL-2水平。结果 ITP患者CD3^ T细胞表面CD28的表达率和血清IL-2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两者呈正相关。结论 ITP患者T淋巴细胞异常活化,细胞因子分泌失调,破坏自身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20.
小叶女贞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和IL-2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小叶女贞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IL-2产生的免疫学作用。方法:用100%小叶女贞水浸入液定期给小鼠灌胃,然后检测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和IL-2的产生。结果:用药组对以上两项免疫学指标均有显著增强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小叶女贞可明显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