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类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震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7):540-541
目的了解自考班与普通班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临床心理辅导。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评,共测评有效样本197人。结果自考班医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23.68%)高于普通班学生(11.2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受到特别关注,是心理健康教育和临床心理辅导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2.
4年大学新生的UPI人格测评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基本状况以及近年来的变化。方法采用UPI调查表对学院近4年来的7650例大学新生进行测试。结果55.7%的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是正常的,存在心理问题者占14.1%,可能有某种问题者占30.2%;自卑、焦虑、强迫是大学新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女生的UPI得分(14.49±7.97)均高于男生(12.25±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1,p〈0.01)。结论应重视和加强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测查和建档工作,对于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给予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3.
杨新华  谢倩 《中国校医》2007,21(6):624-627
目的了解学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为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5674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新生中12.89%的人可能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26、74%的人可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性别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女生在躯体、情绪和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比男生多(P〈0.05)。结论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但也存在一些具体问题。因此,应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活动。  相似文献   

4.
不同层次医学生睡眠状况及其与精神因素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不同层次医学生睡眠状况及其与精神因素的关系,为医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3所医学院校90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对受试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精神状态进行评估。结果医学生睡眠障碍总现患率为16.63%,男、女生之间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生出现睡眠障碍的比例(12.8%)低于本科生(1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睡眠质量和心理精神因素大致呈正向相关,与焦虑相关系数为0.574,与抑郁的相关系数为0.503。结论医学生尤其是本科生的睡眠质量应得到更多的关注。维持心理健康可能是改善睡眠的可行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闫霄  ;楚平华 《现代保健》2014,(11):116-118
目的:了解考研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LC-90)对390名考研医学生进行测试,并与中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考研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全国正常人群水平,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为12.89%,主要心理问题表现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敌对。结论:考研医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他们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对医学考研学子所面临的心理压力进行分析研究,并为降低医学考研学子压力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杨本付 《中国校医》2006,20(3):275-277
目的 研究医学生对结核病(TB)的认知状况厦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教育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有关TB的知识(K)、态度(A)和行为(P)调查表,按整群抽样原则抽取大一到大四的医学生进行无记名调查。结果共调查480名学生,其中男生181人,占37.7%,女生299人,占62.3%。化为百分制后K、A、P各类平均得分分别为65.20分、41.25分、49.38分。男女生在态度和行为上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年级和父亲职业对学生认知有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 医学生对于结核病的认知水平尚待提高,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改变其对结核病及结核病人的不当态度及行为。  相似文献   

7.
护校女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利人  刘义明 《现代预防医学》2000,27(4):565-565,569
目的:了解护校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如何避免和消除各种压力带来的心理障碍,促进心理健康。方法:采用中山医科大学黄铎香教授编制的《心理健康测查表》对263名16~20岁护校女生进行测查。结果:心理障碍发生率44.49%,二年级52.38%高于三年级30.53%(P〈0.01)。恐怖、强迫、焦虑、神经衰弱四项心理状况评分二年级高于三年级。恐怖、强迫两类心理障碍发生率二年级高于三年级。结论:护校女生心理问题较严重,应重视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以避免和减少心理障碍的发生,培养高素质、社会适应力强的未来护士。  相似文献   

8.
女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燕 《职业与健康》2008,24(22):2439-2440
目的了解女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LC-90)对658名女医学生进行测试,并与中国常模及全国大学生常模进行比较。结果女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全国正常人群水平,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为18.69%,主要心理问题表现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敌对。结论女医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她们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心理健康问题。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9.
山西医科大学461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做好医科大学学生的心理卫生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山西医科大学学生共461人,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测试和分析。[结果]医学生在强迫、焦虑、恐怖、偏执、敌对、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等7项因子中的分数与全国成人常模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学生之间只有强迫、焦虑、偏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医学生在强迫症状、焦虑、恐怖、偏执、敌对、抑郁、人际关系敏感7项因子中具有心理问题;女生较男生容易产生焦虑症状。因此,加强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医学生的心理防护能力和心理“抗压”能力,不断提高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师范学院新生UPI问卷调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了解师范学院入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测试新生1021名。结果:可能有严重心理问题的Ⅰ类学生占17.83%,有待关注需跟踪调查Ⅱ类学生占17.73%,心理健康的Ⅲ类学生占64.44%,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性别、城乡、独生子女与否等因素无关;与文、理科专业,录取志愿符合与否等因素有关。结论:做好文科生和非第一专业录取的学生心理思想工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