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嫩玲  蔡佳仲  黄日明  胡英杰  薛云  邱声祥 《中草药》2011,42(10):1909-1912
目的研究滇杠柳Periploca forestti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及RP-18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波谱方法对所分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滇杠柳中分得了13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分别确定为滇杠柳苷元A(1)、杠柳苷元(2)、异甘草素(3)、8-羟基杠柳苷元(4)、甘草素(5)、大豆异黄酮(6)、(?)-高丽槐素(7)、芒柄花素(8)、大黄酚(9)、大黄素甲醚(10)、杠柳苷N(11)、原儿茶酸(12)、臭矢菜素A(13)。结论化合物3、5~9、12、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滇杠柳的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滇杠柳Periploca forrestii的化学成分并筛选其细胞毒活性.方法:利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并通过现代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2-4用血液系统肿瘤(HL-60,CCRT-CEM),前列腺肿瘤(PC-3,DU-145)以及黑色素瘤(UACC-62)等细胞系细胞进行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从滇杠柳中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为upeol-20(29)-en-3-nonadecanoate(1),peroiforoside(2),3β,5β,14β-30H-8β-H-car-20(22)-enolide(3),perplocin(4).结论:其中化合物1是新化合物,化合物2~4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滇杠柳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RP-18硅胶,MCI,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进行分离,波谱分析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滇杠柳氯仿萃取部分分离鉴定了10个单体化合物:滇杠柳苷元A-3-O-β-洋地黄毒吡喃糖苷(1),β-谷甾醇(2),滇杠柳苷Ⅰ(3),熊果酸(4),杠柳苷元(5),杠柳苷(6),北五加皮苷E(7),periplocoside M(8),胡萝卜苷(9),2α,3α,23-三羟基-乌苏-12-烯-28-羧酸(10)。结论:化合物1为一新的强心苷,化合物8为首次从滇杠柳中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4.
滇杠柳茎段和顶芽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u ZF  Gao J  Niu YH  Shi L  Chen TT 《中药材》2011,34(11):1656-1660
目的:建立滇杠柳(Periploca forrestii Schlt)茎段和顶芽快速繁殖体系,为其推广种植提供可行性。方法: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滇杠柳茎段和顶芽插入含有不同浓度6-BA(6-苄基腺嘌呤)、NAA(萘乙酸)和2,4-D(2,4-二氯苯氧乙酸)的MS培养基中培养,诱导其成为完整植株。结果与结论:顶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1.0 mg/L+NAA 0.3 mg/L,其中芽的诱导率可达到86.29%;茎段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0.5 mg/L,芽的诱导率可达到56.67%;增殖的最佳培养基配方都为MS+6-BA 2.0 mg/L+NAA 0.1 mg/L,增殖系数达到2.10;生根培养基最好为1/2 MS+IBA(吲哚丁酸)0.5 mg/L,生根率达到53.33%。  相似文献   

5.
王金兰  易智聪  马耀玲  赵明  李军  张树军 《中草药》2016,47(13):2241-2245
目的研究柳蒿Artemisia integrifolia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等光谱数据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柳蒿地上部分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α-姜黄烯(1)、β-谷甾醇-3-O-β-D-葡萄糖苷(2)、姜酮(3)、邻羟基苯丙酸甲酯(4)、邻羟基肉桂酸(5)、半齿泽兰素(6)、滨蓟黄素(7)、艾黄素(8)、黑麦草素(9)、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10)、松脂素(11)、α-菠甾醇(12)、reynosin(13)、3α-羟基-1(10),4,11(13)-吉马三烯-12,6α-内酯(14)、东莨菪内酯(15)。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从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9、11、13、14为首次从柳蒿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Gao J  Zeng XF  Liu XH  Yang SX 《中药材》2011,34(6):841-845
目的:探索不同生长素类调节剂对滇杠柳扦插繁殖的影响,以及其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氧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吲哚丁酸(IBA)、生根粉1号(ABT1)和萘乙酸(NAA)处理滇杠柳插穗,检测生根效果及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玉米素核苷类(ZR s)、脱落酸(ABA)含量及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150 mg/L IBA处理滇杠柳插穗生根率达到80%,150 mg/L ABT1和NAA处理的插穗生根率为70%和68%,而对照只有23%生根。滇杠柳扦插生根过程可分为不定根诱导期、露白期和生长期3个阶段。不定根诱导期需要低含量的内源激素IAA、ZR s、ABA、较高活性的IAAO;不定根形成露白期需要高含量内源激素IAA、较高活性的PPO、低含量的ZR s、ABA和低活性的IAAO和POD;不定根生长期需要一定含量的IAA、ZR s、ABA和较高活性的PPO、POD、IAAO,在生根后期三种氧化酶活性下降。生根过程中,150 mg/L IBA的处理增加了插穗内IAA含量和PPO活性,降低了插穗内ABA、ZR s含量和IAAO...  相似文献   

7.
柳穿鱼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柳穿鱼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柱色谱法分离和IR,MS及1D,2D-NMR等波谱分析法确定结构。结果鉴定18个化合物,分别为苯甲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Ⅰ),苯甲醇樱草糖苷(Ⅱ),苯甲醇O-(2'-β-O-β-D-吡喃木糖基)-β- D-吡喃葡萄糖苷(Ⅲ),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Ⅳ),葡萄糖丁香酸(Ⅴ),丁香苷(Ⅵ),liriodendrin(Ⅶ),2,4-二叔丁基苯酚(Ⅷ),对甲氧基苯甲酸(Ⅸ),白杨素(Ⅹ),linarioside(Ⅺ),甘露醇(Ⅻ),半乳糖醇(ⅩⅢ),丁二酸(ⅪⅤ),正二十六烷酸(ⅩⅤ).正二十七烷醇(ⅩⅥ),二十九烷醇-15(ⅩⅦ),α-单二十烷酸甘油酯(ⅩⅧ)。结论其中15个化合物(Ⅰ-Ⅴ,Ⅶ-Ⅹ,ⅩⅢ-ⅩⅧ) 为首次从柳穿鱼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8.
网状软柳珊瑚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晋  漆淑华  张偲  李庆欣 《中药材》2006,29(6):555-557
从南海网状软柳珊瑚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胆甾醇(1)、ergostra-7,22diene-3β,5α,6β-triol(2)、cholesta7,22diene-3β,5α,6β-triol(3)、5,8-epidioxycampesta6,22-dien3-ol(4)、鲨肝醇(5)、咖啡碱(6)、胸腺嘧啶(7)、尿嘧啶(8)、鸟嘌呤(9),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软柳珊瑚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柳蘑的低极性成分进行提取、分离、鉴定,为柳蘑的药效物质及质量标准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将柳蘑粉碎成粗粉,95%乙醇超声提取,合并提取液,回收溶剂得浓缩液,以水分散,乙酸乙酯萃取,萃取液回收溶剂得浸膏,浸膏以石油醚-丙酮梯度硅胶柱层析,收集石油醚-丙酮100∶1的洗脱物,以RP-HPLC法分离得单体,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在四至六流分中分得4个单体,均为麦角甾类化合物,经核磁共振氢谱、碳谱等数据分析,并与文献进行对照鉴定,分别为(22E)-麦角甾-5,7,9(11),22-四烯-3β-醇(1)、麦角甾醇(2)、(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醇(3)、(24S)-麦角甾-7-烯-3β-醇(4),4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结论:柳蘑低极性成分主要为麦角甾类化合物,推测麦角甾类为柳蘑的药效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10.
藏药山生柳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研究藏药山生柳的化学成分。方法 :色谱法分离 ,理化法和光谱法鉴定结构。结果 :从地上部分分得4个化合物 ,β-谷甾醇、葫萝卜苷、木栓酮和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 结论 :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木栓酮为首次从柳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1.
王美娇  王金兰  王丹  时志春  李军  赵明  张树军 《中草药》2019,50(22):5411-5418
目的研究柳蒿Artemisiaintegrifoli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谱等波谱数据分析鉴定结构。使用DPPH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从柳蒿中分离得到2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R-(2Z-戊烯酸甲酯基)-3S-(乙酸甲酯基)环戊酮(1)、methyl-4S-6α-hydroxy-3-oxoeudesma-1,11(13)-dien-12-oate(2)、咖啡酸甲酯(3)、右旋肌醇甲醚(4)、富马酸单丁酯(5)、咖啡酸(6)、丙二酸单丁酯(7)、6,8-二甲氧基香豆素-7-O-β-D-葡萄糖苷(8)、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丁酯(9)、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丁酯(10)、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丁酯(11)、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12)、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3)、1,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4)、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5)、邻羟基桂皮酸葡萄糖苷(16)、1,3-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7)、绿原酸(18)、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9)、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20)、邻羟基桂皮酸甲酯葡萄糖苷(21)。结论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2、5、7~11、14、16、21为首次从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余均为首次从柳蒿中分离得到。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类化合物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活性与维生素C(Vc)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2.
该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海洋无脊椎动物——柳珊瑚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收载了期间所报道的432个新化合物,包括46个倍半萜(含2个新天然产物),281个二萜(含1人工产物和4个海笔目八放珊瑚二萜),76个甾体,29个生物碱及其他(包括2个新天然产物)。根据化合物结构类型和柳珊瑚的科属分类进行阐述,对相关的生物活性做同步分析。重点阐述新骨架和复杂结构的特征、鉴定方法和可能的生源途径,对新化合物的来源和二萜的结构类型进行了分类,首次提出部分二萜骨架的中文译名。柳珊瑚的生物活性研究包括抗肿瘤(细胞毒)、抗炎、抗菌(金葡菌、结核杆菌等)、抗疟疾、抗污损等多方面,从中详细总结了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或抑制)活性,并对柳珊瑚的化学和生物活性研究做相关讨论与展望,以期为我国柳珊瑚化学和生物活性研究、柳珊瑚化学生态学研究及海洋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黑骨藤中滇杠柳苷Ⅰ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 SB C18色谱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作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14nm,柱温为30℃。结果:滇杠柳苷Ⅰ在0.6-2.1μg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1.99%,RSD=1.76%。结论:本法操作准确,可用于黑骨藤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柳穿鱼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柳穿鱼属植物的药用价值,概括了其化学尬发的种类及其分布和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柳珊瑚一直是海洋天然产物研究的热点,从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包括甾醇类、萜类、含氮化合物类等多种类型,活性筛选实验表明,这些化合物普遍具有抗炎、抗菌、抗肿瘤和抗结核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本文对2003年以来中国海域包括台湾海域柳珊瑚新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理活性做一总结,为柳珊瑚的化学成分和活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海洋生物柳珊瑚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柳珊瑚中含有许多结构新颖、生物活性多种多样的次生代谢产物,从而引起了人们对其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的极大兴趣。本文综述了1998年至2001年问有关柳珊瑚中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对这类海洋生物潜在的药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柳珊瑚俗称海扇或海鞭,系珊瑚虫纲八放珊瑚亚纲动物,分为2个亚目11个科.我国海洋中已发现有6科44种柳珊瑚,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海、北海和东海,其中南海地处热带和亚热带,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柳珊瑚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国南海侧扁软柳珊瑚Subergorgia suberos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中压制备色谱、硅胶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ODS柱色谱、薄层制备色谱(PTLC)等手段从侧扁软柳珊瑚中的乙醇提取物分离次生代谢产物。利用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技术结合参考文献数据对照方法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倍半萜和甾烷类化合物共14个,其结构分别鉴定为subergorgic acid methyl ester(1)、2β-hydroxy subergorgic acid methyl ester(2)、subergorgic acid(3)、suberosenolA(4)、suberosenolB(5)、suberosenone(6)、suberosanone(7)、3β-羟基-5β-孕甾-20-酮(8)、3β-羟基-5α-孕甾-20-酮(9)、3α-羟基-5β-孕甾-20-酮(10)、孕甾-4-烯-3, 20-二酮(11)、3β-羟基-5-烯-孕甾-20-酮(12)、胆甾醇(13)、过氧麦角甾醇(14)。结论化合物5和10首次从软柳珊瑚科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首次从侧扁软柳珊瑚S. suberosa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柳豆叶,又名木豆叶,为豆科植物Cajanus cajan(L.)Millsp.干燥叶。基源植物木豆主要分布在我国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及台湾等省区^[1-2]。柳豆叶对骨及软组织感染等疾病有显著疗效,且使用安全^[3-5]。但目前对柳豆叶药材的质量研究欠缺,历届^[6]对柳豆叶进行了性状及显微鉴别,并且对其主要成分牡荆苷、异美五针松双氢黄酮、柳豆芪进行了薄层色谱定性鉴别。  相似文献   

20.
金钱柳的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金钱柳提取物对常见菌群的抑菌作用。方法:采用药敏纸片法及二倍稀释法研究提取物对细菌和真菌的抑制能力。结果:金钱柳水提取物对供试菌均无抑菌作用,金钱柳醇提取物对供试真菌无抑制作用。64mg/m L的醇提取物对供试细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32mg/m L的醇提取物对产气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枯草杆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对枯草杆菌的抑制作用比对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16mg/m L的醇提取物对沙门氏菌、产气杆菌和枯草杆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对枯草杆菌的抑制作用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产气杆菌抑制作用更加显著;8mg/m L的醇提取物对产气杆菌仍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金钱柳醇提取物对供试细菌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水提取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