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1 临床资料病例 1 ,男 ,6 0岁 ,农民 .双下肢麻木、针刺样疼痛 9月 ,加重伴右下肢活动无力 .双上肢疼痛 3d于 1 999年 5月 2 9日入院 .体检 :双上肢、左下肢肌力Ⅴ级 ,肌张力正常 ;右下肢肌力Ⅰ级 ,肌张力稍高 ,膝腱反射亢进 .四肢无肌萎缩 .腹壁反射、提睾反射消失 .T2 以下双侧痛觉、触觉、温度觉消失 .颈胸椎MRI扫描 :C7~T2 椎管内偏右侧硬脊膜下髓外 1 5cm× 1 8cm× 2 6cm类圆形占位病灶 ,T1W等信号 ,T2 W不均匀高信号 ,同平面脊髓受压左移 ,Gd -DTPA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一致强化表现 .术中所见 :C7~T2 …  相似文献   

2.
颈前路减压融合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常表现为颈肩部和上肢麻木、烧灼样疼痛,伴有局部皮肤过敏,触摸疼痛且剧烈,夜间难以入睡,给患者造成身心方面的痛苦。保守治疗往往疗效欠佳,经颈前路椎间盘髓核切除加植骨融合术,是保守治疗无效时颈椎间盘突出症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并且操作相对简单,手术危险程度小。我院2000年1月~2002年12月共进行治疗36例,取得满意疗效。在治疗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护理经验,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36例患者中,男29例,女7例;年龄37~65岁,平均48.3岁;病程4~28月,平均15.2个月;所有患者经神经系统检查,正侧位X线摄片、CT及MRI等检查证实存在不同程度的椎间盘突出,并且伴有脊髓压迫症状:四肢乏力,行走、持物不稳,伴有肌张力下降。所有病例手术过程无死亡、无四肢瘫痪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症状消失或有不同程度的减轻。  相似文献   

3.
颈椎间盘突出物压迫脊髓或脊神经而引起上肢和颈部疼痛、活动受限或上肢发麻,严重的会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保守治疗往往不能缓解症状,需要进一步处理甚至手术治疗。我科自2005年8月采用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后椎间盘内臭氧注射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杨莉  严燕  刘莉 《医学文选》2006,25(4):771-772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颈椎过度活动或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导致纤维环破裂和盘内压力升高,引起髓核突变,压迫颈神经根及脊髓,出现肩,颈,上肢痛和四肢感觉运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甚至瘫痪。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是椎间盘切除+椎间盘融合术。我院2001~2004年共收治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例,均为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或无效者。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例1男,48岁,因四肢麻木、行走困难,持物不灵活入院。查体:扶拐行走,痉挛性步态,上肢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手部骨间肌萎缩,双下肢肌力Ⅰ~Ⅲ级。肌张力高,腱反射亢进,髌踝阵挛均(+),腹壁及提睾反射正常,双侧Hoffmann征(+),Babinski征(+)。CT检查:C_(3、4),G_(5、6),L_5、S_1I椎间盘突出。入院诊断:“脊髓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术(C 3.4C4.5)。术后随访3个月,无效。在外院行腰椎间盘摘除术。术后病情仍无改善。再次入院行CTM检查:显示颈,水平完全性梗阻。脑脊液检查:色淡黄、清晰,潘氏试验阳性,细胞计数:60×10~6/L,单核细胞48%。MRI检查:C_(6~7),水平脊髓前方硬膜内有3mm×10mm占位性病变,边界不清楚,侵犯椎间孔。诊断为脊髓肿瘤。行肿瘤摘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脊髓外硬膜内,呈灰白色,光滑,脊髓明显受压变细、萎缩。病理诊断神经纤维瘤。术后症状明显改善出院。  相似文献   

6.
患者何某,女,24岁。因颈部疼痛2年,四肢进行性感觉障碍、乏力半年于2004年4月16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年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部持续性轻度胀痛。近半年逐渐出现双下肢感觉障碍,走路有如踩棉花感,并向上发展至双上肢感觉障碍,四肢乏力,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轻度呼吸费力及饮水呛咳。查体:颈稍抵抗,强迫头位。脊柱生理弯曲存在,无压痛及叩痛。四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左上肢肌力Ⅲ级,右上肢肌力Ⅳ级,左下肢肌力Ⅳ级,右下肢肌力Ⅳ级。  相似文献   

7.
<正>颈椎间盘突出症(cervical disc herniation,CDH)是临床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主要原因是由于纤维环、颈椎间盘髓核、软骨板,特别是颈椎髓核发生退行性病变,再加上外界因素的作用,从而使颈椎椎间盘纤维环发生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处突出或脱出到椎管内,压迫相邻的脊神经根、硬膜囊或者脊髓,进而引起颈肩部疼痛、酸胀、活动受限,上肢麻木疼痛、四肢无力,或者眩晕、头痛,胸闷、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一例罕见的多发性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及三次手术经过。患者女性,16岁,农民。入院主诉为四肢肌肉萎缩,双下肢行走困难6个月,现大小便困难,外院脊髓造影发现C_5处阻塞,疑为硬脊膜下髓外肿瘤转我院。检查:C_5以下感觉消失,四肢肌肉萎缩,双上肢更著,四肢肌张力均较高,两上肢肌力Ⅳ°,下肢肌力Ⅱ°,腱反射亢进,双侧巴氏征(+)。椎管探查于C_(4-5)处硬脊膜下找到肿瘤,呈卵圆形,约 3×8×2(cm~3),灰白色。另可见肿瘤向右椎间孔延伸至硬脊膜外呈哑铃状,扩大椎间孔后完整摘除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早期前路髓核摘除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并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06年7月至2009年1月,早期前路髓核摘除钛网或Cage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的28例患者脊髓功能及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28个病例随访平均13个月(6~24个月),术前ASIA评分平均为166.79±12.16分,术后1周,术后6月时ASIA评分平均分别为287.25±4.33、291.89±4.17分,术前和术后两者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两者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能从ASIA进一级的作为有效率,手术有效率100%.结论 早期前路髓核摘除钛网或Cage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并颈脊髓损伤能得到迅速的改善,可达到早期及时减压、即刻可靠的稳定、方便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为脊髓功能恢复创造早期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摘要患者 ,女性 ,51岁 ,因左上肢反复麻木 2年半 ,右上肢麻木 1年 ,右肢体频繁痉挛 2个月余 ,于 2 0 0 2年 1 2月 1 9日收住入院。 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肢持续性麻木 ,活动后无缓解 ,无抽搐 ,颈椎MRI示“颈 2— 3水平脊髓轻度肿胀 ,有长T1、长T2 异常信号灶 ,边界欠清考虑为脱髓鞘性病变或炎性病灶”。 2个月后又出现发作性右上肢屈曲痉挛 ,每次十余秒 ,再次颈椎MRI检查示C2 椎体平面脊髓内长T1、长T2 异常信号灶 ,拟为脱髓鞘病变 ;头部MRI正常 ;脑干诱发电位示双侧周围性损害 ;躯干感觉诱发电位示胸腰髓段 ,颈髓段感觉传…  相似文献   

11.
临床资料患者男,71岁。因双上肢进行性无力10个月入院。主要表现为10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进行性无力、1.5个月内四肢及躯干肌肉迅速变细,双上肢明显,伴有肉跳,近2个月体质量下降10 kg。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史,无外伤史。入院后查体:双侧冈上、冈下肌,肱二、三头肌,前臂肌,骨间肌,大小鱼际肌及躯干肌萎缩明显,双手小指外展位。双上肢远端肌力Ⅲ-级,左上肢近端肌力Ⅲ级,右上肢近端肌力Ⅳ级,双下肢肌力Ⅴ-级。四肢腱反射(+)。吸吮反射阳性,双侧掌颏试验阳性,左侧查多克征阳性,右侧巴宾斯基征阳性。辅助检查:CPK高于正常近1倍,肌电图可见上述肌肉有正尖波、纤颤电位,脑脊液各项检查未见异常,尿本周蛋白阴性,全消化  相似文献   

12.
脊髓空洞症是一种少见病。不典型者诊断困难,尤其是CT、MRI问世前,容易误诊。现将近期确诊1例报告如下。病例报告女,34岁,于1993年3月10日入院。患者自1980年开始出现右前臂麻木、灼热感,伴乏力。其后逐渐延至右上臂和左上肢。间有右前臂肌肉跳动。双腕关节以下无力,握力差。经营养神经、针灸等治疗无效。继出现不能持筷子、走路沉重、夜间双下肢时有抽动。神经系统检查:颅神经(一),四肢肌张力正常。右臂肌力Ⅰ°,左上肢及双下肢肌力Ⅱ。右手鱼际肌显萎缩,左手鱼际肌轻度萎缩。右前臂下1/3较对侧萎缩0.8cm。右前臂下1/3以下及左腕关节以下部位痛、温觉明显  相似文献   

13.
患者李某 ,男 ,12岁 ,学生。因颈部疼痛 2 0天 ,双上肢无力 10天于 1999年 7月入院。MR示C4— 5椎体水平椎管内髓外硬膜下一约1.5cm× 1.5cm× 2cm类圆形占位性病变 ,T1WI呈低信号 ,T2WI呈高信号 ,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 ,位于脊髓腹侧 ,脊髓明显受压变薄 ,MR诊断C4— 5囊性病变 ,肠源性囊肿可能性大。神经系统检查 :颈4— 5压痛 ,双前臂肌IV级 ,手指屈伸肌力Ⅲ级 ,对掌不灵 ,屈腕肌力Ⅲ级 ,双下肢肌力V级 ,四肢及躯干皮肤感觉无异常 ,双上肢腱反射减弱。病理征阳性。讨论 :此类病人临床上比较少见 ,肠源性囊肿多发生在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皮后路脊柱内镜下行髓核摘除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采用经皮后路脊柱内镜下行髓核摘除治疗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手术前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颈肩疼痛程度;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评定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26例患者行经皮后路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平均手术时间为(93±39)min。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术后患者上肢疼痛麻木症状均明显缓解。与术前比较,术后2天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SF-36评分均明显增加(P<0.05);而术后2天与末次随访时各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26个月,患者均未复发。结论: 经皮后路脊柱内镜下行髓核摘除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安全、有效及可行的方法,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术中规范操作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慢性近端型脊髓肌萎缩症又称脊髓性进行性肌萎缩一少年型;假性肌病性家族性脊髓肌萎缩;Kugeberg-welander综合征,Wohldart-Kuglberg-Welander综合征。我科于1982年5月26日收治一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56岁。住院号26341,病理号822573。近两年来先后出现左下肢、两上肢及右下肢活动无力,伴肢体近端肌肉萎缩,常感肉跳。上述症状逐渐加重而入院诊治。家族中无同样疾病患者。检查:两侧肩胛带、腰带、臀肌、臂肌及四肢近端肌肉有不同程度萎缩。两下肢腓扬肌相对完好。四肢腱反射对称性迟钝,各种感觉均正常。肌肉压痛(-),病理反射未引出。24小时尿肌酸测定为710毫克。SGOT,SGPT  相似文献   

16.
颈椎间盘突出症(cervical disc herniation,CDH)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脊柱疾病之一,发病率仅次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由于纤维环、颈椎间盘髓核、软骨板,尤其是颈椎髓核发生退行性病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纤维环发生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到椎管内,造成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或脊髓受压,引起眩晕、头痛,胸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介绍患者 ,男 ,5 0岁 ,因颈部外伤十余天于 2 0 0 0年 5月 2 3日入院。入院时神情、生命体征平稳 ,根据患者 (1)有外伤史 :颈部外伤十余天。 (2 )症状 :伤后患者感双上肢刺激性疼痛 ,右下肢麻木 ,左上肢无力。 (3)体征 :查体感觉方面 ,颈 4~ 7双侧感觉过敏 ,胸 4以下右侧感觉减弱 ;运动方面 :双上肢肌力不同程度下降 ,以骨间肌为重 ,左下肢肌力不同程度减退 ;双上肢、双下肢深反射亢进 ,以左下肢为重 ;二便无明显异常。 (4 )辅助检查 :X线示椎管狭窄 ,MRI示脊髓变性 ,前方椎间盘压迫 ,后方黄韧带压迫。诊断明确 ,系无骨折脱位型…  相似文献   

18.
<正> [病例] 患者,男,46岁。1937年6月12日因四肢软弱无力,胸闷气短1年半,右锁骨上肿物5个月而入院放疗。缘于1986年元月份起患者感四肢软弱无力,严重时行走困难,咀嚼无力,胸闷气短。曾2次住某院神经科诊断“脊髓空洞症。”,“脊髓性肌病”。1987年2月发现右锁骨上肿物,第3次住院。肿物活检病理证实为淋巴结转移癌。未找到原发灶。诊断“癌性肌病”1987年3月经支气管镜及CT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单纯脊髓栓系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收治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单纯脊髓栓系患者,2例患者右下肢放射痛;2例患者腰背及左下肢放射痛,2例伴间歇性跛行;均不伴有脊髓圆锥神经缺失症状。术前常规行腰椎MRI及动力位腰椎X线检查,术中均采取单侧经关节突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结果随访0.5~2.0年,患者术前自主症状完全缓解,术后未出现脊髓圆锥神经缺失症状,术后腰椎动力位片X线未提示腰椎失稳。结论经关节突入路行椎间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脊髓栓系患者,对脊髓圆锥干扰小,对腰椎稳定性破坏小,能达到有效的神经根管减压、缓解症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前路开槽减压髓核摘除钛板固定植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72例患者均在颈丛麻醉颅骨牵引下行前路开槽减压髓核摘除钛板固定植骨手术,对单间隙突出者摘除椎间盘减压植骨;对2个间隙突出者切除2个椎间盘和1个椎体,植入1cm厚骨块,植骨后放置钛板内固定。结果 72例患者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疗效评定结果:优50例,良好14例,尚可8例,差0例,优良率88.9%(64/72)。结论采用前路开槽减压髓核摘除钛板固定植骨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直接解除脊髓压迫,重建颈椎稳定,恢复脊髓功能,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