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风先兆属"风邪"致病,这里的风邪指的是内风,而导致内风产生的病因各异,作者认为根本原因是血虚或血瘀,其治疗应以"治血"为要。正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通过补血养血或活血化瘀,使中风先兆患者血液充盛,血行畅达,则风病自愈。在中风先兆阶段进行早期诊疗,截断病势进展,防中风于未然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过敏性紫癜是以弥漫性毛细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笔者对本病采用中医分型论治,并举例证之,探讨如下,诚望同道教正。实证一、风热伤络缘由热毒内蕴,风邪外袭,风热毒邪侵灼营血,损伤脉络,迫血外溢。  相似文献   

3.
徐洁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1):107-108
湿之为病,甚为广泛,症状也较复杂。病因有外湿和内湿之分;部位有在上、在中、在下之别;证候性质有寒化和热化之异;且常与其他病邪相兼为病,如与风相兼为风湿,与暑相兼为暑湿,所以,治疗方法不尽相同。又人体五脏唯脾主运化水湿,“喜燥恶湿”,如外湿束表,脾运被阻,或脾运不健,水湿潴留,湿从内生,故湿之为病,与脾脏关系最为密切。但湿邪具有流动之性,常可累及他脏而产生多种病证,又当随证施治。可归纳为以下6种治法。  相似文献   

4.
过敏性疾病从肺气论治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敏性疾病是以风邪为主侵袭人体肌表,影响脏腑气血运行,津液代谢。笔者根据脏腑气血津液理论,提出治风先治气,因气为血、津之帅,气行则血行,血行风自灭;气行则津行,津行湿自去;气行则郁解。肺主气,主皮毛,朝百脉,为水之上源,故以风邪为主所导致的各种过敏性疾病,从肺气论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笔者根据“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理论,治疗数例风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一、风病概述1.风有外风与内风之分外风为六淫之一,系外感病之先导。其特点是发病急,症状游走性,常与  相似文献   

6.
血分证候,或由气分窜入,或由营分传入,或伏邪自血分而发,它是温热邪气深入阴分,损伤人体营养物质的深重阶段。因“心主血脉”,故血分证的病变部位在心与血脉。叶天士云:“入血就恐耗血动血”,这句话明确地指出了血分证候主要分为血热动血与血热耗血两种类型。血热...  相似文献   

7.
龚去非主任医师辨治皮肤瘙痒病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肤瘙痒病是一种无任何原发损害的皮肤病。本病以阵发性皮肤瘙痒为主要特征 ,可因多种因素而诱发 ,短者数分钟即过 ,长者可达数小时之久 ,多以夜间为甚。患者常因瘙痒无度而夜寐不安 ,心绪不宁。龚老认为本病因是内受血热、血虚、血瘀所干 ,外受风、寒、湿邪所袭。治以“治风先治血 ,血行风自灭”之理 ,采用凉血、养血、活血、败毒、化湿、散寒、祛风的治法。内外结合 ,表里同治 ,风血同治。以达到疏风、熄风、消风、搜风、和中、调营、清热止痒的目的 ,收效良好。1 清热凉血 ,疏风止痒此证型多见于青壮年之人 ,好发于夏季 ,以血热为主证…  相似文献   

8.
感冒是常见的一种外感疾病,以鼻塞流涕,头痛身疼,恶寒发热,咳嗽,脉浮为特征。《医学源流》说:“凡人偶感风寒,头痛发热,咳嗽涕出,俗谓之伤风,非伤寒论中所云之伤风,乃时行之杂感也”。本病有轻重之分;轻者称为伤风,重者有传染性,称为时行感冒。感冒之病因,是感受风邪病毒所致。由于素体不足,疲劳过度,或起居不慎,在气候反常,寒温失调,人体机能不能适应气候变化之际,风邪病毒,侵犯人体,使卫失开阖,肺失清宣,而发生肺卫表证。因四时气候不同,受邪亦有区别,如春多风温,夏多暑湿,秋多燥气,冬多风寒。本病初起,邪在肺卫,当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在皮毛者,汗而发之”的原则,以解表疏邪  相似文献   

9.
中医有"风为百病之长"理论.表现各异.①多途径为病:可从经脉侵入,可伤于胃肠,可中于脏腑之腧.故风邪伤人,病位广泛;②不同时日为病:风邪是终年皆有,四季伤人;③各种活动状态下为病;④为外邪致病的先导:由于风邪最易侵犯人体,且无处不到,又风性善动,变化多端,可引起各种疾病.《素问·风论》言"故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为他病也,无常方,然致有风气也."  相似文献   

10.
中医所指的“风”,有两种涵义。一是指的致病因素(如六淫中之“风”邪);一是指的某些临床症状。(如角弓反张,四肢拘急,半身不遂等)。既指病因,又指症状。有人认为本条之风专指病因而言,因风为百病之长(各病均由风邪引起之意),善行数变,又风气通干肝,肝主筋,故内风之生,亦常由外风引起。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如有些高烧病人发生抽风,就可作病因来理解。但亦有一些病人没有外  相似文献   

11.
营分证候,或由卫分直接窜入营分,或由气分传入,或伏邪自营分而发,它是温热邪气深入阴分,损伤人体营养物质的轻浅阶段。叶天士云:“心主血属营”,可见营分证候的病变部位在心,当然也包括心包。因“心主血脉”,故营分证候实际上是热邪深入血脉之中,灼伤营阴(血中...  相似文献   

12.
正中风,西医称之脑卒中。中医学认为,中风一般都是存在气血内虚,后受劳累疲倦,情绪波动,饮食不节等因素诱导。人体在这些不良因素刺激下,能使脏腑阴阳失调,脉内气血逆乱,上犯于脑,而致脑脉的痹阻或血溢。临床症状主要有突然昏倒、半身运动不能、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等。中风者风邪之善行而数变,发病急,病情变化快。该病于中老年人多见,随  相似文献   

13.
卫分证候,是温热邪气由口、鼻、皮毛侵袭肺系(口、鼻、皮毛;手太阴肺经;肺脏),导致人体卫外功能失常(简称卫外失司),肺之宣降功能障碍(简称肺失宣降)的病变。以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或但咳为主要临床特征。因其病变部位在表(口、...  相似文献   

14.
1概述感冒:是由风邪(多种病毒)侵袭人体引起的以头痛、鼻塞、流涕、喷嚏、恶寒、发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病,多发病,俗称“伤风”,病程一般为5~10天,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多见。但由于人体卫气有强弱,感邪有深浅,故症状有轻重不同,正如虚人感冒,屡感屡发,正气愈虚,则邪气留恋,变生他病,而老年人自然就成了易感人群。这是因为任何生物在生命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孙骏 《中国临床医生》2004,32(10):45-46
慢性肾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系统性疾病 ,以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尿路感染最为多见。何立群主任躬身临床已二十余载 ,积验甚丰 ,在应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病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方药。1 善用风药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肾炎蛋白尿每因外感风邪而致病情反复或加重。风邪盘踞 ,日久入络 ,血脉失和 ,再加痰湿瘀浊留内 ,气血瘀滞更甚。这与现代医学研究的肾病患者血液黏稠度增高、免疫复合物沉淀相吻合。所以治疗时一要祛风邪 ,二要活血化瘀。而风药独具此两方面的功能。风药性多辛 ,辛以散邪 ,故可祛除风邪。从历代本…  相似文献   

16.
风邪外袭和瘀血阻窍在偏头痛的病程中起重要作用,风邪是其致病主因,瘀血是其发病关键,风瘀阻窍是其主要病机,祛风活血定痛法为治病之本。  相似文献   

17.
中风之症,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醒后有言语不利,口眼(?)斜,半身不遂等为主证。或不经昏仆而出现上述诸症。其发病之因,各家论述有所不同,如《素问、调经论》说;“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劂则暴死;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金匮要略》则谓“络脉空虚”然后风邪乘虚入中,以病情浅深轻重,分为中经、中络、入脏、入腑之称。金元  相似文献   

18.
便血辨治     
便血,是指血液从肛门排出,轻者,涓滴而下,重者,血流如线。古代医书根据不同症状,分为近血,远血,肠风,脏毒。《金匮要略》谓:“先便后血,此远血也”。“先血后便;此近血也”。《普济本事方》说:“如下清血色鲜者,肠风也;血浊而色暗者,脏毒也。”便血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肠道。究其病因,有感受风湿热毒,逐渐入里,蕴结大肠;膏梁厚味,饮酒嗜辣,热积肠中,而损伤肠络,而发生便血。思虑劳倦,脾气受伤,血失统摄,渗入肠道,亦成本病。便血的治疗,当辨其血之色泽,舌脉之变化。如血色鲜红、污浊,舌红苔黄,脉滑数,多属湿热火毒,须清热祛湿,凉血解毒。色淡红,紫黯,舌淡苔白,脉虚弱,多属脾气虚馁,须补脾益气、养营止血。  相似文献   

19.
顽固性头痛为临床上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痛苦万状的一种疾病。包括偏头痛、雷头风、巅疾、头风等。头居人体最高部位,脏腑清阳之气上注于头,三阳经均上至于头部。故风、寒、湿、痰、瘀之邪,内脏气血虚损均可导致头痛  相似文献   

20.
中风又名卒中,因其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与风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以中风名之。有关中风的记载始见于《内经》,其病名有大厥、薄厥、仆击、偏枯、痱风等。中风病名最早见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其曰:“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1对证候的认识有关中风的证候,历代文献记载较多。例如《素问·通评虚实论》“仆击偏枯”,即是突然晕倒而半身不遂。《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素问·调经论》:“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等,皆属此类论述,后世许多医家都认为本病属昏瞀猝仆之病。《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除指出“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的主症外,还首先提出中络、中经、中腑、中脏的证候分类方法。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对于中风证候做了较详细的描述。唐·孙思邈《千金要方·论杂风状第一》指出:“中风大法有四:一曰偏枯,二曰风痱,三曰风懿,四曰风痹”。孙氏所述的中风是从广义角度去认识的风病。明·戴思恭《证治要诀·中风》对中风的临床症状做了比较细致的描述:“中风之症,卒然晕倒,昏不知人,或痰涎壅盛,咽喉作声,或口眼歪斜,手足瘫痪,或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