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胃镜诊断胃角部病变1743例分析王一平,吴瑞麟本文就我们医院作胃镜检查9000例中(除外残胃检查病例)发现的胃角部病变1743例(占19.4%)作一分析:一、胃角炎症:1376例,占78.9%,另962例,女414例,年龄17~78岁。其中慢性浅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胃镜检出胃底疾病的特点,提高诊断正确率,减少误诊、漏诊。[方法]对6年问有消化道症状行胃镜检查的14495例患者中检出158例胃底疾病结合其病理检查进行分析。[结果]14495例中检出胃底疾病的检出率为1.09%,其中胃底炎42例,胃底癌36例,胃底息肉21例,胃底静脉曲张、胃底溃疡各18例,急性胃黏膜病变16例,胃底Dieulafoy病、胃底憩室各2例,平滑肌瘤、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胃MALT淋巴瘤各1例。[结论]胃底疾病中恶性肿瘤占第2位,尤以老年组居高,做胃镜时应及时作病理检查,以防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3.
具有特殊病因的胃巨大溃疡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和总结特殊病因引起的胃巨大溃疡的临床特点,为正确诊治这类疾病积累经验。方法对本院1976年1月至2000年12月间发现的4986例患者的胃巨大溃疡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中59例具有特殊病因的胃巨大溃疡病例,分析和总结其内镜形态、病理组织学、诊断方法、治疗和预后特点。结果59例中包括胃嗜酸性肉芽肿32例,胃类癌8例,胃血吸虫病8例,胃克罗恩病5例,胃淋巴瘤4例,胃型Behcet病2例。其中10例胃嗜酸性肉芽肿,3例胃类癌,3例胃血吸虫病,5例胃克罗恩病,3例胃淋巴瘤,1例胃Behcet病首次胃镜活检误诊为BorrmannⅡ型胃癌。结论特殊病因的胃巨大溃疡根据发病机制可分为3类:①胃非上皮来源肿瘤;②胃肉芽肿性病变;③胃血管病变。溃疡形态、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对明确病因有一定帮助。常规胃镜黏膜组织活检可能造成部分病例误诊。应根据病因采用适当辅助检查评估病情并制订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108例手术后胃的内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08例手术后胃的内镜观察邢延祥本文分析我院1991年3月至1994年6月108例手术后胃的胃镜观察结果,对于预防和治疗手术后残胃并发症有着重要意义。一、临床资料:108例残胃中,男90例,女18例。年龄分布32~71岁,以41~50岁年龄组最多,为...  相似文献   

5.
胃术后贫血是胃大部切除术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本文就我院收治的38例胃术后贫血进行分析.临床资料本组为本院1972年至1984年收治的胃术后贫血38例,其中男33例,女5例,年龄26~75岁。术后至第一次入院时病程最短2年,最长10年,6~10年15  相似文献   

6.
为观察自制胃安片的治疗效果,我们将87例胃、十二指肠溃疡随机分为两组:胃安片组(治疗组)52例,乌贝片组(对照组)35例。其观察结果及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87例胃、十二指肠溃疡都有较典型的症状和病史,X线钡透有壁龛或胃镜证实溃疡。凡钡透仅见十二指肠球部变形而未见壁  相似文献   

7.
经内镜注射组织粘合剂治疗食管胃脉曲张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为评价内镜下注射组织粘合剂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疗效。方法对39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注射组织粘合剂患者进行分析,孤立性胃静脉曲张11例,食管,胃静脉曲张硬化治疗后残留胃静脉曲张21例,断流术后胃静脉曲张出血1例,食管胃静脉曲张以胃静脉曲张为主6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5~2014-01在该院实施CT引导下胃造瘘术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适应证、操作过程、技术成功率以及并发症。结果 10例患者皆成功实施胃造瘘术,成功率为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经内镜注射组织粘合剂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为评价内镜下注射组织粘合剂(cyanoacrylate)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疗效。方法对39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注射组织粘合剂患者进行分析。孤立性胃静脉曲张11例,食管、胃静脉曲张硬化治疗后残留胃静脉曲张21例,断流术后胃静脉曲张出血1例,食管胃静脉曲张以胃静脉曲张为主6例。lipiodol和cyanoacrylate的配比为1∶1,每点注射混合液0.5~1ml。结果急诊注射16例,止血15例,占93.7%。择期治疗23例,3~6个月组织粘合疗剂完全排出,静脉曲张消失。近期排胶再发出血5例,占12.8%。随访2~16月,平均7.8月,复发出血3例,占7.7%。结论组织粘合剂注射治疗胃静脉曲张是一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胃非上皮性肿瘤较为少见,约占胃肿瘤的5.5%.以平滑肌肿瘤最多,非何杰金淋巴瘤次之,而胃神经鞘瘤则极为少见~[1]。查阅近15年间国内文献,仅有37例报道。近期我院收治1例,但在这共38例胃神经鞘瘤中术前竟无1例明确诊断。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临床诊治水平,现结合文献对其作一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1.
胃内平坦糜烂与溃疡病──114例内镜分析陈正言本文拟就胃内平坦糜烂的内镜下特征及与溃疡病的关系,作一初步分析:一、材料与方法:用纤维胃镜连续检查因上消化道症状就诊的病人1267例,检出有胃内平坦糜烂者114例(占9.0%),均同时存在慢性胃炎,称糜烂...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胃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对胃间质瘤的认识,评价内镜下治疗胃间质瘤的安全性与疗效,探讨内镜下治疗并发症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内镜下治疗且病理确诊为胃间质瘤的136例患者的资料,分析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 136例胃间质瘤患者中共发现胃间质瘤138个,34例(34个瘤体)行EFTR治疗,一次完整切除率100%(34/34),其中2例发生术中活动性出血,1例发生术后穿孔及迟发性出血; 102例(104个瘤体)行ESD治疗,一次完整切除率99. 0%(103/104),其中10例发生术中穿孔,1例发生术中出血,3例发生术后迟发性出血; ESD组术后感染率小于EFTR组(P=0. 001);单因素分析显示:ESD治疗发生迟发性出血在不同病灶部位(P 0. 001)及瘤体大小(P=0. 003)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间质瘤内镜下治疗安全、有效,ESD与EFTR治疗疗效相当,对位于胃底胃体交界处、直径在2~5 cm之间的瘤体易出现ESD术后迟发性出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后,患者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期间胃肠内营养并发胃潴留的原因和干预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229例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172例行胃肠内营养治疗,其中并发胃潴留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出现胃潴留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分析相应的干预对策.结果 80例胃潴留患者经过干预治疗,32例症状消退,35例症状缓解,3例于ICU治疗期间中止胃肠内营养治疗,10例死亡,死亡原因为重度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结论 通过分析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后在ICU期间进行胃肠内营养治疗并发胃潴留的原因,并加以针对性处理后,患者能够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366例残胃内镜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残胃癌是指胃良性疾病行胃大部切除术后 5年以上或胃癌根治术后 10年以上残胃内发生的癌 [1]。我们回顾分析 1994年至 1998年间 366例残胃内镜下的观察,比较其组织病理变化,并探讨残胃癌肿的发生特点。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残胃 366例,男 322例,女 44例。年龄平均( 54.5± 13.7)岁。其中行 Billroth I式( B I式)共 125例,原发病胃癌 64例,良性病变 61例; BillrothII式( B II式)共 138例,原发病胃癌 51例,良性病变 87例;近端胃倒次全切除手术 99例,原发病食管下段癌 4例,胃底癌 8例,贲门癌 87例…  相似文献   

15.
代远斌  任为  向志  郭红 《中华消化杂志》2001,21(12):757-760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慢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乃至胃癌密切相关。我们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染色、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 ,联合检测重庆地区 13 6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中Hp感染 ,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以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疾病与Hp感染的相互关系。资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患者 13 6例 ,男 112例 ,女 2 4例 ,年龄为 2 0~ 78岁 ;毕Ⅰ式残胃 4 1例 ,毕Ⅱ式 95例 ;术后时间为 0 .5~ 3 0年 ;手术原因为溃疡病出血、穿孔或胃癌等。二、试剂快速尿素酶试剂盒和组织银染试…  相似文献   

16.
钙化性纤维性肿瘤(CFT)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良性纤维性肿瘤,临床少见,胃内病变更为罕见,目前报道不足100例。现报道2例胃CF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回顾分析39篇文献中行超声内镜检查的23例CFT患者(含本组2例CFI患者)的资料,总结其超声内镜特点,期望对临床医师诊治胃CFT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在原发性胃淋巴瘤诊断中的作用,以提高对胃淋巴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治的20例原发性胃淋巴瘤病例,比较内镜下多点挖掘式深活检病理诊断率与EMR切除病变行病理检查诊断率的差异。结果经内镜下多点挖掘式深活检明确诊断为胃淋巴瘤12例,经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明确诊断为胃淋巴瘤17例,经手术切除标本确诊为胃淋巴瘤为3例。结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胃淋巴瘤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内镜下多点挖掘式深活检病理诊断率(P0.05),EMR对胃淋巴瘤的诊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做为一种经典的辅助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8.
胃镜诊断35例胃憩室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憩室胃镜下表现和特点。方法回顾分析35例经胃镜确诊的胃憩室患者胃镜下表现。结果胃镜检查确诊胃憩室35例,检出率0.058%。男女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憩室位于胃底和胃窦者分别占48.57%和42.86%,明显多于8.57%的胃体憩室。胃体憩室直径显著大于胃窦(P〈0.01),胃体憩室患者年龄也显著大于胃窦憩室患者(P〈0.05)。胃底憩室多见于大弯和后壁,胃窦憩室多见于大弯侧,胃体憩室多见于前、后壁。结论胃憩室是一种罕见病,多见于胃底和胃窦,男女检出率相当,并发症少见。  相似文献   

19.
胃高位溃疡82例胃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高位溃疡82例胃镜分析湖北省孝感地区医院程德英,李鄂兰胃高位溃疡是指责门以下3cm内的小弯、贲门及胃底部的溃疡。我院经胃镜检出胃高位溃疡82例,并经病理证实,其中恶性溃疡36例,良性溃疡46例,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检查对象男性71例,女性11例,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认识胃部恶性肿瘤的好发部位,提高胃癌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胃镜检查9 133例胃不同部位病变患者的病历资料,重点对其中864例局限于胃角(胃角切迹范围内2cm)病例的内镜表现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9 133例病例中胃癌约占0.83%,胃窦是易发病的部位;良恶性溃疡病变的检出率:胃窦胃角胃体胃底贲门;各部位中恶性肿瘤检出率最高为胃角,864例胃角病例中胃角恶性肿瘤检出率高达6.60%;胃角恶性肿瘤多发于中老年男性患者,男女比例为4.5∶1.0,胃角不同部位恶性肿瘤检出率:胃角体侧胃角切迹胃角窦侧。[结论]胃癌好发于中老年男性患者,胃角恶性肿瘤检出率最高,胃角体侧恶性肿瘤检出率更为显著;故胃角是内镜检查的重点观察部位,胃角体侧尤需仔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