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可由多种内科合并症和妊娠并发症引起.患者由于血小板减少或不良导致出血.尤其在分娩、手术、麻醉过程中易发生严重出血而危及母婴生命。回顾分析本院1995~2004年的64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临床处理情况.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肺栓塞(PE)是常见的呼吸和心血管急症之一。对于所有PE病人都应尽早进行危险性分层(1C)。溶栓治疗仅用于有血流动力学不稳且没有出血风险的高危肺栓塞病人,是肺栓塞的重要治疗方法,对于大部分PE病人,不推荐溶栓治疗。抗凝治疗是肺栓塞的基本治疗方法,可以降低死亡率、预防复发,出血风险小,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肺栓塞病人,在肺栓塞的治疗中占主导地位。虽然溶栓可以在短时间之内迅速改善血流动力学,效果优于抗凝治疗,但这种优势仅体现在最初几天之内,1周后溶栓和肝素抗凝在解除血管阻塞和改善右室功能(RVD)方面疗效没有区别。妊娠合并肺栓塞、肿瘤合并肺栓塞、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及右心血栓等特殊情况下的肺栓塞在抗凝治疗方法上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原位肝脏移植(OLT)往往合并严重出血,因为肝硬化患者本身的内源性肝素样物质增多,移植肝脏再灌注后释放的外源性肝素会进一步促进凝血异常。内源性和外源性肝素样物质都是由肝脏来清除的。肝病患者消除能力下降,肝素样物质继发性增加,从而使肝硬化患者出血危险性升高。本研究目的是用血栓弹力图(TEG)来调查OLT期间肝素活性的起效时间和严重程度。同时还比较了不同术前肝功能和基础病变对肝素样物质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低分子量肝素是近30年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抗栓抗凝剂。与普通肝素比较,低分子量肝素通过与凝血酶Ⅲ的结合抑制Xa因子作用强,抑制Ⅱa因子作用弱;能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的改变而释放内源性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和组织型纤维溶解酶原激活剂;对血小板功能及血管通透性影响小;出血的危险性小;极少引起血脂代谢紊乱及骨代谢异常的发生。低分子量肝素的半衰期长,单一剂量即能完成一次的血液透析治疗,操作简便,不用监测出、凝血时间,因此在血液透析治疗中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5.
随着对血栓性疾病的深入认识,积极抗凝成为公认的治疗血栓性疾病的方法,普通肝素及及低分子肝素以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性成为抗凝治疗的首选药物,然而不良反应也成为临床不可忽视的问题,如过敏、出血、血小板减少及骨质疏松等[1] ,其中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  相似文献   

6.
低分子量肝素在血液透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分子量肝素是近30年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抗栓抗凝剂。与普通肝素比较,低分子量肝素通过与凝血酶Ⅲ的结合抑制Xa因子作用强,抑制Ⅱa因子作用弱;能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的改变而释放内源性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和组织型纤维溶解酶原激活剂;对血小板功能及血管通透性影响小;出血的危险性小;极少引起血脂代谢紊乱及骨代谢异常的发生。低分子量肝素的半衰期长,单一剂量即能完成一次的血液透析治疗,操作简便,不用监测出、凝血时间,因此在血液透析治疗中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7.
王君萍  舒冰  张家佳 《骨科》2015,34(6):752-754
目的 关注肝素/低分子肝素致血小板减少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方法 。 方法 通过分析临床病例资料,探讨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从而提出临床工作中的药学监护事项。结果 该患者出现的严重血小板减少可能与肝素诱导的免疫反应有关,根据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与该药存在可能相关性。结论 对于术中、术后应用肝素合并抗血小板治疗的老年患者,应加强监护,尤其是加强血小板计数的监测,如出现血小板减少,在排除其他药物作用的情况下,应高度怀疑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给予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8.
分娩前血小板计数与凝血功能筛选试验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机体凝血功能是否正常对麻醉选择与管理影响重大。血小板作为重要的凝血因素在凝血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分娩前血小板计数与凝血功能筛选试验的结果对临床具有多大指导意义,两者之间是否具有一致性或相关性值得研究。本文对85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血小板计数与凝血功能指标及麻醉方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掌握并总结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痰的并发症及围生期的护理.方法:对本科2007~2010年收治的150例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赢患者病例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进行系统性回顾,将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护理进行总结.结果:149例患者均治愈,无并发症发生,其中1例患者因并发心力衰竭,抢救无效死亡.结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妊娠的较常见并发症,是由各种生理和病理情况引起的,是孕产妇较常见的内科血液系统合并症,约占妊娠总数的3.7%,在妊娠末期其发生率达6%~15%,量度血小板减少症的血小板计数<50×10<'9>/L,其中血小板计数和功能的降低,可引起严重出血、贫血,胎死宫内及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为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的病死率,减低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对母婴的危害,提高护士对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认识,因此产首要做好充分准备,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积极有效的治疗,现将对本科收治的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病例进行了回顾,能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处理,减少患者的出血风险,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其护理进行了总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分段剥脱术+腔内激光闭合术的513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2组:低分子肝素组238例,下肢静脉曲张术后采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治疗;对照组275例,术后不采用任何抗凝药物。比较2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低分子肝素组发生浸透敷料的出血14例(5.9%),切口出血或皮下血肿25例(10.5%),血小板减少1例(0.4%),肝功能异常2例(0.8%),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对照组发生浸透敷料的出血19例(6.9%),切口出血或皮下血肿27例(9.8%),肝功能异常2例(0.7%),深静脉血栓形成7例(2.5%),无血小板减少发生。2组患者浸透敷料的出血、切口出血或皮下血肿、血小板减少及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分子肝素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获访487例,随访时间为4-12个月,平均10个月。其中低分子肝素组获访225例,对照组获访262例。获访患者随访期间发生下肢静脉曲张复发9例(低分子肝素组4例,对照组5例),隐神经损伤11例(低分子肝素组5例,对照组6例),无远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2组患者的下肢静脉曲张复发率和隐神经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斯匹林在预防长期性中心静脉导管功能不良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采用长期性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血透治疗的病人,按随机化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采用常规肝素封管的同时,给予口服阿斯匹林50~100 mg/d,每组观察期6个月.观察口服阿斯匹林配合常规肝素封管抗凝预防长期性中心静脉导管功能不良的临床疗效和对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本组资料有30例患者纳入研究,治疗组和对照组封管各1 482、1 503例次,导管动脉端功能不良的发生率高于静脉端,治疗组和对照组导管动脉端功能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1.6%和3.3%(P<0.05);各组发生血流不畅或堵管后采用尿激酶1~2万u管腔内溶栓治疗再通率100%,观察期没有发生导管功能丧失病例;首次尿激酶干预的时间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3±49.3)和(33±43.1) d(P<0.001);治疗组尿激酶干预次数减少(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凝血酶时间和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延长(P<0.05).本资料治疗组中出现上腹部疼痛、恶心、食欲不振等胃肠道反应2例,通过加服制酸剂和胃黏膜保护剂后症状好转,未停服阿斯匹林,没有发生胃肠道出血、过敏反应和严重肝功能损害的病例.结论: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斯匹林配合常规肝素封管预防血透长期性中心静脉导管功能不良有一定的疗效,治疗组导管动脉端功能不良的发生率降低,首次尿激酶干预时间推迟,尿激酶干预次数减少,副作用较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讨论脑出血患者术后行无肝素化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有效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30例患者作为A组,采用预冲管路肝素液的浸泡时间增加到45 min,治疗期间采取改良的盐水冲管方法。选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28例患者作为B组,采用无肝素化CRRT临床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滤器寿命和患者的凝血功能、血小板变化。结果 A组在滤器使用时间、滤器堵塞被动下机方面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计数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例患者均无再出血并发症。结论 脑出血患者术后行无肝素CRRT治疗,增加预冲管路肝素液的浸泡时间和采取改良的盐水冲管方法,有利于延长滤器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抗凝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合并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IT)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急性DVT合并HIT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使用肝素治疗DVT期间出现血小板减少合并血栓范围扩大,立即停用肝素,给予阿加曲班抗凝治疗,同时给予阿替普酶置管溶栓治疗。结果对6例HIT患者行阿加曲班联合阿替普酶溶栓综合介入治疗均有效,4例下肢肿胀完全消失,2例症状明显缓解。随访6~24个月,6例患者DVT均无复发。结论对于急性DVT接受肝素治疗后高度怀疑HIT者,应立即停用肝素,改用阿加曲班等替代抗凝药物,对于血栓范围扩大而尿激酶溶栓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改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4.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剖宫术的麻醉及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产妇,常常因为凝血机能障碍易引起大出血倾向以及在分娩过程中出现其他各种并发症,成为产科医师的难题,也是对麻醉的严峻挑战。如何使该类产妇安全、无痛、顺利接受手术,保障产妇及新生儿的安全,尚缺乏丰富的麻醉经验。本文对1992~2002年我院29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产妇行剖宫产术时麻醉及管理进行了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15.
患者围术期出血情况与预后密切相关,血小板作为凝血系统的关键成分,其数量及功能异常对出血有显著影响[1-2]。以往对于血小板异常的患者预防性或者治疗性输注血小板是防止围术期出血的常用方法[3-4],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预防性血小板输注并未有效减少围术期出血,还延长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产生输注后溶血、感染、过敏等输血反应[5-9]。理想的血小板输注方法是使用适量的血小板以优化患者的预后,同时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及其伴随的风险,但至今尚无相关指南。本文就近几年有关血小板相关实验室检查、围术期血小板输注背景和效果评价、风险、输注的指征及对预后的影响、展望等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输血指南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thrombo—cytopenia,HIT)及其治疗。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首次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115例,所有入选患者均于使用肝素前常规进行血小板计数监测。分别记录首次血液透析前患者血小板计数;首次血液透析后每周3次随访血小板计数,于每次透析结束后采静脉血行血小板计数。监测肝素抗凝前、后血小板数目变化,对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进行“4Ts”评分,评分为6~8分的患者临床诊断为HIT。观察HIT患者肝素抗凝前、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变化、血小板减少的最低值、HIT发生时间,同时观察患者除血小板减少外的其他临床表现如超声检查深静脉有无新发血栓形成、全身出血倾向(牙龈出血、局部皮肤瘀斑、黑便、肉眼血尿)等。HIT患者停用肝素,换用阿加曲班抗凝,观察HIT患者血小板恢复时间及恢复后血小板计数。结果115例患者中有11例发生HIT,11例HIT患者有2例发展为HITIS(占18.2%)。HIT患者肝素抗凝后血小板数目降至(68±21)×10^9/L,与肝素抗凝前的(179±57)×10^9/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停用肝素改为阿加曲班抗凝后血小板计数上升至(166±53)×10^9/L,与阿加曲班抗凝前的(68±21)×10^9/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阿加曲班抗凝后血小板计数为(166±53)×10^9/L,与肝素抗凝前的(179±57)×10^9/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T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肝素抗凝后的常见并发症,阿加曲班可作为HIT患者的有效抗凝剂。  相似文献   

17.
作者等报导一例合并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产妇,作剖腹产手术时,输入血小板,母子均健在,并对本病例的麻醉和术前、术中、术后的管理加以讨论。病例:32岁,体重67.5Kg,妊娠40周,既往健康,但有轻度碰撞易发生皮下出血的情况,1978年作剖腹产手术时,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相似文献   

18.
<正>妊娠合并严重血小板减少的孕妇,常因凝血功能异常在分娩过程中导致大出血及新生儿颅内出血等并发症,故产科医生多选择剖宫产结束分娩,麻醉围手术期处理的风险明显增加。椎管内麻醉导致硬膜外血肿甚至截瘫的危险,而采用全身麻醉使用麻醉性镇痛药、镇静药,较易透过胎盘对胎儿产生呼吸抑制作用,此时对麻醉医师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现将2008—2009年我院15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产妇行剖宫产术的麻醉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1916年Mclean氏在研究凝血问题时从动物肝脏发现肝素,1935年肝素开始用于临床。肝素的强大抗凝作用使人工肾得以顺利开展。但是,肝素也有它不可克服的局限性,主要是肝素不能完全对抗血小板聚集。当血流通过人工管道和膜时,血小板被激活,发生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消耗和纤维素形成。如长期使用则可使血管内皮损伤,增加机体的出血素质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所以有人提出应重新  相似文献   

20.
黎莉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6):330-331
目的:探讨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的基础上早期合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与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2年9月间住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110例,其中试验组54例,对照组56例。试验组患者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同时给予替罗非班静脉输注;对照组患者则单用低分子肝素8天。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8天内全因死亡、顽固性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而再次心肌梗塞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出血,试验组内中度出血4(7.4%)例,对照组内中度出血2(3.6%)例,两组间无差异(P>0.05)。试验组中轻度出血15(27.8%)例,对照组中轻度出血6(10.7%)例,两组间存在差异(P<0.05)。血小板计数在对照组中无明显变化,试验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与用药前相比稍有下降(P<0.05),但数值没有超出正常范围。结论: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的基础上合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是有效并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