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1997-07-1999-06,我们采用药物离子直流电导入加抗菌素尿道灌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25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本组25例均来自门诊病人,经前列  相似文献   

2.
2007年3月-2008年3月,我们采用中药舒筋止痛液离子导入治疗膝骨关节炎75例,疗效较好。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庞旭  彭秀军 《转化医学杂志》2013,2(2):117-121,124
紫外光/核黄素角膜交联疗法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圆锥角膜的新方法,通过诱导角膜基质内纤维相互交联而提高角膜强度,从而阻止圆锥角膜的进展。然而,角膜交联术后出现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的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就近年来紫外光/核黄素角膜交联术基本原理,术后出现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发病情况、发病机制以及可能的预防和治疗手段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以期针对机制给予相应干预、预防和治疗haze形成,从而提高紫外光/核黄素角膜交联术的稳定性和预测性,为预防haze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张鑫 《武警医学》1996,7(5):273-273
直流电碘离子导入及超短波疗法治疗颈椎病120例武警总医院理疗科张鑫(北京100039)关键词直流电碘离子导入,超短波,颈椎病颈椎病是中老年常见病,由于颈椎的退行性变,引起颈椎失稳,骨赘形成,压迫邻近组织及神经根,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为选择最佳治...  相似文献   

5.
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发展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传统的给药方式包括口服、含化、注射、吸入、外敷、直肠用药等。近年来,随着药物制剂学研究的深入发展,药物离子导入的给药方式逐渐增多,适应症也不断增加,临床应用范围逐渐增大。本文主要介绍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Electrophoresis)的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6.
角膜胶原交联治疗圆锥角膜的初步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角膜胶原交联治疗进行性圆锥角膜的早期临床表现。方法10只眼的进行性圆锥角膜接受角膜胶原交联治疗,主要观察术中和术后第1、3、5天术眼反应,以及术后1、3个月视力、角膜情况、眼压、角膜地形图等情况。结果去除角膜上皮后,维生素B2可渗入角膜基质层,紫外线照射下呈黄绿色荧光,治疗后数小时消退。第3天时角膜上皮愈合,角膜轻度水肿。术后1个月在裂隙灯显微镜下可见轻度角膜基质层混浊,可持续至治疗后3个月。3只眼的角膜地形图平均屈光度数较治疗前增加约0.5D。1只角膜水肿比较重的眼,角膜厚度较治疗前略有增加。结论角膜水肿和角膜轻度混浊现象存在于大多数治疗眼的早期观察中,提示该治疗早期,除了去除角膜上皮继发的组织反应外,可能还有光化学治疗本身对角膜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穴位注射加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膝骨性关节炎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保国 《人民军医》2006,49(4):210-211
膝骨性关节炎比较常见,50岁以上女性患病率较高。2002年2月~2004年10月,我们采用穴位注射加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膝骨性关节炎6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聂川  李政文  李刚 《西南军医》2009,11(2):227-228
目的 观察中频脉冲电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对148例临床确诊慢性结肠炎病人采用中频脉冲电中药离子导入方法治疗。结果148例患者中临床治愈76例(51.35%),有效56例(37.84%),无效16例(10.8%),总有效率为89.2%。结论中频脉冲电经皮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慢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建立一种测定离子导入凝胶剂中布洛芬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以Shim-packVP-0DS柱(4.6 mm×150 mm,5 μm)作分析柱,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75∶25∶0.8,v/v/v),流速1.0 ml/min.柱箱温度40℃,检测波长为264 nm.结果 本法的日内RSD为0.35%,日间RSD为0.68%,平均回收率为100.4%.标准曲线在10~00 μg·ml-1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3).结论 该法用于布洛芬离子导入凝胶剂的含量测定,快速、准确、可行.  相似文献   

11.
咽炎属临床多见病,多由急性转为慢性。常规应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易复发。笔者采用针灸配合直流电碘化钾药物离子导人疗法治疗慢性咽炎100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100例患者经检查确诊为慢性咽炎,其中单纯型52例,肥厚型28例,萎缩型20例;男37  相似文献   

12.
<正> 退行性骨关节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我们收集经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的退行性骨关节病门诊病人200例,对其治疗效果及X线征象改变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李彦萍 《人民军医》2006,49(7):387-388
目的:观察中药离子导入加理疗,治疗飞行员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择飞行员神经根型颈椎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及对照组48例。观察组采用中药离子导入及牵引、中频理疗等治疗;对照组除药垫不加中药外,其余治疗均同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治愈14例(28.0%),显效17例(34.0%),有效13例(26.0%),无效6例(12.0%),总有效率88.0%;对照组治愈9例(18.89/5),显效14例(29.2%),有效10例(20.8%),无效15例(31.2%),总有效率68.8%。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中药离子导入加理疗治疗飞行员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应用川草乌酊直流电离子导入、牵引加运动疗法治疗1018例颈椎病,与单纯川草乌酊直流电离子导入治疗880例对比观察显示,综合疗法和单一疗法痊愈显效率分别为64.15%和42·84%,差异非常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5.
药物经皮离子导入与皮肤电化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综述药物经皮离子导人和人皮肤电化学的研究进展。方法 从药物经皮离子电导人所需条件、特点、技术原理、透皮途径和影响药物离子电导人的因素进行论述。结果 药物经皮离子电导人较药物被动经皮吸收有明显的优点,但需解决和研究的问题也很多。结论 药物经皮离子导人技术安全、有效,适用于局部和全身性给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穴位离子导入对耐力训练大鼠心肌蛋白激酶C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穴位离子导入对耐力训练大鼠心肌蛋白激酶C(PKC)蛋白及mRNA水平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RT -PCR方法观察离子导入对PKC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PKC在正常对照组中主要存在于胞浆内 ,大强度跑台训练后在细胞膜上和细胞核内可见 ,经口服中药和穴位离子导入干预后 ,心肌PKC阳性表达面积明显增加 ,两者合用能进一步促进PKC的表达。各实验组PKC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安静对照组 ,尤以离子导入和口服中药联合应用效果更加明显。结论 :穴位离子导入可激活PKC ,使其发生转位 ,促进其蛋白、mRNA表达 ,且口服中药与穴位离子导入之间具有协同作用 ,说明激活PKC途径可能是离子导入保护心脏 ,预防疲劳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寻治疗部队飞行员耳鸣的有效途径和药物。方法 根据飞行员耳鸣发生的特性 ,选用耳咽管通气加脉冲电镁离子导入法治疗飞行员耳鸣 ,并观察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耳咽管通气加脉冲电镁离子导入治疗飞行员耳鸣既可抑制低频性耳鸣 ,又可抑制高频性耳鸣 ,对客观性耳鸣及主观性耳鸣均有效 ,总有效率 92 .36 %。结论 耳咽管通气加脉冲电镁离子导入方法是目前治疗部队飞行员耳鸣的理想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离子导入联合针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镇痛效应。方法选择2016年2—10月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中药离子导入联合针刺组(联合组)和单纯针刺组(针刺组),每组各30例。联合组采用中药离子导入联合针刺疗法,针刺组采用单纯针刺疗法,两组每周均接受3次治疗,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腰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以及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OD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JO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针刺组,JOA评分高于针刺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27/30),显著高于针刺组的60.0%(18/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离子导入联合针刺疗法可明显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症状,临床疗效好,且优于单纯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9.
带状疱疹是临床常见病,是由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以侵害神经根及外周神经为主,以皮肤疱疹和疼痛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皮肤病。本病是一种自愈性疾病,但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容易出现继发感染或后遗神经痛,有时疱疹完全愈合,剧烈的疼痛历经数年难愈。本报告重点观察超短波加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率,及是否出现继发感染和后遗神经痛,并与皮肤科常规治疗方法相比较。1 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治疗组75例,男45例,女30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75岁,平均43-5岁;其中疱疹分布于肋间神经的42例,分布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剂量核黄素救治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10月收治的22例百草枯中毒患者,辅助运用大剂量核黄素20 mg静脉滴注,并使用核黄素30 mg加生理盐水500 ml稀释后分次口含。结果采用大剂量的核黄素辅助治疗百草枯中毒患者,其消化道黏膜糜烂、出血的症状明显减轻。结论大剂量的核黄素可以辅助运用于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救治,有助于减轻消化道黏膜的损伤,暂时未发现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