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腮腺良性肿瘤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尤以腮腺多形性腺瘤居多,且多位于面神经浅面和腮腺后下极。临床采用手术切除的方法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我科近年来应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及腮腺浅叶或全腮腺切除术共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96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保留腮腺导管区域性肿瘤切除术治疗腮腺混合瘤的可靠性和优越性。方法对59例临床诊断为腮腺混合瘤的病例分为A、B两组,A组行保留腮腺导管区域性腮腺肿瘤切除手术;B组行传统术式,术后经6个月至6年的随访,观察复发、并发症和腮腺功能等情况。结果两组均未发生肿瘤复发病例,两组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皮下积液或涎瘘:A组0例(0%),B组4例(14.8%);面瘫:A组1例(3.13%),B组7例(25.93%),均在15d至6个月内恢复;Frey综合症:A组2例(6.25%),B组11例(40.74%);面部明显凹陷畸形:A组1例(3.13%),B组9例(33.33%)。各并发症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腮腺导管区域性腮腺肿瘤切除手术治疗腮腺混合瘤是可靠的,且弥补了传统腮腺手术的不足,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面神经损伤是腮腺手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术后面神经暂时性功能不全和麻痹的发生率约为7%~22%,其程度取决于手术技巧、手术难度、病变的位置和恶性程度等。螺旋水刀是一种新型的手术器械,已经应用在肝胆外科和泌尿外科的临床手术中。我科于2005年11月使用螺旋水刀完成腮腺浅叶切除手术3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腮腺良性肿瘤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传统的手术方法是进行肿瘤和腮腺浅叶切除术及面神经解剖术。1996-2006年间我科对31例腮腺良性肿瘤施行肿瘤及其周围腮腺组织切除术及部分面神经解剖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与传统术式比较,探讨功能性手术在腮腺尾叶良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72例腮腺尾叶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传统术式组(38例)保留面神经,行肿瘤及腮腺浅叶切除术;功能性术式组(34例)行C形切口,保留面神经及耳大神经,行肿瘤及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酌情行胸锁乳突肌瓣整复。所有患者术后随访0.5-5年,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肿瘤复发、涎漏、口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术后暂时性面瘫、Frey综合征、耳廓区麻木感、面部凹陷畸形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功能性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尾叶良性肿瘤,术后并发症少,优于传统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两种切除腮腺肿瘤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探讨保留腮腺功能、减少手术并发症及术后面部畸形的最佳方法。方法:将我院收治确诊的31例腮腺肿瘤患者分为2组,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20例(浅叶组),肿瘤包膜外0.5~1.0cm部分腺体连同肿瘤切除术11例(部分切除组)。结果:随访1~3年,浅叶组口干1例,部分切除术组无口干;两组分别有一过性额支症状1例和下颌缘支症状1例;浅叶组面部均不同程度出现凹陷畸形,部分切除组面部畸形不明显;两组随访期内均无复发。结论:肿瘤外0.5~1.0cm肿瘤与部分腺体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安全可行,面部畸形不明显,腮腺功能保留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腮腺浅叶部分切除联合术中冰冻活检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腮腺浅叶部分切除联合术中冰冻活检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126例(A组)及传统腮腺全切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100例(B组)的临床数据,比较两组病例近期及远期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肿瘤复发率,并分析、讨论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的方法优势及注意事项。结果 短期并发症(感觉减退发生率、短暂性面神经乏力发生率、感觉减退发生率、Frey综合征发生率),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病例中有1例患者术后病理结果提示低度恶性黏液表皮样癌,术后随访2年,未见复发。其余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2年,未见复发。结论 腮腺浅叶部分切除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创伤小的优点,同时并不增加肿瘤复发率,联合术中冰冻活检可以避免术中漏诊恶性肿瘤,值得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手术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腮腺良性肿瘤通常为腮腺浅叶内的独立肿块,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腮腺浅叶切除,此术式包括解剖面神经各分支、结扎腮腺导管、切除包含肿瘤在内的全部腮腺浅叶。被膜外切除术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一种较新术式,无需全程解剖面神经和切除全部浅叶,但又不同于古老的肿瘤剜除。为比较这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199801—2006—03收治的有完整资料的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腮腺癌不规范手术后的特点,探讨腮腺癌不规范手术后再手术的适应证及手术方式。方法总结1 998年6月~201 0年6月在外院行腮腺癌切除术后又至我院再次手术的52例腮腺癌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情况并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结果病理检查证实再手术患者肿瘤残留率为82.7%(43/52),面神经完好保存率为82.7%(43/52),面神经分支损伤率为1.9%(1/52),面神经部分切除率为7.7%(4/52),面神经全切除率为7.7%(4/52);增强CT扫描的灵敏度为86.7%(39/45),阳性预测值为90.7%(39/43)。结论腮腺癌不规范手术后的肿瘤残留率较高,慎重的再手术很有必要。增强CT扫描检查对于发现肿瘤残留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对于筛选再手术患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面瘫是腮腺手术、中耳乳突手术的常见并发症。本文对我院1990-2005年间行腮腺手术、中耳乳突手术后出现面瘫的25例患者分析其原因及可能的预防措施,尽量减少医源性面瘫的发生,并探讨医源性面瘫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腮腺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神经监测对手术并发症影响。方法 将30例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行面神经监护下腮腺浅叶或腮腺全叶切除及面神 经解剖术,B组行无面神经监护下腮腺浅叶或腮腺全叶切除及面神经解剖术。术后经0.5~3年随访,观察并发症和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等情况。结果 术后并发症中皮下积液或涎瘘:A组0例(0%),B组1例(7.1%);面瘫:A组0,B组2例(14.3%)。Frey综合征:A组0,B组0,出血量:A组(50.3±2.4)ml,B组(75.8±2.6)ml。手术时间:A组(1.3±0.2)h,B组(1.8±0.2)h。两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腮腺肿瘤切除术中应用面神经监测,对面神经走形准确判断,减少手术操作,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减少,有一定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腮腺部分切除术在腮腺浅叶下极良性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5月~2008年9月我院治疗的腮腺浅叶下极良性肿瘤患者127例,其中采用腮腺部分切除术48例,采用传统的腮腺浅叶切除术79例。所有患者随访1~5年,对比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腮腺浅叶切除术组面部畸形明显,暂时性面瘫发生率为17.7%(14/79),味觉出汗综合征(Frey综合征)发生率为44.3%(35/79),唾液瘘发生率2.5%(2/79)。腮腺部分切除术组患者术区面部畸形较轻,暂时性面瘫发生率为4.2%(2/48,P〈0.05),Frey综合征发生率为10.4%(5/48,P〈0.05),本组无唾液瘘发生。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无肿瘤复发。结论腮腺部分切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面部畸形小等优点,是腮腺浅叶下极良性肿瘤治疗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3.
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术式的选择。方法 对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996年1月—2003年12月手术的62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病史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分析内容包括病程、肿瘤大小、术式及切除范围、术后病理、术后复发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 在60例肿瘤最大径小于4cm的患者中,44例行腮腺浅叶切除术、16例行腮腺部分浅叶切除+部分深叶切除术,另外2例肿瘤大于4cm的患者行腮腺全切除术。随访中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肿瘤复发。术后病理检查示6例(10%)部分区域包膜不完整,28例(45%)细胞生长活跃,偶见核分裂象,部分区域包膜有浸润。2例(4.5%)行腮腺浅叶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出现术侧暂时性面神经麻痹,16例行腮腺部分浅叶切除+部分深叶切除术的患者无1例发生面神经麻痹,经统计学检验,上述两组患者术后面神经麻痹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534)。8例(18%)行腮腺浅叶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出现Frey综合征,2例(13%)行腮腺部分浅叶切除+部分深叶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出现Frey综合征,经统计学检验,上述两组患者术后Frey综合征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卡方检验,P=0.896)。2例行腮腺全切除术的患者均出现Frey综合征,62例中Frey综合征的总发生率为19.3%(12/62)。结论 对于肿瘤最大径小于4cm的腮腺多形性腺瘤,行腮腺部分浅叶切除+部分深叶切除术是安全的,既可取得与腮腺浅叶切除术相同的疗效,又可减少术后面神经麻痹和Frey综合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术后的并发症.方法 69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分为两组,一组采用传统的术式,即保留面神经,肿瘤及腮腺切除术;另一组采取功能性腮腺切除术,即肿瘤及腮腺部分切除术.通过3个月~8年的随访,观察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Frey综合征)、涎瘘、面瘫、面部外形及复发等情况.结果 传统的术式组,面瘫、Frey综合征和面部外形明显不对称的发生率分别为26.47%、58.82%和17.64%;功能性腮腺切除术组的发生率分别为8.57%、25.71%和2.80%,三种并发症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后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前者.结论 功能性腮腺切除术即肿瘤及腮腺部分切除术克服了传统腮腺手术的缺陷,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腮腺肿瘤中,良性肿瘤约75%。我们对位于腮腺后下极的良性肿瘤采用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取得了一些经验,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选择在我院就诊的位于腮腺后下极范围的21例腮腺肿瘤患者,男14例,女7例,年龄在23~76岁,平均43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改良面部除皱切口联合腮腺套在功能性腮腺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我科对32例腮腺浅叶肿物采用改良面部除皱切口,实施功能性腮腺外科手术,其中4例肿瘤切除后术区缺损较大,行胸锁乳突肌瓣转移修复。全部术后使用腮腺套加压包扎。探讨该入路的术野暴露、美观程度,以及面瘫、面侧凹陷等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使用腮腺套预防涎瘘的效果。结果 所有病例术野暴露良好,均能完整切除肿瘤及周围足够的腮腺组织。术后下颌缘支暂时性麻痹4例(12.5%),暂时性耳垂麻木8例(25%),均在2~3个月后缓解。Frey′s综合征3例(9.4%)。全部病例均无涎瘘发生。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对术后切口的平均客观美容满意度评分9分。4例术中行胸锁乳突肌瓣转移修复的患者术后1年复查,术区面侧与健侧相比无明显不对称性凹陷。随访24~50个月(中位随访期:3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改良面部除皱切口联合腮腺套应用于腮腺浅叶肿瘤手术,具有术野暴露良好、切口相对隐蔽、美容效果良好、切口I期愈合快、无明显并发症优点,符合功能腮腺外科理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从解剖角度探讨减少腮腺切除术中下颌缘支损伤机会的适宜的切口。方法 将17具尸体各自的两侧头面部随机地分为实验侧和对照侧。循腮腺切除术中常规的“S”形切口切开皮肤,对照侧颌下部分切透颈阔肌后翻瓣;实验侧在颈阔肌浅面翻瓣,两侧均至嚼肌后前缘,解剖下颌缘支,以观察其在翻瓣过程中的损伤情况。结果 解剖中发现对照侧组有5例下颌缘支已于翻瓣时被离断,而实验侧组无1例出现。结论 腮腺切除术在颈阔肌浅面翻瓣可减少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机会。  相似文献   

18.
面瘫是腮腺恶性肿瘤及其病变进展的重要表现,腮腺良性肿瘤引起面瘫罕见。我们现报道由腮腺多形性腺瘤和Warthin瘤引起的面瘫,并对面瘫发生的临床特征和机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腮腺嗜酸性淋巴肉芽肿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又称局限性细胞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是单发或多发的局限性肉芽肿,多侵犯骨质,基本上是一种良性病变^[1],此病临床较少见。我院自2000~2003年共收治腮腺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患者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腮腺潴留性囊肿临床分析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腮腺潴留性囊肿临床上少见,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2类,其临床诊断与治疗有所不同.现将我们经治的8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