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爽  刘清霞 《临床医学工程》2012,(12):2144-2145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妇女取环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进行取环术的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妇女240例。通过统计分析病例和取环效果,总结影响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妇女取环效果的影响因子。结果 240例取环者,取环顺利209例,取环困难31例,分别占87%和13%。其中,年龄、绝经年限、宫颈萎缩程度、是否定期体检、置环年限是影响取环效果的统计学因素,其χ2值分别为0.974、0.982、12.035、8.733、10.853,P值均小于0.05。文化程度、住所、孕次、流产史对取环效果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妇女因尽早进行取环术,并坚持定期检查,以减少取环困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与绝经一年以上社区妇女宫内节育器取出的临床对比,分析不同时期最佳取器方案。方法选取2016年度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南山街道社区普查普治健康体检女性,年龄在45~60岁之间,自愿要求取出宫内节育器共605例,按不同时期分为A组(围绝经期)305例和B组(绝经1年以上)300例。对两组术中取环的临床指标(顺利、困难、失败)及带环年限、年龄、定期体检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取环成功率均为100.0%,A组取环顺利占82.3%,B组取环顺利占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取环困难者的带环年限、年龄均高于取环顺利者,取环困难者的年定期体检次数低于取环顺利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时期女性取环的难易度有差异,尤其是带环时间越长取出越困难,因此,建议最佳取环时间是围绝经期及绝经后1年内,并定期检查环位情况,提高女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影响绝经期、围绝经期妇女取环困难度的因素,以及有效取环的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2年5月收治的184例取环的绝经期、围绝经期妇女进行取环术,观察取环过程和结果,分析有效的取环方法。结果患者年龄越大、绝经年限越长、宫颈萎缩程度越重,取环难度也越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组中24例取环困难者在进行有效治疗以后,都已顺利取环。结论围绝经期妇女症状稳定以后就最好立即取环,而对于一些宫颈组织坚硬、萎缩严重的妇女可以使用米索前列醇、米非司酮来软化宫颈。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绝经后妇女取环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及探讨。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4年2月来常山县计划生育指导站取环的100例绝经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详细记录研究对象的文化程度、居住地、工作、体检、怀孕次数、流产史及环的类型等个人情况并对取环手术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绝经期妇女取环时年龄越大、绝经时间越久、宫颈萎缩程度越严重则取环困难程度越高(χ2=6.687,P=0.035;χ2=6.574,P=0.037;χ2=8.435,P=0.015);无定期体检以及放环时间〉20年的妇女取环困难程度高于有定期体检以及放环时间≤20年的妇女(χ2=4.579,P=0.032;χ2=5.410,P=0.020)。不同文化程度,居住地,工作与否,怀孕次数、流产史及环的类型不同的研究对象取环困难程度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期妇女取环时的年龄、绝经时间及放环时间、宫颈萎缩程度以及无定期体检都会影响取环的难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影响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妇女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contraceptive device,IUD)取出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江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2005~2010年间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取出IUD的290例妇女的相关临床资料,根据取出的难易程度,将其分为容易取出组(A组)200例,困难取出组(B组)90例,采用病例对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A、B组间影响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妇女IUD取出的相关因素。结果病例对照分析表明,妇女年龄越大、置器年限越长、绝经后取器时间越长,IUD的取出越困难,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绝经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IUD取出的难易程度与置器年限与绝经后取器时间呈正相关,与妇女绝经年龄相关性不大。结论 IUD的取出应该充分考虑妇女的置器时间和绝经后取器时间,这样可以减少围绝经期妇女IUD取出的并发症,降低取IUD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随着使用宫内节育器避孕的普及,使用年限的延长,进入绝经期取环的对象逐渐增多,绝经后取环困难者亦明显增多:我院自2008年9月-2009年6月共收治了42例门诊估计取环困难的绝经期妇女,均安全地将环经阴道取出。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围绝经期取宫内节育器336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 2 0世纪 70年代我国推广宫内节育器 (IUD)避孕以来 ,目前已有上千万的妇女进入绝经期 ,绝经后取器较困难。笔者对围绝经期来本院取IUD妇女术时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一、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自 1992年 1月~ 2 0 0 3年 12月 ,因月经不调及绝经后来本院取IUD妇女共 336例 ,年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农村妇女绝经期宫内节育器的带器现状。方法:2007年3月~2008年3月对泸州市四县三区全部绝经期带器农村妇女进行现场问卷和B超检查,并对带器妇女采取适当干预措施。结果:①农村妇女绝经期带器与知情状况、文化程度相关。②农村妇女绝经期取器成功与节育器体内状态、子宫及宫颈情况、年龄、绝经年限、带器年限及家庭收入有相关性,与绝经年龄、节育器种类、置器机构、置器后不良反应无相关性。③宫内节育器异常体内状态与子宫情况及绝经年限有相关性。结论:泸州市农村妇女绝经期带器问题严重。加强知情选择、生殖健康保健宣教以及计生机构积极有效干预是预防农村妇女绝经期带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盐酸丁卡因胶浆在绝经期取IUD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内节育器(IUD)是我国妇女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较安全、有效的长效避孕方法。但绝经后妇女由于宫颈口生理性狭窄,造成部分绝经后妇女取IUD困难,为她们带来了心理和精神上的痛苦。本站对绝经期取器困难的妇女在取IUD前采用宫颈局部用药松弛宫颈,效果佳,取IUD顺利,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及方法1.对象2003年1月~2006年10月在本站自愿要求取IUD的绝经妇女385例,其中单纯因探针和取环钩进入宫颈口困难185例,因探针和取环钩进入宫颈口困难合并IUD部分粘连23例。208例受术者中平均年龄49~63岁,绝经时间0.5~5年,IUD放置时间8~25年。IUD…  相似文献   

10.
<正>实行避孕节育已成为众多育龄妇女的选择,而宫内节育器(IUD)具有安全、有效、简单、经济、可逆等特点深受广大育龄妇女的欢迎,在各种避孕方法中使用最为广泛,在我国避孕IUD施中占有重要地位[1]。但是绝经后节育器取出较为困难,给许多妇女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和身心痛苦。本研究通过对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妇女取器情况分析,探讨年龄、宫颈萎缩程度、绝经年限、置环年限等诸因素对取器结局的影响,为临床取器准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绝经后妇女宫内节育器去留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80,自引:6,他引:74  
我国带器进入绝经期的妇女日益增多,其中有相当一部份妇女在绝经后未能将宫内节育器(IUD)及时取出。绝经后IUD长期留在体内是否安全?以往小样本预调查结果提示:绝经后未取IUD者健康情况和宫腔细菌涂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本课题采用较大样本,对上海、青岛、济南等地843例绝经后未取IUD妇女和890例无IUD妇女进行健康状况、劳动力情况调查,同时进行妇科病普查和宫腔分泌物检查。结果:有IUD组的平均年龄、孕产次、职业、月经初潮年龄以及绝经前的全身情况与对照组(无IUD)对象状况均相似,有IUD组IUD在宫内平均存放20年以上,绝经后IUD留在宫内平均8年以上,未发现宫腔积脓、严重盆腔炎。宫腔分泌物细菌培养和直接涂片检查两组细菌检出率相似,各为18.9%与19.1%。绝经后未取IUD组子宫、宫颈、阴道萎缩均迟于对照组。有IUD组对象的健康状况与劳动力情况均与对照组相似。提示绝经后尚未取出IUD妇女,如无腹痛、出血等症状,IUD长期留在宫内对健康无明显不利的影响。本研究得出,绝经不满2年者,取器顺利比例达96.1%,超过2年以上者,取器困难达43.9%。建议绝经1年以内最好取出IUD。如绝经年限较长,无临床症状者,应定期随访,可以不取IUD。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妇女取环发生环嵌顿情况。方法:对2 0 0 1年1月~2 0 0 3年11月在南京市建邺区妇保所取环的12 2例妇女作环嵌顿分析。结果:12 2例取环妇女环嵌顿发生率为2 3.0 % ,且绝经时间越长,取环时发生嵌顿的可能性越大。结论:取环应及时,不必等到绝经后。  相似文献   

13.
围绝经期是指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直至绝经后1年内的时期。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用节育环避孕是我国育龄妇女主要避孕措施,目前已有上千万妇女进入绝经期,绝经后取器较困难。本文对围绝经期来院取IUD妇女术时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4.
宫内节育器是一种安全、简单、长期、有效的避孕方法,成为我国育龄期女性避孕的主要方式.但是,研究表明绝经期妇女取环时存在困难,为女性带来了身心痛苦.本文首先概述了宫内节育器及妇女取环术,然后分析了取环困难的原因,最后阐述了相关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围绝经期妇女困难取器因素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正> 育龄妇女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后,如无不适或脱落,大部分是在进入围绝经期要求取器。本文通过对225例围绝经期妇女取器调查,分析影响围绝经期妇女取器的因素,了解造成困难取器的原因。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1994~2000年本院门诊围绝经期取器者225例,平均年龄47(40~60)岁,均为金属单环IUD。 2.方法 将取器(专人操作)过程,按以下标准划分为顺  相似文献   

16.
张颖 《中国保健》2009,(18):761-761
育龄妇女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后,如无不适应或脱落,大部分是在进入围经经期要求取器。本文通过对225例围绝经期妇女取器调查,分析影响围绝经期妇女取器的因素,了解造成困难取器的原因。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南通地区围绝经期妇女绝经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点,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14年01月~2015年06月,问卷调查2000例南通市围绝经期妇女,了解其一般健康状况及绝经综合征发生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绝经综合征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2000例围绝经期妇女有围绝经期症状的有1479例,占73.95%。绝经前期绝经综合征发生率较低,P=0.000。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的绝经综合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5。围绝经期妇女发生绝经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有:体质指数高、患有慢性疾病、职业压力。结论南通地区绝经综合征发生率较高,其严重程度受体质指数、慢性疾病、职业等因素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8.
放置宫内节育器(IUD)是一种安全、有效、普遍应用的避孕方法,但部分绝经期妇女,由于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降低,使宫颈萎缩、变硬、甚至宫颈消失,给取环带来一定的困难,使受术者产生较大的心理负担。对此,我们为减轻绝经后妇女取环的痛苦,寻找一种简便、安全、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的绝经期取环方法,采用米索前列醇用于绝经期妇女取IUD,取得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围绝经期女性脆性骨折的危险因素,更好地预防围绝经期女性骨折的发生.方法 以36例年龄40~59岁住院治疗的脆性骨折女性作为研究组,与同年龄段无骨折史的80例女性对照分析脆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和骨质疏松情况.结果 围绝经期妇女脆性骨折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多次分娩、绝经、哺乳时间段、居住在农村、无喝牛奶习惯、无体育锻炼习惯、骨质疏松.研究组骨质疏松发生率为44.4%,高于对照组的25%(χ2 =4.39,P<0.05).骨折妇女中50~59岁年龄组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于40~49岁骨折妇女.结论 围绝经期女性应通过平衡膳食、适当运动等综合措施改善骨质疏松,减少脆性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社区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和行为状况 ,以便有针对性地对她们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 ,从1997~ 2 0 0 0年 ,对自愿接受调查随访和健康检查的社区围绝经期妇女每年进行问卷调查和健康检查。结果显示 :35 8名围绝经期妇女中 ,绝经者占 16 .48% ,平均绝经年龄为 48.79岁 ;绝经后妇女的性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和行为状况在各年龄段之间有很大差异 ;身高和体重的变化在各年龄段的分布差异明显 ;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对身高和体重的变化有显著影响 ;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为 2 5 .42 % ,绝经后的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明显高于未绝经期妇女 ;高血压、乳房疾病和妇科疾病在围绝经期妇女中占有相当比例 ,且在各年龄段的分布也有显著差异。提示部分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意识不强 ,保健知识贫乏。因此要加强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