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消痔灵肛周间隙注射联合外剥内扎术预防环状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将36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0例,采用"消痔灵肛门周围间隙注射加外剥内扎术";对照组180例,单纯采用外剥内扎术,对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肛缘水肿情况进行评价和统计学评估。结果两组术后肛缘水肿得分:治疗组:0分129例,1分30例,2分15例,3分6例;对照组:0分77例,1分42例,2分33例,3分28例。两组水肿情况差异显著,P0.05。结论消痔灵肛周间隙注射联合外剥内扎术可有效预防术后肛缘水肿的发生,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使用经济、操作简单易行,尤其对肛管下移患者,肛垫上提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剥内注侧切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70例,采用外剥内注侧切术治疗,对照组70例,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两组的疗程,术后肛门疼痛、出血、水肿及狭窄情况。结果两组方法均能全部治愈,但治疗组住院时间短,术后肛门狭窄发生率低,尤其是术后出血、疼痛和水肿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剥内注侧切术治疗混合痔明显减少了术后肛门疼痛、出血和水肿的发生,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负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完全保持肛垫组织治疗脱垂内痔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完全保持肛垫的手术治疗脱垂内痔(或以内痔为主的混合痔)48例。结果47例患者术后脱垂的内痔完全回缩,1例因为肛垫严重纤维化未能完全回缩,术届再次行内痔外剥内扎手术治愈。结论完全保持完整肛垫手术治疗脱垂性内痔,具有完整保持肛门的形态和功能,彻底消除出血脱垂症状的优点,临床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制一种治疗痔疮的手术器械。方法:选用金属材料制作肛垫回复器,其由引线器、控制器、回复针及针芯4部分组成。选取环状混合痔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应用肛垫回复器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的外剥内扎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间手术及术后康复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而术中出血量、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创面愈合时间优于对照组,随访表明,两组间治愈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肛垫回复器治疗环状混合痔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若用于非环状痔的治疗效果更佳,可作为临床治疗痔疮疾病的手术器械。  相似文献   

5.
严辉 《中国卫生产业》2013,(21):64-64,66
目的探究分析外剥内套内注术和外剥内扎术对于混合痔的治疗临床效果哪个更加出众,以便为以后临床治疗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自我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混合痔患者共有100例,以随机的方式分为2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其中1组患者进行外剥内套内注术(HLI)进行治疗,另外一组进行传统外剥内扎术(MM)进行治疗。经过治疗之后对比2组患者手术之后的疼痛程度、恢复时间、便血积分还有肛门局部水肿等情况的发生概率各项指标。结果相对于MM组患者而言,HLI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疼痛程度、恢复时间、便血积分还有肛门局部水肿出现概率等各项临床指标具有更加明显的优越性,两者之间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对混合痔患者使用改良之后的外剥内套内注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治疗之后的疼痛程度,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还有水肿出现概率等方面相对于传统的外剥内扎术具有更加显著的优点,对混合痔的治疗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剥内扎皮肤黏膜搭桥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 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 例,采用外剥内扎皮肤黏膜搭桥术,对照组60 例采用外剥内扎术.结果:两组疗效、疗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的肛缘水肿、肛门狭窄、复发率等并发症和后遗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剥内扎皮肤黏膜搭桥术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一种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姚迪 《中国校医》2011,25(9):690-691
目的探讨柱状黏膜缝合悬吊及外剥内扎术治疗重度脱垂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重度脱垂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进行柱状黏膜缝合悬吊及外剥内扎术,对照组行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每组均为20例。观察术后伤口出血、水肿、痔核残留、肛门狭窄及治愈率情况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在术后并发症及治愈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柱状借黏膜缝合悬吊术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齿线,维持肛垫正常位置,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是治疗重度脱垂痔合理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动脉结扎术和外剥内扎术双术并行治疗混合痔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过手术治疗的120例多发混合痔患者的资料,以痔上动脉结扎并外剥内扎术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n=60),以外剥内扎术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n=60),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疼痛时间为(3.1±0.9)d,愈合时间为(11.2±1.9)d,大出血3例(5.0%),排便困难5例(8.3%),肛缘水肿10例(16.6%),肛门狭窄0例。观察组在术前、术后即刻、1 d、3 d和1周的VAS评分分别为(7.5±1.9)分、(3.0±1.8)分、(3.1±2.3)分、(3.5±2.4)和(3.0±2.5)分。观察组的疼痛时间、愈合时间、疼痛评分(术后3 d、1周)及并发症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痔上动脉结扎并外剥内扎术治疗多发混合痔的疗效优于单行外剥内扎术的传统方法,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直肠周围注射术在配合治疗环状混合痔嵌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外剥内扎术加肛侧切术后予直肠周围注射术";对照组30例,单纯采用外剥内扎加肛侧切术,对疗效进行比较观察。结果"外剥内扎术加肛侧切术后予直肠周围注射术"与单纯外剥内扎加肛侧切术相比,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对组织损伤小、痛苦小、疗程短、肛门功能保护好等优点。结论该术式的应用,使得环状混合痔嵌顿治疗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刘磊 《现代保健》2011,(14):36-37
目的探讨外剥内扎加原位皮桥整形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方法选取134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外剥内扎加原位皮桥整形缝合术组(治疗组,78例)和传统外剥内扎组(对照组,56例),观察两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疼痛、创缘水肿、尿潴留、肛门狭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剥内扎加原位皮桥整形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采用外剥内扎+倒"V"形皮瓣转移术治疗混合痔的价值,解决术后创缘水肿、出血、疼痛、愈合延缓等问题,确保术后肛门功能及形态不受影响.方法 将110例患者随即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外剥内扎+倒"V"形皮瓣转移术;对照组采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两组疗效对照比较.结果 治疗组可减轻术后疼痛,减少创缘水肿及出血,缩短创口愈合时间,术后肛门功能形态不受影响.结论 外剥内扎+倒"V"形皮瓣转移术治疗混合痔具有疗程短,痛苦小,后遗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陈军 《中国卫生产业》2014,(16):152-153
目的:外剥内扎加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观察,为重度混合痔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重度混合痔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传统外剥内扎和外剥内扎加内括约肌侧切进行治疗,总结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96.0%,治疗住患者治愈率为92.0%,两组患者在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发生肛门疼痛、肛门水肿、排便困难16例优于对照组35例,P〉0.05。结论重度混合痔外剥内扎加内括约肌侧切术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3.
毛晓伟  王绍臣 《健康研究》2013,(6):433-434,437
目的分析探讨外剥内扎内注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96例重度混合痔患者,均采用外剥内扎的术式进行手术治疗,再在手术的基础上,利用消痔灵液注射进一步处理痔。结果 96例患者中,治愈91例,好转5例,有效率达100%。无术后严重出血及肛管狭窄、排便失禁、大便淤滞、肛周皮肤明显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外剥内扎内注治疗重度混合痔疗效确切可靠,操作不复杂,并发症少,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探讨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研究组患者行外剥内扎术联合括约肌侧切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外剥内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愈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为80.0%,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研究组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整体治疗效果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伤口疼痛、创口水肿、肛门残留皮赘、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混合痔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安全、便捷,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内痔"8"字悬吊联合外痔切剥手术方式治疗混合痔的临床价值。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8例采用内痔"8"字悬吊联合外痔切剥术,对照组37例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可以明显减轻术后伤口疼痛、出血、创面水肿、排尿排便困难等并发症,缩短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结论内痔"8"字悬吊联合外痔切剥术治疗混合痔具有痛苦小、并发症少、疗程短、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PPH手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35例混合痔患者采用PPH手术治疗,对照组30例混合痔患者采用传统痔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观察患者术后的疼痛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88.6%患者疼痛可耐受,对照组70%患者疼痛可耐受,观察组疼痛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仅有1例患者发生肛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2.9%;对照组1例创口水肿,1例肛门失禁,2例排尿出现困难,并发症发生率13.3%,观察组不良反应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H手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且术后患者疼痛耐受度良好,能完整保留肛垫组织,是临床治疗混合痔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外剥内扎加痔动脉缝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2007年笔者采用改良外剥内扎加痔动脉缝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50例,并以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术后复发、残留皮赘,肛门水肿及术后出血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外剥内扎加痔动脉缝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明显减少术后复发,残留皮赘,肛门水肿及术后出血,并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负担。  相似文献   

18.
苗加俊 《现代养生》2014,(20):108-108
目的:分析探讨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研究组患者行外剥内扎术联合括约肌侧切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外剥内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愈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为80.0%,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研究组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整体治疗效果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伤口疼痛、创口水肿、肛门残留皮赘、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混合痔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安全、便捷,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套圈法回复肛垫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2月治疗的环状混合痔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给予套圈法回复肛垫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法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手术时间、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肛缘水肿、肛门坠胀、尿潴留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97,P0.05),观察组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8.8±4.3)ml、(7.8±2.3)、(6.8±1.9)d]与对照组[(22.3±6.4)ml、(23.6±3.3)、(13.8±4.3)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776、23.568、8.934,均P0.05)。观察组疼痛0~Ⅱ级分别为20、16、0例,对照组分别为2、27、7例;观察组肛缘水肿0~Ⅱ级分别为21、15、0例,对照组分别为6、20、10例;观察组肛门坠胀0~Ⅱ级分别为14、22、0例,对照组分别为5、26、5例;观察组尿潴留0例,对照组4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94、4.265、2.953、4.235,均P0.05)。结论套圈法回复肛垫治疗环状混合痔效果肯定,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改良外剥内扎加皮桥横断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效果.方法 72例环状混合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采用改良外剥内扎加皮桥横断缝合术,对照组采用分段内扎外切术,观察比较两组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全部一次性治愈,住院时间7~21 d.治疗组术后切口水肿和肛门狭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8.3%(3/36)比47.2%(17/36),2.8%(1/36)比16.7% (6/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疼痛和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外剥内扎加皮桥横断缝合术是一次性根治环状混合痔的良好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