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以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为提纲,分别从模型含义、研究意义、造模原则、造模方法等方面阐释糖尿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的思路。作者认为模型的制备方法和证候属性评价是现阶段研究遇到的两个主要难题,提出建立以临床辨证标准和基础大样本、可重复研究结果相结合为基础的糖尿病证候动物模型评价体系,可能是解决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瓶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脾胃虚寒型胃溃疡动物模型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脾胃虚寒型胃溃疡动物模型,为临床研究提供实验方法.方法:采用饮食失节与改良Okabe法制备脾胃虚寒型胃溃疡动物模型,观察溃疡发生率、耐寒性(游泳时间)、溃疡面积及血清胃泌素(GAS)含量的变化.结果:全部制模动物都出现胃溃疡,溃疡发生率100%.模型组动物的游泳时间较空白对照组动物明显缩短(P<0.01),附子理中丸组接近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证 型)溃疡面积为(1.436±0.505)mm2,而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证)均为0(P均<0.01).血清GAS含量模型组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附子理中丸组接近空白对照组.结论:脾胃虚寒型胃溃疡动物模型与临床脾胃虚寒证和胃溃疡的病理过程类似.可重复性高.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发病率和患病率有日益增加的趋势.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在数十年临床工作中,结合岭南地区特点与现代冠心病研究,形成对冠心病一系列的辨治心法,衷中参西,病证结合,用于临床卓有成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构建恰当的吞咽障碍动物模型,是进行吞咽障碍机制及治疗方法研究的重要手段。目前用于复制吞咽障碍的模型动物主要有啮齿动物、非人灵长类动物和其他一些哺乳动物,其中大、小鼠最为常用。复制的疾病模型主要有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吞咽障碍、帕金森病吞咽障碍以及口咽部神经肌肉病变吞咽障碍等类型。造模成功与否主要依靠吞咽功能评估,如透视荧光吞咽检查、电生理检查等。目前还没有动物模型能完整表现与人类相似的吞咽障碍临床和病理特征。随着定向遗传基因修饰等技术的发展,以及不同检测指标的联合使用,有望复制出更加合理的吞咽障碍模型。  相似文献   

5.
建立良好的创伤性脑损伤动物模型对其机制研究和治疗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几种主要的创伤性脑损伤动物模型的进展、制备方法、应用范围、各模型的特点和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复制理想动物模型的几点标准。  相似文献   

6.
通过复习近10年有关记忆障碍动物模型制作方面文献,分别对记忆获得障碍模型、记忆巩固障碍模型、记忆再现障碍模型、混合记忆障碍模型等4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正>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发病多因性、临床表现多态性的综合征,其发病机理迄今尚不明确,是困扰人们多年的内分泌紊乱综合征。进一步  相似文献   

8.
利用不同脑瘫高危因素制备的脑瘫动物模型的脑组织病理改变和行为学变化,与脑瘫儿童的临床表现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脑瘫动物模型是进一步研究人类脑瘫的极佳工具。笔者主要综述有关模型动物和模型制作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正>非酒精性脂肪肝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但病理学改变类似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质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1]。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热量的饮食习惯和不良的生活方式使得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及由此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慢性疲劳综合征又称肌性脑脊髓炎,其被定义为使人衰弱的疲劳无法通过充足的休息得到缓解。是一种发病机制不明确的异质性疾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为研究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目前已制备出多种动物模型,本文系统整理分析近年来慢性疲劳综合征常用的动物模型及其评价标准,以期为进一步探索其发病机制和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研究依据与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采用果胶铋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方胃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符合要求的病例经胃镜证实的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纽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8例,采用果胶铋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方治疗;对照组36例,单独服用果胶铋胶囊。记录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86.84%和63.89%,有效率分别为94.74%和86.11%,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对比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病人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未见异常。结论 采用果胶铋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方治疗胃溃疡有较高的显效率和有效率,且其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我院从 1984年起采用中药益胃汤结合西药治疗胃溃疡患者 2 0 0 0例 ,同时经单纯中药治疗 70例和单纯西药治疗 70例进行对照观察 ,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与治疗方法 :均为门诊患者 ,经胃镜确诊为胃溃疡。2 0 0 0例采用中药益胃汤联合西药治疗 (结合组 ) ,其中男1480例 ,女 5 2 0例 ;年龄 17~ 6 5岁 ;胃溃疡面积 0 .3~ 1.5 cm2 ,平均 0 .8cm2 ;胃痛程度 级 12 0 0例 , 级 6 0 0例 , 级 2 0 0例。 70例单用西药治疗 (西药组 ) ,其中男 39例 ,女 31例。单用中药治疗 (中药组 ) 70例 ,其中男 42例 ,女 2 8例。 3组患者年龄、性别、溃…  相似文献   

13.
正萎缩性胃炎(Atrophic gastritis,AG)也称慢性萎缩性胃炎[1](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以胃黏膜上皮反复受损导致胃黏膜固有腺体的减少,伴或不伴纤维替代、肠腺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胃部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或伴有食欲不振、消瘦、贫血等不适。是一种多致病因素性疾病及癌前病变。中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0):3521-352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胃穿孔患者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胃溃疡胃穿孔患者68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1、TN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胃穿孔患者的临床价值显著,可提升治疗效果,降低机体炎性因子水平,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胃溃疡是临床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1]。该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且易复发,难以治愈。若治疗不积极,贻误病情,易引发胃出血、幽门梗阻等一系列并发疾病[2]。本研究随机抽取96例胃溃疡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胃溃疡患者96例,男50例,女46例;年龄3670岁;病程8个月70岁;病程8个月15年。诊断标准:参照《上消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对热证动物模型的研究,已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从动物实验到临床研究,从寻求单一的"热证"特异性指标到病证结合研究热证的客观指标,已成为研究热证实质以及中医药辨证论治机制的重要基础.现将热证动物模型造模及证型实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盆底器官脱垂(POP)是中老年妇女常见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40岁以上女性的患病率约为40%,近年来其发病率仍在不断提高。因此,POP已成为一个国际性的社会化医疗难题,动物模型的建立对研究该疾病的发病机制显得尤为重要。该文总结了近几年来,国内外POP动物模型研究现状,从动物选择的优缺点、模型的构建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旨在为POP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李阳 《大医生》2022,(8):106-108
目的 分析针对胃溃疡患者施行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巨野县中医医院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84例胃溃疡患者开展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2例).其中对照组进行西医治疗,观察组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为期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包括幽门螺杆菌(Hp)清除率、总有...  相似文献   

19.
人结肠癌实验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为人类高发恶性肿瘤,近20年来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故结肠癌研究是近年来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实验动物模型在肿瘤的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为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生物学特性以及治疗药物的研究提供良好平台。动物模型的  相似文献   

20.
认知障碍是脑外伤常见的后遗症之一。脑外伤动物模型目前广泛应用于基础和药物研究中,也出现了多种评价该模型的认知障碍评价的方法。本文综述近年来不同研究者对脑外伤动物模型认知障碍的行为学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