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长春地区四种主要腹泻病毒病原构成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长春市儿童医院5岁以下住院患儿腹泻样本共460例,轮状病毒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杯状病毒、星状病毒采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腺病毒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进行鉴定。结果460份标本中轮状病毒占35.22%(162/460);杯状病毒占20.43%(94/460),星状病毒占9.78%(45/460),腺病毒占3.70%(17/460),混合感染达7.17%(33/460),发病患儿以2岁以下婴幼儿为主。对162份轮状病毒阳性标本进行G/P分型,结果示G1P[8]为主要流行株,杯状病毒以GII-4亚型为主要流行株,星状病毒为I型,腺病毒为Ad41。结论长春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中轮状病毒是最主要病原,其次为杯状病毒、星状病毒和腺病毒。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兰州地区5岁以下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流行情况,了解四种主要腹泻病毒在儿童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采集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儿科5岁以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290份及儿童保健中心健康婴幼儿正常粪便标本114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轮状病毒抗原,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对轮状病毒阳性标本进行分型;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杯状病毒和星状病毒,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腺病毒。结果290份腹泻标本中四种病毒的阳性率分别为:轮状病毒39.31%,杯状病毒11.38%,腺病毒10.69%,星状病毒4.83%;对114份轮状病毒阳性标本G、P分型,G3型及P[8]型为优势株;114份正常标本轮状病毒检出率为0,杯状病毒检出7例,星状病毒检出1例,腺病毒检出5例。结论病毒性病原在兰州地区婴幼儿腹泻中占有重要地位,长期系统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长春地区四种主要腹泻病毒病原构成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收集长春市儿童医院5岁以下住院患儿腹泻样本共460例,轮状病毒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杯状病毒、星状病毒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法,腺病毒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进行鉴定.结果 460份标本中轮状病毒占35.22%( 162/460);杯状病毒占20.43%( 94/460),星状病毒占9.78%(45/460),腺病毒占3.70%(17/460),混合感染达7.17%(33/460),发病患儿以2岁以下婴幼儿为主.对162份轮状病毒阳性标本进行G/P分型,结果示G1P[8]为主要流行株,杯状病毒以GⅡ-4亚型为主要流行株,星状病毒为Ⅰ型,腺病毒为Ad41.结论 长春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中轮状病毒是最主要病原,其次为杯状病毒、星状病毒和腺病毒.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东城区5岁以下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方法 2011年10月-2015年9月在东城区第二妇幼保健院收集1 754例5岁以下腹泻患儿便标本,用RT-PCR和PCR法检测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札如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结果 标本腹泻病毒总检出率为36.0%(632/1 754);轮状病毒检出率12.4%;诺如病毒检出率10.1%;札如病毒检出率5.4%;肠道腺病毒检出率9.4%;星状病毒检出率3.5%.腹泻病毒检出高峰为每年10月-次年2月.诺如病毒和肠道腺病毒以24~60月龄患儿检出率较高,其余几种病毒以6~24月龄检出率较高;男女性别检出率没有统计学差异(x2=0.276,P>0.05).结论 婴幼儿腹泻病人中5种病毒均有检出,其中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是主要的病原体,肠道腺病毒检出率明显高于国内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成都地区5岁以下急性腹泻病患儿进行病毒学监测,了解引起腹泻常见病毒的流行特征,为指导病毒性腹泻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儿童消化科2006年3月至2015年6月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粪便标本,并送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病毒RNA提取与检测,并记录患儿临床资料.采用ELISA、RT-PCR方法对轮状病毒抗原进行检测与分型;采用RT-PCR方法对杯状病毒、星状病毒、腺病毒进行检测与分型.结果 共收集1-59月龄腹泻住院患儿粪便标本份共2 331份(男1 446份,女885份),阳性检出率58.0%,以7-12月龄为好发年龄.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28.3%,11 -12月份为流行季节.杯状病毒阳性检出率23.3%,9月份为流行季节,诺如病毒GII为主要感染株,未发现暴发流行.星状病毒阳性检出率1.5%,主要于1-3月份检出.腺病毒阳性检出率5.1%,主要于5-8月份检出,2011年有过小流行.2007年以后,轮状病毒的检出率较前明显下降,而同时杯状病毒检出率逐年升高,2010-2015年杯状病毒成为引起5岁以下患儿腹泻的主要病毒之一.绝大多数病毒性腹泻患儿为急性病程(91.2%),以轻度脱水为主,其次为中度脱水,无重度脱水.可伴消化道外表现,轮状病毒的消化道外表现较杯状病毒多见,但在随访中均恢复正常.结论 病毒性腹泻是5岁以下儿童急性腹泻病常见原因,成都地区以轮状病毒、杯状病毒为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近两年北京市西城区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为病毒性腹泻预防与控制措施调整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4月~ 2012年3月随机选择北京市西城区两家三级甲等医院,共收集196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进行检测,利用酶联免疫试验检测轮状病毒,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杯状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结果 标本总阳性率39.3% (77/196);38例检出轮状病毒,阳性率19.4%;33例检出人杯状病毒,阳性率16.8%;8例检出人星状病毒,阳性率4.1%;9例检出肠道腺病毒,阳性率4.6%.分别占总阳性检出的49.4%、42.7%、11.7%和10.4%(其中包括混合感染11例,占总阳性检出的14.3%).患者主要为2岁以下儿童,男女罹患率没有统计学差异(x2=0.42,P> 0.05).结论 病毒性腹泻病人中4种病毒均有检出,其中轮状病毒和杯状病毒是主要的致病病原体.病毒性腹泻发病高峰为每年10月至次年1月、2-5月份次之、6-9月最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山西省太原市5岁以下腹泻住院儿童四种主要腹泻病毒的流行情况.方法 收集山西儿童医院2007年10月至2008年11月5岁以下全部住院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采用ELISA试剂盒来检测轮状病毒;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腺病毒;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星状病毒和杯状病毒并对轮状病毒进行分型.结果 346份标本中轮状病毒占40.8%、杯状病毒占7.5%、星状病毒占6.4%、腺病毒占3.2%.对141份轮状病毒阳性标本进行G1P分型,G1型是最优势株,P型优势株为P[8].四种病毒主要是感染2岁以下婴幼儿,RV有明显的季节的特征,9-11月份(48.92%)为发病高峰.结论 轮状病毒为最主要的病毒病原,G1P[8]型为主要流行株,秋冬季为发病高峰,2岁以下为发病高危人群,混合感染多见.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兰州地区腹泻患儿中杯状病毒和腺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腹泻患儿粪便标本295份,采用RT-PCR或PCR的方法检测杯状病毒及腺病毒,腺病毒阳性标本利用多重PCR及巢式PCR的方法分型,并对序列进行分析。结果295份粪便标本中杯状病毒的检出率为13.2%(39/295),腺病毒的检出率是5.1%(15/295)。分型结果显示:杯状病毒中69.2%为诺如病毒,其余是札如病毒,诺如病毒中以GII-3(13例)为主,其次为GII-4(12例),GII-6(2例);腺病毒主要以F组的41型(10/15)为主,同时还检测到1例A组的31型,2例B组的3型及C组的1例5型和1例6型,两种病毒均主要感染2岁以下儿童,无明显的季节高峰。结论杯状病毒和腺病毒是2010—2011年兰州地区病毒性腹泻患儿的重要病原,长期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成都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特点,掌握本地区病原分布特征,为疫苗研制和疫情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成都地区2006—2008年度376例婴幼儿腹泻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RV)、杯状病毒(HuCV)、星状病毒(AstV)及肠道腺病毒(Adv)检测。结果RV的检出率为37.76%(142/376),其中42例进行G分型,45例进行P分型,G分型以G3型为主21例(50%),其次为G2和G1型,P分型以P[8]型为主21例,其次是P[4]型19例。RV感染主要为6~23月的婴幼儿,发病高峰在10—12月份(75.8%)。RT—PCR法检出HuCV、AstV及Adv的检出率分别为15.85%、1.64%及2.04%。结论RV是成都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其流行的主要血清型为G3型、P[8]、P[4]型。除RV外,HuCV也是重要的病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河北省5岁以下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病原构成及流行特点,为病毒性腹泻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河北省哨点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0-59月龄腹泻患儿粪便标本686份,同时填写个案调查表,采用ELISA方法检测轮状病毒(HRV),采用PCR或RT-PCR法检测杯状病毒(HuCV)、星状病毒(HAstV)和肠道腺病毒(HAdV),并对轮状和杯状阳性标本进行分型鉴定.结果 686份标本病毒性病原总检出率64.14% (440/686),2014年62.71%(222/354),稍低于2015年的65.66% (218/332) (x2=0.649,P=0.421),其中单纯轮状、杯状、星状和肠道腺病毒检出率分别为35.13%(241/686)、11.37%(78/686)、1.75%(12/686)和4.96%(34/686),合并感染率10.93%(75/686)(合并2种69份,合并3种6份).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以13-24月龄最高(x2=22.289,P<0.001),随月龄增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季节性分布明显,秋冬季(11月-次年2月)高发,以G9P[8]型为主(87.95%,270/307).杯状病毒全年呈多峰分布,3-6月份检出率较高,2015年(24.70%,82/332)高于2014年(13.56%,48/354)(x2=13.841,P<0.001).结论 河北省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病原复杂,混合感染比例较大,轮状病毒为主要致病病原体,该病毒主要侵犯2岁以下儿童,秋冬季高发,其中G9P[8]型成为本地区主要流行株.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南京儿童医院(我院)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HRV)、人杯状病毒(HuCV)、星状病毒(AstV)和肠道腺病毒(Ad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进行研究,为病毒性腹泻的防治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于我院消化科门诊就诊的5岁以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A组HRV,阳性标本采用RT-PCR法进行毒株分型鉴定;HuCV、AstV和AdV采用RT-PCR或PCR法进行检测。结果研究期间共收集病毒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300份,其中男188例,女112例。年龄1~59月龄,平均(10.5±9.2)月龄。4种病毒检测阳性率依次为HRV(37.7%,113/300)、HuCV(23.7%,71/300)、AstV(4.0%,12/300)和AdV(2.7%,8/300)。①HRVG血清型以G3型(38.9%)最常见,其次为G2型(8.8%);P基因型以P[8](33.6%)为主。G血清型和P基因型组合以G3P[8](15.9%)为主。113份HRV阳性标本中,7~12月龄儿童占43.4%(49/113),高发季节为2009年10月至2010年1月。②HuCV感染中诺如病毒检出67份,扎如病毒4份。HuCV感染于2009年8月出现一个小高峰,发病年龄高峰为7~12月龄(38/71),24月龄以下患儿占95.8%(68/71)。③10/12例AstV感染发生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1月,月龄分布为2~16月龄。④8例AdV阳性标本PCR产物经克隆测序,AD2、3、5、7、12和41型各1例,AD31型2例。AdV感染高发于2010年1至6月,发病高峰为7~12月龄(4/8)。⑤60.0%(180/300)至少检出4种病毒中的一种。混合感染23份,其中12份(52.2%)为HRV+HuCV,5份(21.7%)为HRV+AstV,2份为HuCV+AstV,HRV+AdeV、HuCV+AdeV、AdeV+AstV、HRV+AstV+HuCV各1份。结论 HRV是引起婴幼儿病毒性腹泻最主要的病毒病原,以G3P[8]为主要优势株。HuCV、AstV和AdV也是重要的病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了解深圳地区引起临床婴幼儿急性腹泻中常见病毒的病原分布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重RT-PCR方法检测婴幼儿急性腹泻常见病毒:轮状病毒(RV)、星状病毒(AstV)、诺如病毒(NV),采用单重PCR法筛查临床腹泻标本肠道腺病毒(EAdV)。结果在440份标本中,共检出197例至少感染一种腹泻病毒,总阳性率为44.77%(197/440),其中183例为一种病毒感染,14例(3.18%)为混合感染。4种腹泻病毒以RV感染为主,阳性率为28.64%(126/440);其次是EAdV,阳性率为8.86%(39/440);NV阳性率为5.45%(24/440);AstV阳性率为1.82%(8/440)。混合感染以RV合并其他病毒感染为主,占92.86%。结论 RV、EAdV和NV是引起深圳地区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病毒致病原,混合感染以RV联合其他病毒感染为主,临床上应根据所感染病原体制定有针对性的诊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长春地区婴幼儿腹泻人类杯状病毒(Human calicivirus,HuCV)感染的流行情况。方法用RT-PCR法检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HuCV。结果长春地区婴幼儿腹泻HuCV检出率为18%。HuCV腹泻以2岁以下儿童为主(占96%)。流行高峰季节为11月至次年3月。选择19株HuCV进行分子鉴定,16株属GII-4群,2株属GII-3群,另一株属GI-2群,表明GII-4群为本地区优势株。5岁以下儿童中HuCV腹泻在年龄和季节分布上都与轮状病毒腹泻很相似。结论长春地区婴幼儿杯状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为我国病毒感染性腹泻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系统评价奥司他韦(达菲)对新型甲型H1N1流感轻症病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09年5-8月国内三家传染病医院的308例甲型H1N1流感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甲型H1N1流感的年龄分布特征及主要临床特征,之后剔除不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将289例甲型H1N1流感轻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达菲组,了解两组病例在发热持续时间以及病毒持续时间的差异.结果 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0~29岁.发热是甲型H1N1流感的最主要症状,以低、中度发热(<39℃)为主,咽喉疼痛、咳嗽、头痛、流涕也是常见症状,但呕吐及腹泻患者比例较少,分别为1.3%和3.9%.最后对照组和达菲组在发病-病毒转阴时间和治疗-病毒转阴时间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32,0.93).结论 甲型H1N1流感发病以青少年为主,多数患者病情较轻,预后良好.对于甲型H1N1流感轻症患者而言,达菲并不能有效缩短发热持续时间及病毒持续时间,流感病毒可以迅速被机体自身免疫系统清除,对轻症患者使用达菲抗病毒治疗并无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Currently, there are a few reports on viral coinfection that causes an acute watery diarrhea in Korean children. So, to evaluate the features of coinfectious viral agents in children with acute watery diarrhea, we enrolled 155 children with acute watery diarrhea from July 2005 to June 2006. Feca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nd evaluated for various viral infections such as rotavirus, norovirus, adenovirus and astrovirus. The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age of the children was 2.71±2.37 yr. The detection rate of viral agents was most common in children between the ages of 1 and 3 yr. Rotavirus was detected in 63 children (41.3%), norovirus in 56 (36.2%), adenovirus in 11 (7.1%), and astrovirus in 1 (0.6%). Regarding rotavirus, there were 38 (60.3%) cases with monoinfection and 25 (39.7%) with coinfection. For norovirus, there were 33 (58.9%) cases with monoinfection and 23 (41.1%) with coinfection. Coinfection with rotavirus and norovirus was most common, and occurred in 20/155 cases (12.9%) including coinfection with adenovirus. So, rotavirus and norovirus were the most common coinfectious viral agents in our study population with acute watery diarrhea.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安徽池州市小儿腹泻的主要病毒病原.方法 采集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在安徽池州市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428例小儿腹泻患者粪便标本,采用酶免疫分析或ELISA法分别检测轮状病毒、星状病毒、腺病毒或杯状病毒抗原.对轮状病毒进行病毒株血清学检测,并采用RT-PCR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安徽池州小儿腹泻常见的病毒病原检出率分别为轮状病毒29.2%、杯状病毒10.5%、腺病毒2.4%.其中,混合感染率为2.4%.同时比较用PCR及ELISA两种方法检查44份粪便标本中轮状病毒,结果两种方法检查一致率达97.7%.对48株轮状病毒G血清型分型结果是血清Ⅰ型3份、Ⅱ型1份、Ⅲ型35份、Ⅸ型2份、未能分型7份.分别来自2005年26份可分型、2006年15份可分型,2年中均以RV Ⅲ型占绝大多数(分别为24株、11株),其他型别仅占少数.对8株轮状病毒P分型,其中7株为G3P8,1株为G9P8.轮状病毒感染具有明显季节性,以冬、春季多,杯状病毒似乎以秋季多.结论 安徽池州地区小儿腹泻的病毒病原中以轮状病毒为主,杯状病毒次之,腺病毒检出率低.两年中流行的轮状病毒以G3型为主,G3P8多.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婴幼儿杯状病毒腹泻的感染状况、临床表现以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集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5岁以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及儿童保健中心健康婴幼儿粪便标本各428份。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杯状病毒,测序确定其基因型别。结果428份腹泻样本中有63份为杯状病毒阳性,检出率为14.72%。其中诺如病毒GⅡ型58例,未检出诺如病毒GI型,札如病毒5例,以诺如病毒GⅡ-42006b型为主要流行株。428份健康对照组标本杯状病毒检出19例,诺如病毒6例,札如病毒11例,2例为诺如病毒GⅡ型和札如病毒混合感染。结论南京地区婴幼儿中存在不同基因型杯状病毒感染,流行毒株以GⅡ-2006b为主。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