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菌性阴道病妇女阴道乳酸杆菌属细菌缺乏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乳酸杆菌属细菌的缺失与诊断该病疗效,观察妇女细菌性阴道病的相关性。方法:对229例(包括108例细菌性阴道病妇女)年龄为22~45岁之间的妇女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显微镜下观察细菌形态,计数其数量。结果:细菌性阴道病妇女的阴道菌群主要为阴道加特纳菌,类杆菌形态及革兰变异弯曲弧菌形态的小细菌占优势,无乳酸杆菌属细菌。对照组阴道群主要为乳酸杆菌属细菌,或多数为乳酸杆菌属细菌,少数为阴道加特纳菌。结论:观察妇女阴道乳酸杆菌属细菌的变化是辅助诊断细菌性阴道病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细菌性阴道病(BV)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细菌性阴道病325例为病例组,非细菌性阴道病340例为对照组,通过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BV的影响因素。结果:阴道内灌洗者患BV的危险性是无阴道内灌洗者的3.72倍,有淋病史患BV的危险性高于无淋病史者,非淋菌性尿道炎者患BV危险性高于无非淋菌性尿道炎者,有盆腔炎史者患BV的危险性高于无盆腔炎史者,有宫颈糜烂者患BV的危险性高于无宫颈糜烂者,使用宫内节育器者比不避孕患BV的危险性高,使用避孕套者比不避孕患BV的危险性低,月经期间使用消毒卫生巾者比不用者患BV的危险性低。结论:阴道内灌洗、淋病史、非淋菌性尿道炎、盆腔炎史、宫颈糜烂、使用IUD增加妇女患BV的危险性,使用避孕套、月经期间使用消毒卫生巾降低了妇女患BV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产后6周妇女阴道菌群分布情况,研究微生物制剂(阴道乳杆菌胶囊)对恢复产后妇女阴道内环境,预防生殖道感染发生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1 453例产后6周妇女阴道分泌物,采用革兰氏染色法检查,进行Nugent评分,了解产后6周妇女阴道内环境状态及乳酸杆菌和条件致病菌分布情况。结果:11 453例产后6周妇女Nugent评分正常5 216例,临界5 342例,细菌性阴道病535例,阴道假丝酵母菌339例和滴虫21例。11 453例产后6周妇女有6 237例发生阴道炎症,疾病构成比以非特异性阴道炎为主5 342例,特异性阴道炎较为少见。所有产后6周妇女阴道pH值均为5.0以上。在所有涂片中,被认为在维持正常阴道微生态平衡中起关键作用的乳杆菌数量和比例明显不足。300例产后6周阴道分泌物正常妇女阴道内放置乳酸杆菌活菌胶囊,观察1年,结果显示研究组阴道pH明显降低,接近正常女性阴道pH水平(P<0.05);且阴道乳酸杆菌数量明显增多(P<0.05);同时产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阴道炎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6周妇女阴道炎症以非特异性阴道炎为主,细菌性阴道病、真菌性阴道炎和滴虫性阴道炎较少见。乳杆菌胶囊作为生态治疗的活菌制剂,既能预防阴道感染,又无不良反应,还可以减少产后妇女阴道炎的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细菌性阴道病在延边地区出国务工妇女中的流行情况。方法:用改良多胺法对延边地区586名出国务工妇女进行细菌性阴道病(BV)检测,同时用常规方法进行滴虫、霉菌检查。结果:586份阴道分泌物标本中,检出BV(+)275例,总阳性率为46.9%,其中单纯BV(+)242例(41.3%)、BV合并滴虫(+)8例(1.3%)、BV合并霉菌(+)25例(4.3%);按年龄分组,33~35岁组BV阳性率最高,为60.3%,≤20岁组最低,为20.0%。结论:延边地区出国务工妇女细菌性阴道病患病率较高,居该人群各种阴道感染的首位,无民族差异(χ2=0.22,P>0.05),但年龄差异显著(χ2=28.72,P<0.05)。因此,建议在出国体检中常规开展BV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控制疾病传播范围。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产后妇女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测定情况。方法:对符合条件的348例产后妇女取阴道分泌物进行过氧化氢浓度、唾液酸甘酶及白细胞脂酶联合测定。结果:348例中测定出现≥1项异常者占51.4%(179/348),阴道分娩测定异常占52.1%(98/188),剖宫产测定异常占50.6%(81/160),阴道分娩与剖宫产的测定异常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进入产程的剖宫产测定异常占49.6%(57/115),产程中急诊剖宫产测定异常占53.3%(24/45),未进入产程的剖宫产与产程中急诊剖宫产测定异常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氧化氢浓度减低在产后最为常见39.1%(136/348),其次是白细胞脂酶活性阳性31.3%(109/348),较少的是唾液酸甘酶活性阳性7.5%(26/348)。结论:产后妇女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测定有助于了解阴道微生态情况,诊断细菌性阴道病为选择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武汉市城区妇女细菌性阴道病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对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的认识,了解细菌性阴道病的患率及在人群中的分布,比较患者与非患者在人口统计学特征上的差异,个人危险因素及该病对宫颈细胞涂片的影响。方法:对武汉市城区1194例已婚妇女进行调查,细菌性阴道病患病率为27.70%,患者与非患者之间在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丈夫文化程度,家庭收入,避孕方法及滴虫,霉菌发生上显示有差异,是否患病与宫颈细胞涂片分级存在联系,建议,加强对细菌性阴道病的人群健康教育,特别是处于更年期及神经经济状况差的妇女,提倡和推广避孕套的使用,加强对该病的治疗及宫颈细胞涂片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城市已婚妇女细菌性阴道病患病率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了解已婚妇女细菌性阴道病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在15个省(市)对9 951例已婚妇女进行有关细菌性阴道病的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及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地区已婚妇女的细菌性阴道病患病率为5.3%(531/9951)。已婚妇女患细菌性阴道病的影响因素为年龄轻、无业人员和服务行业人员、家庭经济收入偏低、使用宫内节育器及有人工流产史。患有细菌性阴道病的妇女中,伴有滴虫性阴道炎、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慢性宫颈炎和盆腔炎的患病率分别为8.1%、9.8%、36.7%和5.6%,明显高于无细菌性阴道病者2.3%、4.0%、28.8%和4.0%,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城市已婚妇女人群中细菌性阴道病患病率较高,应针对细菌性阴道病的影响因素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干预,并将细菌性阴道病的防治列入妇产科诊疗常规。 相似文献
9.
10.
妊娠妇女细菌性阴道病检出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细菌性阴道病(BV)在围生期的流行情况。方法:通过围生期体检,对2369人次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2369名妊娠妇女中检测到BV患者570例,从感染的病原菌来看,感染率最高的是加德纳杆菌51.58%,其次是支原体48.77%、念珠菌43.16%、衣原体11.93%、滴虫11.23%、淋球菌8.07%。其中有2种病原体混合感染的有302例,3种病原体混合感染的有124例;另外,配偶间有婚外性行为的病原体检出率明显高于无婚外性行为者;年龄越低的妊娠妇女BV发病率越高。结论:在妇女卫生健康教育中应增加防治BV的内容,BV的检查应列入围生期检查项目,以确保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某军校已婚妇女细菌性阴道病(BV)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提高BV的防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对参加2005年度妇科普查的已婚妇女进行阴道清洁度、滴虫、念珠菌及宫颈细胞学检查以诊断BV,并分析BV的发生情况。结果689名已婚妇女中,BV检出阳性率为11.8%,不同年龄、文化程度、阴道清洁度及是否放置宫内节育器等组中BV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建议将BV的检查与防治列为妇产科诊疗的常规项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蒙古族细菌性阴道病妇女与健康妇女阴道乳杆菌属内乳杆菌分布种类及产生过氧化氢(H2O2)能力的差异。方法:以102例蒙古族BV患者为病例组,98例正常蒙古族妇女为对照组,检查阴道乳酸杆菌菌种分布,测定阴道乳酸杆菌产H2O2能力及鉴定阴道内乳杆菌种类。结果:两组乳酸杆菌检出率分别为21.6%(22/102)、75.5%(74/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16,P=0.001);两组乳酸杆菌菌种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以卷曲乳杆菌、加氏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为优势菌;H2O2阳性乳酸杆菌分离率分别为27.3%(6/22)、75.7%(56/74),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8,P<0.050)。结论:蒙古族BV患者与蒙古族健康妇女相比阴道乳杆菌检出率明显下降;阴道产过氧化氢乳杆菌分离率及整体产过氧化氢能力显著下降;蒙古族BV患者与正常蒙古族妇女阴道乳杆菌种分布相似。 相似文献
13.
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是以阴道内加德纳菌等多种微生物增加为主引起的一种妇女常见病,其主要原因是加德纳菌等厌氧菌取代了正常阴道的乳酸杆菌,使阴道pH值上升,导致阴道微生态空间失调而引起女性阴道感染的一种疾病〔1〕。有关细菌性阴道病的研究,由于以往对其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探讨乳酸杆菌在细菌性阴道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细菌性阴道病和对照组(包括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和正常育龄妇女)两组,进行白带常规检查,观察乳酸杆菌的阳性率,分析乳酸杆菌在细菌性阴道病中的作用。结果300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中阴道乳酸杆菌55例,阳性率18.33%,pH值为5.2±0.68,1000例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患者中阴道乳酸杆菌680例,阳性率68.00%,pH值为4.1±0.25,90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中阴道乳酸杆菌43例,pH值为4.2±0.59,阳性率47.78%,50例正常育龄妇女中阴道乳酸杆菌50例,阳性率100.00%,pH值为3.9±0.32。结论乳酸杆菌能提高细菌性阴道病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诸暨市已婚妇女细菌性阴道病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诸暨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妇科就诊的诸暨市已婚妇女4813例,调查细菌性阴道病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阴道炎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4813例诸暨市已婚妇女中发现细菌性阴道病314例,发生率6.52%。单因素分析,与细菌性阴道病发生密切相关的指标有年龄、文化程度、非月经期使用卫生护垫、阴道内灌洗、人工流产、避孕方式、性生活次数/周(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影响细菌性阴道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非月经期使用卫生护垫(OR=3.186)、阴道内灌洗(OR=5.242)以及每周性生活次数(OR=6.342),而使用避孕套为保护因素。结论诸暨市已婚妇女细菌性阴道病发生较高;非月经期使用卫生护垫、阴道内灌洗以及性生活次数是已婚妇女细菌性阴道病发生的高危因素,而使用避孕套降低了细菌性阴道病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了解育龄期妇女细菌性阴道病(BV)感染状况及其合并霉菌性阴道炎和滴虫性阴道炎的感染状况。方法收集潮州市某妇幼保健院2007年1月至2008年7月妇科门诊育龄期妇女的阴道分泌物标本3 250份,应用BV快速诊断试剂盒进行检测,同时做分泌物直接生理盐水涂片检测霉菌、滴虫。结果3 250例标本中,BV阳性796例,阳性率为24.5%。796例BV阳性者中合并霉菌感染152例,感染率为19.1%,合并滴虫感染126例,感染率为15.8%;2 454例BV阴性者中合并霉菌感染313例,感染率为12.8%,合并滴虫感染134例,感染率为5.5%;BV阳性者的霉菌和滴虫感染率均高于BV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该院妇科门诊育龄期妇女BV检出率较高,BV合并霉菌、滴虫感染也存在一定比例,建议将BV检测作为妇科检查的一项常规检测项目,以利于育龄妇女BV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20.
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细菌性阴道病在妊娠妇女中的感染情况。方法:对定期产检的妊娠妇女2086例进行细菌性阴道病的检测。结果:2086例妊娠妇女中检出细菌性阴道病238例,检出率为11.4%。感染率最高的是加德纳杆菌(50.8%),其次是念珠菌(45.8%),支原体(41.6%),滴虫(11.8%),衣原体(10.9%),淋球菌(7.1%),其中有2种病原体混合感染者129例,3种病原体混合感染者51例。结论: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是产科最常见的生殖道疾病,应列入围产期检查内容,以确保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