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顾红政  冯英  汤建高 《口腔医学》2010,30(12):727-728,746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用于无痛拔牙术时清醒镇静的效果和手术安全性。方法 90例门诊拔牙患者随机分成3组,Ⅰ组(右美托咪定),Ⅱ组(丙泊酚),Ⅲ组(对照)。记录Ⅰ、Ⅱ两组患者入睡时间、自然清醒时间,术中药物追加次数、镇静评分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监测3组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rate,HR)、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生命体征。结果 患者入睡时间、自然清醒时间Ⅱ组短于Ⅰ组(P<0.05),术中镇静评分Ⅱ组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命体征术前、术中、术后没有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术中MAP和HR有明显波动,与术前、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Ⅰ组高于Ⅱ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门诊无痛拔牙术与丙泊酚相比,清醒镇静程度满意、术中配合好,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结合氟比洛芬酯辅助镇静镇痛在局麻下多颗复杂牙拔除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依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将40例多颗(4~6)复杂牙拔除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n=20),实验组(右美托咪定结合氟比洛芬酯辅助镇静镇痛组)和对照组(单纯局麻组):记录4个时间点T0(术前)、T1(局麻麻醉时)、T2(手术操作时)、...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用于全麻下儿童全口龋齿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在全麻下行全口龋齿治疗的儿童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低剂量右美托咪定组(L组)和高剂量右美托咪定组(H组),每组40例。静脉给予咪唑安定1 mg,芬太尼1.5 μg/kg,丙泊酚2 mg/kg,罗库溴铵0.6mg/kg,气管插管,吸入1~2%七氟烷,静脉泵入丙泊酚5~8 mg/(kg·h)和不同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10min内滴完)并维持。C组,生理盐水; L组右美托咪定0.5 μg/kg并以0.2 μg/(kg·h)维持, H组右美托咪定1 μg/kg并以0.4 μg/(kg·h)维持。记录诱导前(T1)、插管后(T2)、插管后15 min(T3)、术后拔管时(T4)的收缩压和心率。记录拔管时间以及在苏醒期间的PAEDs评分。记录患儿入手术室、术后15min、术后30 min的Ramsay评分。采用GraphPad Prism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L组和H组在T3、T4时间点的血压和心率均低于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拔管时间L组和C组间无明显差异,但H组术后拔管时间明显延长。和C组比较, H组和L组PAEDs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术后Ramsay评分有显著性差异:术后30 min L组的均值接近2, H组到45 min才接近2。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儿童全口龋齿全麻治疗安全性良好,能提高苏醒质量,建议采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 μg/kg,以0.2 μg/(kg·h)维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联合右美托咪定镇静在儿童乳磨牙根管治疗中应用的有效性.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纳入门诊乳磨牙根管治疗的儿童60名,随机分为2组(n=30).实验组患儿在使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联合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75μg/kg);对照组患儿在使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联合静脉泵注等容积乳酸钠林格氏液.采用双盲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口腔癌术后患者留置气管导管耐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口腔癌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每组各40例.2组均行常规麻醉诱导和维持,D组于麻醉诱导前给予1μg/kg负荷剂量的右美托咪定,术中泵注0.2~0.6μg/(kg·h)右美托咪定维持麻醉,术毕镇痛泵内给予1μ...  相似文献   

7.
比较西乐葆与芬必得在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疼痛控制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纳入231例下颌第三磨牙拔除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服用西乐葆胶囊和芬必得胶囊。结果显示2种药物均有镇痛效果(P<0.05);西乐葆组与芬必得组的镇痛效果在给药后2、24、48、72 h均没有差别(P>0.05);西乐葆组腹痛和腹泻发生率低于芬必得组(P<0.05)。表明西乐葆与芬必得的镇痛效果相当,但西乐葆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芬必得。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预防老年口腔肿瘤患者术后谵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56例在全麻下行根治术的老年口腔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78例)。所有患者手术结束后经过2 h的麻醉复苏室过渡后转入SICU。随后,观察组给予静脉泵注生理盐水稀释的右美托咪定注射液0.2μg/(kg·h)维持12 h,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静脉泵注。所有患者术后都给予同样剂量的曲马多+托烷司琼镇痛。在术后3 d内,每天8:00和20:00按照CAM-ICU(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 for the intensive care unit)方法评估谵妄发生情况,并进行VAS疼痛评分和Richmond镇静躁动评分(richmond agitation sedation scale,RASS)。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心动过缓和低血压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2组均无呼吸抑制发生。观察组术后第1天及第2天的镇静躁动评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谵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右美托咪定术后0.2 μg/kg.h 维持12 h,可改善老年口腔肿瘤患者的术后镇静状况,减少术后谵妄发生,且不会引起心动过缓及低血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接受舌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方法将行舌癌根治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维持麻醉所用药物不同,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ex组),每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法检测麻醉诱导前30 min、切皮前、切皮后1 h、术毕、术后6 h、术后24 h患者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1(IL-1)、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资料以 ±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围手术期血清中炎症因子IL-1、IL-6、hs-CRP、TNF-α水平在手术中、术毕、术后6 h、术后24 h较切皮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术毕时达到最高峰,术后逐渐下降。与对照组相比,Dex组的血浆IL-1、IL-6、hs-CRP、TNF-α水平在手术中、术毕、术后6 h、术后24 h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降低舌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的炎症因子水平,从而减轻舌癌根治术后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下颌有阻生倾向的智牙胚拔除术与下颌阻生智牙拔除术的手术难度及术后并发症。方法:研究组选取有阻生倾向的下颌智牙胚拔除术病例41例,并随机收集成年下颌埋伏阻生智牙拔除病例40例作对照。收集两组拔牙手术操作时间、术后疼痛、局部肿胀、张口度改变情况的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下颌有阻生倾向的智牙胚拔除术操作时间短,术后的肿胀、疼痛及开口改变情况,均较对照组轻。结论:下颌有阻生倾向的智牙胚拔除术,操作简单,术后不良反应较轻,恢复快。  相似文献   

12.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难度预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定直观准确的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难度评估方案。方法:选取病例300例,根据牙齿阻生方向、骨及邻牙阻挡程度、牙根变异以及年龄性别设定各参考因素计算分值,由不同年资医生单独完成难度评估,再由一名医生实施手术,观察难度预判准确度。结果:术前评估准确度可达95%~98%,量化的难度预判分值与拔牙时间成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通过分解分析阻生智齿冠根阻力及个体影响因素,可更有效的判断其拔除难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下颌第三磨牙萌出状态与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坏的相关性。方法 :临床收集因下颌第三磨牙不适而就诊的患者204例,运用锥形束CT分析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坏与第三磨牙阻生类型(高位、中位、低位)、阻生角度以及两磨牙的釉牙骨质界距离(cementoenamel junction,CEJ)等因素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在下颌第三磨牙存在的情况下,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坏发生率高达78.4%;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5);高位、中位和低位阻生的龋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6);而当第三磨近中阻生角度为40~80°时,第二磨牙远中邻面最易发生龋坏,与其他阻生角度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当第二磨牙与第三磨CEJ距离在6~9 mm时,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坏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下颌第三磨牙近中阻生角度、第三磨牙与第二磨牙的CEJ距离与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坏的发生密切相关。当第三磨近中阻生角度在40~80°间,且两磨牙间的CEJ距离在6~9 mm时,第二磨牙远中邻面更容易发生龋坏,此类阻生齿建议尽早拔除。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下颌第三磨牙位置特征与急性冠周炎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122名临床诊断为下颌第三磨牙急性冠周炎患者(年龄18~31岁),分别记录下颌第三磨牙的萌出角度、软组织覆盖率、有无上颌牙列的咬合创伤及其萌出高度,然后对以上数据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生急性冠周炎的下颌第三磨牙以垂直阻生最多见(57%),近中阻生次之(34%),水平阻生(7%)和远中阻生最少(2%),各种阻生之间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急性冠周炎的下颌第三磨牙部分软组织覆盖(以75%的覆盖率最多见)多于全部软组织覆盖,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上颌牙列的咬合创伤与急性冠周炎的发生没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急性冠周炎的下颌第三磨牙萌出高度多数与(?)平面平齐,萌出高度间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直阻生、软组织部分覆盖、萌出高度平齐于(?)平面的下颌第三磨牙容易发生急性冠周炎,具有这些特征的下颌第三磨牙要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在曲面断层片上表现为下颌管与下颌第三磨牙影像重叠的患者,其二者在锥形束CT(CBCT)上的位置关系,为临床风险评估提供参考。方法:研究184颗(146例患者)在曲面断层片上表现为与下颌神经管有影像重叠的下颌第三磨牙,在CBCT上其牙根与下颌神经管的位置关系。分析两者之间位置关系与阻生类型、性别、曲面断层片上下颌神经管骨白线是否可见的相关性。测量下颌第三磨牙与下颌神经管接触的患者其接触的长度及宽度,分析接触长度、宽度与牙根和下颌神经管相对位置的相关性。结果:CBCT图像上下颌第三磨牙与下颌神经管之间是否接触,与其在颌骨内的深度相关,低位阻生接触可能大(P=0.002),与性别相关,女性多(P=0.020);当曲面断层片中下颌神经管骨白线不可见时,接触可能大(P=0.001)。当下颌神经管与牙根舌侧接触时,接触的长度、宽度可能较大。结论:CBCT与曲面断层片相比能更好地体现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与下颌神经管的关系,提供更准确的术前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6.
下颌第三磨牙阻生两种拔除术的并发症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对比两种方法拔除下颌阻生的第三磨牙在术中或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分析其可能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分别用涡轮机钻法和凿劈法拔除的524例下颌第三磨牙阻生病例中,出现术中或术后并发症的131例病例。结果:采用涡轮机钻法拔除的298例病例中,出现术中或术后并发症的有53例,占17.8%;而采用凿劈法拔除的226例病例,出现术中或术后并发症的有78例,占34.5%。手术创伤大、保护措施不到位和术中产热量大,是造成手术并发症的重要原因。结论:涡轮机钻法拔除阻生的下颌第三磨牙可减少拔牙手术并发症,术中并发症的出现会导致和加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时误入邻近组织间隙的原因,诊断与处理方法,并对自制的吸引/钳取装置在异位阻生牙取出中的作用作出评价。方法:对11例误入邻近组织间隙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设计合理的手术进路,使用自制吸引/钳取装置取出患牙,并记录下手术取出时间。结果:所有患者选用合理的手术进路,配合自制吸引/钳取装置的使用,均将患牙顺利取出,平均耗时13.5min。结论:本文在分析、诊断与处理过程中,有3项新的发现,且发明的吸引/钳取装置有制作简单,取材方便,效果优良等特点,这些工作为异位患牙的顺利取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高速涡轮牙钻磨裂沟法(斜磨、纵磨、横磨)与常规劈冠法在拔除下颌低位阻生第三磨牙时的临床效果,评价磨裂沟法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实验组195颗阻生齿,用磨裂沟法拔除;对照组165颗阻生齿,采用常规劈冠法拔除。记录手术时间、术后疼痛、面部水肿、张口受限及干槽症发生情况。结果:高速涡轮牙钻磨裂沟法在拔除下颌低位阻生智齿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面部水肿、张口受限及干槽症发生等情况均少于常规劈冠法,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磨裂沟法是将复杂的操作简单化,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齿槽医用冰帽应用于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下颌阻生智齿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前测量张口度、眼外眦至同侧耳屏中点距离、口角至同侧耳屏中点距离、颏前点至同侧耳根距离,手术采用切开、翻瓣、去骨及分冠手术步骤。术后实验组术区齿槽医用冰帽咬敷,对照组纱布压迫止血,冰袋外敷。术后48 h再次测量以上各面部标记点间距离并记录术后疼痛VAS评分,对比齿槽医用冰帽和冰袋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后疼痛、面部肿胀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张口度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齿槽医用冰帽对下颌阻生智齿术后反应有疗效,优于面部冰敷。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CBCT对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式选择的影响。方法:选择130例符合手术适应症的下颌第三磨牙,通过使用两种放射学检查方法作为术前检查:(1)全景片检查;(2)CBCT检查。在经放射学检查之后,手术方案即被确定下来:拔除术或者截冠术。第一步治疗计划根据全景片拟定,第二步根据CBCT确定。记录经拍摄CBCT后,选择使用截冠术的倾向因素。结果:手术方案是根据第二步治疗计划所执行的。113例(86.9%)样本的第一步治疗计划和第二步治疗计划是一致的,而经拍摄CBCT后的17例(13.1%)样本的治疗计划发生了改变。数据使用SPSS 22分析并应用5%的部分有统计学意义。下颌第三磨牙与下牙槽神经管直接接触时,会极大的影响治疗方案并最终选择使用截冠术。然而,直接接触并非一个充分的影响因素;另外,根的数量、根与神经管之间有无皮质骨、神经管是否位于根的凹陷处以及牙根与神经管接触的长度,也是对于选择截冠术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CBCT影响了13.1%的治疗计划。CBCT影像中观察到的下颌第三磨牙与神经管管腔的直接接触、神经管在根尖复合体附近弯曲或凹陷的位置、根与神经管之间有无皮质骨以及牙根与神经管接触的长度,对于决定使用截冠术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