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浩 《工企医刊》2010,23(4):18-19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对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8年1月常州儿童医院通过检测血CMV—IgG,IgM,肝功能确诊40例CMV肝炎,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保肝,退黄治疗,更昔洛韦组加用更昔洛韦。结果:更昔洛韦治疗可使血cMV-IgM转阴约50%,在降低转氨酶,黄疸消退方面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37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凤  马均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3):3109-3110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小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将巨细胞病毒性肝炎(CMV肝炎)患儿37例分为更昔洛韦治疗组20例及病毒唑对照组17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血CMVPCR或尿CMV包涵体转阴率分别为92.5%和38.2%,P<0.005,差异有显著性;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29.4%,P<0.005。且治疗组血清胆红素(SB)复常时间及谷丙转氨酶(ALT)复常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两组治疗过程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出现。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小儿CMV肝炎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婴儿胆汁淤积型巨细胞病毒性(CMV)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0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UDCA治疗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两组病例均予抗病毒、保肝及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UD,观察临床表现及肝生化指标,判断药物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患儿氨酸ALT、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酶AKP、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用UDCA治疗组TBA、TBIL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婴儿胆汁淤积型CMV肝炎,辅助应用UDCA,促进胆汁酸排泄、加速黄疸消退,改善肝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苦参碱注射液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CMV)肝炎的疗效。方法:将42例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n=22)与对照组(n=20)。两组均以常规保肝降酶治疗为基础。治疗组用苦参碱注射液治疗共2~3个疗程。对照组用更昔洛韦治疗共2~3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①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6周后CMV-DNA转阴率分别为78.8%、85.3%,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两组患儿治疗4周后肝功能及胆红素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与胆汁酸在6周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两组患儿治疗6周后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苦参碱注射液具有与更昔洛韦相似的抗HCMV感染的作用,其效果虽弱于更昔洛韦,但与之相近,而且有保护肝细胞等作用。因此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疗效确切,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MV)肝炎患儿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循环酶法检测32例CMV肝炎患儿和30例正常对照儿童的血清Hcy水平,同时检测两组儿童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和碱性磷酸酶(AKP)等相关肝功能指标的浓度,并观察CMV肝炎患儿的血清Hcy水平与各指标的关系。结果 CMV肝炎组血清Hcy水平[(13.18±1.48)μ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7.38±1.06)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CMV肝炎组血清Hcy水平与TBiL、ALT、GGT、AKP、TBA浓度呈正相关(P<0.05),与AST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CMV肝炎患儿的血清Hcy水平升高,并且Hcy水平与TBiL、ALT、GGT、AKP、TBA浓度呈正相关;对CMV肝炎患儿应定期监测血Hcy水平,及早发现Hcy水平升高并早期采取干预措施,减轻对患儿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更昔洛韦联合培菲康治疗小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抗病毒效果.方法 选取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医院儿科自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巨细胞病毒肝炎小儿,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仅给予更昔洛韦,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培菲康,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GPT又称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血清巨细胞病毒(CWV)-免疫球蛋白M(IgM)转阴率、尿CMV-IgM转阴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67,P<0.05);两组治疗后TBI1、ALT、γ-GT水平均显著降低(t=4.56~6.24,均P<0.05),而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97、6.12、6.24,均P<0.05);观察组CMV-IgM转阴率、CMV-DNA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67、6.12,均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00%和6.6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2,P<0.05).结论 更昔洛韦联合培菲康能明显改善小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肝功能,提高抗病毒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婴儿巨细胞病毒(CMV)肝炎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变化与年龄分布特点。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110例婴儿CMV肝炎患者及55例健康同龄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B淋巴细胞(CD19)、NK细胞(CD16+56)的百分率,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并对婴儿CMV肝炎患者年龄进行统计。结果 CMV肝炎年龄1月婴儿占25%,2月婴儿占50%,3月婴儿占15%;巨细胞病毒肝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D4+及CD4+/CD8+比值明显下降(P0.01、P0.001),CD8+细胞明显升高(P0.001),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3+、CD19+及CD16+56+细胞结果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儿CMV肝炎感染与年龄相关,绝大多数在出生后1~3月,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受损,辅助性T细胞功能低下,抑制性T细胞功能亢进。CD4+、CD8+及CD4+/CD8+比值结果明显异常,T细胞亚群检测可以作为婴儿CMV肝炎的辅助诊断指标。婴幼儿出生后1~3月对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预防应得到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婴儿巨细胞病毒(CMV)肝炎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IL-10、IL-12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3例CMV肝炎患儿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IL-10、IL-12的水平。结果CMV肝炎组上述指标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治疗有效组治疗后除CD8^+外各项均有显著性改变。结论T细胞亚群、IL-10、IL-12共同参与婴儿CMV肝炎的发病,对预测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腺苷蛋氨酸与熊去氧胆酸联合治疗对巨细胞病毒感染相关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肝功能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共纳入2014年3月-2016年6月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诊治的巨细胞病毒感染致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8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熊去氧胆酸口服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腺苷蛋氨酸静脉滴注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3周。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和巨细胞病毒特异抗体(Cytomegalovirus specific antibodies,CMV-IgM)变化。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儿CMV-IgM阳性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4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2);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135,P=0.003);两组患儿TBIL、ALT、AST、TBA肝功能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但研究组患儿TBIL、ALT、AST、TBA肝功能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血清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但研究组患儿血清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相关婴儿肝炎综合征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儿全身炎症反应,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加思美泰治疗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引起的婴儿淤胆型肝炎临床疗效及其副作用。方法:将2001年2月~2004年8月期间通过检测血清CMV-IgM抗体、CMV-DNA及肝功能确诊的60例CMV感染引起的淤胆型肝炎活患儿,随机分为更昔洛韦加思美泰治疗组、更昔洛韦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均常规给予保肝、退黄和维生素K1治疗。结果:更昔洛韦加思美泰治疗组在降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sALT)、血清谷氨酰转肽酶(γ-GT)、血清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及肝脏回缩方面与更昔洛韦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与综合治疗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更昔洛韦加思美泰是目前治疗CMV感染引起的婴儿淤胆型肝炎较理想的药物,且未发现有明显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巨细胞病毒感染致黄疸的诊疗方法,判断预后效果。方法:选择我医院于2017年4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48例肝炎综合征致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4例患儿。对照组不给予治疗,研究组采取更昔洛韦规范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的黄疸消退率、肝功能指标以及CMV指标。结果:采取更昔洛韦进行规范治疗的研究组患儿在上述黄疸消退率、肝功能指标以及CMV指标的比较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婴儿感染巨细胞病毒较为常见,因此产生的肝炎综合征及所致黄疸对婴儿身体健康影响较大,采取更昔洛韦治疗能够提升黄疸消退率,有效清除巨细胞病毒,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检测方法和临床特征。方法:收集110例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的检验数据及临床资料,比较乳汁中CMV-DNA定量检测与患儿黄疸的关系;以尿CMV-DNA定量检测为标准,与血CMV-DNA定量及血CMV-IgM检测比较;比较CMV-DNA检测及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结果:婴儿巨细胞肝炎主要表现为黄疸、肝脾大及伴随症状;乳汁CMV-DNA阳性患儿TB、DB较高(P<0.05);与尿CMV-DNA比较,血CMV-DNA定量及血CMV-IgM检测的阳性率较低(P<0.05);CMV-DNA检测及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的对判断该疾病严重程度的指导意义不大。结论: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临床特征无特异性,以黄疸最常见;诊断需结合临床及多种实验室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方法检测尿液巨细胞病毒在儿童CMV感染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分别应用FQ—PCR和ELISA法检测75例确诊或高度怀疑为CMV感染和25例对照儿童尿CMV—DNA和血清CMV—IgM,比较病毒DNA与血清抗体的平行性和敏感性。结果75例确诊或疑诊CMV活动性感染患儿中,检测到CMV—DNA65例;检测到CMV—IgM54例。两种方法阳性符合率为77%,FQ—PCR和ELISA法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8%和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Q~PCR法检测尿CMV—DNA对诊断活动性CMV感染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曾嫦  林祥伟  黄宇泽  黄江玲 《中国校医》2012,26(3):207+209-207,209
目的探讨人类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与流产、死(畸)胎、肾炎、脑炎和诊断不明发热(无名热)关系,对以上643例患者和60例对照者CMV感染状态进行了调查分析。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CMV—IgM特异性抗体。结果CMV—IgM抗体阳性率病人组18.2%(117/643),对照组1.7%(1/60)。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735P〈0.01)。结论CMV感染与流产、死(畸)胎、肾炎、脑炎和无名热等疾病的部分患者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分析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患儿发生肝功能损伤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该院初次确诊为巨细胞病毒感染婴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结果肝功能损伤组患儿与非肝功能损伤组患儿比较,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及CD16~~+CD56~~+NK细胞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患儿年龄、性别、CMV病毒载量以及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α-酸性糖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NLR及NK细胞比例降低与CMV感染患儿发生肝功能损伤密切相关,同时NLR较传统炎症指标对CMV感染患儿肝功能损伤具有更好的诊断和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重胆红素吸附治疗重症肝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治疗组30例重型肝炎病人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双重胆红素吸附。对照组30例重型肝炎仅行内科综合治疗。肝功能、肾功能、血清电解质、血常规指标,并观察临床症状。通过两组间对照。研究双重胆红素吸附对于重型肝炎的治疗意义。结果统计临床症状、血浆及白蛋白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愈率等主要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重胆红素吸附可以明显降低重症肝炎死亡率,改善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婴儿肝炎综合征是一种病因复杂而预后较差的疾病,为了明确病因,寻找预防的措施,对52例婴儿肝炎患者作了病原学检查,现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工.研究对象:自1993年以来凡符合全国小儿病毒性肝炎防治座谈会上制订的婴儿肝炎综合征诊断标准均列为研究对象,共52例,其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28天~3月,发病年龄均在28天内。2.方法:尿巨细胞病毒(CMV)、TOXO(弓形虫)IgM分离检测;血CMVIgM、TOXOIgM标体检测;乙肝两对半检测;血培养检测,其中30例进行了母子配对检测。二、结果1.病原学检查:9例尿CMV阳性,6例血清C…  相似文献   

18.
钱玲鹤 《健康天地》2010,4(8):19-19,21
目的:探讨利巴韦林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轮状病毒肠炎患儿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48)和对照组(n=42),治疗组采用利巴韦林静脉滴注,对照组不用任何抗病毒药物,其余治疗方法两组相同。两组患几年龄、性别构成以及病情严重程等均无显著差异。结果:治疗组患儿的痊愈率、显效率以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治疗组大便轮转病毒转阴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在治疗前谷丙转氨酶、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尿素氮及血肌酐水平均无组间差异(P〉0.05);治疗前后各组上述指标并无明显变化,且治疗组与对照组也无明显组间差异(P〉0.05)。结论:短程、早期、小剂量利巴韦林是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较安全、有效、价廉的抗病毒药物,值得在基础医院进行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婴儿巨细胞病毒(CMV)肝炎治疗前后血清IL-10及IL-18水平,探讨它们在婴儿CMV肝炎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1例CMV肝炎患儿治疗前后及20例健康婴儿血清IL-10及IL-18的水平。结果CMV肝炎患儿血清中IL-10及IL-18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均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呈显著正相关(r=0.67,0.70,P<0.05)。阴转组在治疗结束后血清IL-10及IL-1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而未阴转组IL-10及IL-18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IL-10及IL-18共同参与了CMV肝炎的发病,其血清水平变化可作为婴儿CMV肝炎炎症活动性和肝损害程度的评判指标,并对预测药物抗病毒疗效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病毒性肝炎相关常规生活检验项目。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人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调查者进行常规血细胞分析及生化检查,对比两组调查者的检测结果,分析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在病毒性肝炎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血细胞分析结果显示肝炎组患者中性粒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但淋巴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血生化检查结果显示肝炎组TBIL、ALT指标明显较对照组升高,ALB及A/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类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ALB与A/G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常规生化检验项目检查病毒性肝炎,具有较高的检出能力,并且操作简单、检测迅速,经济性高,可依据临床比较、分析提高病毒性肝炎的诊治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