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探讨和寻找更好的会阴侧切口缝合的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06月320例住院经阴道分娩行会阴侧切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60例,实验组采用实验组采用连续皮内缝合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间断缝合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缝合所需时间、伤口暴露时间,疼痛、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并比较。结果实验组产妇所需时间、伤口暴露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上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皮内操作简便,耗材少,缝合伤口所需时间短,切口疼痛反应轻,无需拆线,线头反应轻,无硬结发生,术后切口线形愈合、美观,产妇及家属乐于接受,会阴侧切口连续皮内缝合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Allgower-Donati缝合法在跟骨骨折"L"形切口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于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诊治的360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分别采用不同的缝合方法:Allgower-Donati缝合组采用改良间断垂直褥式缝合法(Allgower-Donati缝合法,A组),Donati缝合组采用间断垂直褥式缝合法(Donati缝合法,B组),单纯缝合组采用间断单纯缝合法(C组),每组120例。观察并对比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伤口缝合时间、引流时间、术后VAS评分、临床疗效以及切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伤口缝合时间、引流时间及术后VAS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在临床疗效方面,A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良率优于B组,而B组优于C组(92.5%vs. 81.67%vs. 7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在术后伤口并发症方面,A组患者的伤口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而B组也显著低于C组,A组和C组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Allgower-Donati缝合法在临床疗效和术后切口并发症方面均优于间断垂直褥式缝合法和单纯间断缝合法,不影响手术效果,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皮下反向缝合免皮肤缝合在手术切口缝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5月在我院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96例,按照切口缝合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皮下反向缝合免皮肤缝合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单纯对合缝合,观察两组切口愈合时间、瘢痕面积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瘢痕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切口缝合中应用皮下反向缝合免皮肤缝合能够提高切口愈合质量,缩短愈合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皮内缝合具有减轻瘢痕、避免蜈蚣虫样瘢痕的优越性。通常是使用可吸收线间断缝合,不拆线。1983年Maler等〔1〕用尼龙线作连续缝合,术后第3天拆(抽)线(为颈部切口,规定4~7天拆线)。后国内有根据此法,改用丝线的个别报道。我院外科引起用此法,并对不同部位切口作到缝合后24~48h拆线。对此,我们用家兔切口24h拆线后作抗张强度测试比较,证明皮内连续缝合法较间断缝合法的抗张度极显著增强(P<0001)〔2〕,进而对抗张度增强的机制及愈合过程进行研究。1 材料和方法对家兔切口分别作皮肤间断缝合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皮内缝合法在会阴侧切口缝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24例实行会阴侧切口缝合术的产妇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2例,对照组产妇采用传统缝合方法,观察组产妇采用皮内缝合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线头反应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也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后期随访中,观察组患者的切口甲级愈合率达到100%,且未出现切口开裂或未愈合现象,愈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内皮缝合法对会阴侧切口进行缝合,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不良反应,提高伤口愈合,安全、高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皮肤拉扣缝合法与传统皮肤间断缝合法对颈椎前路术中缝合时间及术后切口美观程度的影响。方法将颈椎前路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皮肤拉扣缝合法组(拉扣组)50例、传统皮肤间断缝合法组(传统组)50例。观察2组患者缝合皮肤切口时间、切口愈合后美观程度。结果拉扣组与传统组术后均一期愈合,2组切口甲级愈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拉扣组缝合切口平均时间为7.3 min,传统组为13.5 min,传统组缝合切口时间明显长于拉扣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拉扣组切口美观度平均满意度9.1分、传统组6.8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拉扣缝合法缝合颈椎前路手术切口较传统皮肤间断缝合法缝合时间短,愈合后切口更美观,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皮钉间断缝合与皮内连续缝合切口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对比。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5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86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皮钉间断缝合术式,观察组患者采用皮内连续缝合术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缝合时间、伤口干燥时间、住院时间、感染率及HWE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缝合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但住院时间、伤口干燥时间及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HWE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选用皮内连续缝合术式术后美观性更优,感染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水胶体敷料对缝合后痂皮伤口拆线效果的影响。方法将石家庄市第三医院门诊换药室2014年2月至2015年5月缝合伤口有痂皮形成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酒精消毒缝合伤口痂皮后,纱布包扎,试验组改用水胶体敷料(安普贴)包扎,两组均在缝合后第14天拆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费用、愈合时间、拆线疼痛、拆线用时4个方面的差异。结果试验组伤口愈合时间(6.09±1.91)d少于对照组(4.42±1.0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58,P0.05);试验组疼痛评分(0.34±0.51)分低于对照组(1.85±0.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87,P0.05);试验组拆线用时(2.22±0.92)分钟少于对照组(5.54±1.71)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54,P0.05);两组患者发生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86,P0.05)。结论胶体敷料可解决干燥痂皮引起的伤口愈合缓慢、拆线出血、疼痛等问题,减少医护人员的拆线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聚丙烯不可吸收线与可吸收线用于剖宫产皮肤切口缝合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在本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皮肤切口缝合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60例(微桥可吸收缝线进行皮内连续水平褥式缝合)、观察组60例(采用聚丙烯不可吸收线进行皮内连连续水平褥式缝合).比较2组临床指标、不同时间伤口愈合情况、术前及术后炎症指标水平,观察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1)观察组拆线时间、住院天数、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拆线时出现疼痛率及手术切口裂开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2)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2组术口红肿率、渗液率逐渐降低,瘢痕深度逐渐变浅,瘢痕宽度逐渐缩短(P<0.05);观察组术后1d、1周、6周术口红肿率、渗液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d、1周、6周、3月、6月瘢痕深度逐渐变浅程度及瘢痕宽度逐渐缩短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3)与术前比较,术后1d、3d两组IL-1、IL-10、TNF-α水平均升高(P<0.05),但观察组术后1d、3d的IL-1、IL-10、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4)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3.33%显著高于观察组3.33%(P<0.05).结论:在剖宫产皮肤切口缝合术中采用不可吸收的聚丙烯缝线安全性高、美观度好,能降低炎症指标水平,促进产妇预后.  相似文献   

10.
背景:腹部切口的愈合除患者自身情况、腹部切口缝合方式外,还与缝线选择有着密切相关。 目的:观察化学合成可吸收聚对二氧环己酮Ⅱ缝合线缝合腹部切口的愈合效果。 方法:将2009-09/2011-05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162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腹部正中切口分别采用聚对二氧环己酮Ⅱ缝合线全筋膜层连续缝合和传统丝线分层间断缝合,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 结果与结论:观察组切口缝合时间为(13.45±1.46) min,术后切口感染4例,无切口裂开和排异反应,经换药很快痊愈。对照组切口缝合时间为(22.96±1.95) min,术后切口感染14例,切口裂开9例,排异反应11例,经换药后部分切口延期愈合。以上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而两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切口脂肪液化例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可见化学合成可吸收聚对二氧环己酮Ⅱ缝合线缝合腹壁切口操作时间短,切口感染率低,并发症少,并且具有更佳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关键词:聚对二氧环己酮Ⅱ;缝合线;腹部正中切口;全筋膜连续缝合;直肠癌;切口愈合 缩略语注释:PDS Ⅱ:polydioxanone Ⅱ,聚对二氧环己酮Ⅱ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6.040  相似文献   

11.
剖宫产术切口两种缝合法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改进剖宫产切口的缝合技术。方法 将10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其中50例采用快薇乔可吸收线皮内连续缝合手术切口(观察组),50例采用三针间断褥式缝合手术切口(对照组)。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及术后伤口愈合情况。结果 切口缝合时间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延长,但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愈合后皮肤较对照组平整,呈一条淡红色细线状瘢痕,皮下无硬结。结论 快薇乔可吸收线皮内连续缝合较三针间断褥式缝合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背景:腹部切口的愈合除与患者自身情况相关外,还与外科医生的腹部切口缝合技术、缝合方式、缝线选择有着密切相关。目的:比较可吸收缝线全筋膜间断缝合与丝线间断缝合腹壁切口的效果。方法:纳入153例结直肠癌患者,其中男91例,女62例,年龄30-82岁,随机分为观察组(n=78)与对照组(n=75),选择腹部正中切口进行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观察组采用抗菌薇乔可吸收缝线全筋膜间断缝合切口,对照组采用丝线分层间断缝合切口,比较两组切口缝合时间、住院时间与费用、切口感染、切口裂开、切口脂肪液化及排异反应情况。结果与结论:观察组切口缝合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切口感染3例,无切口裂开,未发生排异反应;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10例、切口裂开4例、排异反应5例,两组切口感染、裂开及排异反应发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住院费用、切口脂肪液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抗菌薇乔可吸收缝线全筋膜间断缝合腹部切口操作简单,可促进伤口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效果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手术患者采用反L型切口皮下负压吸引美容缝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因肝疾病于我院普外科经开腹进行肝手术的患者140例,其中70例患者选用皮下负压吸引美容缝合(观察组),另70例采用常规逐层缝合(对照组);对2组患者缝合时间、术后切口愈合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关腹缝合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负压吸引美容缝合可缩短临床缝合时间,降低切口脂肪液化及感染的发生率,同时可保证切口的美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慢性肛裂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纵切横缝术,观察组予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前后肛管直径变化及术后疼痛、水肿、愈合时间、感染等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肛管直径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增大(P0.05),但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及水肿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随访显示所有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及复发。结论改良纵切横缝术相较于常规纵切横缝术不增加手术难度,且具有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朱玉  廉洁  赵会芳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2,44(7):1220-1222
目的:探讨皮下脂肪部分剔除用于心脏术后胸骨正中切口愈合不良的康复价值.方法:选取在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到我院实施心脏手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密闭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术后切口常规缝合;观察组采用皮下脂肪部分剔除术缝合.比较两组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1.67% 低于对照组术后发生率13.33%,且观察组术后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恢复非常满意率达70.00% 高于对照组的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脂肪部分剔除术可减少心脏术后胸骨正中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经乳晕切口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采取旷置腺体残端与缝合腺体残腔两种处理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肿瘤外科收治的82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均行经乳晕切口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根据术中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旷置腺体残端组(42例)和缝闭腺体残腔组(40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拆线时间、硬块吸收时间、切口愈合率、乳房变形率、术后出血发生率、术后12个月肿瘤复发率及术后6 h、12 h、24 h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拆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旷置腺体残端组硬块吸收时间显著短于缝闭腺体残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旷置腺体残端组乳房变形率显著低于缝闭腺体残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切口愈合率、术后出血发生率、肿瘤复发率、术后24 h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乳晕切口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旷置腺体残端能加速硬块吸收,保持很好的乳腺外形,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皮内连续缝合致切口抗张度增强机制及愈合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皮内缝合具有减轻瘢痕、避免蜈蚣虫样瘢痕的优越性.通常是使用可吸收线间断缝合,不拆线.1983年Maler等[1]用尼龙线作连续缝合,术后第3天拆(抽)线(为颈部切口,规定4~7天拆线).  相似文献   

18.
不同缝合法治疗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加强连续内翻缝合法与简单连续内翻缝合法对尿道下裂术后尿瘘修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尿道下裂术后尿瘘修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60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连续内翻缝合法(连续内翻组32例)和加强连续内翻缝合法(加强连续内翻组28例)。结果加强连续内翻缝合法手术成功率为85.7%,显著高于连续内翻缝合法的53.1%(P〈0.05);28例加强连续内翻缝合的尿道下裂术后尿瘘患者中,瘘口小于4 mm的患者12例,手术成功10例,成功率为83.3%;瘘口大于4 mm的患者16例,手术成功14例,成功率为87.5%,两组瘘口大小与手术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强连续内翻缝合法手术操作较简单,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可连续脉冲冲洗水球在多节段腰椎后路融合手术中预防感染的作用。方法选取沈阳军区总医院骨科2016年6月至12月接受多节段腰椎后路融合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15例术中应用可连续脉冲冲洗,对照组15例应用常规倾倒,观察对比2组患者术中冲洗时间、C反应蛋白术后情况、切口拆线时间、术后发热病例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冲洗时间(2.13±0.15)min少于对照组(5.59±1.24)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5 d观察组C反应蛋白数值成下降趋势,对照组成增高趋势;观察组切口平均拆线时间(11.57 d)少于对照组(14.29 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5 d体温变化[(37.1±2.26)℃、(37.0±0.12)℃]低于对照组[(38.2±3.34)℃、(37.5±0.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倾倒冲洗方法相比,可连续脉冲冲洗水球应用于多节段腰椎后路融合手术中缩短了冲洗时间,且能减少切口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负压吸引球皮下埋植引流装置在预防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行剖宫产的83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1)与观察组(n=42),对照组术后常规缝合切口,观察组关腹前使用负压吸引球皮下埋植引流装置。对比2组产妇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切口愈合等级占比,并统计2组关腹、拆线、住院以及切口愈合等各个指标所需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腹部切口感染、裂开以及脂肪液化发生率分别为0、2. 38%、4. 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 76%、12. 20%、14. 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切口甲、乙、丙级愈合率分别为97. 62%、2. 38%、0,而对照组分别为82. 93%、17. 07%、0,观察组的切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关腹时间、拆线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9. 25±1. 54) min、(8. 36±1. 41) d、(6. 81±1. 45) d、(11. 26±1. 34) d,明显短于对照组(28. 63±4. 16) min、(12. 23±1. 53) d、(10. 95±1. 86) d、(20. 38±3. 56)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剖宫产产妇切口缝合前皮下埋植负压引流球装置可降低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感染、裂开等并发症发生率,促进伤口愈合,缩短产妇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