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膜孔蛋白OmpF缺失和主动外排在耐药大肠杆菌蓄积亲水性氟喹诺酮环丙沙星、洛美沙星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菌体内药物蓄积量和主动外排的作用采用荧光测定法;细菌膜孔蛋白以SDS-PAGE分析。研究的菌株包括大肠杆菌K-12膜孔蛋白缺失突变株JF701(OmpF^ )、JF703(OmpC^ );敏感株Ecs及其实验室诱变耐药株R2、R256,临床分离耐药株R5、R6。结果:Ecs中的药物蓄积稳态浓度与JF701一致,较JF703高1/3(环丙沙星)或1/2(洛美沙星),但JF703仍对氟喹诺酮敏感;而耐药菌中的药物蓄积量除R2稍高于JF703外,较敏感菌低2-10倍。加入DNP后,两个药物的蓄积量均增高,尤其耐药株的升高显,表达这些菌株的主动外排(泵)系统功能明显增强。膜孔蛋白检查发现,Ecs株有OmpF和OmpC,R2、R256缺失OmpF,R5、R6缺失OmpC。结论:大肠杆菌减少对亲水性氟喹诺酮的蓄积量涉及OmpF缺失和主动外排(泵),而后可能是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株和敏感株中抗菌药物的主动外排系统。方法:用抽虑法测定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株、敏感株以及标准质控菌对四环素和青霉素的积聚。结果:大肠杆菌敏感株和多重耐药株中四环素以及青霉素的稳定药物质量摩尔浓度呈能量依赖性降低,加入能量抑制剂,细胞内药物质量摩尔浓度上升,但敏感株变化轻微,而标准质控菌ATCC25922细胞内四环素和青霉素的质量摩尔浓度在加入能量抑制剂后显著下降。结论:临床分离的敏感株中亦存在能泵出四环素和青霉素的主动外排系统,但其外排功能显著低于多重耐药株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的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株和敏感株中抗菌药物的主动外排系统。方法 用抽虑法稳定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株,敏感株以及标准质控菌对四环素和青霉素的积聚。方法 大肠杆菌敏感株和多重耐药株中四环素以及青霉素的稳定药物质量摩尔浓度呈能量依赖性降低,加入能量抑制剂,细胞内药物物质是摩尔浓度上升,但敏感株变化轻微,而标准质控菌ATCC25922细胞四环素和青霉素的质量摩尔浓度在加入能量抑制剂后显下敏感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氟喹诺酮类药物(FQN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的抗菌活性及利血平对其抗菌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对倍稀释浓度琼脂平板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同法测定利血平对FQNS对金葡菌MIC值的影响。结果:临床分离的耐药金葡菌及诱导耐药金葡菌对FQNS存在明显的交叉耐药,但无明显的多重耐药,利血平能降低FQNS对大多数金葡菌实验菌株的MIC值,但FQNS对敏感菌和耐药菌MIC值降低的百分比无显著性差异,亲水性FQNS对金葡菌实验菌株MIC值的降低百分比明显高于疏水性FQNS;FQNS对诱导耐药金葡菌MIC值的降低尤为明显。结论:金葡菌对FQNS存在明显的交叉耐药,而无明显的多重耐药,FQNS的主动外排泵是金区菌所固有的,而药物泵出量的多少可能与耐药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理,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对成都地区63株临床分离出的金葡菌(其中57株为氟喹诺酮类耐药株,6株为野生型敏感株)的gyrA基因单点突变与细菌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在对诺氟沙星、氟罗沙星、托舒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分别耐药的菌株中,gyrA基因发生单点突变率达67.27%~92.5%,且多数gyrA基因突变菌株呈高水平耐药.结论:成都地区临床分离的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金葡菌多数发生了gyrA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氟喹诺酮类药物 (FQN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葡菌 )的抗菌活性及利血平对其抗菌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对倍稀释浓度琼脂平板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值 ,同法测定利血平对FQNS对金葡菌 MIC值的影响。结果 临床分离的耐药金葡菌及诱导耐药金葡菌对 FQNS存在明显的交叉耐药 ,但无明显的多重耐药 ;利血平能降低 FQNS对大多数金葡菌实验菌株的 MIC值 ,但 FQNS对敏感菌和耐药菌 MIC值降低的百分比无显著性差异 ;亲水性 FQNS对金葡菌实验菌株 MIC值的降低百分比明显高于疏水性 FQNS;FQNS对诱导耐药金葡菌 MIC值的降低尤为明显。结论 金葡菌对 FQNS存在明显的交叉耐药 ,而无明显的多重耐药 ;FQNS的主动外排泵是金葡菌所固有的 ,而药物泵出量的多少可能与耐药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理,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彻底多态性分析方法,对成都地区63株临床分离出的金葡菌(其中57株为氟喹诺酮类耐药株,6株为野生型敏感株)的gryA基因单点突变与细菌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肠道外(如血标本或脓液)分离的沙门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现状.方法常规采用琼脂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测定此类沙门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结果163例(株)沙门菌对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奈啶酸的敏感菌珠分别是156株(95.6%)、149株(91.2%)、23株(14.3%);其中149株环丙沙星敏感菌珠中奈啶酸耐药119株,占79.87%.结论在肠道外分离的沙门菌对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性不高,但低敏株大量出现,对环丙沙星低敏菌株应测奈啶酸的耐药性,以避免环丙沙星假敏感导致临床治疗失败,延误病情.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氟喹诺酮的耐药机理,作者用荧光测定法研究了细菌对洛美沙星、氧氟沙星的摄入以及能量抑制剂对两药摄入的影响.结果显示:耐药菌SAR、SA701、SA687对上述两种药物的摄入量均低于敏感菌SA2、SA3、SA4;加入能量抑制剂后上述细菌对药物的摄入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诱导菌对上述两药的摄入量均低于母株,加入能量抑制剂后,其摄入量增加非常明显,但仍未达母株稳态浓度.由此表明细菌对氟喹诺酮摄入减少是细菌对其耐药的机理之一,但泵出增加导致的细菌内药物浓度减少,在不同菌株的耐药机理中所占的地位不同.  相似文献   

10.
陈素梅  王星  林琪  苏智军 《吉林医学》2011,(7):1334-1335
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情况,以指导的临床合理应用。方法:统计分析临床分离常见致病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药敏结果。结果:484株革兰氏阳性(G+)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最低(<27%),肠球菌耐药率高,除肠球菌外对第四代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优于第三代。1 512株革兰氏阴性细菌(G-)中克雷伯氏菌对喹诺酮类药物最敏感,其次是肠杆菌属、嗜麦芽单胞菌及其他革兰氏阴性菌。大肠埃烯菌、铜绿假单孢菌及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均高于50%。结论:常见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各不相同,但多数耐药率较高,及时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主动外排泵在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中的作用。方法:用泵抑制剂氰氯苯腙(CCCP)和利血平对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抗菌活性进行干预。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检测泵抑制剂存在时,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环丙沙星敏感性的变化。结果:主动外排泵不仅存在于耐药菌株,而且也存在于敏感菌株,但对耐药菌株影响更大。与泵阴性组比较,泵阳性组敏感率降低在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环丙沙星组有统计学差异;耐药率增加在洛美沙星、环丙沙星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主动外排泵抑制剂CCCP和利血平可增强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抗菌活性,对其耐药表型有影响。主动外排机制是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耐环丙沙星阴沟肠杆菌临床株中是否存在主动泵出机制。方法: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5株耐环丙沙星阴沟肠杆菌及2株敏感菌细胞内环丙沙星的聚积动力,比较加入能量抑制剂碳酰氰间氯苯腙(CCCP)前后细菌细胞内环丙沙星稳态聚积量的变化。结果:5株耐环丙沙星阴沟肠杆菌临床株和2株敏感株对环丙沙星的摄取均在5min内达到稳态浓度,耐药菌株细胞内环丙沙星的稳态浓度低于敏感菌株(均P〈0.05),加入CCCP后耐环丙沙星菌株细胞内的环丙沙星聚积浓度较未加CCCP时增加12%-46%(均P〈0.05),敏感菌株加入CCCP前后环丙沙星聚积浓度无明显变化(均P〉0.05)。测试菌株对环丙沙星的聚积浓度与MIC值间呈负相关。结论:耐环丙沙星阴沟肠杆菌临床株中可能存在对环丙沙星的主动泵出机制,该机制可能参与了阴沟肠杆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  相似文献   

13.
邹永胜  王旭  黄永茂  游春芳  陈枫  钟利  向成玉  陈庄 《西部医学》2012,24(2):227-229,232
目的了解本地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对6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情况以及碳酰氰间氯苯腙(CCCP)对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最低抑菌浓度(MIC)的影响。方法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6种抗菌药物的药物敏感性检测;PCR技术检测受试菌株携带acra、acrb基因的情况;常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大肠埃希菌对两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MIC,并对比加入CCCP后MIC的变化。结果 71株大肠埃希菌对三类6种抗生素耐药结果中环丙沙星(CIP)耐药率最高52株(73.24%),氨曲南(ATM)最小30.99%,耐药模式以多药耐药为主(51.11%);外排泵基因acra,acrb在多重耐药菌中阳性率高达91.89%和81.03%;加入CCCP前后多重耐菌株和敏感株的MIC值的变化差值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地大肠埃希菌存在明显的多重耐药现象;外排泵基因acra和acrb是大肠埃希菌多药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主动外排泵抑制剂CCCP能够降低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多耐药大肠埃希菌的MIC。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氟喹诺酮的耐药机理,作者用荧光测定法研究了细菌对洛美沙星,氧氟沙星的摄入以及能量抑制剂对两药摄入的影响。结果显示;耐药菌SAR,SA701,SA687对上述两种药物的摄入量均低于敏感菌SA2,SA3,SA4;加入能量抑制剂后上述细菌对药物的摄入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旨在探究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株中sRNA sdsR的表达水平与环丙沙星以及头孢噻肟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 测定医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从临床标本非重复分离得到的50株大肠埃希菌的sRNA sdsR的表达水平,并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确定环丙沙星及头孢噻肟耐药性与sRNA...  相似文献   

16.
氟喹诺酮类药物体外诱导大肠埃希菌耐药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肠埃希菌在氟喹若酮类最低抑菌浓度(MIC)下耐药性的产生,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采用多步诱导法,对32株临床分离的氟喹诺酮类敏感大肠埃希菌分别进行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的诱导性耐药试验;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诱导前后敏感菌株的药物敏感性;用PCR方法测定耐药基因序列.结果:22株大肠埃希菌诱导出...  相似文献   

17.
主动外排抑制剂对环丙沙星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主动外排抑制剂对喹诺酮类药物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的影响,并了解本院主动外排介导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流行情况。方法应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对4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押菌浓度(MIC),同时分别检测在加入主动外排抑制剂利血平和碳酰氰间氯苯腙(CCCP)后,环丙沙星MIC的变化情况。结果利血平可减少菌体对环丙沙星的外排作用,降低环丙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而加入CCCP后金黄色葡萄球菌不生长。结论利血平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主动外排,降低耐药菌株的MIC,是一种好的主动外排抑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