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咽旁隙肿瘤的MRI表现特点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29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咽旁隙肿瘤的MRI征象进行分析,并以手术和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 MRI对咽旁隙肿瘤定位和定性准确;不同组织来源的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在MRI特征上有不同;良性肿瘤界限清楚,信号分布均匀,T1WI主要表现为中等信号;恶性肿瘤信号分布不均匀,T1WI表现为低中信号。结论 本研究结果证实,MRI在诊断咽旁隙肿瘤中有其自身的  相似文献   

2.
咽旁隙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因旁隙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进一步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本文回顾性总结1981 ̄1994年以来45例咽旁隙肿瘤的外科治疗,其中良性肿瘤40例,恶性肿瘤5例,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了4种手术入路。结果:肿瘤全切44例,术后颅神经并发症11例(神经源性肿瘤8例,腮腺肿瘤3例),其中8例于术后6个月之内恢复,随诊中,良性肿瘤术后复发3例,恶性肿瘤术后3年生存率40%(2/5)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咽旁隙肿瘤的诊断及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诊断及治疗的52例咽旁隙肿瘤的临床资料,包括症状、体征、手术入路及术后病理结果。结果52例患者中23例(44.2%)经颈侧入路,14例(27%)经腮腺颈侧(腮颈)入路,10例(19.2%)为颈侧下颌骨入路,5例(9.6%)经口内入路。术后病理良性占80.8%,恶性19.2%。唾液腺及神经源性肿瘤分别占总数的46.2%和28.8%。52例患者中48例行Ⅰ期手术切除,术后恶性肿瘤复发率30% (3/10),良性肿瘤复发率7.1%(3/42)。结论术前运用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手段判断肿瘤性质及与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对于制定和完善手术计划至关重要,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有助于术中充分暴露肿瘤,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15例咽旁隙肿瘤的临床诊治经验,为选择手术适应证、减少手术并发症提供借鉴。方法 15例咽旁隙肿瘤经增强CT和MRI等术前检查予以充分评估后,采用经口径路手术切除5例、经颈侧径路切除6例、经颈侧腮腺径路切除4例。结果 所有患者肿瘤均成功切除,1例术后即刻出现颅底大出血,用明胶海绵等压迫填塞后成功止血;3例恶性肿瘤患者中2例患者术后接受放疗,1例失访,其余患者随访1.5~5年,均无复发。结论 根据肿瘤部位,结合患者需求选择合适手术方式,能彻底切除肿瘤,术前充分的影像学评估对制定手术方案和预防手术并发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咽旁隙肿瘤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为提高临床对咽旁隙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科1990年1月-2001年1月收治的54例咽旁隙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人随访6个月-11年,其中复发5例,3例为良性肿瘤,再次手术治愈;2例恶性者分别于术后2年和1年4个月死于肿瘤复发。其余均治愈。其中,术后并发声嘶4例,呛咳3例,伸舌偏斜2例,Homer综合征5例。结论:咽旁隙肿瘤以神经源性肿瘤居多。CT和RMI可较好提供肿瘤所在的位置、大小、范围、肿瘤的边缘是否光滑和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可为手术径路提供重要的参考意见。DSA能清晰显示血管性肿瘤的情况。经颈侧切开径路是主要的手术径路。应尽量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咽旁隙的原发肿瘤约占头颈部肿瘤的0.5%~1%,绝大多数为良性,涎腺肿瘤和神经源性肿瘤最常见。颈侧入路和经颈-腮腺入路手术是处理咽旁隙肿瘤的主要方法。颞下窝内原发肿瘤较少,且恶性居多。该区域手术可采用颞下窝入路,上颌骨外旋入路、下颌骨外旋入路等。随着内镜辅助下经鼻、经口入路手术技术的进步和机器人手术、影像导航系统的发展,咽旁隙和颞下窝肿瘤的外科治疗呈微创化趋势。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口腔颌面外科和神经外科等相关专业的多学科合作和内镜辅助下的微创手术是该区域肿瘤外科治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咽旁隙是头颈部重要的软组织间隙,有许多重要的血管及神经通过,其位置深在,结构复杂,手术暴露困难。咽旁隙肿瘤虽然临床发病率不高,主要以良性肿瘤为主,但其病理类型多样,且生长的部位及方式都有很大不同。在咽旁隙肿瘤手术中,为实现良好暴露,临床开发了多种手术路径,近年来,内镜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咽旁隙肿瘤手术的发展。为了解临床咽旁隙肿瘤手术的进展,本文对目前咽旁隙肿瘤的手术路径及其发展进行了概括,并在归纳总结多种临床路径后,对一些临床常见咽旁隙肿瘤的手术入路选择提出了建议;同时,对咽旁隙的区域划分和咽旁隙的区域化治疗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9.
咽旁隙肿瘤及其手术入路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 探讨咽旁隙肿瘤手术方法及入路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4~1997年经各种手术入路治疗的27例咽旁隙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口入路仅适于较小肿瘤切除;经腮腺入路主要用于侵入咽旁隙的腮腺深叶肿瘤的切除;经颈或经颈合并下颌升支裂开入路具有手术适应症广、视野较清楚等优点。结论 经颈或经颈合并下颌升支裂开入路是一种切除咽旁隙肿瘤的理想入路,术后并发症少和手术安全、彻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4例经颌颈联合侧入路并切断下颌骨升支,切除咽旁隙原发巨大肿瘤病例的报告,详细介绍了咽旁隙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原发于该部位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具体的手术步骤。全面分析了此手术入路的优点与缺陷,并对术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作者认为此手术入路暴露良好,便于操作,变通术式容易,术后功能障碍较轻,对咽旁隙内原发巨大肿瘤的切除尤为适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15例骑跨中后颅窝底脑肿瘤的手术入路及治疗经验进行总结。方法:骑跨中后颅窝底脑肿瘤15例,包括颅咽管瘤6例,脑膜瘤5例,神经鞘瘤3例,垂体瘤1例,均采用改良翼点入路。其中11例采用硬脑膜内入路,4例采用硬脑膜外入路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12例,次全切3例,无手术死亡。结论:改良翼点入路是切除骑跨中后颅窝底肿瘤的理想入路之一。结合各类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其与邻近结构、生长方向的关系,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并与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有机地结合是取得最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不同类型下颌骨截骨在咽旁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颞下、咽旁肿瘤切除的最佳下颌截骨方式。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月~2003年12 月间采用下颌骨截骨方式切除侵及咽旁颞下区肿瘤21例的临床资料,经下颌升支垂直截骨11例,下颌颏孔前截骨7例,下颌角区截骨1例,下颌正中截骨2例。结果下颌骨截骨更适应于咽旁间隙的巨大肿瘤以及浸润性生长的恶性肿瘤的整块切除,各种截骨方式各具特点。结论下颌骨截骨方式的选择以肿瘤性质、部位、大小为标准,充分暴露瘤体为原则,在下颌骨各截骨方式中,经颏孔前下颌截骨与经下颌升支垂直截骨是处置侵入咽旁、颞下区的肿瘤的较好手术进路。  相似文献   

13.
舌根、咽旁肿瘤外科手术径路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比较舌根、咽旁肿瘤几种主要手术径路的优缺点,重点分析正中-颌舌沟径路。方法:对41例住院且行外科切除术的舌根、咽旁肿瘤病人的手术方法、手术体会、并发症等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口内直接入路、口底舌骨上入路、旁侧入路、正中-颌舌沟入路等4种手术径路皆能满足该区域外科手术的需要,达到完全切除肿瘤和即刻修复的目的。4种径路各具不同的特点。结论:合适的外科径路是舌根和咽旁肿瘤外科手术的关键,正中-颌舌沟径路是一种损伤小、组织保护好的外科径路。  相似文献   

14.
颈动脉球体瘤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颈动脉球体瘤的诊断手段、术前准备和手术方法。方法:总结诊治8例颈动脉球体瘤的经验。以术前磁共振、血管造影明确诊断,采用动脉外膜下剥离及颈外动脉切除,彻底切除颈动脉球体瘤。结果:按Shamblin分期3例为Ⅱ期,5例为Ⅲ期,有家族史者3例。5例Ⅲ期的病人,采用了动脉外膜下剥离及颈外动脉切除的方法,均保全了颈总和颈内动脉,瘤体获全切,随访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本文介绍的手术方法可以成功地切除颈动脉球体瘤。  相似文献   

15.
扩大前颅窝底入路切除颅鼻眶沟通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扩大前颅窝底入路切除颅鼻眶沟通肿瘤的效果,并对一些手术技巧加以改进。方法 采用经扩大前颅窝底入路对5例颅鼻眶沟通肿瘤进行了手术切除。结果 肿瘤全切3例,近全切1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并发症:脑脊液漏1例,5例嗅觉均丧失,全组无手术死亡。结论 采用该入路切除颅鼻眶沟通肿瘤,具有显露好,颅底重建可靠等优点。突向中颅窝侧方较多的肿瘤则需结合颞部入路,对不能用颅骨内板行骨性重建者采用自体的额骨条重建,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腮入路及其拓展术式在咽旁隙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8年4月行经颈腮入路手术治疗的29例咽旁颅底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例颈腮入路切除颅底咽旁隙复发肿瘤,1例颈腮入路下颌骨升支离断再复位切除侵犯颅底咽旁隙巨大复发性多形性腺瘤,2例颈腮入路下颌骨升支后缘部分切除暴露咽旁隙切除侵犯颅底的多形性腺瘤,22例颈腮入路将下颌骨前上牵拉暴露颅底咽旁隙并切除该部位肿瘤,2例颈腮入路结合内镜辅助切除颅底咽旁隙复发神经来源肿瘤。结果本组29例患者皆成功手术,其中恶性肿瘤2例,良性肿瘤27例;27例良性肿瘤中,多形性腺瘤25例,复发神经来源肿瘤2例。25例多形性腺瘤病例中3例为复发多形性腺瘤;本组病例均无出血、张口受限等不良并发症。复发良性肿瘤病例中2例行术后预防气管切开,术后1个月皆拔除气管套管。2例颅底咽旁隙复发恶性肿瘤中手术后最短存活时间为1年7个月,最长3年。结论颈腮入路不仅适应于大部分咽旁隙肿瘤的切除,而且可以根据肿瘤的性质和累及颅底的范围进行适当拓展,以实现有效切除肿瘤和保证重要解剖结构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颅底与累及颅底区肿瘤的手术治疗(附8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颅底与累及颅底区肿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前颅底区肿瘤58例(良性8例,恶性50例)采用鼻骨移位进路前颅底大块切除和附加前额开窗,颅面联合切除;侧颅底区肿瘤27例(良性12例,恶性15例),良性肿瘤采用乳突切除进路和颈侧切开进路切除,恶性肿瘤分别采用颞骨次全切除高位颈侧切开进路、颅中窝进路和颞下窝颈侧切开下颌骨外旋联合进路三种进路切除;鼻咽部3例巨大良性肿瘤,采用鼻腔上颌窦与软腭切开进路切除。结果23例良性肿瘤经1~3年随访,除1例术后复发行再次手术切除外,其余均无复发。65例恶性肿瘤经5年以上随访。50例前颅底区恶性肿瘤3年生存率为64%,5年生存率为46.8%;15例侧颅底区恶性肿瘤3年生存率为46.7%,5年生存率为26.7%。远期疗效较低与本组多为晚期病例有关。结论本组病例根据肿瘤发生的部位、侵犯范围和病理类型所采用的手术进路,能充分暴露病变,有利于肿瘤的切除,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咽旁间隙解剖结构复杂、肿瘤病理类型繁多,临床表现各异。因此,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皆较头颈部其他肿瘤困难。双合诊、影像学检查、细针穿刺细胞学、经口或经颈活检等综合诊断方法,可判定肿瘤性质、血液供给,了解肿瘤与周围重要组织的关系,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就咽旁间隙肿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尤其是手术径路的选择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颅中窝 侧颅底沟通性晚期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16例颅中窝 侧颅底沟通性恶性肿瘤分别采用了 :①耳后“C”形切口 ,颞骨次全切除进路与高位颈侧切开联合进路行颅中窝 侧颅底和腮腺区肿瘤切除 6例 ;②颞侧舌形切口 ,颅中窝进路颅内外肿瘤切除 4例 ;③颞 耳 下颌骨外旋进路行咽旁、颞下窝、颅中窝肿瘤切除 6例。其中 13例术后进行放射治疗。结果16例中 11例术后存活 3年以上 ,5例术后 3年内死亡。按寿命表法统计 ,3年生存率为 6 9%。结论本组所采用的三种手术方式 ,能较好地暴露颅内外病变 ,并进行肿瘤切除。对颅底区晚期恶性肿瘤采用手术及术后放射治疗等积极措施可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咽旁间隙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咽旁间隙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颈部B超及CT扫描,3例行增强MRI检查;均行颈侧入路切除肿瘤,其中2例同期行同侧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3例术后行放射治疗;术中快速病理、术后常规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明确诊断。结果 5例中恶性神经纤维瘤1例,恶性神经鞘膜瘤1例,腮裂癌1例,未分化癌1例,滑膜肉瘤1例;术前B超、CT、增强MRI检查可以明确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及与周边结构的关系,有助于手术入路及手术方式的选择;5例术后随访,3例随访1年内无复发,1例随访3年后死亡,1例半年后失访。结论 咽旁间隙恶性肿瘤组织类型复杂多样,预后差,颈部B超、CT扫描、增强MRI检查对肿瘤的诊断有帮助,选择合适入路肿瘤切除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综合治疗对患者的预后很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