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椎体裂隙周围硬化的Kümmell病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6月,2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裂隙周围硬化的Kümmell病患者在本院接受PKP治疗。术前、术后2 d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疼痛缓解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测量并记录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和局部后凸Cobb角的矫正情况。结果本组病例随访12~36个月,平均16个月;无脊髓神经根损伤、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术前VAS评分、ODI、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和后凸角分别为(8.9±0.4)分、(87.5±3.5)%、(41.3±5.2)%、22.1°±1.8°,术后2 d分别为(2.2±0.6)分、(31.8±4.1)%、(71.2±4.9)%、12.6°±1.4°,末次随访时为(2.0±0.3)分、(26.1±1.3)%、(70.7±4.8)%、13.2°±1.8°,术后2 d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2 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用于治疗椎体裂隙周围硬化的Kümmell病安全、有效,能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纠正脊柱后凸畸形,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改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传统PKP治疗Kümmell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57例单节段行PKP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改良PKP组(36例)和传统PKP组(21例)。改良PKP组:男24例,女12例;年龄(73.9±9.4)岁;病程(2.2±1.5)个月;损伤部位:胸椎20例,腰椎16例。传统PKP组:男15例,女6例;年龄(72.6±11.9)岁;病程(1.8±1.1)个月;损伤部位:胸椎10例,腰椎1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 d、1个月、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前缘、中线高度、伤椎后凸cobb角。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与术后均未出现脊髓神经损伤、伤口感染、肺栓塞、骨水泥中毒反应、死亡等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PKP组的骨水泥渗漏率[33.3%(9/27)]低于PKP组[52.4%(1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术后1个月两组间VAS评分、ODI评分、伤椎前缘、中线高度、伤椎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较术前好转;但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改良PKP组各项指标优于传统PK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PKP,改良PKP治疗Kümmell病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结合体外复位器治疗Kümmell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0月—2017年12月,采用PKP结合体外复位器治疗Kümmell病患者40例(共40个椎体)。记录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伤椎容积、矢状面Cobb角、术中骨水泥注射量、术后骨水泥渗漏率,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无术中死亡,无神经根及脊髓损伤,无肺栓塞及心脑血管系统急性反应。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患者术后VAS评分、伤椎容积和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骨水泥注射量5.5~7.5(6.5±0.8)mL,术后11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渗漏率27.5%,均为椎间隙内渗漏,椎弓根、椎管结构完整。结论对于Kümmell病患者,PKP结合体外复位器能有效止痛,并具有优越的生物力学复位性能,可有效恢复脊柱生理曲度和力学强度,降低骨水泥渗漏率,克服了单纯球囊扩张椎体高度恢复不足的缺陷,提高了手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由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发展而来的一种微创放射介入疗法,目前多应用于老年人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当中,其具有创伤小、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少等优点。本院自2007年应用PKP技术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取得了优良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Kümmell's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7月至2014年2月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Kümmell's病21例,男性10例,女性11例;年龄61~82岁,平均69.2岁。测量比较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侧位X线片病椎椎体高度变化及Cobb角变化,根据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估。结果 21例患者手术成功,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VAS评分、病椎椎体高度及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是治疗无神经压迫损伤Kümmell's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椎体成形术(vertebroplasty)最初用来描述将凝固性材料骨水泥或骨经椎弓根或直接植入椎体内,以达到增强椎体生物力学强度、防止塌陷、缓解腰背疼痛的目的.1987年,法国的神经放射学医师Galibert和Deramond首先报道了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成功治疗1例长期疼痛的C2椎体海绵体状血管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弯角装置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濮阳市油田总医院骨科2015年1月—2016年1月采用弯角装置单侧穿刺PVP治疗的25例Kümmell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所有患者术前、术后2 d、末次随访时手术透视次数、骨水泥用量,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手术前后腰痛程度及腰椎功能;计算伤椎术前术后相对高度,并观察局部后凸Cobb角恢复情况;观察术中骨水泥渗漏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6.7±1.5)个月,术中透视(14.7±4.3)次,骨水泥用量(6.2±1.0)mL。术后2 d、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及末次随访时伤椎相对高度及局部后凸Cobb角较术前均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患者术中出现椎体周围骨水泥渗漏,未出现静脉渗漏、椎管内渗漏、肺栓塞及其他并发症,骨水泥渗漏率为20.0%。结论采用弯角装置单侧穿刺PVP治疗Kümmell病安全、有效,且操作简单,学习曲线平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Kümmell's病的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0月对12例骨质疏松性Kümmell's病患者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男3例,女9例;年龄61~87岁,平均69.9岁;背部疼痛病史1个月~2年,平均2.7个月。测量术前、术后2d及末次随访时站立位X线片椎体前缘高度,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综合评估手术疗效。结果:3例发生骨水泥渗漏,但未出现临床症状。病椎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31.4%恢复至术后68.7%,VAS及ODI评分由术前平均8.9分、87.5%改善至术后平均2.4分、3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6~36个月,平均19.7个月,末次随访时病椎前缘高度为67.1%,VAS和ODI分别为2.2分和26.7%,与术后2d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Kümmell's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前,新型微创介入技术—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splosty,PKP)的发展,为老年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作者于2005年10月开展这一术式,取得良好效果。1一般资料本组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19例,其中双椎压缩性骨折3例,共21椎体。男7例,女12例;年龄65~85岁,平均72.1岁。X线片、CT及MRI检查,诊断为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新鲜压缩骨折。均以腰背部疼痛为首发症状,无脊髓和神经根受损的症状和体征,无重要脏器功能障碍。2手术方法气管插管全麻,患者俯卧位。调整“C”形臂X线机,使其正位显示脊椎上下终板呈一…  相似文献   

10.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的疗效。方法5例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平均年龄65.3(50-74)岁,外伤性骨折4例,病理性骨折1例。并发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各1例。均予PKP治疗。结果手术顺利,术中发生骨水泥漏2例,无神经损伤表现。手术前后X线片比较,椎体高度平均恢复86%(50%-95%)。疗效评价:优3例,良2例。术后除1例仍有疼痛外,4例疼痛消失。出院后平均随访2.3月,椎体高度无丢失,骨水泥形态无改变。结论对于老年人胸腰椎骨折而言,PKP是一种有效、安全的微创手术,能够迅速改善临床症状,重建脊柱稳定性,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及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VP或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患者38例,共54个节段,临床均表现为腰背部痛,且无神经症状及体征。其中33个节段采用PKP治疗,21个节段采用PVP治疗。结果术后1个月门诊随访患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与活动能力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未发生骨水泥渗漏及神经受损等症状。术后3个月复查未见椎体压缩。结论应用PVP或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应用PVP或PKP可有效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Kummell病的疗效。方法:2010年5月至2012年2月对8例骨质疏松性Kummell病患者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男2例,女6例;年龄67~83岁,平均73.4岁;腰背部疼痛病史2个月~3年,站立时疼痛难忍,卧床后减轻,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其中Ⅰ度1例,Ⅱ度4例,Ⅲ度3例,伴有脊髓神经症状者除外。术前摄X线片,行CT、MRI影像学检查,均提示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病椎可见线形透亮线、真空裂缝征及与其相对应的液体信号区域。术前、术后第2天及末次随访时摄站立位X线侧位片测椎体前柱高度及Cobb角,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综合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术后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及愈合不良。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减轻明显,离床时间1~10d,平均4.3d。1例发生骨水泥椎间盘渗漏,随访期间未出现临床症状。侧位X线片示病椎前柱高度及Cobb角分别由术前(30.4±7.4)%和(31.3±9.9)°恢复至术后第2天(70.3±3.3)%和(9.1±3.0)°,VAS及JOA评分、ODI分别由术前的8.7±1.2、12.3±1.7和(93.3±4.6)%改善至术后第2天的3.1±1.1、24.9±1.6和(32.2±5.4)%。8例均得到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4.7个月,末次随访时侧位X线片示病椎前柱高度及Cobb角分别为(69.9±3.2)%、(10.9±2.4)°,VAS和JOA评分、ODI分别为2.2±1.0、26.4±1.4和(29.2±4.5)%,与术后第2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Kummell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Kümmell病又称"创伤后椎体骨坏死"、"椎体假关节"、"陈旧性椎体骨折不愈合"、"椎体迟发性塌陷"等,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一种特殊类型。国内外报道不多[1~3]。由于对该病认识不够,易被漏诊或误诊,使其成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慢性腰背痛和致残的原因。2005年6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临床资料完整的骨质疏松性胸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椎体成形术及后凸成形术治疗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6月~2014年6月采用椎体成形术或后凸成形术治疗Kümmell病20例,对比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局部矢状位Cobb角度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0例患者术后X线片复查时椎体高度由术前(16.74±4.52)mm恢复至(21.24±3.62)mm,Cobb角由术前的16°~25°(22.0±0.5)°改善至5°~15°(9.1±0.6)°,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前VAS评分5~8分,平均(7.0±0.5)分,术后VAS评分1~4分,平均(3.0±0.5)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ODI从术前的平均(63.0±2.5)改善至末次随访的平均(30.0±1.5)。术中出现骨水泥渗漏者4例,1例术后出现骨水泥块松动移位,采用前后联合入路行切开复位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恢复良好;随访中未出现相邻椎体骨折者。[结论]椎体成形术及后凸成形术创伤小,是治疗Kümmell病较好的手术方式,但需注意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和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术后发生伤椎再塌陷情况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月本院采用此2种术式治疗,并获完整随访的OVCF患者资料581例。依据术式分组并测量术前、术后3 d内及末次随访的伤椎高度,对比伤椎再塌陷发生率及再塌陷所造成的矫正高度丢失比的组间差异,并结合既往研究及影像观察分析差异原因。结果 术后伤椎再塌陷发生率PVP组为2.94%,PKP组为16.19%;再塌陷所造成矫正高度丢失比PKP组为>PVP组。结论 PVP、PKP治疗OVCF,术后伤椎再塌陷风险不同,PKP较PVP更严重,此现象需引起重视,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Kümmell′s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Kümmell’s病的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0月对12例骨质疏松性Kümmell’s病患者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男3例,女9例;年龄61~87岁,平均69.9岁;背部疼痛病史1个月~2年,平均2.7个月。测量术前、术后2d及末次随访时站立位X线片椎体前缘高度,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综合评估手术疗效。结果:3例发生骨水泥渗漏,但未出现临床症状。病椎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31.4%恢复至术后68.7%,VAS及ODI评分由术前平均8.9分、87.5%改善至术后平均2.4分、3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6~36个月,平均19.7个月,末次随访时病椎前缘高度为67.1%,VAS和ODI分别为2.2分和26.7%,与术后2d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Kümmell’s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侧椎体后凸成形术(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 OVCF )的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3年6月采用PKP治疗高龄胸腰椎OVCF 58例共65个椎体,男18例(18个椎体),女40例(47个椎体),平均年龄78.1岁(75~87岁)。致伤原因均为低能量型损伤;患者腰背部持续疼痛,无脊髓、神经损伤表现;影像学表现为伤椎椎体后壁完整,非爆裂性骨折。伤椎部位T6~L4,其中58个椎体为T10~L2。术前和术后2 d对患者视觉模拟量表( visual analog scale , 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 ODI)以及伤椎相对高度进行统计学分析,随访伤椎高度丢失情况,记录骨水泥渗漏及随访期间伤椎再骨折和相邻椎体骨折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7.8月。术前和术后2 d VAS评分分别为8.21±0.72和2.94±0.83,ODI分别为(81.02±7.24)%和(27.35±6.11)%,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分别为(70.75±5.31)%和(82.14±4.90)%,伤椎中部相对高度分别为(71.72±4.54)%和(84.46±4.51)%;手术前后各项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末次随访伤椎前缘相对高度为(80.83±5.14)%,伤椎中部相对高度为(82.65±6.20)%,与术后2 d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中骨水泥渗漏5例共5个椎体,随访期间发生伤椎再骨折3例3个椎体、相邻椎体骨折4例4个椎体。结论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高龄OVCF可取得满意临床效果,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伴裂隙样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在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及减轻疼痛、改善功能障碍方面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符合标准的45例行经PVP的患者,分为2组,伴有裂隙样变者为A组20例,无椎体内裂隙样变为B组25例.对比2组术前损伤程度、手术时间、注入骨水泥量、下床活动时间及并发症.2组术前、术后1周、1年通过复查X线片对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2组患椎手术时间、起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程度A组较B组明显,注入骨水泥量 B 组少于A 组.术后2组患椎高度、后凸Cobb角均得到改善,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改善更为显著,与B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是一种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行之有效的方法.裂隙样变的存在对患者疼痛缓解及功能改善无明显影响,裂隙样变者术后患椎高度、后凸畸形改善相对更明显.PVP治疗伴有裂隙样变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9.
王化瑾  王博 《脊柱外科杂志》2023,21(2):87-91,115
目的 比较传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PKP术中采用椎体支架(VBS)系统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9年7月—2020年12月,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老年单节段OVCF患者83例,其中47例采用传统PKP治疗(PKP组),36例在PKP术中采用VBS系统治疗(VBS组)。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时间、球囊压力、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情况、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以及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Beck指数、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中部高度、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Cobb角、局部Cobb角。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时间> 1年。2组患者术后VAS评分、ODI、Beck指数、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中部高度、伤椎前缘高度比、局部Cobb角均较术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PKP组比较,VBS组手术时间更长,术中透视时间更长,球囊压力更高,骨水泥注入量更多,骨水泥渗漏率更低,住院费用更高,伤椎Cobb角恢复更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2种术式均能缓解OVCF患者疼痛,PKP术中采用VBS系统能更好地纠正伤椎畸形,且骨水泥渗漏率低,但其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较长,住院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穿束0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肿瘤性椎体压缩性骨折(VCF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7年3月至2008年12月采用PKP治疗肿瘤性VCFs患者16例28个椎体。结合体检、X线与MRI检查确定靶椎体,经皮穿刺椎弓根途径进入病椎瘤灶内,行肿瘤活检,置人可扩张球囊,扩张球囊复位塌陷的病椎,并形成骨水泥充填空腔,注入团状期骨水泥强化稳定病椎。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观察手术前、后疼痛及功能变化情况,观察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和后凸角度的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16例28椎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2d内疼痛均缓解,VAS评分由术前(8.7±1.3)分降为术后2d、3、6、12个月时的(2.3±0.5)、(2.4±0.3)、(2.5±0.6)、(2.7±0.2)分(P〈0.05);ODI评分由术前(75.6±6.7)分降到术后2d、3、6、12个月时的(25.6±2.8)、(26.7±2.1)、(27.5±2.2)、(29.2±2.4)分(P〈0.05)。术后椎体高度及Cobb角矫正较术前明显恢复(P〈0.05)。术后无脊髓神经根受损表现,未发现骨水泥栓塞等并发症。共有4例4个椎体(14.3%)出现骨水泥渗漏,但术后即刻及随访中均无明显的临床症状。结论应用PKP治疗肿瘤性VCFs,具有确切的缓解疼痛与改善功能的效果,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对病椎高度的恢复和后凸畸形的矫正也具有良好的效果,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